快速学习一门新技术的工作原理
●如何开始——要想开始使用自己所学的,我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学科范围——我现在学的东西有多宏大?我应该怎么做?在开始阶段,我不需要了解每个细节,但是如果我能对该学科的轮廓有大致的了解,那么将来我就能发现更多细节。
●基础知识——不止在开始阶段,要想使用一项特定的技术,我需要了解基本的用户案例和最常见的问题,也需要知道自己学的哪20%能满足80%的日常应用。
“十步学习法”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对自己要学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就足矣。
——>通过“学习—实践—掌握—教授”
具体:
——》利用这些信息勾勒出学习的范围,即需要学哪些内容,以及学成之后又会获得什么。
——》依靠这些知识,你可以找出各种资源(不局限于书)来帮助自己学习。
——》最后,你可以创建自己的学习计划,列出要去学习哪些相关课程,筛选学习材料,只保留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优质内容。
再具体:
前6部分一次性完成(最重要步骤),7-10根据第5步重复重复再重复。
- 了解全局,不要画太多时间。
这个主题宏观上什么样?你能从中学到足够丰富的知识以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吗?以及自己所不知道的有多少?
具体:网络搜索,看相关主题内容和文章;有该主题的书,只读介绍性章节,粗鲁浏览一下内容。不要画太多时间。
- 确定范围,阐述学习理由(学习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符合时间限制。
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试图解决太大的问题而把自己搞得不堪重负
在上一步中获得的信息,让自己的关注点落脚到更小(聚集)也更可控的范围。
●学习C#:学习C#语言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创建一个简单的控制台程序。
●学习摄影:掌握针对人像拍摄的数码摄影知识。
●学习Linux:了解如何设置和安装Ubuntu Linux,以及如何使用它的基本特性。在此过程中,你可能会受到诱惑,为了学习该主题下的不同子主题,你可能会扩张你的学习范围而不够聚焦,但是请务必抵制住这个诱惑,尽可能地保持专注。你一次只能学一样东西。你可以稍后再回头学习别的分支领域,但就目前而言,选择一个专注而聚焦的范围,潜心学习吧。
如果你只有一周时间,你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自己能在这段时间内学到什么。如果你有几个月的时间,你也许能攻克一个更大的主题。你的学习范围务必大小适当,既能符合你的学习理由,又能符合你的时间限制。
- 定义目标,明确成功解决目标的定义。
在全力以赴启动之前,明确“成功”的含义极为重要。如果不知道成功是什么样子,很难找准目标,也很难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已经真正达到目标。在尝试学习任何东西之前,你都应该在自己脑海中清晰地描绘出成功的样子。当你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更轻松地使用倒推的方式,明确实现目标所需的步骤。
现在,我们依然使用刚才那个学习数码摄影的例子。你可能已经明确成功的标准包括掌握数码相机的所有功能,能够清晰地描述这些功能是什么,并且了解何时以及为什么使用每一项功能。
这一步的目标是形成一份简明清晰的陈述,勾勒出你勤奋学习后的成功图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这份陈述也各不相同。但是要确保其中包含具体的成功标准,从而能让你用来充分评估自己是否已经达成学习目标。
好的成功标准应该是具体的、无二义性的。
不好的成功标准
●我可以用我的数码相机拍出好照片。
●我学习了关于C#语言的基础知识。
●我知道如何使用HTML去构建一个网页。
好的成功标准
●我可以使用我的数码相机里的所有功能,能够清晰地描述这些功能是什么,并且知道何时何地使用各功能。
●我可以利用C#语言的主要功能写出一个小的应用程序。
●我可以使用HTML5在网上为我自己创建一个主页,展示我的简历和我的代表性工作。
你想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获得什么决定了你的成功标准是什么。学习后根据这个标准来评估,好的成功标准让你朝着既定的目标持续前进。
- 寻找资源
在这一步中,你会想找到尽可能多的与自己所选主题相关的资源。此时你无须考虑这些资源的质量。这一步与头脑风暴类似。稍后你会对你找到的这些资源进行过滤,去伪存真,但是目前还是想先获得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资源。
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迅速打开电脑,开始搜索与自己的主题相关的信息。我通常会从亚马逊开始,看看能从中找到多少相关图书;然后我会用Google搜索,看看能不能找到视频、博客文章、播客和其他有用的内容。你甚至可以像“老派人”那样去拜访图书馆。重点就是你要找到各种不同的资源。你不想因为单一来源的信息而产生偏见,更愿意尽可能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来源
●图书。
●博客文章。
●在线视频。
●专家,或者对你所想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熟知的人。
●播客。
●源代码。
●示例项目。
●在线文档。
- 创建学习计划,创建自己的学习路径
大多数书籍被分解成若干章,各章内容层层推进。好的技术书都遵循这样的规律:打好基础,做好铺垫,然后逐个展开每一章的论述。
现在已经认识到要具体学什么——>将这个主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
对于大多数学科而言,学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从A开始,前进到B,最后到达Z。这个顺序对你掌握随机的碎片化知识价值不大。你需要找出在最短的时间内从A到Z的正确路径,并且到达沿途的重要地标。
需要创建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把它看做自己写书时的大纲。
好方法:观察别人是怎么教你感兴趣的主题的。
作者:翻看自己在第4步中找来的图书的目录。如果五位不同的作者都把内容都分解为相同的模块和顺序,那我就会遵循这样的方法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
统揽全部资源(可能有些资源很差劲,结构很差)——>你就对自己需要哪些内容以及如何组合这些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 筛选顺序
现在,你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以及以什么顺序学,那么是时候决定要使用哪些资源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了。
在这一步中,把你在第4步中收集的全部资源浏览一遍,找出哪些内容能够覆盖你的学习计划。你还应当看看评论,试着找出品质最高的资源。
作者:我在购书时,通常会浏览亚马逊上的评论,找出我认为最物超所值的一两本书。
对于前六部分
挑选你想要了解的一项课题,实际经演练一下上述这六个步骤。你可以从一些规模较小的课题开始,以便让自己习惯于这一过程。但是注意,一定要实际运用。如果你只是把这些步骤当作阅读内容,那么它们对你不会有太大用处。
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
追踪每天的工作时间,了解当前你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找出自己每天真正刻苦、高效工作的时间到底有多少,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 开始学习,浅尝辄止
在这一步中,你的目标是获得足够多的与所学主题相关的信息,从而能让你开始学习,并在下一步中动手操作。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过犹不及。
你要专注于掌握自己所需的、能在下一步动手操作的最小量的知识。不要太快开始,不要做太多准备。
你可以浏览参考材料,或者每章的摘要,或者各种简介,这些信息足以让你对自己要做什么有基本的认识。
- 动手操作,边玩边学,产生问题
你无须提前了解全部内容,你要做的首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亲自操作和亲身体验。
在操作的过程中,你的大脑自然地产生各种问题:它是如何工作的?如果我这么做,会发生什么?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引导着你走向真正重要的方向
在这一步中,你要采用在第7步中学到的知识。不用担心结果,勇敢探索吧。如果你正在学一门新技术或者新的编程语言,你可以先创建一个小项目来测试这一步的效果。把那些暂时还没有答案的问题记录下来,你在下一步中会有机会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 全面掌握,学以致用
这一步的目标就是让你找回好奇心驱动的学习。
在第8步中,你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一些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现在,是时候来回答这些问题了。在这一步中,你要利用先前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为上一步产生的问题寻求答案,阅读文字、观看视频、与他人交流都是必要手段。这能让你沉浸在学习材料中,尽可能地汲取知识。不要害怕回头再去操作,付出更多,因为这不仅能让你找到问题的答案,也能让你学到新东西。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去深入理解自己的主题,你可以阅读,可以实验,可以观察,也可以操作。
你只需要阅读或观看与当前所学相关的部分
千万不要忘了,你在第3步中定义的成功标准。试着把自己正在学习的内容与最终目标关联起来。你掌握的每个模块,都应该以某种方式推动你向着终极目标前进。
- 乐为人师,融汇贯通
这一步中,我会要求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要想确定你确实掌握了某些知识,这是唯一的办法;同时,在你将自己所学介绍给他人时,这也是查缺补漏的好办法。
在现实中,你只需要超前别人一步,就可以成为他们的老师。有时候,比学生超前太多的“专家”反而不能得心应手地“教”,因为他们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他们忘了初学者是什么样子,很容易专注于他们认为简单的细节。
在这一过程中,你要切实剖析并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其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同时,你也要用能够让他人理解的方式精心组织这些信息。
心态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你几乎做不成任何事情。
本章讲述的是如何拥有正确的心态。我们来审视一下积极的态度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它对你的幸福生活如此重要,如何培养强大的、积极的态度——实际上积极的态度是可以传染的。
相反,我想说,积极思考与现实主义是不矛盾的。事实上,积极思考在应用层面上是现实主义的最终体现,因为它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让你有力量改变现实,让你确信你不是环境的受害者。
只想着要积极一点儿还不够。你会在极度渴望一个积极心态的同时又一味地谴责自己那虚无缥缈的远大抱负。
人无法轻松改变自己的信念。
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态度,——>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必须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由你的习惯决定的
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养成其他任何习惯的方法就能养成这个习惯——通过坚定地、持续不断地、有意识地重复做一件事情,直到由潜意识来掌握大局。
光想着一些快乐的事情和保持良好的心态还不够。但是要真正实现你想过的生活,你还要学会如何规划自己的大脑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那些不能激励自己的人一定是甘于平庸的人,无论他们的其他才能有多么令人印象深刻。
——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
你真正要做的是战胜平庸——从大脑开始。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一点拥有惊人的力量,可以限制你的发展,也可以让你加速前进。
自我形象是在甩掉别人对你的看法,摆脱所有用来自我安慰的谎言和欺骗以后,你看到的自己的样子。
他的大脑对他自己的认知有局限性,这将导致他遵从于他自己设定的自我形象。
如果只是暂时转变你的自我形象并没有那么困难,难的是让你确信转变你的自我形象是可行的,并且让你有欲望去完成这个转变。如果你可以接受“我能改变那些自己坚守的关键信念”,那么你就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改变你的自我形象。
不要害怕失败
如果非要我猜猜为什么大多数人如此害怕失败,我不得不说这可能是基于保护脆弱的自尊的想法。或许我们害怕失败就是因为我们太过将失败归咎于个人,我们认为在特定领域下的失败是个人价值的流失。
我认为,对“失败”性质的误解还会助长这种对个人价值伤害的恐惧感。我们都被告知,并且倾向于认为,失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没有看到,失败的阴影中暗含着一线曙光,我们只把失败看作终点——失败这个词本身暗示着死胡同、绝望的终点,而不是通往成功之路上的一个暂时壁垒。在我们的脑海中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在一个岛上,一群人被困住了。他们无望地坐在沙滩上,没有获救的希望,他们的生活是失败的,他们是失败者。
即使我们知道失败并不是终点,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往往太过较真,把失败看得太重。因为我们接受过把失败看作通往成功道路——很多情况下这也是唯一的一条道路——的训练,所以我们不惜任何代价地避免失败。
失败不同于被打败。失败是暂时的,被打败是永恒的。
要实现不畏惧失败,第一步就是真正意识到失败不是终点——除非你选择把它看作终点。
我最近喜欢说一句话:“要么赢,要么学。”我甚至不再认为失败还是一个选项。我已经认定,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如果我放弃,我只会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我会成功,这显然很棒。但是,第二,或许更重要的是,我会得到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我对其中任何一个都能接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能输,我不能失败。
重申一遍,我必须要说,即使你在本书中什么都没有学到,那也要记下下面这条建议:学会拥抱失败、期待失败、接受失败,并准备直面失败。
只是不畏惧失败还不够,还要主动寻觅失败。想成长就必须把自己放在保证会失败的环境中。
你还要明白,就算失败也没关系。犯错也没关系。你可以尝试避免犯错,但是不要因为害怕伤害自尊而以付出错失良机为代价。一旦你意识到失败是好事,失败并不能定义你的价值而你对待失败的态度恰恰才能说明你的价值,你才会真正学会对失败无所畏惧。
害怕失败原因:
- 保护脆弱的自尊
- 太过于把失败归于个人
- 对失败的误解——>认为失败是不好的事情
文章总结来源: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第2版)
豆瓣读书链接: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