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近期,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宣布,已顺利研发芬兰第二台量子计算机,该计算机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由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与量子计算公司IQM Quantum Computers (IQM) 合作完成。该项目的完成意味着芬兰距离实现2024年底50量子比特计算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2020年11月,芬兰政府提出了研发总目标,并启动了“芬兰量子计算机研发行动”项目,该项目总预算超过207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第一台5量子比特计算机已于2021年研发完成。2023年10月,第二台20量子比特计算机的顺利研发,也为芬兰如期完成50量子比特计算机的研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芬兰政府进一步上调了研发总目标,从原来的50量子比特计算机提升至300量子比特计算机。同时,该项目的总预算也已增加到7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4亿元)。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期望通过成功研发300量子比特计算机促使芬兰在量子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这台新的20量子比特计算机与5量子比特系统目前都在芬兰埃斯波的联合国家研究基础设施中心Micronova,该中心是国家微观和纳米技术研究基础设施OtaNano的一部分。据悉,该20量子比特计算机仅仅是一台用于帮助研究人员研发50量子比特的技术样机。
经验学习与技术进步
截至目前,芬兰研发的两台量子计算机均选择了超导量子计算路线,这与芬兰自身悠久的超导性研究历史相关——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超导传感器。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的微电子与量子技术研究经理Pekka Pursula指出,当前有众多替代选择,包括离子、原子和光量子计算机,每一种都具备其独特的相对优势。然而,他认为,目前超导平台在扩展方面具备最为成熟的技术水平,无论是在量子比特的数量,还是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不过,目前仍无法确定哪种技术一定能在未来发挥其绝对优势。
目前,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与量子计算公司IQM Quantum Computers (IQM) 已经掌握了如何将量子计算机与LUMI超级计算机进行连接,以及如何使用混合设置将超级计算机上的任务转移到量子计算机上等多项技术。
他们还掌握了如何将2D升级为3D——这一转变涉及到复杂的排列。存储量子比特时需要保持极低的温度环境,这就意味着需要在这一环境下将冷却元件进行准确“运送”。而当元件采用堆叠方式而非并排放置时,这一过程将变得更加复杂。
目前,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与量子计算公司IQM Quantum Computers (IQM) 正在对他们的20量子比特计算机与超级计算机上的传统模拟设备进行基准测试,并比较二者在解决领域内知名问题时的性能优势。
瞄准世界第三
Pursula表示:“尽管谷歌已经展示了53量子比特计算机所具备的超越所有经典计算机的能力,但关于这一领域的争论颇多,因此我也无法保证我们50量子比特计算机具备独特的量子优势。”
但300量子比特计算机不一样,它极有可能具备解决众多实用问题的实力。研究人员期望该设备能够以比传统计算机更快的速度进行分子模拟,从而解决材料科学领域的问题。他们还希望通过它来解决优化问题,运用混合计算的方法将超级计算机的任务移交给量子计算机。
随着量子计算机逐渐成为现实,芬兰能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占据多大的利基市场?只有时间才能回答这一问题。但据Pursula所说,芬兰的目标是成为该领域内的头部三大国之一。
编译:琳梦
编辑:慕一
特此说明:量子前哨翻译此文仅作信息传递和参考,并不意味着同意此文中的观点与数据。
——end——
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加入量子前哨粉丝群
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量子领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