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大型的项目管理中,不同的沟通路径,会对整个事情的进展形成不同的影响。从项目管理的视角来看,该如何驱动项目有效进展,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沟通路径:调查问卷的推动事宜
在项目进行到了后期,甲方希望对每个业务系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到其中20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业务设计不同的问题。
此项事宜,由甲方项目负责人张三甲发起,对接乙方项目负责人李四已。(张三甲具有调动甲方管理团队权限,李四已具有调动乙方子项目团队权限。)
计划是先选取其中一个子系统入手,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即先打个样板。
整个事情的驱动,分为了10个步骤,从张三甲布置任务给李四已开始,到李四已修订完成终稿结束,全部的流程为:
样板的产生,对于积累和提取共性问题非常有利,同时,管理流程也有完成了探路。接下来是扩大范围,对剩余的19个子系统进行问卷调查的设计。
这时问题开始放大。单个调查问卷中产生的问题,同时出现20份。
张三甲催促李四已抓紧时间完成所有问卷的定稿,如果李四已有其余事宜占用时间则要求乙方安排专职,集中力量突击;然而李四已表示,不是自己的时间不够,关键是此项事宜对于涉及到的项目人员中,优先级能提高到什么程度。
必须承认,此时的张三甲思维非常的活跃,一点就透,立马清楚了要怎么改进。跟高水平人一起工作,聚焦的是事情本身;纠缠情绪或者态度的,必定是水平不够。
仔细分析,上图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疏漏和弊端:
1、张三甲相关的事宜有4条,李四已的相关事宜有5条,两人的的工作,交互系数最大,形成了事件处理中的关键节点。
2、相反,甲方项目组长的角色,没有参与相关的工作,闲置状态;
沟通路径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了下面的模式:
从上图可以看出,
1、单个业务的调查问卷工作,从10个步骤,简化为8个步骤
2、甲方项目组长,参与了工作,
3、张三甲只负责两件事,李四已负责两件事,不再成为堵塞点。
经过调整之后,事情驱动变得非常顺畅,这个改变相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