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来,全球电信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信技术实现了全面数字化,并且由有线发展到了无线,由铜缆升级到了光缆,由窄带跃迁到了宽带,从“大哥大”换成了智能手机,从打电话扩展到了上网,由少数精英普惠到了亿万大众。
全球几乎所有领域(如贸易、金融、传媒、交通、教育等)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所有这些的背后,核心驱动力是互联网。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就像曾经的蒸汽机时代和电气时代一样。
兴奋和机遇,焦虑和挑战。未来,互联网还会带我们去哪里
人是一种擅长注意变化的动物,在眼花缭乱的变化后面,更是永恒的规律。把握机遇和抚慰焦虑的金钥匙是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
本书是何宝宏博士对互联网技术哲学的原创性思考,系统阐述了包括AI、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背后的发展逻辑,探讨了诸多现象背后的逻辑,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判。掌握了技术发展规律,面对变化就淡定了。
自工业革命开始,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的论战就没 有停歇过。 在科技乐观主义者眼里,技术是推动人类衣食住行、伦理 法制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他们眼中,技术是一种自律的力量 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前进,解决(或者终将解决)人类面临的诸 多问题。 以过去200年的视角看,这个观点基本是站得住脚的,至少我用电脑准备这篇序言要比手写快得多。 但近年来,科技悲观主义者的声音开始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 注。包括史蒂芬·霍金、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等名人曾就 AI警告过世人,埃隆·马斯克甚至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因 AI而起”。
与此同时,科技悲观主义者也关注到,每次技术进步虽然总 会宣称“解放了生产力”,却又把人驯化到另一个地方:从田园到 工厂,从工厂到格子间,再到如今的24小时在线···虚拟和现实、 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越发模糊,这是他们所痛心疾首的。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我们每个人努力奔跑,只是为了留在原地,能够站在风口。虽然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但你首先要努力学习如何观察风向。
观风向,抢风口。
ANN人力神经网络与通信领域(计算机 电信)的网络
ANN人力神经网络与广义上的网络的区别和联系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是一种受到生物神经系统启发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处理和分析复杂的数据。它由多个人工神经元或节点组成,这些节点通过连接权重和激活函数来模拟信息传递和处理。
在这个意义上,"神经网络"可以被理解为更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了多种类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如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 DNN)、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任务和问题。
人类社会中的广义网络通常指的是由互联的节点和边组成的网络结构,例如社交网络、计算机网络和交通网络等。这些网络通常用于描述节点之间的关系、信息传播和交互等。
联系上来说,人工神经网络和广义的网络都涉及到节点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人工神经网络中的连接是通过调整权重来表示节点之间的传递强度,而广义网络中的连接则可以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交互或传输路径。
然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
功能和目的:人工神经网络旨在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解决特定的机器学习任务,例如分类、回归、预测等。而广义网络更侧重于描述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结构和交互。
-
模型和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特定的机器学习模型,它基于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信息处理和学习。广义网络可以包含多种模型和算法,不限于人工神经网络。
-
表示和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学习和表示输入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实现任务的预测和分类等。而广义网络通常用于分析节点之间的关系、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以及信息传播的规律等。
人工神经网络是广义网络中的一种特定形式,其目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解决特定的机器学习任务。广义网络覆盖了更广泛的定义,包括各种类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其他网络结构和交互的描述。
TCP/IP是指互联网协议,它是一种通信协议,在网络中实现了可靠的数据传输。ANN是指人工神经网络,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人类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方式,可以用于分类、预测、识别等任务。
当谈到互联网的通信协议时,TCP/IP是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TCP负责将数据分割为小块,并确保这些数据块在网络中可靠地传输,而IP则负责将这些数据块从源地址传送到目标地址。
TCP保证了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确保数据按顺序到达目标地址,并且能够处理丢失、重复、乱序等问题。它使用握手、确认和重传机制来实现可靠性。而IP则是负责寻址和路由的协议,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标地址,并在各个网络节点之间进行路由选择。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是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它可以通过从历史数据中学习和逐步优化来预测未来数据或分类问题。
ANN通常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其中输入层接收外部输入信号,隐藏层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将输出传递给输出层进行最终预测或分类。每个神经元在网络中都有一个权重,这些权重是不断被调整的,以使得网络的输出尽可能地接近实际结果。
ANN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股票预测、医学诊断等领域,其优点在于可以处理大量复杂的非线性数据,能够在没有明确模型的情况下进行预测和分类,具有很高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ANN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输入层接收外部输入,比如图像或文本数据。输入数据被传递到隐藏层,隐藏层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到中间结果,并将结果传递到输出层进行预测或分类。输出层通常使用softmax或sigmoid等函数将结果转换为可解释的概率形式。
在ANN中,每个神经元都被视为一个基本处理单元,它执行一些数学计算,接收来自前一层的输入,并将计算结果传递给下一层。每个神经元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权重和偏置,这些权重和偏置在训练过程中不断调整,以使网络的输出尽可能接近实际结果。
训练ANN通常涉及两个主要步骤: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在前向传播过程中,输入数据被送入网络,并通过各层的神经元进行计算,生成输出。在反向传播过程中,错误信息从输出层向输入层进行反馈,每个神经元都会根据误差信息调整其权重和偏置,以最小化误差并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这个过程重复进行多次,直到网络的预测误差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虽然ANN的设计和训练过程相对复杂,但在实践中,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强大的预测和分类工具。通过使用先进的计算平台和算法优化,可以加速ANN的训练时间并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人工神经网络在现实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方向:
-
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模型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任务。
-
语音识别: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等模型可以实现语音识别任务,比如将语音转化成文本等。
-
自然语言处理:使用RNN、LSTM和Transformer等模型可以实现文本分类、机器翻译、情感分析、文本生成等任务。
-
推荐系统:使用神经网络进行用户和物品的关联性学习,从而实现电商推荐、视频推荐等服务。
-
医学和生物信息学: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进行基因序列分析、药物筛选、疾病诊断等任务。
-
金融和交通领域:神经网络可以进行趋势预测、交通流量预测、航班延误预测、股票价格预测等任务。
-
游戏和机器人:神经网络可以用于游戏AI和机器人控制,包括智能棋牌、自动驾驶、机器人视觉等项目。
ANN人力神经网络为什么而被提出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之所以被提出,是为了模拟和仿真人类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灵感来自于对生物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研究。
通过构建一种数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处理和分析复杂的数据模式,从而实现机器学习和智能决策。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
模拟神经系统:人工神经网络试图模拟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结构。科学家们希望理解和复制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以便开发出更强大、智能的计算模型。
-
处理复杂信息:传统的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复杂、非线性的数据模式时往往效果不佳。而人工神经网络通过利用大量的节点和连接关系,可以更好地处理和表示这些复杂信息,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推理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模式和规律。
-
适应性和泛化能力: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程度的自适应能力和泛化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调整模型的权重和参数,以适应不同的输入数据,并能够在训练之外的新数据上做出推理和预测。这种特性使得人工神经网络在处理复杂、未知的问题和数据集时具有较好的表现。
-
并行分布式处理:人工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并行处理和分布式计算来加速训练和推理过程。这种并行性和分布性使得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应对大规模数据和复杂任务的挑战,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神经网络被提出是为了实现类似于人类大脑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和学习能力,以应对复杂的数据模式和任务。它结合了生物学的启示和数学建模的方法,为机器学习和智能决策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
21世纪数据即“石油”
在21世纪,数据被形容为新的"石油",这是因为数据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影响力与石油在过去几十年对经济和能源的重要性相似。下面是对这个说法的解释和理解:
-
数据的价值:数据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可以提供关键的信息、洞察力和竞争优势。通过分析和挖掘数据,我们可以了解用户行为、市场趋势、消费习惯等,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企业和组织使用数据来改进产品和服务、优化运营和管理、进行精准营销等,进而获得竞争优势。
-
数据的生产和获取:与石油一样,数据也需要被开采和获取。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产生大量的数据,例如互联网上的浏览记录、社交媒体的互动、传感器设备的收集等。同时,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平台也开始积极收集和整理数据,形成庞大的数据资源库。
-
数据的应用和利用:像石油一样,数据需要被提炼、加工和利用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数据科学家和分析师通过各种技术和工具来解析和挖掘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洞察力。这些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用于市场研究、商业决策、风险评估、科学研究等领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数据的影响力:就像石油对经济、能源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一样,数据也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数据驱动的技术创新,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正在改变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数据的处理和使用对商业竞争、市场营销、社会运营等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涉及到数据隐私、安全和伦理等重要议题。
当我们继续思考数据即石油的比喻时,还可以深入以下几个方面:
-
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与石油不同,数据具有较高的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数据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并且在不断进步的技术环境下,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处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相比之下,石油作为有限资源,它的开采和消耗对环境和经济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将数据视为石油的比喻也强调了数据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的特点。
-
价值创造链:类比石油产业的价值链,数据也存在着从采集到加工、应用再到最终产生价值的过程。数据收集和存储是数据价值链的起点,数据加工和分析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洞察力和决策依据的环节,数据的应用和创新则是使数据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阶段。
-
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数据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对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的关注。与石油一样,数据的使用和共享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法律,以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数据治理包括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而隐私保护则涉及对个人数据的合法获取、使用和保护。
-
社会影响和伦理考虑:数据作为石油的比喻还引发了对社会影响和伦理道德的思考。数据的广泛应用和利用对社会运作、个体权益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信息操纵等。这需要我们对数据的应用和影响持续进行审视和讨论,以找到平衡和合理的解决方案。
将数据称为石油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强调了数据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数据作为可再生且可持续的资源,其采集、加工和应用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链。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数据治理、隐私保护以及数据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伦理考虑。
-
市场竞争和垄断:类比石油市场,数据也存在着竞争和垄断的问题。在石油市场上,少数大型石油公司掌握着资源储备和供应链,导致市场上的竞争相对较小。类似地,数据市场也出现了少数大型科技公司拥有大量用户数据和技术优势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数据的集中和垄断,限制了其他公司和组织的竞争力。
-
数据经济和产业发展:与石油一样,数据也催生了新兴的数据经济和产业。数据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同时,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交易也形成了数据经济的一部分,促进了数据的流通、合作和价值转化。
-
数据安全和风险:类比石油资源的安全和环境风险,数据的安全和风险管理也变得至关重要。数据泄露、黑客攻击、信息滥用等问题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金融欺诈和社会不稳定等风险。因此,数据的安全保护和风险管理成为数据产业和社会的重要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法律和政策措施来保护数据安全。
-
数据民主化和包容性:数据民主化和包容性是与石油资源特点相对应的概念。在石油领域,资源分配不均和经济利益集中导致了社会不平等。而在数据时代,我们应该追求数据的民主化和包容性,即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数据的创造、使用和决策中,确保数据的价值和好处惠及整个社会,并缩小数字鸿沟。
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它使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将数据记录在一个不断增长的、不可篡改的“链式结构”中,记录下了所有参与者的交易信息,通过密码学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具体来说,区块链维护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其中每个“区块”都包含了若干个交易记录,然后按照时间顺序链接这些区块,形成了一个“链式结构”,每个区块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值,并记录了前一个区块的标识值。
区块链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去中心化。传统的中心化网络将数据存储在中央服务器上,由中央服务器进行管理。而区块链是一种点对点的网络,数据存储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各个节点之间互相连接,不存在一个中央机构统一管理。去中心化意味着没有单一的攻击目标,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区块链还有“智能合约”的功能,这是一种可以自动执行预定规则和条件的合约,可以使得区块链应用于更加复杂的业务场景,如供应链管理、数字身份认证等。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记录和管理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交易关系,未来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的应用
-
加密货币:区块链最知名的应用就是加密货币,比特币就是其中的代表。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交易,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匿名性。
-
供应链管理:区块链可以用于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溯源。通过将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记录在区块链上,可以追踪产品的来源、流向以及质量信息,提高供应链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
数字身份认证:区块链可以用于建立可信的数字身份系统。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容易受到数据泄露和篡改的风险,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可以确保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
物联网:区块链可以与物联网技术结合,构建更安全可靠的物联网应用。通过使用区块链记录和验证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和交互,可以防止恶意攻击和篡改,增加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
-
文化娱乐产业:区块链可以用于艺术品的溯源和版权保护。通过将艺术品的信息和交易记录在区块链上,可以确保艺术品的真实性、所有权和价值,为艺术市场提供更加透明和可信的环境。
加密货币——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由区块链技术支持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被视为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加密货币之一。
-
去中心化:与传统货币不同,比特币没有中央银行或政府机构进行发行和管理。它是通过一个开放的网络,由全球参与者进行验证和记录交易,遵循一个共识算法来维护账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加密算法:比特币使用了密码学方法确保交易的安全性。每个交易都被加密并记录在区块链上,这意味着交易是不可篡改的,并且能够提供高度的安全性。
-
有限供应:与传统货币不同,比特币的供应是有限的。根据比特币的设计,最多只能存在2100万枚比特币,这是通过挖矿奖励的减半机制实现的。这种有限供应被认为可以保护比特币价值。
-
挖矿和区块奖励:比特币通过挖矿的方式创建和验证新的交易,并将其记录在区块链上。挖矿是通过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来保证交易的安全和顺序。挖矿成功的人将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奖励作为激励。
-
交易匿名性:比特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交易匿名性。比特币地址是由一串随机字符组成,不直接与用户的个人身份相关联。这使得比特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
-
去中心化金融系统:比特币被视为一种去中心化的金融系统,它可以使用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快速、低成本的跨境交易,避免了传统金融体系的中间商和手续费。
需要注意的是,比特币的价格波动较大,投资比特币存在风险。此外,比特币的能源消耗和传输时间限制等问题也需要考虑。尽管如此,比特币作为一种创新的数字货币,已经推动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模式。它基于虚拟化技术,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并按需分配给用户。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计算资源,无需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和进行复杂的维护工作。
云计算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
弹性伸缩:云计算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增加或减少计算资源,使用户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地调整资源的使用量。
-
资源共享:云计算采用多租户的模式,多个用户可以共享同一套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
-
按需付费:用户只需按照实际使用的资源量付费,无需预先投资大量的硬件设备。这种按需付费的模式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
-
可靠性和可用性:云计算提供了高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服务,通过数据冗余和容错机制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云计算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的IT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开发和测试、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它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可以快速响应业务需求,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云计算的出现,解决了传统企业在IT基础设施方面的痛点和难题,让企业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开展业务,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具体来说,云计算为企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
降低成本:云计算采用按需付费的模式,这使得企业只需要支付实际使用的资源量,大大降低了硬件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本。
-
提高灵活性:云计算可以快速响应企业的需求,根据业务发展情况灵活调整资源使用量,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
提升安全性:云计算拥有完善的安全机制,比如数据冗余备份、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能够保障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提高可靠性:云计算采用多区域和多节点的架构,能够有效地避免单点故障,提高了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草根“P2P”
P2P是指点对点(Peer-to-Peer)的网络通信方式,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在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中,用户需要通过中心服务器来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而P2P网络则没有中心服务器,每个节点(peer)都可以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
P2P网络的节点可以直接相互连接,共享资源和服务,无需依赖中心服务器。例如,在文件共享领域,P2P网络允许用户直接从其他用户获取文件,而不是从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下载。这种分布式的架构使得P2P网络具有以下特点:
-
去中心化:P2P网络没有单一的中心服务器,每个节点都有平等的地位,可以与其他节点直接通信和交互。
-
资源共享:P2P网络中的节点可以共享各种类型的资源,包括文件、带宽、计算力等。这种共享方式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可扩展性。
-
自组织性:P2P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根据需要自动组织和离开网络,从而实现更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
高度可扩展:P2P网络能够支持大规模的节点加入和离开,不受中心服务器的限制,因此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P2P网络在文件共享、实时通信、区块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够提供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分布式性能,并且具备一定程度上的抗攻击和鲁棒性。但同时,P2P网络也面临着安全性、隐私保护和合法性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
原理:P2P网络通过节点之间直接建立连接来实现数据传输。节点可以作为请求方(客户端)和响应方(服务器)进行通信,而不仅仅是从中心服务器获取数据。每个节点都具有上传和下载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
-
文件共享:P2P网络最常见的用途之一是文件共享。通过P2P协议,用户可以共享自己的文件并从其他节点下载文件。这种分布式的共享方式提供了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下载速度,同时降低了服务器负载。
-
实时通信:P2P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实时通信领域,例如P2P音视频通话、即时消息传递等。相比于传统的中心服务器架构,P2P实时通信可以减少延迟,并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是一种基于P2P网络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在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可以成为数据存储和验证的一部分。通过P2P结构,区块链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交易验证和数据共享,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
P2P流媒体:利用P2P技术可以在大规模用户群体中传递流媒体数据。每个用户既是接收者又是传输者,将接收到的数据同时传输给其他用户,从而减少服务器负载,提高传输效率。
P2P被称为"草根",主要是因为它不依赖于中心服务提供者或中央管理机构。相反,P2P网络依靠用户之间的直接连接和协作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传统的网络通信方式依赖于集中式的服务器来管理和分发数据,而P2P网络将这种权力下放给了每个用户节点。每个节点都可以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同时获取和分享资源。这种分布式的架构赋予了用户更大的自由和控制权,使得网络不再受限于单一的中心实体。
"P2P草根"的含义也体现了底层用户的参与和贡献。在P2P网络中,用户可以共享自己的资源,通过互相连接和帮助来完成数据传输和服务。这种基于共享和互助的理念更加注重个人参与和社区合作,强调网络的平等性和民主性。
P2P草根的特点使得P2P网络在文件共享、实时通信、去中心化应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促进了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的民主化。然而,也需要注意在P2P网络中合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和管理。
当我们说P2P是“草根”的时候,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含义和特点可以进一步探讨:
-
去中心化:P2P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它没有单一的控制点或中心服务器,而是由大量的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可以直接与其他节点通信,共享资源和信息。这种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P2P网络更加自主和民主,没有单一实体垄断权力。
-
基于用户贡献:P2P网络的核心是用户之间的相互贡献和共享。每个用户都可以提供、下载和分享资源,共同构建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合。这种基于用户贡献的模式使得网络的规模和内容能够不断扩大和更新,依赖于用户的积极参与。
-
去除传统中介:P2P网络旨在去除传统的中介机构,如服务器提供商、版权保护机构等。通过直接的节点之间连接,P2P网络可以绕过中介,实现更直接、高效的资源共享。这也使得信息的流动更加自由和快速,减少了传统模式下的依赖和限制。
-
增强隐私性:相比传统的中心服务器模式,P2P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用户的隐私性。由于数据和请求直接在节点之间传输,而不是经过中心服务器,P2P网络可以减少数据暴露的风险。然而,也需要注意到P2P网络中数据的加密和保护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P2P具有许多优点和特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议题。例如,P2P网络可能面临版权侵犯、资源不均衡、安全性问题等。因此,在使用P2P网络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合法性、公平性和安全性。
总结
最近10多年,全球性的集体焦虑、崩塌、混乱和重组,从社会层面看,是因为生产关系不适应以IT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从历史层面看,是因为科技又一次严重挑战了人类的基本信仰。
我是谁?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世间的权威来自哪里?信任的锚点在哪里?
过去,各种传统习俗和宗教回答了这个问题。各种宗教和习俗保证,天地神灵早已装有传感器,你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和思的每件情,天知地知,上天在意你的想法,体察你的感受。
几百年来,以蒸汽机和电力等为代表的科技发展,让人文主义崛起。意义和权威的本源,从传统习俗和宗教,转向了人类自身,转向了内心世界,从相信外部的神灵转为相信内心的感受。
人文主义者相信,你是独特的,人类的体验是意义和权威的本源。选民可以做出最好的选择(政治),顾客永远是对的(市场),只要感觉对了就去做(伦理),要独立思考,从内心寻求答案(教育)等。人文主义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了,就像历史上的各种宗教一样,后来有演进也有分化,但人类还一直没有出现过全新的价值观。信仰的大厦似乎已经建立起来了,剩下的只是修修补补。
1900年4月,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男爵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建成,所剩的只是一些修饰工作,但晴朗天空中的远处飘浮着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一是迈克尔逊与莫雷的实验结果和以太漂移说互相矛盾;二是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
现在,人文主义远边的天空也飘来了两朵乌云:一是生命科学;二是信息科学。这让生命体和机器之间的深壑逐步填平,让人成为可能会被电子算法淘汰的生化算法。
生命科学认为生物体也都是生化算法,情感和智力也都是算法。土豆、猪和人类,都只是数据处理的方式不同而已。人类之所以圈养老虎而不是被老虎圈养,是因为人类传感器能采集更多的数据,处理算法更先进。人类的所谓思想自由,其实只是生物的预设或随机选择,欲望就是神经元的某种放电形式。
信息科学的各种电子算法会保证,你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会被传感器采集,会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算法会一直看着你,体察你,在意你。算法已经做出了类似传统宗教式的承诺,会让你得到更好的服务,你的未来会更美好,帮你发现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数据已经大到人类无法查阅,更别提转化成知识甚至智慧了。AI试图让我们相信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电子算法,而不是生化算法。区块链试图让我们相信机器,而不是人类组织的机构。如果电子算法比你还了解你自己,比你自己还可信,为什么还要相信自己内心的生化算法?
1900年,物理世界的两朵乌云后来掀起了狂风暴雨,催生了20世纪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现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乌云,笼罩着人文主义的天空。
技术气象站,不仅要观测风向,还要注意远处的乌云。
观风向,抢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