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关于镇静催眠药
第二代与第三代药物的主要区别
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
如何简单的识别
适用性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物
如何简单的识别
适用性
关于成瘾性
为什么会变胖?
“开源”
“节流”
哪种催眠药“劲儿”大?
第二代 BZDs
第三代 non-BZDs
用药的搭配,颠覆我的认知
小结
关于镇静催眠药
个人觉得只有睡眠障碍或急性期的病人才考虑用药,否则还是建议您多缓解压力,找喜欢的人沟通交流,短暂的失眠谁都会有,压力过后就会好起来。
总结起来,镇静催眠药一共经历了3代,如下图:
第二代与第三代药物的主要区别
这两代药物不是简单的更替,且都在临床使用,从我爱人和周边的病人的使用情况来看,一般建议使用第三代药物,简单来说:
第三代药物起效快,成瘾性低,副作用小。
第二代药物起效慢,作用时间长,副作用相对较大。
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
这类药物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英文简写为 BZDs,因为这些名词经常提及,还是要笔记一下。
如何简单的识别
从药品的名称上基本可以简单的识别常用的 BZDs,如下图:
所以您看到结尾是什么什么西泮或唑仑的,基本都是第二代药物。
适用性
作用时间长,适用于长期失眠的患者,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等症状,但次日宿醉感较重,醒来后走走路东倒西歪,头晕乏力等。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物
这类药物属于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英文简写为 non-BZDs,在此笔记一下。
如何简单的识别
non- BZDs基本有四种药物,如下图:
这四类药物,前两者在临床中经常会看到用到。
适用性
作用时间相对短,适用于短期失眠的患者,具有镇静、催眠、肌松、抗惊厥效应,次日宿醉感基本没有,副作用较小。
关于成瘾性
个人觉得准确的说是依赖性,我爱人在没有看病之前,我在京东上也没少买所谓的助眠保健品,有时更多的是种心理依赖和寄托,即使不起作用,在精神上也是种寄托或依赖,当一种药起作用后,人必定更会产生依赖性,不吃就感觉不行,吃了也未必能行,这就是心理问题,很矛盾。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成瘾性也是一个矛盾,可不必过于关注和担心吧。
为什么会变胖?
大部分患者在服用了精神药品后都会有变胖的经历,这不仅限于催眠类药物。
“开源”
在经历了心理生理的折磨摧残后,药物起效后会使人镇静、放松甚至产生愉悦感,比如佐匹克隆、喹硫平等,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一个种反应,就是饥饿,平时不爱吃的东西,此刻变成了人间美味,甚至会有种饥不择食的状态,冷的冰的热的烫的都已经不重要,看着她如狼似虎的吃着各种零食饮料饭菜,真的担心胃会出现问题。
“节流”
我爱人在某次躁狂入院的时候,服用了一种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缓释片。没见其吃的很多,还是体重增加,后来发现这种药的一种作用表现为抑制脂肪分解,看来只用正向思维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啊。
如此的“开源”与“节流”,再加上代谢紊乱,怎么能让人不胖呢。。。。
哪种催眠药“劲儿”大?
第二代 BZDs
这个“劲儿" 的标准是人个根据病人反馈并结合书籍的一些判断,主要判断为达到的目的性,如作用时间、镇静催眠效果等, 在此总结一下:
奥沙西泮 < 阿普唑仑 <= 艾司唑仑 < 劳拉西泮 < 地西泮 < 硝西泮 < 氯硝西泮
第三代 non-BZDs
扎来普隆 < 唑吡坦 (思诺思) < 佐匹克隆 < 右佐匹克隆 (两倍于佐匹克隆)
至于是否如所述的表现,还是要因人而异,有些病友的确是这种感受,但对于我爱人来说,这些药物基本都服用过,用其中的“劲儿”最大的氯硝西泮和右佐匹克隆单服均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效果。
用药的搭配,颠覆我的认知
精神药品的用药与搭配真的好深奥与专业,就如同外行看内行写HTML代码一样,直接晕倒...在某段时期,她已经睡眠障碍到崩溃的边缘,但已经“尝”遍催眠药的她,还能吃什么管用啊,我也是一筹莫展,我试想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是否能够同服呢?是不是负反应和伤害非常大?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验证了这个想法,是可行的!
现如今,她服用 阿普唑仑 2 粒 加 佐匹克隆 1 粒 加曲唑酮 1粒半,居然神奇的逆转,而且可以实现规律性入眠,晚10点,到早7点,醒来无宿醉感,心情也没有特别悲观,从用药量上来看,曲唑酮由3粒减为一半,佐匹克隆取代了唑吡坦 (思诺思),并且取消了丙戊酸钠缓释片。
由此看来,药量越小,搭配变化,“劲儿”到变得大了。试想想按药品种类、药量、搭配,会有多少种排列组合呢,真的是很考验专业性。
小结
睡眠的好转,一度让她看到了希望,有一天她甚至问我,“有一天我是不是可以不服药就能睡着?”,在心智清醒的时候,她也曾感叹,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活着是如此的美好,虽然很短暂,但也值得安慰吧,相信一些你相信的,不消极,不放弃,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