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中,当我们把派生类对象向上强制转型为基类对象时,会造成对象切割(Object slicing)问题。
请看下面示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Base {
public:
virtual ~CBase() = default;
virtual void foo() {
printf("print in Class CBase,this address:%p\n", this);
}
};
class CDerive : public C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oo() override {
printf("print in Class CDerive,this address:%p\n", this);
}
};
int main()
{
CBase base;
CDerive derive;
CBase* pBase = &derive;
cout << "\n本次调用的是pBase->CBase::foo()\n\t";
pBase->CBase::foo();
cout << "\n本次调用的是pBase->foo()\n\t";
pBase->foo();
cout << "\n本次调用的是 (static_cast<CBase>(derive)).foo() \n\t";
(static_cast<CBase>(derive)).foo();
}
代码运行结果如下:
对于前两次调用成员函数foo的结果,大家应该都清楚,pBase是指向派生类对象的基类指针,而foo成员函数是虚函数;因此 pBase->foo() 调用的是派生类方法;pBase->CBase::foo()由于指定了调用CBase的foo函数,因此调用的是基类方法。另外,foo函数打印出来的this指针的地址,显示前两次调用的this指针是同一个,也就是指向子类对象derive。
关键是最后一次调用的结果,显示调用的是基类方法,并且对象的地址也不是子类对象derive的地址。它的调用语句是:
(static_cast<CBase>(derive)).foo();
这是为什么呢?这涉及到对象切割(object slicing)。
在编译时,编译器看到这句是要将派生类对象derive向上强制转为基类对象,因此编译器以所谓的拷贝构造函数把derive中的CBase成分拷贝一份,并把拷贝好的副本作为临时对象放在内存中。在运行期,这个副本(它是CBase对象)调用foo函数时,当然调用的是CBase::foo成员函数了!
请注意,如果我们把派生类对象的指针向上强制转为基类对象的指针,那么转换后的基类指针仍然指向派生类对象。
总之,当我们把派生类对象向上强制转型为基类对象时,会经历对象切割(Object slicing),也就是:编译器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子类对象的基类成分的副本,这个临时对象与之前的子类对象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