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学作品的鉴赏标准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由于之前的博彩公司给中国作家残雪开出了最高的赔率,以及诺贝尔官方推特在揭晓奖项前发布了一张泰戈尔99年前访华的老照片,残雪的获奖氛围在国内各类媒体的渲染下被拉至极高。当奖项揭晓后,有一些网友表达了遗憾与不满,可笑的是大部分网友从没有看过残雪和福瑟的作品。其中我在第一时间推动获奖信息的新闻下看到了这样一条评论:文学奖居然颁给了一个剧作家,莎士比亚也是剧作家,即使莎士比亚从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当然原因是莎士比亚时代还没有诺贝尔奖,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否认莎士比亚是人类文学史上那座最高的山峰。
今天借着残雪女士带来的讨论热度,作为一个读过几本名著的我斗胆写几条我认为的好文学的鉴赏标准,以供可能一本名著也没有读过的可爱的朋友参考。不过这几条标准并非金科玉律,也无法登堂入室,最不济也可以作为我日后买书看书的依据。
- 对使用文体的驾驭
四大文学体裁分别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很多作者被称为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就是这个原因。伟大的作者往往能兼而有之,比如前文的莎士比亚就是诗人、剧作家;鲁迅是小说家、散文家。
好的文学作品我文体一定是那个作者已经修炼的如火纯青的后推出的,比如看毕飞宇早期的作品明显感觉不如现在的作品,主要原因就是毕飞宇早期并没有那么深刻的功力驾驭小说,而这部分功力靠的是日积月累的不断书写。
- 写作技法的高超
写一个故事,常常有不同的叙述顺序,正叙,倒叙,插叙等,不同的叙述方式能够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比如《追忆逝水年华》中独特的非时序性的时间构建手法,还有普鲁斯特在本篇作品中大胆探索和创新的一些列写作技法,使得这本小说成为了法国小说的经典之作。
当然,写作技巧最大的技法依然是对于文字的使用,同样一个句子,大师之作看似平平无奇,却总是化腐朽为神奇。李商隐在《登乐游园》中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平实到犹如从一个稚童嘴中吟诵出来的,却写尽了无穷无尽的感喂与哲理,展现的正是诗人对文字极其高超的驾驭能力。
- 立意的深刻与文学价值
好的文学作品立意大多集中在生死、爱、自由这几个范畴之内,伟大的作品总是能够给人以启迪,让读者体会不曾体会的,比如一见倾心的爱情是常规表达,割裂和决绝则是变态表达,而变态表达往往是潜在水面之下的冰山,占据了冰山的绝大部分。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将战争与和平交织在一起,肯定了伟大的人民的正义行为,歌颂爱国主义,最核心的部分却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表达了作者对所有故事中有份的人的同情,而这部分就是《战争与和平》的文学价值。
- 独一无二
畅销作家千千万,文学家总是独一无二。浩浩几千年,我们只能找出一个屈原,也只能找出一个狄更斯,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人格一样,在浩瀚的历史星河里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张爱玲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作者,她和所处同时代的作家不一样,几乎不涉及到那个时代涉及的主题,只是写都市男女的情情爱爱,如果没有看过她的作品,觉得也许和琼瑶是一路风格。她的作品地域又常常限定在上海,即使在这么狭窄的领域内张爱玲也能将小市民和女性描刻得如此深入细致,不管是在任何地方读张爱玲,你肯定可以读出平凡里的“传奇”。
- 时间的考验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可以穿越时空,两千年前和两千年后,不同时代的人会产生类似的共鸣与感动,就好像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挪移到文学领域,一切故事正在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读起诗经,很自然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那些甚至连名姓都没有的诗人创造出来的诗歌,我们会给心爱的女孩的情书中加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叙利亚人民读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定会泪如雨下;诗经中甚至有“匪有且有,匪今斯今,振古如兹”,直接告诉我们不是现在才这样,不是今年才这样,万古都是这样的景象。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遵循自己所列的这些准则去选书看书,甚至于把这套标准放在自己的工作中。我们定位系统使用的无线技术就像文学家对小说这种体裁的驾驭;我们采用各种算法去完成位置的计算恰如作家的写作技法;我们将定位系统应用在机场、隧道、学校、医院也是为了技术能够服务生活;我们将UWB的同步基站和定位基站合二为一后还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就是我们的独特性;我们从2013年走到2023年,也算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考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