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定义
- 二、常见分类
- (一)案例
- 三、 认识磁盘
- (一)MySQL与存储
- (二)扇区
- (三)定位扇区
- (四)结论
- (五)磁盘随机访问(Random Access)与连续访问(Sequential Access)
- 四、 MySQL 与磁盘交互基本单位
- 五、建立共识
- 六、索引的理解
- (一)建立测试表
- (二)插入多条记录
- (三)查询结果
- 1.为何IO交互要是 Page
- 2.理解单个Page
一、定义
索引:提高数据库的性能,索引是物美价廉的东西了。不用加内存,不用改程序,不用调sql,只要执行
正确的 create index ,查询速度就可能提高成百上千倍。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查询速度的提高
是以插入、更新、删除的速度为代价的,这些写操作,增加了大量的IO。所以它的价值,在于提高一个
海量数据的检索速度。
二、常见分类
常见索引分为:
- 主键索引(primary key)
- 唯一索引(unique)
- 普通索引(index)
- 全文索引(fulltext)–解决中子文索引问题
(一)案例
案例:先整一个海量表,在查询的时候,看看没有索引时有什么问题?
--构建一个8000000条记录的数据
--构建的海量表数据需要有差异性,所以使用存储过程来创建, 拷贝下面代码就可以了,暂时不用理解
-- 产生随机字符串
delimiter $$
create function rand_string(n INT)
returns varchar(255)
begin
declare chars_str varchar(100) default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JHIJKLMNOPQRSTUVWXYZ';
declare return_str varchar(255) default '';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while i < n do
set return_str =concat(return_str,substring(chars_str,floor(1+rand()*52),1));
set i = i + 1;
end while;
return return_str;
end $$
delimiter ;
--产生随机数字
delimiter $$
create function rand_num()
returns int(5)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set i = floor(10+rand()*500);
return i;
end $$
delimiter ;
--创建存储过程,向雇员表添加海量数据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insert_emp(in start int(10),in max_num int(10))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set autocommit = 0;
repeat
set i = i + 1;
insert into EMP values ((start+i)
,rand_string(6),'SALESMAN',0001,curdate(),2000,400,rand_num());
until i = max_num
end repeat;
commit;
end $$
delimiter ;
-- 执行存储过程,添加8000000条记录
call insert_emp(100001, 8000000);
到此,已经创建出了海量数据的表了。
- 查询员工编号为998877的员工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o=998877;
耗时4.93秒,这还是在本机一个人来操作,在实际项目中,如果放在公网中,假如同时有
1000个人并发查询,那很可能就死机!
- 解决方法,创建索引
alter table EMP add index(empno);
- 换一个员工编号,测试看看查询时间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o=123456;
三、 认识磁盘
(一)MySQL与存储
MySQL 给用户提供存储服务,而存储的都是数据,数据在磁盘这个外设当中。磁盘是计算机中的一个机
械设备,相比于计算机其他电子元件,磁盘效率是比较低的,在加上IO本身的特征,可以知道,如何提
交效率,是 MySQL 的一个重要话题。
- 先来研究一下磁盘:
- 在看看磁盘中一个盘片
(二)扇区
数据库文件,本质其实就是保存在磁盘的盘片当中。也就是上面的一个个小格子中,就是我们经常所说
的扇区。当然,数据库文件很大,也很多,一定需要占据多个扇区。
题外话:
-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在半径方向上,距离圆心越近,扇区越小,距离圆心越远,扇区越大
- 那么,所有扇区都是默认512字节吗?目前是的,我们也这样认为。因为保证一个扇区多大,是由
比特位密度决定的。 - 不过最新的磁盘技术,已经慢慢的让扇区大小不同了,不过我们现在暂时不考虑。
我们在使用Linux,所看到的大部分目录或者文件,其实就是保存在硬盘当中的。(当然,有一些内存文
件系统,如: proc , sys 之类,我们不考虑)
ls /var/lib/mysql -l
所以,最基本的,找到一个文件的全部,本质,就是在磁盘找到所有保存文件的扇区。
而我们能够定位任何一个扇区,那么便能找到所有扇区,因为查找方式是一样的。
(三)定位扇区
- 柱面(磁道): 多盘磁盘,每盘都是双面,大小完全相等。那么同半径的磁道,整体上便构成了一个柱
面。 - 每个盘面都有一个磁头,那么磁头和盘面的对应关系便是1对1的
- 所以,我们只需要知道,磁头(Heads)、柱面(Cylinder)(等价于磁道)、扇区(Sector)对应的编
号。即可在磁盘上定位所要访问的扇区。这种磁盘数据定位方式叫做 CHS 。不过实际系统软件使用
的并不是 CHS (但是硬件是),而是 LBA ,一种线性地址,可以想象成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系统
将 LBA 地址最后会转化成为 CHS ,交给磁盘去进行数据读取。不过,我们现在不关心转化细节,知
道这个东西,让我们逻辑自洽起来即可。
(四)结论
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在硬件层面定位,任何一个基本数据块了(扇区)。那么在系统软件上,就直接按照扇区
(512字节,部分4096字节),进行IO交互吗?不是!
- 如果操作系统直接使用硬件提供的数据大小进行交互,那么系统的IO代码,就和硬件强相关,换言
之,如果硬件发生变化,系统必须跟着变化 - 从目前来看,单次IO 512字节,还是太小了。IO单位小,意味着读取同样的数据内容,需要进行多
次磁盘访问,会带来效率的降低。 - 之前学习文件系统,就是在磁盘的基本结构下建立的,文件系统读取基本单位,就不是扇区,而是
数据块。
故,系统读取磁盘,是以块为单位的,基本单位是 4KB 。
(五)磁盘随机访问(Random Access)与连续访问(Sequential Access)
- 随机访问:本次IO所给出的扇区地址和上次IO给出扇区地址不连续,这样的话磁头在两次IO操作之间需
要作比较大的移动动作才能重新开始读/写数据。 - 连续访问:如果当次IO给出的扇区地址与上次IO结束的扇区地址是连续的,那磁头就能很快的开始这次
IO操作,这样的多个IO操作称为连续访问。
因此尽管相邻的两次IO操作在同一时刻发出,但如果它们的请求的扇区地址相差很大的话也只能称为随
机访问,而非连续访问。 - 磁盘是通过机械运动进行寻址的,随机访问不需要过多的定位,故效率比较高。
四、 MySQL 与磁盘交互基本单位
而 MySQL 作为一款应用软件,可以想象成一种特殊的文件系统。它有着更高的IO场景,所以,为了提高
基本的IO效率, MySQL 进行IO的基本单位是 16KB (后面统一使用 InnoDB 存储引擎讲解)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page_size';
也就是说,磁盘这个硬件设备的基本单位是 512 字节,而 MySQL InnoDB引擎 使用 16KB 进行IO交互。
即, MySQL 和磁盘进行数据交互的基本单位是 16KB 。这个基本数据单元,在 MySQL 这里叫做page(注意和系统的page区分)
五、建立共识
- MySQL 中的数据文件,是以page为单位保存在磁盘当中的。
- MySQL 的 CURD 操作,都需要通过计算,找到对应的插入位置,或者找到对应要修改或者查询的数
据。 - 而只要涉及计算,就需要CPU参与,而为了便于CPU参与,一定要能够先将数据移动到内存当中。
- 所以在特定时间内,数据一定是磁盘中有,内存中也有。后续操作完内存数据之后,以特定的刷新
策略,刷新到磁盘。而这时,就涉及到磁盘和内存的数据交互,也就是IO了。而此时IO的基本单位
就是Page。 - 为了更好的进行上面的操作, MySQL 服务器在内存中运行的时候,在服务器内部,就申请了被称
- 为 Buffer Pool 的的大内存空间,来进行各种缓存。其实就是很大的内存空间,来和磁盘数据进
行IO交互。 - 为了更高的效率,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系统和磁盘IO的次数
六、索引的理解
(一)建立测试表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user (
id int primary key, --一定要添加主键哦,只有这样才会默认生成主键索引
age int not null,
name varchar(16) not null
);
mysql> show create table user \G
*************************** 1. row ***************************
Table: user
Create Table: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ge` int(11) NOT NULL,
`name` varchar(16)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默认就是InnoDB存储引擎
1 row in set (0.00 sec)
(二)插入多条记录
--插入多条记录,注意,我们并没有按照主键的大小顺序插入哦
mysql>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3, 18, '杨过');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1 sec)
mysql>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4, 16, '小龙女');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mysql>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2, 26, '黄蓉');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1 sec)
mysql>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5, 36, '郭靖');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mysql>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1, 56, '欧阳锋');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三)查询结果
mysql> select * from user; --发现竟然默认是有序的!是谁干的呢?排序有什么好处呢?
1.为何IO交互要是 Page
为何MySQL和磁盘进行IO交互的时候,要采用Page的方案进行交互呢?用多少,加载多少不香吗?
如上面的5条记录,如果MySQL要查找id=2的记录,第一次加载id=1,第二次加载id=2,一次一条记录,那
么就需要2次IO。如果要找id=5,那么就需要5次IO。
但,如果这5条(或者更多)都被保存在一个Page中(16KB,能保存很多记录),那么第一次IO查找id=2的时
候,整个Page会被加载到MySQL的Buffer Pool中,这里完成了一次IO。但是往后如果在查找id=1,3,4,5
等,完全不需要进行IO了,而是直接在内存中进行了。所以,就在单Page里面,大大减少了IO的次数。
你怎么保证,用户一定下次找的数据,就在这个Page里面?我们不能严格保证,但是有很大概率,因为有局部
性原理。
往往IO效率低下的最主要矛盾不是IO单次数据量的大小,而是IO的次数。
2.理解单个Page
MySQL 中要管理很多数据表文件,而要管理好这些文件,就需要先描述,在组织 ,我们目前可以简单理解
成一个个独立文件是有一个或者多个Page构成的。
不同的 Page ,在 MySQL 中,都是 16KB ,使用 prev 和 next 构成双向链表!
因为有主键的问题, MySQL 会默认按照主键给我们的数据进行排序,从上面的Page内数据记录可以看
出,数据是有序且彼此关联的!
为什么数据库在插入数据时要对其进行排序呢?我们按正常顺序插入数据不是也挺好的吗?
插入数据时排序的目的,就是优化查询的效率。
页内部存放数据的模块,实质上也是一个链表的结构,链表的特点也就是增删快,查询修改慢,所以优化查询
的效率是必须的。
正式因为有序,在查找的时候,从头到后都是有效查找,没有任何一个查找是浪费的,而且,如果运气好,是
可以提前结束查找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