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像个孩子。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的所有情感(儿童的基本情感)和随后演变的行为模式。
行为和感受像个孩子。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的所有情感(儿童的基本情感)和随后演变的行为模式。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在长大后,依旧自动做出和小时候一样的反应,童年时的情感和行为处理模式和小时候一样,然后再次体验到童年时候的感受,这种感受好的坏的都有。许多感受与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有关。
父母自我状态: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借此判断是非对错。
父母状态就让自己犹如一个法官,一直再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顺利成章地惩罚他们,有时候甚至是自己判定自己的罪,谴责自己,但这些都是处于父母状态。
一个父母自我状态的人一般会有一种挑剔型的父母。挑剔型的父母状态总是把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他们都爱批评别人,容易表现得愤怒,而且特别严厉,特别挑剔,对别人评头论足。其实每个人都会有父母自我状态,父母状态的人更像是法官在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并惩罚他们,对孩子十分严厉苛责。如果父母是严厉挑剔的,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会学习如何应对他们,并很自然的把他的行为模式调整为最能适应现状的行为。所以孩子就会照父母说的去做,因为他没有力量去反抗,必须学习顺从压迫者,他会特别依赖顺从,并同意父母的想法。
顺从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有些人就会把依赖当成生活的方式,他永远都没有真正的长大。一个人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打破依赖关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行事。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不再被脑子里的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能基于事实来行事。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代表了人格的结构。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三种自我状态,没有高下之分,面临不同情景可能就处于不同的自我状态之中。但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下,人会条件反射性地作出行为和情绪反应,此过程无思考,皆是由于过去的所见所闻养成的习惯,因此也无法促进人成长。
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中,人才能理性思考当下,评估自己的行为,倾听别人而不马上驳斥。
人生坐标、自证预言和心理游戏
人生坐标: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形成的,即世界观的养成。
如何回答两个问题:1、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2、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自证预言: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就会在岁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会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构建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
就比如,某些人确信自己是不幸的,他随时可以给你报出一连串他遭遇过的不幸的事情,有些人会忽略美好的时光而选择性的记忆那些悲伤和不开心的事情。
心理游戏:在每个人的人生坐标里,为了达到必然后果(自证预言)而采取的行动——玩心理游戏。
比如某些人确信自己不够优秀,陷入自卑与自责,或者说是困在“我不好,别人都好”的自我预设里,所以潜意识里做的行为都是为了印证这样的预设,形成“赢了预言游戏,输了自己”的状态。
1、对于别人的话,要学会课题分离,他们怎么说是他们的事,不用去到别人心中寻找认可,不要把这个世界当作战场,没那么多敌人,一切都是你心里的投射,可能别人并没有那么想,不用过多解读别人的话,不用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
投射是一种心理现象,将自己的想法投到他人身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比如,假想出别人背后说自己坏话。
2、所有的这些行为策略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伤害。这危害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当成年人怄气、撒泼、郁闷或是厌烦的时候,我们会想他们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3、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4、“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有些人生活一团糟,或者有意无意惹上麻烦,就是想看看别人能宽容他们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会排斥他们。接着他们就会说:“我早说过你会这样对我,证明我是真的很差劲。”
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你,你肯定会觉得痛苦,孤零零一个人。
5、处于“挑剔型父母状态”的人,动不动就职责,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当然,有时候他们会摆出“养育型父母”的姿态,说些“我是为你好”之类的话,但大部分人都能听出这是虚情假意。不过,关于这类人的心理状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抑郁。
6、为什么有人容易发怒?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7、人们太容易让重要的事就这么过去,忘记关注或者为他们庆祝,也许是因为我们通常都只在事后才明白他们有多重要。所以说要抓住当下,珍惜现在。
8、于是大家都拿上外套,相互道别,一齐走入了夜色。夜外的夜晚,月朗风清。
和朋友聚餐后的夜晚,分别场景也是如此。
9、有些人会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情,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
10、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11、每一个全新的时刻都意味着独一无二的机会和挑战,又让人无比激动。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己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12、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去做改变,要不然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