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Framework——进程间通讯学习,从Binder使用看起

news2025/1/17 18:11:05

前言

Binder 是安卓中非常重要的进程间通讯工具,通过Binder 安卓在ServiceManager中对外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学习Binder,将很好地为我们学习framework开个好头。

Android 使用多进程

Android 开启进程方式很简单,在AndoridMenifest中给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ReceiverContentProvider)指定 android:process 属性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非常规的开启进程的方式,就是通过jni在native层fock一个新的进程。

最开始的时候,当我们需要使用多进程,兴致勃勃地在需要的组件上添加process 属性,以为就可以正常运行的时候,却会发现有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1. 静态数据获取的时候得到的不是同一份。
  2. sharePreference 等数据共享可靠性下降。
  3. Application会多次创建。
  4. 线程同步机制完全失效。

这些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同的进程是跑在不同的虚拟机中的,彼此拥有独立的内存空间,所以不同进程对于静态值的修改只会影响自身进程。所以只要是通过内存来共享的数据,在四大组件的多进程中,都会失败,这也是多进程带来的主要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便要使用安卓提供的多进程间通讯的方法。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使用Intent,文件共享,SharePreference ,AIDL,Socket和基于Binder的Messager等方式来实现。安卓使用了linux内核,但是进程间通讯的方式不完全继承自linux。 Binder 是安卓系统中最有特色的进程间通讯方案。 这么说是因为在安卓中,通过独特的Binder,我们可以轻松实现进程间通讯。

目录

这里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序列化相关接口 Serializable
  2. 序列化相关的 Parcelable。
  3. 进程间通信的 Binder

当我们想要使用Intent 和Binder 来传输数据的时候,就需要使用Parcelable 或者 Serializable。或者当我们想要将数据持久化或者通过网络传输的时候,也需要使用Serializable 来完成对象的持久化。

Serializable

Serializable 是java提供的一个序列化接口,使用方式很简单,只需要让需要序列化的类实现该接口就行。 序列化实现原理

  1. 执行ObjectOutputStram#writeObject进行序列化
  2. 内部会创建 ObjectStreamClass 实例,维护serialVersionUID 值,writeObject方法 和 readObject方法等
  3. 判断并执行自定义的writeReplace方法,得到新的待序列化对象
  4. 判断是否Serializable 实例,执行writeOrdinaryObject 方法写入序列化

除了简单的实现 Serializable接口之外,还有一些可选的字段和方法可以进行自定义 ,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class User(val name: String = "你好阿") : Serializable {
    private fun writeReplace(): Any? = null
    private fun readResolve(): Any? = null
    companion object {
        private val serialVersionUID = 1L
        private fun writeObject(ops: ObjectOutputStream) {}
        private fun readObject(ips: ObjectInputStream) {}
        private fun readObjectNoData() {}
    }
}

这些方法都在ObjectStreamClass 中进行维护和处理,实现版本维护和序列化自定义。 比较重要的是serialVersionUID字段,该字段标记了实体类的版本号,当反序列化的时候,通过比对版本号判断是否结构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完成反序列过程。 **提供该字段会让反序列化变得更加可靠可控。**一般在即时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不需要提供该字段,系统也会自动生成该类的hash值并将它赋值给serialVersionUID。但是在一些持久化操作的时候,提供该字段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因为如果没有提供,一旦有属性改动,类的hash结果也会改变,直接将导致之前的数据无法反序列化成功,抛出异常。这对于体验的影响是严重的。 所以在需要持久化数据的场景下,需要提供**serialVersionUID** 字段。 Serializable 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代码很简单,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

val file = File("aaaa")
file.createNewFile()
///序列化过程
ObjectOut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file))
    .use {
        it.writeObject(User("张三"))
    }
///反序列化
val user: User? =
    ObjectInputStream(FileInputStream(file)).use {
        it.readObject() as User?
    }
println("序列化结果")
println(user?.name)

上述代码完成了Serializable 方式序列化的整个过程。很简单,直接使用ObjectOutputStreamObjectInputStream 就可以了。

Parcelable

介绍完Serializable,再来看看Parcelable 。Parcelable也是一个接口,只要实现这个接口,就可以实现序列化并通过intent和binder进行传递。看看一个经典的用法:

class User(val name: String? = "小王") : Parcelable {
    constructor(parcel: Parcel) : this(parcel.readString()) {
    }
    override fun writeToParcel(parcel: Parcel, flags: Int) {
        parcel.writeString(name)
    }
    override fun describeContents(): Int {
        return 0
    }
    companion object CREATOR : Parcelable.Creator<User> {
        override fun createFromParcel(parcel: Parcel): User {
            return User(parcel)
        }
        override fun newArray(size: Int): Array<User?> {
            return arrayOfNulls(size)
        }
    }
}

可以看到有这么四个自定义的方法,说明如下:

  1. writeToParcel 实现序列化功能,写入到parcel
  2. describeContents 提供内容描述,几乎都是返回0,只有在存在文件描述符的时候才返回1
  3. createFromParcel 实现反序列功能,从序列化后的对象中创建原始对象
  4. newArray 提供数组容器

ParcelaleSerializable 都能实现序列化,怎么选呢?我们可以根据两种方案的区别来选择。Serializable使用简单,但是开销比较大,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I/O操作。而Parcelable 的使用稍微复杂一些,但是性能比较好是Android 推荐的序列化方式。所以在进行内存传递的时候,可以使用Parcelable进行序列化,但是在涉及到持久化和网络传输的时候,Parcelable也能实现,但是使用会比较复杂,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建议使用Serializable。上面就是两种序列化方案的区别。

Binder

Binder是Android专有的一种通信方式,Binder底层有kernel驱动的支持,设备驱动文件是/dev/binder,通过该驱动,android 在native层有一整套C/S架构,在java层也封装了一层相应实现。直观来说,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个类,它继承了IBinder接口。 Binder 可以进行跨进程通讯,也可以进行本地进程通讯。我们在写一个无须跨进程的本地服务 LocalService 时,可以直接获取Binder类来进行通讯。 基于binder,Android实现了多个ManagerService。因为android 系统有各种系统组件硬件需要暴露给其他进程,并且要集中管理,所以安卓在实现管理方案之后,再通过binder来暴露对应的接口服务,比如pms,ams,wms。 Android开发中,开发者对于Binder最直接的应用就是使用AIDL,相关使用流程大概有以下几步:

  1. 创建aidl文件,声明方法
  2. 继承生成的Stub类(Binder的抽象子类),实现服务端操作的相关接口方法
  3. 创建另一个进程中运行的service,在其onBind方法中返回该Binder实例
  4. 使用该Service,通过ServiceConnection#onServiceConnected回调中得到的参数IBinder 获取定义接口的Binder实例。如IHelloManager.Stub.asInterface(service)
  5. 通过Binder实例进行远程方法调用。

AIDL ( Android 接口定义语言 )

先看谷歌官方开发者文档的介绍 我们可以利用AIDL定义客户端与服务均认可的编程接口,以便二者使用进程间通信 (IPC) 进行相互通信。在安卓中,编写进程间通信的代码较为繁琐,Android 会使用AIDL 帮我们处理这类问题。 我们先从一个典型的AIDL实例入手来探究。

定义AIDL接口

我们来定义一个 aidl 接口文件

//IHelloManager.aidl
package top.guuguo.wanandroid.tv;
import top.guuguo.wanandroid.tv.User;
interface IHelloManager {
    User getFriend();
    void setFriend(in User friend);
}
//User.aidl
package top.guuguo.wanandroid.tv;
parcelable User;

其中用到了User对象,所以上文还定义了该User.aidl,该对象实现Parcelable接口。 我们找到generated/aidl_source_output_dir观察对应生成的java 类:IHelloManager.java

public interface IHelloManager extends android.os.IInterface {
    /**
     * Default implementation for IHelloManager.
     */
    public static class Default implements 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 {
        /***/
    }
    /**
     * Local-side IPC implementation stub class.
     */
    public static abstract class Stub extends android.os.Binder implements 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 {
        /***/
        private static class Proxy implements 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 {
            /***/
        }
    }
    public top.guuguo.wanandroid.tv.User getFriend()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public void setFriend(top.guuguo.wanandroid.tv.User friend)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可以看到生成了IHelloManager 接口,实现IInterface。可以看到默认生成了三个该接口的实现类。DefaultStubStub.ProxyStub 是一个Binder类,是一个实例是服务端对象。Stub.ProxyProxy的服务端代理类,其中执行方法的时候,调用了服务端的transact方法进行进程间数据交互转换,这两个实现类就是IHelloManager的核心类。 看看Stub类的代码:

public static abstract class Stub extends android.os.Binder implements 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 "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
    public Stub() {
        this.attachInterface(this, DESCRIPTOR);
    }
    public static 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 asInterface(android.os.IBinder obj) {
        if ((obj == null)) {
            return null;
        }
        android.os.IInterface iin = obj.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
        if (((iin != null) && (iin instanceof 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 {
            return ((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 iin);
        }
        return new 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Stub.Proxy(obj);
    }
    @Override
    public android.os.IBinder asBinde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android.os.Parcel data, android.os.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 DESCRIPTOR;
        switch (code) {
            case INTERFACE_TRANSACTION: {
                reply.writeString(descriptor);
                return true;
            }
            case TRANSACTION_getFriend: {
                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
                top.guuguo.wanandroid.tv.User _result = this.getFriend();
                reply.writeNoException();
                if ((_result != null)) {
                    reply.writeInt(1);
                    _result.writeToParcel(reply, android.os.Parcelable.PARCELABLE_WRITE_RETURN_VALUE);
                } else {
                    reply.writeInt(0);
                }
                return true;
            }
            case TRANSACTION_setFriend: {
                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
                top.guuguo.wanandroid.tv.User _arg0;
                if ((0 != data.readInt())) {
                    _arg0 = top.guuguo.wanandroid.tv.User.CREATOR.createFromParcel(data);
                } else {
                    _arg0 = null;
                }
                this.setFriend(_arg0);
                reply.writeNoException();
                return true;
            }
            default: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
    }
    static final int TRANSACTION_getFriend = (android.os.IBinder.FIRST_CALL_TRANSACTION + 0);
    static final int TRANSACTION_setFriend = (android.os.IBinder.FIRST_CALL_TRANSACTION + 1);
    public static boolean setDefaultImpl(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 impl) {
        if (Stub.Proxy.sDefaultImpl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setDefaultImpl() called twice");
        }
        if (impl != null) {
            Stub.Proxy.sDefaultImpl = impl;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public static 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 getDefaultImpl() {
        return Stub.Proxy.sDefaultImpl;
    }
}

下面介绍一下Stub类中成员的含义:

  • DESCRIPTOR

Binder`的唯一标识,一般是当前Binder的类名。本例是`"top.guuguo.wanandroid.tv.IHelloManager"
  • asInterface(android.os.IBinder obj)

将服务端的Binder对象转换成对应AIDL接口对象。通过queryLocalInterface区分进程,如果双端是在同一进程中,返回的对象就是Stub对象,如果是在不同的进程中,则返回其Proxy代理对象。

  • asBinder

返回当前Binder实例

  • onTransact

该方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完整的方法是public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android.os.Parcel data, android.os.Parcel reply, int flags)。该方法中,通过code定位客户端所请求的方法是什么,接着从data中取出方法所需的参数,然后执行目标方法,如果目标方法有返回值,向reply写入返回结果。 该方法如果返回false,那么客户端的请求就会失败。我们可以在该方法做一些调用限制,避开一些不期望的进程调用该方法。

  • Proxy#getFriendProxy#setFriend

这两个代理方法先处理传入参数,将其写入到Parcel中,然后调用mRemote.transact发起RPC(远程过程调用)请求。同时当前线程挂起,直到RPC过程返回后,再继续执行当前线程,并取出reply的返回结果。反序列化后返回数据。

bindService

通过上面AIDL 及其生成代码的分析,我们知道了AIDL 只是个便于我们快速生成Binder通讯模板代码的方式。我们要在相关组件中使用该Binder进行IPC时,需要通过绑定服务获取Binder实例。 下面是绑定服务获取binder的相关代码:

val connection = object :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fun onServiceConnected(name: ComponentName?, service: IBinder?) {
        "onServiceConnected".toast()
        binder = IHelloManager.Stub.asInterface(service)
    }
    override fun onServiceDisconnected(name: ComponentName?) {
        "onServiceDisconnected".toast()
    }
}
override fun onStart() {
    super.onStart()
    val intent = Intent(this, HelloService::class.java)
    intent.action = ":startHello"
    bindService(intent, connection, BIND_AUTO_CREATE)
}
override fun onStop() {
    super.onStop()
    unbindService(connection)
}

从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就可以通过bindService 获取aidl定义的Binder实例。通过该Binder实例,直接就可以对远程进程进行方法调用了。绑定服务具体的流程是什么呢? 现在看一下整个调用路径

  1. 发起绑定服务: mBase.bindService
  2. 定位到具体的绑定方法:经过查阅Activity#attach方法、ActivityThread#performLaunchActivity方法和 createBaseContextForActivity 方法,得知mBaseContextImpl实例。

mBase.bindService调用到了ContextImpl#bindServiceCommon方法

  1. 获取ActivityManager Binder代理对象:在ActivityManager.``*getService*``() 方法中,从ServiceManager.getService(Context.ACTIVITY_SERVICE)获取IBinder实例(BinderProxy)
  2. 通过 ActivityManager 调用ActivityManagerService的绑定服务方法,进行绑定服务。

查阅源码和网络搜索中发现,获取Binderbinder通信原理,涉及到AOSP源码中的ServiceManagerBindernative C/S实现等,暂不学习,放到以后针对性得学习aosp中的binder通信机制。对应地,先学习一下Skytoby大佬的Binder机制分析文章,了解个大概。 借用作者的Binder机制结构图如下:

接下来再看,以及如何手写binder的实现。

手写Binder实现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Binder的工作机制。所以我们尝试一下不使用aidl,使用binder进行进程通讯。 基础的实现只需要写三个类就行

  1. 定义接口类
interface IActivityManager : IInterface {
    fun startActivity(code: Int): String?
}
  1. 服务端Binder抽象类,在onTransact 完成远程输送的数据反序列化以及服务端执行任务的工作。
abstract class ActivityManager : Binder(), IActivityManager {
    companion object {
        val DESCRIPTOR = "top.guuguo.aidltest.IActivityManager"
        val CODE_START_ACTIVITY = FIRST_CALL_TRANSACTION + 0
        fun asInterface(obj: IBinder?): IActivityManager? {
            if (obj == null) return null
            return (obj.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
                ?: Proxy(obj)) as IActivityManager
        }
    }
    override fun asBinder(): IBinder {
        return this
    }
    override fun onTransact(code: Int, data: Parcel, reply: Parcel?, flags: Int): Boolean {
        when (code) {
            INTERFACE_TRANSACTION -> {
                reply?.writeString(DESCRIPTOR);
                return true;
            }
            CODE_START_ACTIVITY -> {
                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
                reply?.writeNoException()
                reply?.writeString(startActivity(data.readInt()))
                return true
            }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
  1. 客户端代理类(完成数据的序列化反序列化工作,具体交给代理的对象完成)
    class Proxy(val remote: IBinder) : ActivityManager() {
        override fun startActivity(code: Int): String? {
            val params = Parcel.obtain()
            val reply = Parcel.obtain()
            params.writeInterfaceToken(DESCRIPTOR)
            params.writeInt(code)
            remote.transact(CODE_START_ACTIVITY, params, reply, 0)
            reply.readException()
            val str = reply.readString()
            params.recycle()
            reply.recycle()
            return str
        }
        override fun getInterfaceDescriptor(): String? {
           return DESCRIPTOR
        }
        override fun asBinder(): IBinder {
            return remote
        }
    }

通过InterfaceToken标记,完成服务端和客户端相关工作。 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实现ActivityManager,完成服务端的任务自定义实现如下:

inner class HelloManagerImpl : ActivityManager() {
    override fun startActivity(code: Int): String? {
        return "progress:" + getProcessName(baseContext)
    }
}

完成了编写,同样地通过bindService 就可以绑定服务获取Binder进行进程间通讯了。 调用例子中的 binder?.startActivity(1) 便可以获取到对应的字符串结果。

完结

Binder的使用方式大概学习了一遍,也手写了模拟ActivityManagerService的Binder实现。大概了解了如何通过Binder来进行进程间通讯。 同样的,安卓系统中利用Binder对外提供服务的例子比比皆是,安卓通过ServiceManager 提供了比如PackageManagerService WindowsManagerService等服务。如果了解了这些框架层的实现,对于我们的开发之路将会很有帮助。 了解Binder使用是个起步,接下来朝着进阶出发。

如果你还没有掌握Framework,现在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吃透它,可以参考一下《Android Framework核心知识点》,里面内容包含了:Init、Zygote、SystemServer、Binder、Handler、AMS、PMS、Launcher……等知识点记录。

《Framework 核心知识点汇总手册》:https://qr18.cn/AQpN4J

Handler 机制实现原理部分:
1.宏观理论分析与Message源码分析
2.MessageQueue的源码分析
3.Looper的源码分析
4.handler的源码分析
5.总结

Binder 原理:
1.学习Binder前必须要了解的知识点
2.ServiceManager中的Binder机制
3.系统服务的注册过程
4.ServiceManager的启动过程
5.系统服务的获取过程
6.Java Binder的初始化
7.Java Binder中系统服务的注册过程

Zygote :

  1. Android系统的启动过程及Zygote的启动过程
  2. 应用进程的启动过程

AMS源码分析 :

  1. Activity生命周期管理
  2. onActivityResult执行过程
  3. AMS中Activity栈管理详解

深入PMS源码:

1.PMS的启动过程和执行流程
2.APK的安装和卸载源码分析
3.PMS中intent-filter的匹配架构

WMS:
1.WMS的诞生
2.WMS的重要成员和Window的添加过程
3.Window的删除过程

《Android Framework学习手册》:https://qr18.cn/AQpN4J

  1. 开机Init 进程
  2. 开机启动 Zygote 进程
  3. 开机启动 SystemServer 进程
  4. Binder 驱动
  5. AMS 的启动过程
  6. PMS 的启动过程
  7. Launcher 的启动过程
  8. Android 四大组件
  9. Android 系统服务 - Input 事件的分发过程
  10. Android 底层渲染 - 屏幕刷新机制源码分析
  11. Android 源码分析实战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980293.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ubuntu server 更改时区:上海

1. 打开终端&#xff0c;在命令行中以超级用户或具有sudo权限的用户身份运行以下命令&#xff1a; sudo dpkg-reconfigure tzdata 这会打开一个对话框&#xff0c;用于选择系统的时区设置。 2. 在对话框中&#xff0c;使用上下箭头键在地区列表中选择"Asia"&#x…

蓝桥杯打卡Day4

文章目录 首字母大写字符串转换整数 一、首字母大写IO链接 本题思路:本题就是语法题 #include <bits/stdc.h>int main() {std::ios::sync_with_stdio(false);std::cin.tie(nullptr);std::cout.tie(nullptr);std::string str;std::getline(std::cin,str);for(int i0;i&…

多态(个人学习笔记黑马学习)

多态分为两类 静态多态: 函数重载和 运算符重载属于静态多态&#xff0c;复用函数名动态多态: 派生类和虚图数实现运行时多态 静态多态和动态多态区别: 静态多态的函数地址早绑定 编译阶段确定函数地址动态多态的函数地址晚绑定 运行阶段确定函数地址 1、基本语法 #include &…

IMX6ULL移植篇-uboot源码主要文件说明

一. uboot 源码分析前提 由于 uboot 会使用到一些经过编译才会生成的文件&#xff0c;因此&#xff0c;我们在分析 uboot的时候&#xff0c;需要先编译一下 uboot 源码工程。 这里所用的开发板是 nand-flash 版本。 本文学习续上一篇文章&#xff0c;如下&#xff1a; IMX6U…

zabbix 自动发现

哈喽大家好&#xff0c;我是咸鱼 昨天老大让我初始化一批服务器&#xff0c;吭哧吭哧弄完之后需要把这批机器添加到 zabbix 上去 但是我发现一台一台添加效率好低&#xff0c;而且特别繁琐&#xff0c;当时我没有想出有什么好的方法&#xff0c;今天上网搜了一下相关资料之后…

Android Automotive概述

Android开发者的新赛道 在智能手机行业初兴起时&#xff0c;包括BAT在内许多传统互联网企业都曾布局手机产业&#xff0c;但是随着手机市场的基本定型&#xff0c;造车似乎又成了各大资本下一个追逐的方向。百度、小米先后宣布造车&#xff0c;阿里巴巴则与上汽集团共同投资创…

Camunda 7.x 系列【48】候选用户和用户组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本系列Spring Boot 版本 2.7.9 本系列Camunda 版本 7.19.0 源码地址:https://gitee.com/pearl-organization/camunda-study-demo 文章目录 1. 概述2. 案例演示1. 概述 在之前的文档中,用户任务都是基于的Assignee设置固定的执行人…

车联网仿真工具Veins学习1

准备条件 假如你是一个小白&#xff0c;先找到相关的参考资料&#xff08;已根据上一篇博客安装好Veins&#xff09;&#xff0c;主要是官方文档和相关的博客&#xff0c;官方提供了一个example&#xff0c;我找到的资料如下&#xff1a;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 O…

C++ - 多态的实现原理

前言 本博客主要介绍C 当中 多态语法的实现原理&#xff0c;如果有对 多态语法 有疑问的&#xff0c;请看下面这篇博客&#xff1a; 探究&#xff0c;为什么多态的条件是那样的&#xff08;虚函数表&#xff09; 首先&#xff0c;调用虚函数必须是 父类的 指针或 引用&#xf…

py脚本解决ArcGIS Server服务内存过大的问题

在一台服务器上&#xff0c;使用ArcGIS Server发布地图服务&#xff0c;但是地图服务较多&#xff0c;在发布之后&#xff0c;服务器的内存持续处在95%上下的高位状态&#xff0c;导致服务器运行状态不稳定&#xff0c;经常需要重新启动。重新启动后重新进入这种内存高位的陷阱…

并行和并发的区别

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xff0c;线程是CPU分配的最小单位。 并行就是同一时刻&#xff0c;两个线程都在执行。这就要求有两个CPU去分别执行两个线程。并发就是同一时刻&#xff0c;只有一个执行&#xff0c;但是一个时间段内&#xff0c;两个线程都执行了。并发的实现依赖于…

立晶半导体Cubic Lattice Inc 专攻音频ADC,音频DAC,音频CODEC,音频CLASS D等CL7016

概述&#xff1a; CL7016是一款高保真USB Type-C兼容音频编解码芯片。可以录制和回放有24比特音乐和声音。内置回放通路信号动态压缩&#xff0c; 最大42db录音通路增益&#xff0c;PDM数字麦克风&#xff0c;和立体声无需电容耳机驱动放大器。 5V单电源供电。兼容USB 2.0全速工…

三分法,伟大无比的二分法扩展,本节带部分数论问题。

一&#xff0c;引导简介 简单的来看三分法实际就是二分法的另一种扩展&#xff0c;可以完全的看成二分法&#xff0c;我们介绍几个特殊的点&#xff0c;才能使用这个解法来进行相关的算法求解&#xff1a;求解单调性改变的点&#xff0c;在本个区间中只有一个导数为 0 的点&…

基于qt软件的网上聊天室软件

1.服务器: 1).功能: 用于创建一个客户端&#xff0c;通过文本编辑器来获得端口号&#xff0c;根据获得的端口号创建服务器&#xff0c;等待客户端连接 创建成功会提示服务器创建成功 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信息时&#xff0c;把这条信息发送给其他所有客户端&#xff0c;实现群…

力扣(LeetCode)算法_C++——有效的数独

请你判断一个 9 x 9 的数独是否有效。只需要 根据以下规则 &#xff0c;验证已经填入的数字是否有效即可。 数字 1-9 在每一行只能出现一次。 数字 1-9 在每一列只能出现一次。 数字 1-9 在每一个以粗实线分隔的 3x3 宫内只能出现一次。&#xff08;请参考示例图&#xff09; …

vue3集成jsoneditor

一、背景 之前在做录制回放平台的时候&#xff0c;需要前端展示子调用信息&#xff0c;子调用是一个请求列表数组结构&#xff0c;jsoneditor对数组的默认展示结构是[0].[1].[2]..的方式&#xff0c;为了达到如下的效果&#xff0c;必须用到 onNodeName的钩子函数&#xff0c;…

使用Minifilter过滤驱动保护文件

代码如下: 可以保护拓展名.com文件不被删除、重命名、读写、可执行。#include <ntifs.h> #include <ntstrsafe.h> #include <fltKernel.h> static UNICODE_STRING ProtectedExtention RTL_CONSTANT_STRING(L"com"); //卸载回调 PFLT_FILTER gFile…

如何写一个可以找到工作的简历不至于太烂

简历是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标签&#xff0c;是获得面试的敲门砖&#xff0c;简历是要时常更新的&#xff0c;否则会错过一些机会。简历也是给自己的正反馈。 方法 ● 模仿&#xff0c;例如Boss&#xff0c;拉钩下面都给你一个案例模板供你参考&#xff0c;但是我觉得其实参考性…

基础算法--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 算法原理 1. 简介 故事分享&#x1f3ec;&#xff1a; 有一天小明到图书馆借了 N 本书&#xff0c;出图书馆的时候&#xff0c;警报响了&#xff0c;于是保安把小明拦下&#xff0c;要检查一下哪本书没有登记出借。小明正准备把每一本书在报警器下过一下&#xff0…

C语言基本知识

基础 第一个函数 argc代表参数个数argument count。argv代表参数value&#xff0c;第一个为放的是文件名&#xff0c;后面是传入的参数。 编译过程 预处&#xff1a;gcc -E hello.c -o hello.i编译&#xff1a;gcc -S hello.c(.i) -o hello.s汇编&#xff1a;gcc -c hell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