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文心中国行”首站落地武汉汉阳。活动现场,武汉市汉阳区与百度正式签约,共同打造百度飞桨(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助力武汉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活动围绕“深入解读大模型产业实践,实现智能化场景突围”主题,当地政府、区域企业、高校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分享了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最新趋势、人才培养方案及产业实践案例,助力企业抓住大模型时代新机遇。
汉阳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郭笑撰,汉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彬,汉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翀,百度AI技术生态总经理马艳军,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钟胜等出席本次活动。
**
百度飞桨(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落地汉阳
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
**
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加速融合发展,武汉市汉阳区依托数字经济带动六大产业转型升级。汉阳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郭笑撰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百度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的“头雁”,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中国标杆。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正式落地汉阳,将推动AI技术与汉阳“1+6”产业深度融合,打通AI技术赋能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产业与技术创新的融合,迈向合作共赢的新台阶。汉阳区政府也将全力支持百度飞桨(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的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持续打造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高地。
汉阳区于2020年在武汉市率先提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针对特色赛道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活动现场,相关领导介绍了关于支持汉阳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筹划举措。
飞桨和文心大模型持续深耕区域生态,在中部地区布局多年。目前飞桨与文心大模型已累计服务覆盖1730家武汉企业,重点赋能181家企业的AI应用;与武汉市6所高校达成“松果基地”校企合作,22所本地高校已使用飞桨教学并开设学分课程;11个飞桨领航团在武汉成立,成员超1500人,并涌现出诸多优秀的开发者代表。
百度AI技术生态总经理马艳军表示,百度将基于百度飞桨(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整合百度AI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及生态资源,全面支持武汉产学研用各界低门槛、高效率地应用AI技术和资源,携手推动复合型AI人才培养及重点产业智能化升级。
马艳军在演讲中提到,8月31日,百度自研的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率先向全社会全面开放,广大用户可以充分体验生成式AI的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核心能力。文心一言的基础模型文心大模型近期升级至3.5版本,得益于与飞桨深度学习平台的协同进化,效果和效率大幅提升。可以说,飞桨加速了文心一言面向全社会开放,实时响应、稳定支持文心大模型在各方的落地应用。当前,飞桨生态愈加繁荣,已凝聚800万开发者,服务22万家企事业单位,创建了80万个模型。
在教育生态方面,飞桨与华中科技大学推进产教融合实践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钟胜表示,大模型与机器视觉等技术迅速发展,催生新的研究难题,这对产业智能化与AI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学院联合飞桨推进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产教融合实践。
赋能生态伙伴持续升级 大模型产业应用加速落地
随着大模型深入产业核心场景,企业遇到的痛点、难点日益增多,飞桨与文心大模型对生态伙伴的赋能也在持续升级。活动现场,包益模科技、普罗格、武汉迪赛威、亦创智联、彼欧、象点科技、中泰信达环保科技在内的7家武汉企业代表被授予“百度AI技术生态优选级伙伴”。未来,伙伴将获得更多来自百度飞桨(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的技术指导及资源导入。
飞桨与文心大模型携手生态伙伴,已经将深度学习、大模型等技术应用在工业等领域的核心场景中,打造出一系列成果。
湖北省瞪羚企业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建平,分享了大数据和大模型在工匠智慧到智能制造升级中的作用。他表示,文心大模型是制造行业智能化的基座与桥梁。基于文心大模型,益模科技打造了模具制造行业通用知识库,可在1秒内响应用户的各类知识提问;同时借助文心大模型为企业构建专有知识库,将“老师傅”的知识沉淀为企业资产。此外,益模科技还打造了MES系统智能助手,用户只需与AI交互并提出需求,AI便会识别用户意图,在MES系统中自动执行相应操作。未来,益模科技计划基于飞桨和文心大模型构建全场景AI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视觉检测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AI产业落地的成本。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象点科技总经理刘亦铭分享了一款基于飞桨的智能工业视觉平台软件PixAI,集模型训练和方案搭建为一体,通过完全图形化的界面,无须编写代码即可生成复杂的工业AI视觉检测方案,用于解决激光焊接缺陷、涂胶缺陷等复杂外观瑕疵的检测难题,缺陷检出率高达99.99%。
“文心中国行”是在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指导下、各地政府支持下,由百度文心大模型和飞桨共同主办的“智立自强 科创赋能”系列活动。未来,“文心中国行”将深入更多城市和地区,聚焦当地产业智能化现状与发展痛点,全面支持产学研用各界低门槛、高效率应用 AI 技术及资源,推动复合型 AI 人才培养及重点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更多区域紧抓大模型时代的机遇,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