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TPP请求/响应报文格式
1.客户端连接到Web服务器
一个HTTP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HTTP端口(默认为80)建立一个TCP套接字连接。例如,http://www.baidu.com(URL)
2.发送HTTP请求
通过TCP套接字,客户端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文本的请求报文。一个请求报文由
请求行(request line)、请求头部(header)、空行和请求数据四个部分组成。
3.服务器接受请求并返回HTTP响应
Web服务器解析请求,定位请求资源。服务器将资源复本写到TCP套接字,由客户端读取,一个响应由状态行、响应头部、空行和响应数据4部分组成。
4.释放连接TCP连接
- 若connection 模式为close,则服务器主动关闭TCP连接,客户端被动关闭连接,释放TCP连接;
- 若connection 模式为keep-alive,则该连接会保持一段时间,在该时间内可以继续接收请求。
5.客户端浏览器解析HTML内容
- 客户端浏览器首先解析状态行,查看表明请求是否成功的状态代码。
- 然后解析每一个响应头,响应头告知以下若干字节的HTML文档和文档的字符集。
- 客户端浏览器读取响应数据HTML,根据HTML的语法对其进行格式化,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
例如:在浏览器地址栏键入URL,按下回车之后会经历以下流程:
- 1. 浏览器向 DNS 服务器请求解析该 URL 中的域名所对应的 IP 地址;
- 2. 解析出 IP 地址后,根据该 IP 地址和默认端口 80,和服务器建立 TCP 连接;
- 3. 浏览器发出读取文件(URL 中域名后面部分对应的文件)的HTTP 请求,该请求报文作为 TCP三次握手的第三个报文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
- 4. 服务器对浏览器请求作出响应,并把对应的 HTML 文本发送给浏览器;
- 5. 释放 TCP 连接;
- 6. 浏览器将 HTML 文档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
HTTP 协议是基于TCP/IP 的应用层协议,基于 请求-响应的模式。HTTP 协议规定,请求从客户端发出,最后服务器端响应该请求并返回。换句话说,肯定是先从客户端开始建立通信的,服务器端在没有请求的情况下,不会发送响应。
二、HTTP 请求方法:
HTTP/1.1 协议中共定义了八种方法(也叫“动作”)来以不同方式操作指定的资源:
- 1.GET : 向指定的资源发出“显示”请求。使用GET方法应该只用在读取数据,而不应当被用于产生“副作用”的操作中,例如在Web Application中。其中一个原因是GET可能会被网络蜘蛛等随意访问。
- 2.HEAD : 与GET方法一样,都是向服务器发出指定资源的请求。只不过服务器将不传回资源的本文部分。它的好处在于,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在不必传输全部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其中“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元信息或称元数据)。
- 3.POST :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请求服务器进行处理(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本文中。这个请求可能会创建新的资源或修改现有资源,或二者皆有。
- 4.PUT : 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传其最新内容。
- 5.DELETE :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 6.TRACE :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 7.OPTIONS : 这个方法可使服务器传回该资源所支持的所有HTTP请求方法。用'*'来代替资源名称,向Web服务器发送OPTIONS请求,可以测试服务器功能是否正常运作。
- 8.CONNECT :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通常用于SSL加密服务器的链接(经由非加密的HTTP代理服务器)
三、HTTP 状态码
所有HTTP响应的第一行都是状态行,依次是当前HTTP版本号,3位数字组成的状态代码,以及描述状态的短语彼此由空格分隔。状态代码的第一个数字代表当前响应的类型:
- 1xx消息————请求已被服务器接收,继续处理
- 2xx成功————请求已成功被服务器接收、理解、并接受
- 3xx重定向————需要后续操作才能完成这一请求
- 4xx请求错误————请求含有词法错误或者无法被执行
- 5xx服务器错误————服务器在处理某个正确请求时发生错误
虽然 RFC 2616 中已经推荐了描述状态的短语,例如”200 0K”,"404 Not Found",但是WEB开发者仍然能够自行决定采用何种短语,用以显示本地化的状态描述或者自定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