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化和社会化应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快速更新的计算机设备来有效地收集和处理设备信息,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减轻管理和业务人员的数据处理负担,从而大大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和手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趋势。
在现代化大型研究所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中,设备管理系统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设备作为生产过程的主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日益机械化、自动化、大型化、高速化和复杂化,其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和影响也日益增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工厂对设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设备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完备的制度和流程。
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设备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的集成化人机系统。设备管理作为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既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共性,也具有其特殊性。设备作为生产的生命线,在研究所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信息安全设备管理已成为现代研究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的修设备管理系统包含以下内容:
1.设备资产及技术管理:建立设备信息库,包括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固,以及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润滑情况记录。
2.设备文档管理:对设备相关档案登记并整理,并进行与设备的关联。
3.设备缺陷及事故管理:处理设备缺陷报告、跟踪、统计,以及设备紧急事故的处理。
4.预防性维修:以可靠性技术为基础的定期维修和维护,生成预防性维修工作单。
5.维修计划排程:根据设备运行记录和维修人员工作记录,编制整体维修、维护任务的计划安排,并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维修人员的工种情况决定维修工作人员。
6.工单生成和跟踪:针对自动生成的预防性、预测性维修工单和手工录入的请求工单,进行人员、备件、工具、工作步骤、工作进度等的计划、审批、执行、检查、完工报告,并跟踪工单状态。
7.备品备件管理:建立备件台帐,编制备件计划,处理备件日常库存事务(接收、发料、移动、盘点等),根据备件最小库存量或备件重订货点自动生成采购计划,跟踪备件与设备的关系。
8.维修成本核算:根据工作单上人员时间、所耗物料、工具和服务等信息,汇总维修、维护任务成本,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分析比较。
9.故障分析:建立设备故障代码体系,记录每次故障发生的情况以进行故障分析。
10.统计报表:查询、统计各类信息,包括设备的三率报表、设备维修成本报表、设备状态报表、设备履历报表、备件库存周转率、供应商分析报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