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 | 2 |
复杂度 | 2 |
目录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拓扑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过程
总结
一、实验原理
使用RIP搭建内部网络后,我们还需要在边界路由器进行相应的配置,否则无法与Internet通信。默认情况,内部的RIP路由器是不知道Internet的路由条目的,也许有人会说,自己导入公网路由条目不就行了吗?原理上说是可以的,但是几十上百万条路由,确定设备性能可以跟上吗?在小型网络中,有必要这么消耗系统资源吗?直接使用一条默认路由就可以轻松搞定,就不需要折腾了,在边界路由器上注入默认路由,然后整个RIP路由都会学到,这样就有出去的路径了。
二、实验拓扑
三、实验步骤
1.搭建如图所示的网络拓扑;
2.初始化各设备,配置相应的IP地址,测试直连网络的连通性;
3.在内部网络区域配置RIP动态路由协议;
4.R2上配置默认路由指向100.1.1.2;
5.R2配置Easy IP,进行私有网络地址转换为公网;
6.R2上注入RIP的默认路由。
四、实验过程
1.搭建如图所示的网络拓扑;
略。
2.初始化各设备,配置相应的IP地址,测试直连网络的连通性;
略。
3.在内部网络区域配置RIP动态路由协议;
4.R2上配置默认路由指向100.1.1.2;
5.R2配置Easy IP,进行私有网络地址转换为公网;
6.R2上注入RIP的默认路由。
[R2-rip-1]default-route originate
效果:
代码解析
[R2-rip-1]default-route originate # 注入默认路由,后面还可以添加cost值,默认情况它的cost值为0
总结
RIP的默认路由注入命令比较简单,但是也得多练习,不然容易忘记。像OSPF/EIGRP这些动态路由协议同样也会有默认路由注入配置,但是一般都是在边界路由器上操作的。好了,我们在下一个章节再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