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目的
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经济增长过快所带来的联动效应,导致人们一定程度上只注重金钱、利益,从而忽视了培养高尚的理想信念和增强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社会要保持平衡性,对文化领域的平衡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布依族刺绣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是保护好布依族刺绣的关键目的。
1.促进大众对布依族刺绣文化内涵的了解,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布依族刺绣历史悠久,图案精美独特,蕴涵了丰富的文学内涵,体现了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美学价值;布依族刺绣图案中的花鸟虫鱼等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同时具有独特的装饰意义和价值,是布依族刺绣文化的一种艺术美。布依族妇女擅长刺绣这项传统工艺,她们常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精致的刺绣品,如荷包、手套、绣花鞋、枕套、围腰、背带等作为珍贵的礼物或美好的象征。研究布依族刺绣图案背后的故事,促进布依族刺绣文化内涵的传播,进一步体会布依族的民族风情,获得独具特色的审美感受,提高布依族的文化自信。
2.促进布依族刺绣的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多元化
从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价值等方面考虑,布依族刺绣的优秀文化需得到传播,布依族刺绣的优秀手艺需被继承,布依族刺绣优秀精神需创新。布依族刺绣于2009年列入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申报。布依族刺绣文化体系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选择更便利的生活方式,手工艺人才涌向更发达的地区以及民间未得到充分的号召去传承和创新布依族刺绣文化,布依族刺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遇到困境。
在以前,掌握布依族刺绣手艺是布依族姑娘女红的必修课,刺绣成品也是布依族姑娘心爱的物品。至今日,掌握布依族刺绣手艺的基本为21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女性群体,布依族刺绣成为她们打发时间的工具;新生代群体对布依族刺绣文化的认识逐步降低,掌握布依族刺绣手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研究布依族刺绣文化,有利于从政府、民间以及工艺本身等方面促进布依族刺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政府方面,在政府媒体的带动下加大布依族刺绣文化的宣传力度,促进群众认识布依族刺绣文化,深入推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推动布依族刺绣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从民间角度,有利于群众自发形成保护、宣传意识,利用自媒体保护、传承布依族刺绣文化;从手工艺自身发展层面,研究布依族刺绣文化有利于发现其深层价值与创新的可行性。创新是布依族刺绣文化发展的源泉,融入现代元素的布依族刺绣文化更易于群众认识和接受。
3.丰富民俗文化研究
布依刺绣文化未被完整地书写下来,是一部“无字史书”。这部“无字史书”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与精湛的工艺,凝结着布依族活态的文化基因与珍稀的生命印记,反映出布依族的历史演变、智慧水平和审美水平。布依族刺绣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可探究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美学等艺术价值。(王彦彦)
云贵高原受其历史、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在历史上被称为外化之地,在历史的发展中远离中原文化的熏陶。世居于云贵高原的布依族,由于缺少有效文字载体——文字,布依民族的文化基本靠口耳相传、世代沿袭,其文化未被汉化。因为未被汉化,独特的布依族文化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文化特征鲜明。
布依族的绣女、绣工世世代代传承布依刺绣艺术,他们的绣品有独特的意蕴:有渊远古老的创世神话,有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有可歌可泣的情爱,有和谐亲昵的人与自然;有平平淡淡的生老病死,也有不同风格的人生礼仪,它们表达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再现和审美理想。布依刺绣这部“无字史书”有其独特的语言体系,绣品中交错有序的线条里不仅有刺绣艺人日复一日的历练,也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民俗文化积淀和世世代代传承不息的布依族的审美气质与情感内涵。
4.促进脱贫攻坚战进程的加速
布依族刺绣文化是带动布依族刺绣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内核。布依族刺绣作品图案多样、典雅大方,充满独特的地域风情,具有故事性与原创性,其作品反映了布依族刺绣文化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布依族刺绣工艺世代相传,工艺程序保留较为完整,绣工严谨, 技艺精巧, 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为,贵州省册亨县布依族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考察论证后,决定命名册亨县为“中国布依族刺绣艺术之乡”。册亨县总人口达23万人,布依族聚居于册亨县,占总人口的76%,人口资源较为丰富。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推动布依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布依族刺绣文化的知名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详实的民族特色发展项目,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提高当地就业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推动脱贫攻坚的脚步向前迈进。
- 研究内容
1.典型图腾的文化内涵与民间文学研究
通过考察现存服饰物品的图案物件“双凤朝阳“与刺绣中的龙图腾和鱼图腾,结合当时创作的社会时代背景,可以发现黔西南布依族群历史变迁的复杂性与封闭性,通过图腾可以探讨影响该群族的兴衰以及中华大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龙图腾”和“鱼图腾”表达着对人丁兴旺的祈求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双凤朝阳”图案维系着本民族男与女、母与子、老与幼以及家与家之间私密的爱,也追忆着祖先的历史与对自然的理解。下面以“龙图腾”、“鱼图腾”和“双凤朝阳”图腾为例,进一步分析其在民间文化研究中的促进作用。
(1)布依族龙的图腾
以龙为主题布依族的服饰图案中,“兰尼”纹带有独特的图腾意义。布依族的“兰尼”能汉译为“龙的儿子”或“大蛇的儿子”。“兰尼”纹是一根粗壮的横向线条,像波浪一般蜿蜿蜒蜒。每一个波状的凹陷处都点缀上一个圆点,蜿蜿蜒蜒的粗波状线条与圆点共同构成一条龙,其身上的花纹由圆点组成。水波纹横向排列在龙的两旁,呈浩荡之势。布依族人内心深处对蛟龙有着深深的畏惧,慢慢地由畏惧变为崇拜,祈求避开伤害,最终将蛟龙设为本族图腾,崇拜蛟龙的习俗渐渐传开。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原本被刻在身上的蛟龙纹样被布依族人民移植到了自己的服饰上,如蚕龙、 鱼龙、蜈蚣龙、蛇龙、人头龙、云龙、盘龙……以龙为主题的纹样随处可见,是布依族人崇拜龙的象征。
布依族在塑造“龙”的意象时通过龙来表达他们的理想愿望, 反映了布依族人民与自然、与社会的勇敢斗争, 体现布依族大无畏的民族气节。布依族民间文学中龙的意象反映出布依族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屈服, 勇于抵抗。如《黄龙桃》讲述了一位为民除害、降服黑龙、保卫家园的少年英雄小黄龙的故事,表达了布依族人民勇敢地和阶级社会、权贵势力做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2)布依族鱼的图腾
布依族服饰上鱼纹由三角形纹或者菱形纹构成。鱼纹也是布依族图腾崇拜中的一种,布依族人认为自己是鱼的后代。有资料表明,布依族先祖是古代“骆越人”的分支,夏越民族在早期成为“骆”,布依族与夏越族有同源的关系。原称为“骆”的夏越族后来由于大禹建立国都“夏”,之后就以“夏”为名。在古代汉语中,古音里禹、夏、鲛、鱼的音韵是相通的,因此这四个字为同源词。并且,大禹的原形为鲨鱼。综上所述,作为古“骆越人”的后代布依族人崇拜鱼,以鱼为图腾背后的原因具有历史性与故事性。
点击下方官网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