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了解反射
2.Class类的三种实例化方法
3.反射机制与对象实例化
4.反射与单例设计模式
5.通过反射获取类结构的信息
1.了解反射
什么是反射,反射有什么作用
1.在Java中,反射是一种机制,允许程序在运行时动态地获取、使用和修改类的信息。通过反射,可以在编译时不知道类的具体信息的情况下,操作和查看类的属性、方法和构造函数等。
2.反射有以下几个主要的作用:
动态加载类:使用反射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加载需要使用的类,而不需要在编译时将类写死在代码中。这样可以实现更加灵活的代码结构和功能。
获取类的信息:通过反射,可以获取类的名称、父类、接口、方法、字段等详细信息。这对于编写通用框架、调试工具和JavaBean的序列化等场景非常有用。
创建对象和执行方法:使用反射可以动态地创建对象,即使在编译时无法确定具体的类。同时,还可以在运行时调用任意对象的方法,甚至是私有方法。
修改私有字段:反射允许程序访问和修改类的私有字段的值。这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可能是必要的,但需要小心使用,遵循权限和安全性的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反射是一种强大而复杂的机制,在普通的业务代码中并不常用。滥用反射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代码可读性降低,并增加出错的可能性。因此,在使用反射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并确保了解其使用方式和限制。
2.Class类的三种实例化方法
1.通过实例化对象调用getclass()方法实现
2.通过直接调用类名的.Class
3.通过调用Class.forname("包+类名") throws ClassNoFoundException
实例化案例:
package Example1701;
class Member{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
public class java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
Member mem = new Member();
// 通过实例化getClass()方法得到类
Class<?> claszz1= mem.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claszz1);
// 通过直接获取类名实例化Class
Class<?> claszz2 = Member.class;
System.out.println(claszz2);
// 通过调用Class里的forname方法实现实例化
Class<?> claszz3 = Class.forName("Example1701.Member");
System.out.println(claszz3);
}
}
3.反射机制与对象实例化
通过反射机制进行对象实例化就能替代new的关键词的使用
案例
package Example1702;
class Member{
Member(){
System.out.println("自动调用构造函数");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实现Member对象的创建";
}
}
public class java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szz = Class.forName("Example1702.Member");
// 创建实例化对象并用Object类进行接收
Object obj = claszz.getDeclaredConstructor().new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obj);
// 对比区别
Object obj2 = claszz.new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obj2);
}
}
问: 可以发现Object接收两个对象输出后都是一样的,那么
Object obj = claszz.getDeclaredConstructor().newInstance();与
Object obj2 = claszz.newInstance();有什么区别吗
答:
在Java 9及之前,我们可以使用
Class.newInstance()
方法来创建一个类的实例对象。这个方法是通过调用类的默认构造函数来创建对象的。例如,claszz.newInstance()
会调用Member
类的默认构造函数创建对象。然而,从Java 9开始,
Class.newInstance()
方法被标记为过时了,因为它在处理异常和对私有构造函数的访问上存在一些限制。取而代之的是,推荐使用getDeclaredConstructor().newInstance()
方法来创建对象。这个方法更为灵活,可以处理带参数的构造函数并且可以处理私有构造函数。所以,
Object obj = claszz.getDeclaredConstructor().newInstance()
与Object obj2 = claszz.newInstance()
的区别在于:
- 创建实例对象的方式不同:
claszz.getDeclaredConstructor().newInstance()
可以处理带参数的构造函数,而claszz.newInstance()
只能调用无参构造函数。- 访问权限不同:
claszz.getDeclaredConstructor().newInstance()
可以处理私有构造函数,而claszz.newInstance()
无法处理私有构造函数。- 兼容性不同:
claszz.getDeclaredConstructor().newInstance()
是在Java 9及之后引入的,而claszz.newInstance()
是在Java 8及之前推荐使用的方法。因此,在现代的Java版本中,建议使用
getDeclaredConstructor().newInstance()
方法来创建类的实例对象,它更加通用和灵活。
4.反射与单例设计模式
单例设计模式都不陌生,在以前的文章中有提到过,其实现的方法就是通过私有化构造方法实现外部无法实例化对象,并且在类的内部就定义一个唯一的对象,最后通过函数调用的形式将对象输出出去,并且设计模式有两种一种饿汉模式,一种懒汉模式,分别是饿汉:一开始就定义一个唯一对象,懒汉模式:当需要用到的时候才进行创建对象。
那么懒汉模式下就有可能出现问题,什么问题呢?关于多线程问题,懒汉是通过if判断是否对象为空,但是多线程可能出现并发问题,大家都同时执行了if判断语句发现对象为空则大家都一起创建一个对象,造成对象不唯一,不符合单例设计模式
那么如何解决呢?通过反射就能实现多线程下单例设计模式的唯一性
案例代码:
package Example1703;
class Only {
// 实现单例化设计模式
private Only(){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Only onlyOne = null;
// 创建对象或者获取对象
public static Only getOnly(){
if (onlyOne == null){
synchronized (Only.class){
if (onlyOne == null){
onlyOne = new Only();
return onlyOne;
}
}
}
return onlyOne;
}
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public class java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多线程
for (int i = 0;i<3;i++){
new Thread(()->{
Only.getOnly().print();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的线程").start();
}
}
}
问1:synchronized (Only.class)的作用,为什么要写Only.class而不是this?
synchronized (Only.class)
使用类级别的锁来实现同步。在Java中,每个类都有一个对应的Class对象,可以通过类名后面加上
.class
来获取该类的Class对象。而this
关键字代表当前实例对象,它是指向当前对象的引用。在单例模式中,我们希望通过
synchronized
来保证只有一个线程能够创建实例对象。使用synchronized (Only.class)
,即使用类级别的锁,意味着多个线程在访问这段代码时会竞争同一个锁,即类级别的锁。而如果使用
synchronized (this)
,则表示使用实例级别的锁。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不希望通过实例级别的锁来控制多个线程对实例的访问,因为还没有创建实例对象,所以也不存在实例对象来获得锁。因此,为了确保在多线程环境下只创建一个实例对象,需要使用类级别的锁,即
synchronized (Only.class)
,而不是实例级别的锁。
问2:为什么要进行两次判断是否为空?
答: 问2:进行两次判断是否为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代码执行的效率和性能。在双重检查锁定机制中,第一次判断
onlyOne
是否为空是为了避免重复进行同步块的加锁和解锁操作,从而提高了代码的执行效率。如果只有一次判断是否为空,那么每次调用getOnly()
方法时都会进入同步块,性能开销会增加。同时,第二次判断是为了在多个线程同时通过了第一次判断后,只有第一个获得锁的线程才会进入同步块创建实例。其他线程在获取到锁后,再次判断
onlyOne
是否为空,如果已经不为空,就直接返回已经创建好的实例,避免了重复创建对象。如果只有一次判断是否为空,那么即使已经有线程创建了实例,其他线程也会通过第一次判断,进入同步块再次创建实例,这样会造成多个实例的创建,不符合单例模式的要求。
因此,为了确保只有一个线程创建实例,并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和性能,需要进行两次判断是否为空。
5.通过反射获取类结构的信息
常用通过反射获取类结构的方法有这几个
方法名 | 作用 |
---|---|
getName() | 获取类的完整名称(包括包路径) |
getPackage() | 获取类所在的包信息 |
getSuperclass() | 获取类的父类 |
getInterfaces() | 获取类实现的接口列表 |
案例代码:
package Example1704;
interface Interface1 {}
interface Interface2 {}
abstract class Father {}
class Test extends Father implements Interface1, Interface2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Test(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age = ag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输出信息Test类");
}
}
public class java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获取指定类的class对象
Class<?> clazz = Test.class;
// 获取指定类的包的名称
Package pag = clazz.getPackage();
System.out.println(pag.getName());
// 获取类的父类的信息
Class<?> superClass = clazz.getSuperclass();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getName());
// 获取类的接口的信息
Class<?>[] interfaces = clazz.getInterfaces();
for (Class<?> temp : interfaces) {
System.out.println(temp.getNam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