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生存基础。近年来,新能源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传统化石燃料有希望的替代品,因此,开发低成本、大规模的能源转换技术与新型储能系统已经势在必行。通过制备不同高催化活性的半导体光电材料代替贵金属材料做电极,并将太阳能引入到能源电池领域,在改善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同时,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再到电能的转化与储存。
太阳能光伏(PV)等可再生能源凭借其低成本、高环保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发电来源。光伏能源的研究正在兴起,在满足世界各地的高能源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借助光伏板的太阳能发电被认为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最有前景的研究热点之一。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优点是高效率,以及与其它可再生能源相比的可用性、成本效益和能量转换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
目前,光伏电池分为三类:第一代光伏电池也称为传统光伏电池,由美国科学家CharlesFritts于1833年首次开发并使用。它是当时光伏市场的主导光伏电池技术,但是存在生产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等问题。第二代光伏电池以薄膜光伏电池最为闻名,薄膜光伏电池的制造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如化学气相沉积(CVD)、电化学沉积(ECD)、溅射等,与第一代光伏电池的制造工艺和成本相比,这些技术要简单得多。第三代光伏电池基于新兴的光伏技术,包括染料敏化光伏电池(DSSC)、量子点敏化光伏电池(QDSC)等,第三代光伏电池的效率可达12-29%。
目前使用最多的光电催化剂为半导体光电材料,其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等领域[38]。半导体光电材料受光激发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光生电子跃迁到导带(CB),而光生空穴则留在价带(VB),CB和VB之间为禁带,当电子吸收了光的能量从价带跳跃到导带中去时,就把光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生长的薄膜与纳米材料制备CuO基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在玻璃/ITO/ZnO/CuO薄膜叠层上加入具有高光吸收的纳米CuO粉末,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表明,与微粉薄膜太阳能电池相比,在薄膜上引入CuO纳米粉末可将能量转换效率提高80%,进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该电池能够在紫外光和阳光照射下为生灰水等废水的降解提供活性催化剂,且在稳定性测试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废水处理和发电性能。
膜厚测量仪FilmThick-C100利用光干涉原理,机械结构集成的进口卤钨灯光源,使用寿命超过20000小时,紧凑设计保证了测量的高度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内嵌式微处理器控制,小型光谱仪,光谱范围200nm–2500nm(波长范围根据配置选择),分辨精度可达3648像素,16位级A/D分辨精度。配有USB通讯接口。FilmThick对样品进行非接触式、无损、高精度测量,可测量反射率、颜色、膜厚等参数。可应用于光伏、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薄膜层的厚度测量,在半导体、太阳能、液晶面板和光学行业以及科研所和高校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OpticaFilmTest光学膜厚测量软件采用FFT傅里叶法、极值法、拟合法多种高精度算法,包含了类型丰富的材料折射率数据库,开放式材料数据库,有效地协助用户进行测试分析,测量期间能实时显示干涉、FFT波谱和膜厚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