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和调度决不是越精确越好。理论上,APS可以调度每一分钟,可以调度每一个人,每一台设备的每一个动作。这只对自动化生产线有意义。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工业企业可能不像一百年前的泰勒时代那样管理得那么好。对于一些工业企业,主要是农民工,能够跟上订单,能够实现团队合作,工作中心层次的信息流和物流同步性很好。因此,企业选择 APS 不是越高越好,可以选择更经济实用的 APS。
每个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复杂程度差别很大。有些企业,产品品种少,生产线专用,产品结构简单,设备资源少,工艺简单,人工排产和APS排产的结果不会相差太大。在这种情况下,使用APS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避免一些低级错误。这类企业没必要选择太贵的APS。
有些中小企业,具有非常明显的瓶颈进行设备(主资源)。不论是用APS或者是ERP中的MRP都能得到实现中国企业的需求。
有一点需要强调。精益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只能适应相对粗放的管理,使用简单的 APS 功能是可能的。但是,在企业管理层面上,APS 能否适应新的需求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APS应该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贯彻这一理念。在APS系统下运行,企业可以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这些需求的实现应该由生产企业自己来实现,而不是必须随时向软件供应商求助。
手动自动化? 人工智能?
在大型工业企业中,生产计划和调度方面的专家是企业的宝贵资产。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他们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些体验是某些软件永远无法替代的。换句话说,如果软件系统不能吸收企业的专家经验(专业点说:量化专家经验),那么这个APS未必能得到比这些专家更好的结果。
受到ERP解决中国方案管理模式的影响,国内外研究一些APS供应商根据我国工业技术企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设计一个标准模板(标准化建模),再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做一些学生个性化的输出表格方面的外围开发。这种建模教学方式我们必须对生产活动现场实际需求和约束自己做出简化或者近似,同时也是很难吸收专家经验。从这一方面讲,不要指望APS有非常成熟的模板可以套用。相对ERP来说,APS的二次开发量应该多很多,企业发展调研也更加细致。尤其是,在软件信息系统中对于专家经验的量化分析工作能力得到充分体现。没有这些生活条件,APS的排程优化社会问题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