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网上资料
分布式软总线组件
简介
由于设备通信方式多种多样(WIFI、蓝牙等),不同通信方式使用差异大,问题多。同时通信链路的融合共享和冲突无法处理。分布式软总线实现近场设备间统一的分布式通信能力管理,提供不区分链路的设备发现连接、组网和传输能力,主要包括如下:
- 发现连接:提供基于Wifi、蓝牙等通信方式的设备发现连接能力。
- 设备组网:提供统一的设备组网和拓扑管理能力,为数据传输提供已组网设备信息。
- 数据传输:提供数据传输通道,支持消息、字节数据传输等能力。
业务方通过使用分布式软总线提供的API实现设备间高速通信,不用关心通信细节,进而实现业务平台部署与运行能力。
疑问:
1. 设备间统一的分布式通信能
简单的来说,就是 A设备和B设备, 具备对等的COAP协议层,才能通讯。
很简单的问题,原来设备的BT协议,WIFI 协议并不会因为COAP协议的引进,而且消失。鸿蒙做的不过是 简单的 封装层的工作,而且非常致命的是,前提需要 局域网,更简单的理解是,这只不过是 华为自家手机和IOT设备的 私有协议而已,取了个名字,小米手机和小米生态,也一样的有这样的协议,也不比鸿蒙差。
那么问题是: 当一个BT设备时, 为了搞这个协议,前提是要联网,就算是局域网,否则,连门都进不去,那这样到底有什么意义,实在是费解!BT有自己的mesh组网协议,都是标准的体系,用的好好的。而你所谓的软总线不过是 包装在上面一层而已。增加了协议的开支,效率降低。
2. 发起组网请求,携带组网连接地址信息,并且提供组网执行结果回调函数。
等待组网结果,JoinLNN()返回成功表示软总线接受了组网请求,组网结果通过回调函数通知业务;组网回调函数中addr参数内容和JoinLNN()的入参互相匹配;retCode如果为0,表示组网成功,此时networkId为有效值,后续传输、退网等接口均需使用该参数;retCode如果不为0,表示组网失败,此时networkId为无效值。
使用传输相关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退网请求,携带组网成功后返回的networkId,并且提供退网执行结果回调。
另外如果一切其他的 IOT设备集成了COAP,而且还要 加入华为的 Hilink,给华为做生态,意义何在呢? 如果在 开源鸿蒙下,主的设备在哪里, 是否各厂商 会加入自己的限制,不会兼容所有的其他IOT设备,必有自己的私有协议。
各位怎么看呢,现在都流程吹牛不负责,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