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软考系统分析师科目一整理-09
- IDEF (Integration DEFinition method ,集成定义方法)是一系列建模、分析和仿真方法的统称,每套方法都是通过建模来获得某种特定类型的信息。其中, IDEFO 可以进行(C)建模; IDEF1 可以进行 (B)建模; (C)可以进行面向对象设计建模。
A.仿真 B.信息 C.业务流程 D.组织结构
A.仿真 B.信息 C.业务流程 D.组织结构
A.IDEF2 B.IDEF3 C.IDEF4 D.IDEF5
IDEF是一系列建模、分析和仿真方法的统称,从IDEF0到IDEF14(包括IDEF1X在内)共有16套方法,每套方法都是通过建模程序来获取某个特定类型的信息。它们分别是IDEF0(功能建模)、IDEF1(信息建模)、IDEF1X(数据建模)、IDEF2(仿真建模设计)、IDEF3(过程描述获取)、IDEF4(面向对象设计)、IDEF5(本体论描述获取)、IDEF6(设计原理获取)、IDEF7(信息系统审计)、IDEF8(用户界面建模)、IDEF9(场景驱动信息系统设计)、IDEF10(实施架构建模)、IDEF11(信息制品建模)、IDEF12(组织建模)、IDEF13(三模式映射设计)和IDEF14(网络规划)。
IDEF0的建模特点使它可以用来描述企业的业务流程,它的阶梯层次可用来描述业务流程的阶梯结构特性。从高层次看,IDEF0的功能活动与业务流程相对应;而从低层次看,功能活动与流程的业务活动相对应。利用IEDF0的活动描述方式及活动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很好地描述业务流程的架构。IDEF0模型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和分析,但是,这种图形化的模型没有深刻揭示业务流程的内部结构特征和规律,而且当业务流程很复杂时,所对应的有向图就成为一个相互交叉、混乱的网络,不利于分析流程的特征。
- 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完成系统的构建过程。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A);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配给软件模块,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和调用关系,形成软件的(B)。
A.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B. 架构设计和对象设计
C. 部署设计和用例设计 D. 功能设计和模块设计
A.用例图 B. 模块结构图 C.系统部署图 D. 类图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又称为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它是系统开发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配给软件模块,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和调用关系,形成软件的模块结构图,即系统结构图。在概要设计中,将系统开发的总任务分解成许多个基本的、具体的任务,为每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的过程称为详细设计。根据任务的不同,详细设计又可分为多种,例如,网络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流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等。
- 工作流参考模型(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WRM)包含 6 个基本模块,其中,( )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它的功能包括创建和管理流程定义,创建、管理和执行流程实例。( )可以通过图形方式把复杂的流程定义显示出来并加以操作。
A.工作流执行服务 B. 工作流引擎 C. 流程定义工具 D. 调用应用
A.客户端应用 B. 工作流引擎 C.流程定义工具 D. 管理监控工具
工作流参考模型(Workflow Reference Model,WRM)包含六个基本模块,分别是工作流执行服务、工作流引擎、流程定义工具、客户端应用、调用应用和管理监控工具。这六个模块被认为是WFMS最基本的组成部分,WRM同时也包括了这些模块之间的接口标准,包括接口一、接口二、接口三、接口四和接口五,如图1-1所示。
(1)工作流执行服务。工作流执行服务是WFMS的核心模块,它的功能包括创建和管理流程定义,创建、管理和执行流程实例。在执行上述功能的同时,应用程序可能会通过编程接口与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一个工作流执行服务可能包含有多个分布式工作的工作流引擎。该模块还为每个用户维护一个活动列表,告诉用户当前必须处理的任务,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短消息的形式提醒用户任务的到达,例如,在开通课程流程中,当新的课程申请的到来时,可以提示上级主管。
(2)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是为流程实例提供运行环境,并解释执行流程实例的软件模块,即负责流程处理的软件模块。
(3)流程定义工具。流程定义工具是管理流程定义的工具,它可以通过图形方式把复杂的流程定义显示出来并加以操作,流程定义工具与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一般该模块为设计人员提供图形化的用户界面。通过流程定义工具,设计人员可以创建新的流程或者改变现有流程,在流程定义时,可以指定各项活动的参与者的类型、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传递规则等。
(4)客户端应用。客户端应用是通过请求的方式与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的应用,也就是说,是客户端应用调用工作流执行服务。客户端应用与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它是面向最终用户的界面,可以将客户端应用设计为B/S架构或C/S架构。
(5)调用应用。调用应用是被工作流执行服务调用的应用,调用应用与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为了协作完成一个流程实例的执行,不同的工作流执行服务之间进行交互,它通常是工作流所携带数据的处理程序,常用的是电子文档的处理程序,它们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被调用,并向最终用户展示数据,这些应用程序的信息包括名称、调用方式和参数等。例如,在OA系统中,可以调用相关的程序来直接查看Word文档或者Excel表格数据等。
(6)管理监控工具。管理监控工具主要指组织机构和参与者等数据的维护管理和流程执行情况的监控,管理监控工具与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WFMS通过管理监控工具提供对流程实例的状态查询、挂起、恢复和销毁等操作,同时提供系统参数和系统运行情况统计等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图形或者图表的方式对系统数据进行汇总与统计,并可随时撤销一些不合理的流程实例。
- 一个有效的客户关系经理 (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解决方案应具备畅通有效的客户交流渠道、对所获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A)等特点。
A、CRM 与 ERP 很好地集成 B.客户群维系 C.商机管理 D.客户服务与支持
CRM的根本要求就是与客户建立一种互相学习的关系,即从与客户的接触中了解他们在使用产品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并帮助他们加以解决。在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姓名、通讯地址、个人喜好以及购买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甚至拓展新的市场需求。例如,用户在订票中心预订了机票之后,CRM就会根据了解的信息,向用户提供唤醒服务或是出租车登记等增值服务。因此, CRM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跟客户的“接触”,搜集客户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
一般说来,CRM可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触发中心和挖掘中心。前者指客户和CRM通过多种方式“触发”进行沟通;后者是指对CRM记录、交流、沟通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由此可见,一个有效的CRM解决方案应该具备以下要素:
(1)畅通有效的客户交流渠道(触发中心)。在通信手段极为丰富的今天,能否支持各种触发手段与客户进行交流,是十分关键的。
(2)对所获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挖掘中心)。采用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
(3)CRM必须能与ERP很好地集成。作为企业管理的前台,CRM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的信息必须能及时传达到后台的财务、生产等部门,这是企业能否有效运营的关键。
CRM的实现过程包含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客户服务与支持,即通过控制服务品质以赢得顾客的忠诚度,例如,对客户快速准确的技术支持、对客户投诉的快速反应、对客户提供产品查询等;二是客户群维系,即通过与顾客的交流实现新的销售,例如,通过交流赢得失去的客户等;三是商机管理,即利用数据库开展销售,例如,利用现有客户数据库做新产品推广测试,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促销调查,确定目标客户群等。
- 下面不属于企业供应链构成节点的是(D)。
(36)A.制造商 B.供应商 C.配送中心 D.视频会议
SCM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SCM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1)计划: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企业需要有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好的计划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它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2)采购:选择能为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监控和改善管理。
(3)制造: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是供应链中测量内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的测量。
(4)配送:也称为物流,是调整用户的订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
(5)退货:这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
- 知识管理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其中,(B)分别属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A.主观洞察力和产品说明书
B.科学原理和个人直觉
C.企业文化和资料手册
D.可以用规范方式表达的知识和可编码结构化的知识
知识可分为两类,分别是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与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凡是能以文字与数字来表达,而且以资料、科学法则、特定规格及手册等形式展现者皆属显性知识。这种知识随时都可在个人之间相互传送;隐性知识是相当个人化而富弹性的东西,因人而异,很难用公式或文字来加以说明,因而也就难以流传或与别人分享。个人主观的洞察力、直觉与预感等皆属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深植于个人的行动与经验之中,同时也储藏在一个人所抱持的理想与价值或所珍惜的情怀之中。
-
运用互联网技术,IT 行业中的独立咨询师为企业提供咨询和顾问服务属于(A)电子商务类型。
A.C2B B.B2C C.B2B D.C2C -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39)。
A.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数据解析子系统和数据查询子系统
B.数据库、数据字典、数据解析模块和数据查询模块
C.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决策算法子系统
D.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推理部分和用户接口子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是MIS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但是,DSS不可以代替决策者。
DSS基本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推理部分和用户接口子系统,如图2所示。
-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的工作步骤依次为(C)。
A. 设计局部视图→抽象数据→修改重构消除冗余→合并取消冲突
B. 设计局部视图→抽象数据→合并取消冲突→修改重构消除冗余
C. 抽象数据→设计局部视图→合并取消冲突→修改重构消除冗余
D. 抽象数据→设计局部视图→修改重构消除冗余→合并取消冲突
- 设有员工关系 Emp (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电话,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关系,联系电话〉。其中,“家庭成员,关系,联系电话”分别记录了员工亲属的姓名、 与员工的关系以及联系电话,且一个员工允许有多个家庭成员。为使数据库模式设计更合理,对于
员工关系 Emp(D)。
A. 只允许记录一个亲属的姓名、与员工的关系以及联系电话
B. 可以不作任何处理,因为该关系模式达到了 3NF
C. 增加多个家庭成员、关系及联系电话字段
D. 应该将家庭成员、关系及联系电话加上员工号设计成一个独立的模式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