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Vue

news2025/2/9 1:53:22

2 Vue

2.1 Vue概述

通过我们学习的html+css+js已经能够开发美观的页面了,但是开发的效率还有待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呢?我们先来分析下页面的组成。一个完整的html页面包括了视图和数据,数据是通过请求 从后台获取的,那么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后台获取到的数据呈现到页面上,很明显, 这就需要我们使用DOM操作。正因为这种开发流程,所以我们引入了一种叫做MVVM(Model-View-ViewModel)的前端开发思想,即让我们开发者更加关注数据,而非数据绑定到视图这种机械化的操作。那么具体什么是MVVM思想呢?

MVVM:其实是Model-View-ViewModel的缩写,有3个单词,具体释义如下:

  • Model: 数据模型,特指前端中通过请求从后台获取的数据
  • View: 视图,用于展示数据的页面,可以理解成我们的html+css搭建的页面,但是没有数据
  • ViewModel: 数据绑定到视图,负责将数据(Model)通过JavaScript的DOM技术,将数据展示到视图(View)上

如图所示就是MVVM开发思想的含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于上述的MVVM思想,其中的Model我们可以通过Ajax来发起请求从后台获取;对于View部分,我们将来会学习一款ElementUI框架来替代HTML+CSS来更加方便的搭建View;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侧重于ViewModel部分开发的vue前端框架,用来替代JavaScript的DOM操作,让数据展示到视图的代码开发变得更加的简单。可以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可以参考下图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更加复杂的dom操作中,vue只会变得更加的简单!在上述的代码中,我们看不到之前的DOM操作,因为vue全部帮我们封装好了。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vue。

Vue.js(读音 /vjuː/, 类似于 view) 是一套构建用户界面的 渐进式框架。与其他重量级框架不同的是,Vue 采用自底向上增量开发的设计。Vue 的核心库只关注视图层,并且非常容易学习,非常容易与其它库或已有项目整合。Vue.js 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简单的 API 实现响应的数据绑定组合的视图组件

框架即是一个半成品软件,是一套可重用的、通用的、软件基础代码模型。基于框架进行开发,更加快捷、更加高效。

2.2 快速入门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vue的快速入门案例,来体验一下vue。

第一步:在VS Code中创建名为12. Vue-快速入门.html的文件,并且在html文件同级创建js目录,将资料/vue.js文件目录下得vue.js拷贝到js目录,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步:然后编写<script>标签来引入vue.js文件,代码如下: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第三步:在js代码区域定义vue对象,代码如下: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message: "Hello Vue"
        }
    })
</script>

在创建vue对象时,有几个常用的属性:

  • el: 用来指定哪儿些标签受 Vue 管理。 该属性取值 #app 中的 app 需要是受管理的标签的id属性值
  • data: 用来定义数据模型
  • methods: 用来定义函数。这个我们在后面就会用到

第四步:在html区域编写视图,其中{{}}是插值表达式,用来将vue对象中定义的model展示到页面上的

<body>
    <div id="app">
        <input type="text" v-model="message">
        {{message}}
    </div>
</body>

浏览器打开效果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整体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快速入门</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input type="text" v-model="message">
        {{message}}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message: "Hello Vue"
        }
    })
</script>
</html>

2.3 Vue指令

在上述的快速入门中,我们发现了html中输入了一个没有学过的属性v-model,这个就是vue的指令

**指令:**HTML 标签上带有 v- 前缀的特殊属性,不同指令具有不同含义。例如:v-if,v-for…

在vue中,通过大量的指令来实现数据绑定到视图的,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vue的常用指令,如下表所示:

指令作用
v-bind为HTML标签绑定属性值,如设置 href , css样式等
v-model在表单元素上创建双向数据绑定
v-on为HTML标签绑定事件
v-if条件性的渲染某元素,判定为true时渲染,否则不渲染
v-else
v-else-if
v-show根据条件展示某元素,区别在于切换的是display属性的值
v-for列表渲染,遍历容器的元素或者对象的属性

2.3.1 v-bind和v-model

我们首先来学习v-bind指令和v-model指令。

指令作用
v-bind为HTML标签绑定属性值,如设置 href , css样式等
v-model在表单元素上创建双向数据绑定
  • v-bind: 为HTML标签绑定属性值,如设置 href , css样式等。当vue对象中的数据模型发生变化时,标签的属性值会随之发生变化。

    接下来我们通过代码来演示。

    首先我们在VS Code中创建名为13. Vue-指令-v-bind和v-model.html的文件,然后准备好如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v-bind</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a >链接1</a>
            <a >链接2</a>
    
            <input type="text" >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url: "https://www.baidu.com"
            }
        })
    </script>
    </html>
    

    在上述的代码中,我们需要给<a>标签的href属性赋值,并且值应该来自于vue对象的数据模型中的url变量。所以编写如下代码:

    <a v-bind:href="url">链接1</a>
    

    在上述的代码中,v-bind指令是可以省略的,但是:不能省略,所以第二个超链接的代码编写如下:

    <a :href="url">链接2</a>
    

    浏览器打开,2个超链接都可以点击,然后跳转到百度去!效果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html属性前面有:表示采用的vue的属性绑定!

  • v-model: 在表单元素上创建双向数据绑定。什么是双向?

    • vue对象的data属性中的数据变化,视图展示会一起变化
    • 视图数据发生变化,vue对象的data属性中的数据也会随着变化。

    data属性中数据变化,我们知道可以通过赋值来改变,但是视图数据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只有表单项标签!所以双向绑定一定是使用在表单项标签上的。编写如下代码:

    <input type="text" v-model="url">
    

    打开浏览器,我们修改表单项标签,发现vue对象data中的数据也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上图我们发现,我们只是改变了表单数据,那么我们之前超链接的绑定的数据值也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就是因为我们双向绑定,在视图发生变化时,同时vue的data中的数据模型也会随着变化。那么这个在企业开发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双向绑定的作用:可以获取表单的数据的值,然后提交给服务器

整体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v-bind</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a v-bind:href="url">链接1</a>
        <a :href="url">链接2</a>

        <input type="text" v-model="url">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url: "https://www.baidu.com"
        }
    })
</script>
</html>

2.3.2 v-on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v-on指令。

v-on: 用来给html标签绑定事件的。需要注意的是如下2点

  • v-on语法给标签的事件绑定的函数,必须是vue对象种声明的函数

  • v-on语法绑定事件时,事件名相比较js中的事件名,没有on

    例如:在js中,事件绑定demo函数

    <input onclick="demo()">
    

    vue中,事件绑定demo函数

    <input v-on:click="demo()">
    

接下来我们通过代码演示。

首先在VS Code中创建名为14. Vue-指令-v-on.html的文件,提前准备如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v-on</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input type="button" value="点我一下">
        <input type="button" value="点我一下">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
        methods: {
           
        }
    })
</script>
</html>

然后我们需要在vue对象的methods属性中定义事件绑定时需要的handle()函数,代码如下:

 methods: {
        handle: function(){
           alert("你点我了一下...");
        }
}

然后我们给第一个按钮,通过v-on指令绑定单击事件,代码如下:

 <input type="button" value="点我一下" v-on:click="handle()">

同样,v-on也存在简写方式,即v-on: 可以替换成@,所以第二个按钮绑定单击事件的代码如下:

<input type="button" value="点我一下" @click="handle()">

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v-on</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input type="button" value="点我一下" v-on:click="handle()">

        <input type="button" value="点我一下" @click="handle()">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
        methods: {
            handle: function(){
                alert("你点我了一下...");
            }
        }
    })
</script>
</html>

2.3.3 v-if和v-show

指令描述
v-if条件性的渲染某元素,判定为true时渲染,否则不渲染
v-if-else
v-else
v-show根据条件展示某元素,区别在于切换的是display属性的值

我们直接通过代码来演示效果。在VS Code中创建名为15. Vue-指令-v-if和v-show.html的文件,提前准备好如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v-if与v-show</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年龄<input type="text" v-model="age">经判定,为:
        <span>年轻人(35及以下)</span>
        <span>中年人(35-60)</span>
        <span>老年人(60及以上)</span>

        <br><br>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age: 20
        },
        methods: {
            
        }
    })
</script>
</html>

其中采用了双向绑定到age属性,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表单输入框来改变age的值。

需求是当我们改变年龄时,需要动态判断年龄的值,呈现对应的年龄的文字描述。年轻人,我们需要使用条件判断age<=35,中年人我们需要使用条件判断age>35 && age<60,其他情况是老年人。所以通过v-if指令编写如下代码:

年龄<input type="text" v-model="age">经判定,为:
<span v-if="age <= 35">年轻人(35及以下)</span>
<span v-else-if="age > 35 && age < 60">中年人(35-60)</span>
<span v-else>老年人(60及以上)</span>

浏览器打开测试效果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show和v-if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只是原理不一样。复制上述html代码,修改v-if指令为v-show指令,代码如下:

年龄<input type="text" v-model="age">经判定,为:
<span v-show="age <= 35">年轻人(35及以下)</span>
<span v-show="age > 35 && age < 60">中年人(35-60)</span>
<span v-show="age >= 60">老年人(60及以上)</span>

打开浏览器,展示效果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发现,浏览器呈现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浏览器中html源码不一样。v-if指令,不满足条件的标签代码直接没了,而v-show指令中,不满足条件的代码依然存在,只是添加了css样式来控制标签不去显示。

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v-if与v-show</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年龄<input type="text" v-model="age">经判定,为:
        <span v-if="age <= 35">年轻人(35及以下)</span>
        <span v-else-if="age > 35 && age < 60">中年人(35-60)</span>
        <span v-else>老年人(60及以上)</span>

        <br><br>

        年龄<input type="text" v-model="age">经判定,为:
        <span v-show="age <= 35">年轻人(35及以下)</span>
        <span v-show="age > 35 && age < 60">中年人(35-60)</span>
        <span v-show="age >= 60">老年人(60及以上)</span>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age: 20
        },
        methods: {
            
        }
    })
</script>
</html>

2.3.4 v-for

v-for: 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这个指令是用来遍历的。其语法格式如下:

<标签 v-for="变量名 in 集合模型数据">
    {{变量名}}
</标签>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循环那个标签,v-for 指令就写在那个标签上。

有时我们遍历时需要使用索引,那么v-for指令遍历的语法格式如下:

<标签 v-for="(变量名,索引变量) in 集合模型数据">
    <!--索引变量是从0开始,所以要表示序号的话,需要手动的加1-->
   {{索引变量 + 1}} {{变量名}}
</标签>

接下来,我们再VS Code中创建名为16. Vue-指令-v-for.html的文件编写代码演示,提前准备如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v-for</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addrs:["北京", "上海", "西安", "成都", "深圳"]
        },
        methods: {
            
        }
    })
</script>
</html>

然后分别编写2种遍历语法,来遍历数组,展示数据,代码如下:

 <div id="app">
     <div v-for="addr in addrs">{{addr}}</div>
     <hr>
     <div v-for="(addr,index) in addrs">{{index + 1}} : {{addr}}</div>
</div>

浏览器打开,呈现如下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5 案例

  • 需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我们提供好了数据模型,users是数组集合,提供了多个用户信息。然后我们需要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到页面上,其中,性别需要转换成中文男女,等级需要将分数数值转换成对应的等级。

  • 分析:

    首先我们肯定需要遍历数组的,所以需要使用v-for标签;然后我们每一条数据对应一行,所以v-for需要添加在tr标签上;其次我们需要将编号,所以需要使用索引的遍历语法;然后我们要将数据展示到表格的单元格中,所以我们需要使用{{}}插值表达式;最后,我们需要转换内容,所以我们需要使用v-if指令,进行条件判断和内容的转换

  • 步骤:

    • 使用v-for的带索引方式添加到表格的<tr>标签上
    • 使用{{}}插值表达式展示内容到单元格
    • 使用索引+1来作为编号
    • 使用v-if来判断,改变性别和等级这2列的值
  • 代码实现:

    首先创建名为17. Vue-指令-案例.html的文件,提前准备如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案例</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width="60%">
                <tr>
                    <th>编号</th>
                    <th>姓名</th>
                    <th>年龄</th>
                    <th>性别</th>
                    <th>成绩</th>
                    <th>等级</th>
                </tr>
            </table>
    
        </div>
    
    </body>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users: [{
                    name: "Tom",
                    age: 20,
                    gender: 1,
                    score: 78
                },{
                    name: "Rose",
                    age: 18,
                    gender: 2,
                    score: 86
                },{
                    name: "Jerry",
                    age: 26,
                    gender: 1,
                    score: 90
                },{
                    name: "Tony",
                    age: 30,
                    gender: 1,
                    score: 52
                }]
            },
            methods: {
                
            },
        })
    </script>
    </html>
    

    然后在<tr>上添加v-for进行遍历,以及通过插值表达式{{}}和v-if指令来填充内容和改变内容,其代码如下:

     <tr align="center" v-for="(user,index) in users">
         <td>{{index + 1}}</td>
         <td>{{user.name}}</td>
         <td>{{user.age}}</td>
         <td>
             <span v-if="user.gender == 1"></span>
             <span v-if="user.gender == 2"></span>
         </td>
         <td>{{user.score}}</td>
         <td>
             <span v-if="user.score >= 85">优秀</span>
             <span v-else-if="user.score >= 60">及格</span>
             <span style="color: red;" v-else>不及格</span>
         </td>
    </tr>
    

其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案例</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width="60%">
            <tr>
                <th>编号</th>
                <th>姓名</th>
                <th>年龄</th>
                <th>性别</th>
                <th>成绩</th>
                <th>等级</th>
            </tr>

            <tr align="center" v-for="(user,index) in users">
                <td>{{index + 1}}</td>
                <td>{{user.name}}</td>
                <td>{{user.age}}</td>
                <td>
                    <span v-if="user.gender == 1"></span>
                    <span v-if="user.gender == 2"></span>
                </td>
                <td>{{user.score}}</td>
                <td>
                    <span v-if="user.score >= 85">优秀</span>
                    <span v-else-if="user.score >= 60">及格</span>
                    <span style="color: red;" v-else>不及格</span>
                </td>
            </tr>
        </table>

    </div>

</body>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users: [{
                name: "Tom",
                age: 20,
                gender: 1,
                score: 78
            },{
                name: "Rose",
                age: 18,
                gender: 2,
                score: 86
            },{
                name: "Jerry",
                age: 26,
                gender: 1,
                score: 90
            },{
                name: "Tony",
                age: 30,
                gender: 1,
                score: 52
            }]
        },
        methods: {
            
        },
    })
</script>
</html>

2.4 生命周期

vue的生命周期:指的是vue对象从创建到销毁的过程。vue的生命周期包含8个阶段:每触发一个生命周期事件,会自动执行一个生命周期方法,这些生命周期方法也被称为钩子方法。其完整的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状态阶段周期
beforeCreate创建前
created创建后
beforeMount挂载前
mounted挂载完成
beforeUpdate更新前
updated更新后
beforeDestroy销毁前
destroyed销毁后

下图是 Vue 官网提供的从创建 Vue 到效果 Vue 对象的整个过程及各个阶段对应的钩子函数: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k7AaXyUa-1686587246909)(assets/1668867134683.png)]

其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mounted,**其他的我们了解即可。

mounted:挂载完成,Vue初始化成功,HTML页面渲染成功。以后我们一般用于页面初始化自动的ajax请求后台数据

我们在VS Code中创建名为18. Vue-生命周期.html的文件编写代码来演示效果,提前准备如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v-for</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
        methods: {
            
        }
    })
</script>
</html>

然后我们编写mounted声明周期的钩子函数,与methods同级,代码如下: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
        methods: {
            
        },
        mounted () {
            alert("vue挂载完成,发送请求到服务端")
        }
    })
</script>

浏览器打开,运行结果如下:我们发现,自动打印了这句话,因为页面加载完成,vue对象创建并且完成了挂在,此时自动触发mounted所绑定的钩子函数,然后自动执行,弹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js">

<div id="app">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width="60%">
        <tr>
            <th>编号</th>
            <th>姓名</th>
            <th>年龄</th>
            <th>性别</th>
            <th>成绩</th>
            <th>等级</th>
        </tr>

        <tr align="center" v-for="(user,index) in users">
            <td>{{index + 1}}</td>
            <td>{{user.name}}</td>
            <td>{{user.age}}</td>
            <td>
                <span v-if="user.gender == 1">男</span>
                <span v-if="user.gender == 2">女</span>
            </td>
            <td>{{user.score}}</td>
            <td>
                <span v-if="user.score >= 85">优秀</span>
                <span v-else-if="user.score >= 60">及格</span>
                <span style="color: red;" v-else>不及格</span>
            </td>
        </tr>
    </table>

</div>
~~~

2.4 生命周期

vue的生命周期:指的是vue对象从创建到销毁的过程。vue的生命周期包含8个阶段:每触发一个生命周期事件,会自动执行一个生命周期方法,这些生命周期方法也被称为钩子方法。其完整的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状态阶段周期
beforeCreate创建前
created创建后
beforeMount挂载前
mounted挂载完成
beforeUpdate更新前
updated更新后
beforeDestroy销毁前
destroyed销毁后

下图是 Vue 官网提供的从创建 Vue 到效果 Vue 对象的整个过程及各个阶段对应的钩子函数: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k7AaXyUa-1686587246909)]

其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mounted,**其他的我们了解即可。

mounted:挂载完成,Vue初始化成功,HTML页面渲染成功。以后我们一般用于页面初始化自动的ajax请求后台数据

我们在VS Code中创建名为18. Vue-生命周期.html的文件编写代码来演示效果,提前准备如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ue-指令-v-for</titl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div>
</body>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
        methods: {
            
        }
    })
</script>
</html>

然后我们编写mounted声明周期的钩子函数,与methods同级,代码如下:

<script>
    //定义Vue对象
    new Vue({
        el: "#app", //vue接管区域
        data:{
           
        },
        methods: {
            
        },
        mounted () {
            alert("vue挂载完成,发送请求到服务端")
        }
    })
</script>

浏览器打开,运行结果如下:我们发现,自动打印了这句话,因为页面加载完成,vue对象创建并且完成了挂在,此时自动触发mounted所绑定的钩子函数,然后自动执行,弹框。

618,清华社 IT BOOK 多得图书活动开始啦!活动时间为 2023 年 6 月 7 日至 6 月 18 日,清华 社为您精选多款高分好书,涵盖了 C++、Java、Python、前端、后端、数据库、算法与机器学习等多 个 IT 开发领域,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全场 5 折,扫码领券更有优惠哦!快来京东点击链接 IT BOOK 多得(或扫描京东二维码)查看详情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640573.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游览器获取用户位置信息,不同游览器获取位置信息不一致

问题 游览器获取用户位置信息&#xff0c;不同游览器获取位置信息不一致 详细问题 对于下述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head><title>获取用户经纬度</title><script>function getLocation() {if (navigator.geolocation) {navigato…

数据库原理

做应用开发的同学常常觉得数据库由DBA运维&#xff0c;自己会写SQL就可以了&#xff0c;数据库原理不需要学习。其实即使是写SQL也需要了解数据库原理&#xff0c;比如我们都知道&#xff0c;SQL的查询条件尽量包含索引字段&#xff0c;但是为什么呢&#xff1f;这样做有什么好…

第三章Java锁—基础

文章目录 乐观锁和悲观锁悲观锁悲观锁的实现方式 乐观锁乐观锁的实现方式版本号实现的大致流程 8锁案例弄清synchronized锁了什么3个体现同步方法和同步块&#xff0c;哪个是更好的选择 字节码角度分析synchronized实现文件反编译技巧synchronized同步代码块synchronized普通同…

pikachu靶场-Over Permission

Over Permission&#xff08;越权&#xff09; 用户A 的权限小于用户B 的权限&#xff0c;此时用用户 A 的权限去操作用户 B 的数据&#xff0c;如果能够操作成功&#xff0c;就称之为越权操作。 越权漏洞一般容易出现在权限页面&#xff08;需要登录的页面&#xff09;增、删…

文件系统原理

文件及硬盘管理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xff0c;让微软走上成功之路的正是微软最早推出的个人电脑PC操作系统&#xff0c;这个操作系统就叫DOS&#xff0c;即Disk Operating System&#xff0c;硬盘操作系统。我们每天使用电脑都离不开硬盘&#xff0c;硬盘既有大小…

黑龙江二造开始报名!文件指出建设单位对现场人员配备达标负首责

注意&#xff01;2023年黑龙江二级造价考试报名时间公布&#xff01;&#xff01;&#xff01;可以开始报名&#xff01; ✨考试时间&#xff1a;7月9日 ✨报名时间&#xff1a;6月6日—6月14日 ✨缴费时间&#xff1a;6月6日—6月16日 ✨打印准考证时间&#xff1a;7月4日&am…

程序运行原理

程序是如何运行起来的 软件被开发出来&#xff0c;是文本格式的代码&#xff0c;这些代码通常不能直接运行&#xff0c;需要使用编译器编译成操作系统或者虚拟机可以运行的代码&#xff0c;即可执行代码&#xff0c;它们都被存储在文件系统中。不管是文本格式的代码还是可执行…

ChatGPT付费创作系统V2.0.2独立版+小程序安装教程

ChatGPT付费创作系统V2.0.2独立版播播资源测试了下相比&#xff0c;本版核心WEB端进行升级优化&#xff0c;前端增加了创作、模拟、使用帮助等选项&#xff0c;小程序端相比上一版无大的变化。体验下来问答速度感觉体验更好。小程序端有更新请对应开发工具更新上传&#xff0c;…

HAL库记录-SDRAM的使用

正点原子--阿波罗开发板STM32F429IGT6 CLK 时钟信号&#xff0c;在该时钟的上升沿采集输入信号 CKE 时钟使能&#xff0c;禁止时钟时&#xff0c;SDRAM 会进入自刷新模式 CS# 片选信号&#xff0c;低电平有效 RAS# 行地址选通信号&#xff…

剑指offer57.和为s的两个数字

双指针i从左往右&#xff0c;j从右往左&#xff0c;如果大于目标值&#xff0c;j往左走否则i往右走&#xff0c;直到等于目标值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twoSum(int[] nums, int target) {int[] res new int[2];int i 0; int j nums.length-1;int sum nums[i] nums…

docker指令

镜像命令 镜像命令 命令描述docker images php查看名字为php的镜像docker images查看所有镜像docker search搜索镜像docker pull 镜像名:tag 拉取镜像docker rmi php删除php镜像 (保存php镜像到目录) docker image save php > D:\phpstudy_pro\WWW\docker\php.tgz 或者 …

【利用AI让知识体系化】简要了解面向对象编程设计

文章目录 I. 面向对象编程简介面向对象编程的定义与发展历程面向对象编程的优点和特点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和面向函数式编程之间的对比 II. 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类和对象抽象和封装继承和多态封装、继承和多态之间的一些对比 III. 面向对象编程设计原则单一职责原则&#xff…

如何搭建高可用redis架构?

题记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使用 ANSI C 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 数据库&#xff0c;并提供多种语言的 API。 如今&#xff0c;互联网业务的数据正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xff0c;数据类型越来越丰富&#xff0c;这对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能力提…

chatgpt赋能python:Python怎么建网站的SEO

Python怎么建网站的SEO 介绍 Python是一种流行的编程语言&#xff0c;其灵活性和可靠性使其成为了许多网站开发人员的首选语言之一。Python可以用于构建各种类型的网站&#xff0c;包括电子商务和企业级应用程序等。但是&#xff0c;构建一个网站是不够的&#xff0c;您还需要…

力扣刷题记录--二叉树相关问题

目录 二叉树的前中后序遍历递归方法迭代方法&#xff08;未统一写法&#xff09;前序迭代中序迭代后序迭代 迭代方法&#xff08;统一模板&#xff09;二叉树遍历LeetCode 144. 二叉树的前序遍历LeetCode 145. 二叉树的后序遍历LeetCode 94. 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n叉树的遍历LeetC…

树莓派(raspbian2)上开发OpenCv_C++

树莓派[raspbian2]上开发OpenCv_C 背景故事一.首先就是搭建环境了1.该位置是环境下载地址2.远程连接3.安装OpenCV(如果使用的是上面的镜像,则不用安装) 二.代码示例1.打开摄像头2.采集图像 以上是2023-06-12的日志,接下来还有四天的实训!继续更新! 背景故事 最近刚好赶上学校的…

chatgpt赋能python:Python怎样进行快速复制?

Python怎样进行快速复制&#xff1f; 如果你经常使用Python编程&#xff0c;那么你了解到实现复制粘贴操作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快速复制代码片段&#xff0c;提高您的生产力和效率。在这篇文章中&#xff0c;我们将讨论一些Python中的技巧和工具&#xff0c;以便您进行快速复制…

《剑指 Offer--LeetCode 学习计划》-- 链表

剑指 Offer 06. 从尾到头打印链表&#xff08;Easy&#xff09; 题目描述 输入一个链表的头节点&#xff0c;从尾到头反过来返回每个节点的值&#xff08;用数组返回&#xff09;。限制&#xff1a;0 < 链表长度 < 10000。 举例说明 示例 1&#xff1a; 输入&#xf…

谈谈几个常见数据结构的原理

数组 数组是最常用的数据结构&#xff0c;创建数组必须要内存中一块 连续 的空间&#xff0c;并且数组中必须存放 相同 的数据类型。比如我们创建一个长度为10&#xff0c;数据类型为整型的数组&#xff0c;在内存中的地址是从1000开始&#xff0c;那么它在内存中的存储格式如…

【送书福利-第十期】清华社 IT BOOK 多得图书活动 ~!

大家好&#xff0c;我是洲洲&#xff0c;欢迎关注&#xff0c;一个爱听周杰伦的程序员。关注公众号【程序员洲洲】即可获得10G学习资料、面试笔记、大厂独家学习体系路线等…还可以加入技术交流群欢迎大家在CSDN后台私信我&#xff01; 本文目录 一、前言二、内容介绍三、抽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