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月联考逻辑真题
三、逻辑推理:第 26~5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 A、B、C、D、
E 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真题(2019-26)-翻译推理题-递推推理
26.新常态下,消费需求发生深刻变化,消费拉开档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在相当一部分消费者那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压倒了对价格的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是满足需求。低质量的产能必然会过剩,而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换代的产能不会过剩。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出以下哪项?
A.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换代的产能不是低质量的产能。
B.低质量的产能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C.新常态下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只有不断更新换代的产品才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需求。
E.只有优质高价的产品才能满足需求。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翻译推理题。题干翻译为:(1)低质量→过剩:逆否:—过剩→—低质量;(2)更新→—过剩;二者递推可得:更新→—低质量。故正确参考答案为 A 项。
方法二:
第一步关键词:逻辑关联词的替代形式:必然;
第二步翻译:低质量的产能->过剩;顺应市场需求->-过剩
第三步推理:
A:不是同个表达式,但是肯前,可推-过剩,否后,可推不是低质量的产能。(有共同项过剩,联合:低质量的产能->过剩->—顺应市场需求)
B:第一句话无关联词,无翻译,排除;(快速方法)
C:第一句话无关联词,无翻译,排除;
D:第一句话无关联词,无翻译,排除;
E:第一句话无关联词,无翻译,排除;
【解析】选 A。
低质量的产能必然会过剩,而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换代的产能不会过剩。所以,不过剩的不是低质量的。
真题(2019-27)-加强支持题-有争议
27.根据碳 14 检测,卡皮瓦拉山岩画的创作时间最早可追溯到 3 万年前。在文字尚未出现的时代,岩画是人类沟通交流、传递信息、记录日常生活的方式。于是今天的我们可以在这些岩画中看到:一位母亲将孩子举起嬉戏,一家人在仰望并试图触碰头上的星空……动物是岩画的另一个主角,比如巨型犰狳、马鹿、螃蟹等。在许多画面中,人们手持长矛,追逐着前方的猎物。由此可以推断,此时的人类已经居于食物链的顶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断?
A.能够使用工具使人类可以猎杀其他动物,而不是相反。
B.对星空的敬畏是人类脱离动物,产生宗教的动因之一。
C.岩画中出现的动物一般是当时人类捕猎的对象。
D.3 万年前人类需要避免自己被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猎杀。
E.有了岩画,人类可以将生活经验保留下来,供后代学习,这被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加强支持题。
论据:岩画中出现人们手持长矛,追逐着前方的猎物的景象。
论点:此时的人类已经居于食物链的顶端。A 项指出能够使用工具使人类可以猎杀其他动物,若是其他动物猎杀人类的话,则无法说明人类已经居于食物链顶端,故选 A。
【解析】选 C。
C选项,将岩画中的动物与食物之间构建关系,构成搭桥法的支持。
真题(2019-28)-翻译推理题-假言
李诗、王悦、杜舒、刘默是唐诗宋词的爱好者,在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刘禹锡中 4人各喜爱其中一位,且每人喜爱的唐诗作者不与自己同姓。关于他们 4 人,已知:
(1)如果爱好王维的诗,那么也爱好辛弃疾的词;
(2)如果爱好刘禹锡的诗,那么也爱好岳飞的词;
(3)如果爱好杜甫的诗,那么也爱好苏轼的詞。
如果李诗不爱好苏轼和辛弃疾的词,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王悦爱好苏轼的词。
B.刘默爱好苏轼的词。
C.杜舒爱好岳飞的词。
D.杜舒爱好辛弃疾的词。
E.李诗爱好岳飞的词。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翻译推理题。
题干翻译:(1)王维→辛弃疾;(2)刘禹锡→岳飞;(3)杜甫→苏轼;(4)李诗不爱好苏轼且李诗不爱辛弃疾
由(4)(1)可得:李诗不爱王维,由(4)(3)可得:李诗不爱杜甫,只剩下:李白、刘禹锡,又由于每人喜爱的唐诗作者不与自己同姓,故李诗爱好刘禹锡,再根据(2)可知,李诗爱好岳飞的词。故正确参考答案为 E 项。
方法二:
如果那么,前推后
从单独条件入手“李诗不爱好苏轼和辛弃疾的词”,只有E提及李诗,其他三个人的爱好没有提及,选E
李诗不爱苏轼,否后,可推不爱杜普,不爱辛弃疾,否后,可推不爱王维。题目提及不与自己同姓,故李诗不爱李白,即李诗爱刘禹锡,肯前,可推爱岳飞。
【解析】选 E。
①每个人爱好的诗(词)人的姓与自己不相同②爱好王维→爱好辛弃疾③爱好刘禹锡→爱好岳飞④爱好杜甫→爱好苏轼⑥李诗不爱好苏轼和辛弃疾。由⑤和④可得:⑥李诗不爱好杜甫;由⑤和②可得:⑦李诗不爱好王维;由①、⑥和⑦可得:⑧李诗爱好刘禹锡;由⑧和③可得:⑨李诗爱好岳飞。
真题(2019-29)-加强支持题
29.人们一直在争论猫与狗谁更聪明。最近,有些科学家不仅研究了动物脑容量的大小,还研究了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数量,发现猫平常似乎总摆出一副智力占优的神态,但猫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数量只有普通金毛犬的一半。由此,他们得出结论:狗比猫更聪明。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科学家得出结论的假设?
A.狗可能继承了狼结群捕猎的特点,为了互相配合,它们需要做出一些复杂行为。
B.狗善于与人类合作,可以充当导盲犬、陪护犬、搜救犬、警犬等,就对人类的贡献而言, 狗能做的似乎比猫多。
C.动物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数量与动物的聪明程度呈正相关。
D.棕熊的脑容量是金毛犬的 3 倍,但其脑神经细胞的数量却少于金毛犬,与猫很接近,而棕熊的脑容量却是猫的 10 倍。
E.猫的脑神经细胞数量比狗少,是因为猫不像狗那样“爱交际”。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加强支持题。
论点:狗比猫更聪明。
论据:猫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数量只有普通金毛犬的一半。
C 项说明动物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数量与动物的聪明程度呈正相关。在论点与论据之间建立了联系。A、B、E 项与论证无关,D 项对棕熊与猫做了比较,并无意义。故正确参考答案为 C 项。
方法二:
论证推理:
第一步:题型判定1:看设问,辨别加强型论点:
问法1:更能支持/加强,选最加强选项。
问法2:更不能支持/加强。(排除法:排除加强选项,优选削弱选项,次选无关选项。)
问法3:假设和前提:选加强选项。
第二步:找论点
1、多派观点时,结合提问方式:
2、一派观点时,看首尾句确定论点:狗比猫聪明。题型1:比较类论点,排除只提到单方面的选项(无论加强还是削弱)。
3、首尾句都为总结性话,看关键词:
表观点:认为、以为、观点是;表结果:因此、所以;表结论:表明、说明、结果是;表建议:建议、忠告
第三步:用方法(都是加强论点)
加强程度:搭桥(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同时出现在选项中)。论据关键词: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论点关键词:聪明。去同存异:C>解释说明。。>举例子。。>表意不明确。。>无关选项。AE。>削弱选项。。>比较类论点只提到单方面的选项。BD。
(PS:一般论证加强方法:适用于所有论点的加强方法(大多选项按照这4种方法设置)
重复一遍论点:同义表述重复论点。
增加正向论据:(增加正向论据加强论点)解释说明(内在说明)。>举例子(外在举例)。。
找出论点成立的隐含前提(没他不行):否定代入法进行验证:否定后一定得不出论点。
撘桥:找出论点和论据间的隐含论证方式(最加强)
使用前提:题目中既有论据又有论点,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
使用方式: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同时出现在选项中(去同存异,论据搭桥得出论点))
【解析】选 C。
题干前提:猫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数量只有普通金毛犬的一半;题干结论:狗比猫聪明。选项 C 对前提核心词“神经细胞数量”和结论核心词“聪明”进行搭桥。
真题(2019-30-31)-翻译推理题
30~31 题基于以下题干
某单位拟派遣 3 名德才兼备的干部到西部山区进行精准扶贫。报名者踊跃,经过考察,最终确定了陈甲、傅乙、赵丙、邓丁、刘戊、张己 6 名候选人。根据工作需要,派遣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若派遣陈甲,则派遣邓丁但不派遣张己;
(2)若傅乙、赵丙至少派遣 1 人,则不派遣刘戊。
30.以下…不矛盾?
A.赵丙、邓丁、刘戊。
B.陈甲、傅乙、赵丙。
C.傅乙、邓丁、刘戊。
D.邓丁、刘戊、张己。
E.陈甲、赵丙、刘戊。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翻译推理题。选项代入题干排除。A 选项,选择刘戊,则根据(2)不选傅乙且不选赵丙,而 A 选项有赵丙,与题干矛盾。B 选项,选择陈甲,根据(1),必须有邓丁,而 B 项没有邓丁,与题干矛盾。C 选项,选择傅乙,根据(2)则不选刘戊,而 C 选项有刘戊,与题干矛盾。D 项不与题干矛盾。E 项,选择赵丙,根据(2)则不选刘戊,与题干矛盾。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D。
【解析】选 D。
整理题干信息有:
①甲→(丁且¬己);②(乙或丙)→¬戊;③3 人
由②可知:A、C、E 必为假。
B 选项:若派甲,则需要派丁,那么就 4 个人,与③矛盾。所以,D 为正确选项。
31.如果陈甲、刘戊至少派遣 1 人,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派遣刘戊。
B.派遣邓丁。
C.派遣赵丙。
D.派遣傅乙。
E.派遣陈甲。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翻译推理题。
假设只选甲,那么根据(1)必选丁。若不选甲,那么只选戊,根据(2)不选乙且不选丙,也不选甲,则必选丁。即选甲,必有丁,不选甲,必有丁。所以必须有丁。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B。
【解析】选 B。
整理题干信息有:①甲→(丁且¬己);②(乙或丙)→¬戊;③3 人;④甲或戊由①、②和③可得:⑤(丁且¬己)或(¬乙且¬丙)由⑤可得:⑥(丁且¬己)为真或者⑦(¬乙且¬丙)为真,若⑥为真,则丁。若⑦为真,则,¬乙,¬丙,即:甲,丁,戊,己,所以,必须派遣丁。
真题(2019-32)-加强支持题-有争议
32.近年来,手机、电脑的使用导致工作与生活界限日益模糊,人们的平均睡眠时间一直在减少,熬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科学研究表明,熬夜有损身体健康,睡眠不足不仅仅是多打几个哈欠那么简单。有科学家具体建议,人们应该遵守作息规律。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所作的建议?
A.缺乏睡眠会降低体内脂肪,调节瘦素激素的水平,同时增加饥饿激素,容易导致暴饮暴食,体重增加。
B.熬夜会让人的反应变慢,认知退步,思维能力下降,还会引发情绪失控,影响与他人的交流。
C.所有的生命形式,都需要休息与睡眠。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睡眠这个让人短暂失去自我意识,变得极其脆弱的过程并未被大自然淘汰。
D.睡眠是身体的自然美容师,与那些睡眠充足的人相比,睡眠不足的人看上去面容憔悴,缺乏魅力。
E.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严重时更会造成意外伤害或死亡。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加强支持题。
题干论点:人们应该遵守作息规律。
论据:熬夜有损身体健康,睡眠不足不仅仅是多打几个哈欠那么简单。E 选项表述熬夜有极为严重的后果,会危及生命,进而加强论点。A 和 B 选项加强力度不如 E 选项。
【解析】选 B。
整理题干信息:
前提:熬夜有损身体健康,睡眠不足不仅仅是多打几个哈欠那么简单。
结论:人们应该遵守作息规律。
题干说明熬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而非长期熬夜对健康影响大。故选 B。
方法二:
论证推理:
第一步:题型判定1:看设问,辨别加强型论点:
问法1:更能支持/加强,选最加强选项。
问法2:更不能支持/加强。排除法:排除加强选项,,优选削弱选项,,次选无关选项。。
问法3:假设和前提:选加强选项。
第二步:找论点
1、多派观点时,结合提问方式:
2、一派观点时,看首尾句确定论点:表明,熬夜有损身体健康
3、首尾句都为总结性话,看关键词:
表观点:认为、以为、观点是;表结果:因此、所以;表结论:表明、说明、结果是;表建议:建议、忠告
第三步:用方法(都是加强论点)
1、一般论证加强方法:适用于所有论点的加强方法(大多选项按照这4种方法设置)
(1)重复一遍论点:同义表述重复论点。
(2)增加正向论据:(增加正向论据加强论点)解释说明(内在说明)。>举例子(外在举例)。。
(3)找出论点成立的隐含前提(没他不行):否定代入法进行验证:否定后一定得不出论点。
(4)撘桥:找出论点和论据间的隐含论证方式(最加强)
使用前提:题目中既有论据又有论点,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
使用方式: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同时出现在选项中(去同存异,论据搭桥得出论点)
加强程度:搭桥。去异存同,去掉论据论点相同,结合不同。>解释说明。E。>举例子。。>表意不明确。A。>排除无关选项。BCD。>削弱选项。。
真题(2019-33)-论证评价题
33.有一论证(相关语句用序号表示)如下:
①今天,我们仍然要提倡勤俭节约;
②节约可以增加社会保障资源;
③我国尚有不少地区的人民生活贫困,亟需更多社会保障资源,但也有一些人浪费严重;
④节约可以减少资源消耗;
⑤因为被浪费的任何粮食或者物品都是消耗一定的资源得来的。
如果用“甲一乙”表示甲支持(或证明)乙,则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基本结构的表示最为准确?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论证评价题。题干主要考察依据内在推理关系给①②③④⑤排序。①为中心论点。题干中有 2 条论证链条⑤→④;③→②。
【解析】选 D。
提问要求对题干所给的五句话准确描述其之间的论证关系:
显然,①是主论点:②和④并列关系,构成两个分论点,然后③构成②的分论据,⑤构成④的分论据。所以答案选择 D 选项。
真题(2019-34)-加强支持论证
34.研究人员使用脑电图技术研究了母亲给婴儿唱童谣时两人的大脑活动,发现当母亲与婴儿对视时,双方的脑电波趋于同步,此时婴儿也会发出更多的声音尝试与母亲沟通。他们据此认为,母亲与婴儿对视有助于婴儿的学习与交流。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人员的观点?
A.在两个成年人交流时,如果把他们的脑电波同步,交流就会更顺畅。
B.当父母与孩子互动时,双方的情绪与心率可能也会同步。
C.当部分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时,他们的脑电波会趋于同步,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D.当母亲与婴儿对视时,他们都在发出信号表明自己可以且愿意与对方交流。
E.脑电波同步可优化双方对话状态,使交流更加默契,增进彼此了解。
参考答案:E。
论点:母亲与婴儿对视有助于婴儿的学习与交流;
论据:当母亲与婴儿对视时,双方脑电波趋于同步,婴儿会发出更多的声音尝试与母亲交流。
论点强调的重点在于对视有助于学习和交流。E 项在题干论据的基础上进一步陈述是如何有助于学习交流的。注意 D 项,可以并且愿意与对方交流,并不能说明有助于学习。
【解析】选 E。
整理题干信息:
前提:母亲与婴儿对视时,双方的脑电波处于同步,此时婴儿也会发出更多的声音尝试与母亲沟通。
结论:母亲与婴儿对视有助于婴儿的学习与交流。也就是,对视后脑电波同步得出对视后有助于婴儿的学习与交流。所以E,起到了搭桥的效果。
真题(2019-35)-分析推理题
35.本保险柜的所有密码都是 4 个阿拉伯数字和 4 个英语字母组成,已知:
(1)若 4 个英文字母不连续排列,则密码组合中的数字之和大于 15。
(2)若 4 个英文字母连续排列,则密码组合中的数字之和等于 15。
(3)密码组合中的数字之和或者等于 18,或者小于 15。
根据上述信息,以下哪项是可能的密码组合?
A.2acgf716
B.18ac42de
C.37ab26dc
D.ladbe356
E.58bcde32
【解析】选 B。
整理题干信息:
(1)4 个英文字母不连续→数字之和>15
(2)4 个英文字母连续→数字之和=15
(3)数字之和=18 或<15
将(3),代入(2),根据否定 Q,必否定 P,可得:4 个英文字母不连续,再代入(1),可得:数字之和>15,再代入(3),可得:数字之和=18。所以答案选择 B 选项。
真题(2019-36)-分析推理题
36.有一 6x6 的方阵,它所含的每个小方格中可填入一个汉字,已有部分汉字填入。现要求该方阵中的每行每列均含有礼、乐、射、御、书、数 6 个汉字,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根据上述要求,以下哪项是方阵底行 5 个空格中从左至右依次应填入的汉字?
A. 数、礼、乐、射、御
B. 乐、数、御、射、礼
C. 数、礼、乐、御、射
D. 乐、礼、射、数、御
E. 数、御、乐、射、礼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分析推理题。根据题目当中每行每列的汉字都不能重复、不能遗漏,所以底行的第2 列不能填“御”,排除 E,第四列不能是“御”,排除 C。第五列不能是“礼”,排除 B。只剩下 A 和 D。第三行第四列的只能填写“数”,因此底行的第四列不能填“数”,排除 D。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A。
方法二:
判定1:题干信息确定(冒号后都为真)
看选项,用方法:
第一:选项信息充分(每个选项都提及全部对象或信息):用排除法。
解题:读一句,排一项。
第一列:
第二列:出现御,排除E。
第三句:
第四列:出现御,排除C。
第五列:出现礼,排除B,E。
看(信息最多的一行)第三行,乐、数,看第四列,出现了乐,所以第三行,第四列处填数,排除D。选A。
第二:选项信息不充分/用排除法排不干净:用最大信息。
解题:题干中提及次数最多的对象或信息。
对象是,信息是。
次数最多的信息进行分析:
真题(2019-37)-分析推理题
37.某市音乐节设立了流行、民谣、摇滚、民族、电音、说唱、爵士这 7 大类的奖项评选。
在入围提名中,已知:
(1) 至少有 6 类入围;
(2)流行、民谣、摇滚中至多有 2 类入围;
(3)如果摇滚和民族类都入围,则电音和说唱中至少有一类没有入围。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顶?
A.流行类没有入围
B.民谣类没有入围
C.摇滚类没有入围
D.爵士类没有入围
E.电音类没有入围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分析推理题。根据(2)可知流行、民谣、摇滚至少有 1 个没入围;根据(3)若摇滚和民族入围的话,电音和说唱至少 1 类没入围,那么就至少 2 类没入围。不满足(1),因此,摇滚和民族不能都入围,再结合(1)只能有 1 个不入围。若民族不入围的话,再根据(2)流行、民谣、摇滚至少有 1 个没入围,这样就不满足只有 1 个不入围。因此只能是摇滚不入围。 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C。
【解析】选 C。
根据题干(2)流行、民谣、摇滚至多 2 类入,则不入的一个已经确定范围。所以说唱与电音一定入围。则否定了(3)的后件,所以摇滚不入或民族不入。综合(2)则一定是摇滚不入,选 C。
真题(2019-38)-真假推理题
38.某大学有位女教师默默资助一位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长达 15 年,记者多方打听,发现做好事者是该大学传媒学院甲、乙、丙、丁、戊 5 位教师中的一位。在接受采访时,5 位老师都很谦虚。他们是这么对记者说的:
甲:这件事是乙做的。乙:我没有做,是丙做了这件事。
丙:我并没有做这件事。
丁:我也没有做这件事,是甲做的。
戊:如果甲没有做,则丁也不会做。
记者后来得知,上述 5 位老师中只有一人说的话符合真实情况。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做这件好事的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真假推理题。题干:(1)乙;(2)丙∧Ø 乙;(3) Ø 丙;(4)甲∧Ø 丁;(5) Ø 甲→Ø 丁。因为只有一人说真话,(1)真则(3)也真,所以(1)为假,得 Ø 乙。则(2)(3)此时互为矛盾,必有一真。又由于只有一真,那么(4)(5)为假。由(5)为假得 Ø 甲∧丁。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D。
【解析】选 D。
(1)乙
(2)¬乙且丙
(3)¬丙
(4)甲
(5)甲或¬丁
(4)真推出(5)真,所以(4)为假,则非甲;(1)真则(3)真,所以(1)假,则非乙,此时(2)和(3)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因题干只有一人说真话,所以(5)假,则¬甲且丁,所以是丁做了好事。
真题(2019-39)-相似比较题
39.作为一名环保爱好者,赵博士提倡低碳生活,积极宣传节能减排。但我不赞同他的做法,因为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他这样做,占用了大量的科研时间,到现在连副教授都没有评上,他的观点怎么令人信服呢?
以下哪项论证中的错误和上述最为相似?
A.张某提出要同工同酬,主张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分年龄,级别一律按件计酬,她这样说不就是因为她年轻、级别低吗?其实她是在为自己谋利益。
B.公司的绩效奖励制度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它对所有员工都是公平的。如果有人对此有不同意见,则说明他反对公平。
C.最近听说你对单位的管理制度提了不少意见,这真令人难以置信!单位领导对你差吗?你这样做,分明是和单位领导过不去。
D.单位任命李某担任信息科科长,听说你对此有意见,大家都没有提意见,只有你一个人有意见,看来你的意见是有问题的。
E.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直接看到的事物才能确信其存在,但是没有人可以看到质子、电子,而这些都被科学证明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相似比较题。题干的错误为诉诸人身,只有 A 项是诉诸人身。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A。
真题(2019-40)-分析推理题
40.下面 6 张卡片,一面印的是汉字(动物或者花卉),一面印的是数字(奇数或者偶数)。对于上述 6 张卡片,如果要验证“每张至少有一面印的是偶数或者花卉”。至少需要翻看几张卡片?
A.2
B.3
C.4
D.5
E.6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分析推理题。要确保每张至少有一面是偶数或者花卉,那么需要对目前看到的这一面当中不是偶数也不是花卉的卡片进行翻看来确定。因此需要翻看第 1、4、5 张。所以至少要翻看 3 张。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B。
【解析】选 B。
第 2、6 张已经是偶数,满足命题一个支,无需再翻看另一面,第 3 张已经是花卉,满足命题一个支,无需再翻看另一面,因此,需要翻看第 1、5、4 三张。
真题(2019-41)-削弱质疑题
41.某地人才市场招聘保洁、物业、网管、销售等 4 种岗位的从业者,有甲、乙、丙、丁 4位年轻人前来应聘。事后得知,每人只能选择一种岗位应聘,且每种岗位都有其中一人应聘。
另外,还知道:
(1)如果丁应聘网管,那么甲应聘物业;
(2)如果乙不应聘保洁,那么甲应聘保洁且丙应聘销售;
(3)如果乙应聘保洁,那么丙应聘销售,丁也应聘保洁。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应聘网管岗位
B.丙应聘保洁岗位
C.甲应聘物业岗位
D.乙应聘网管岗位
E.丁应聘销售岗位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分析推理题。由题干“每人只能选择一种岗位应聘,且每种岗位都有其中一人应聘”并结合(3)得“乙 Ø 保洁”(因为乙保洁则丁也保洁)。代入(2)得“甲保洁、丙销售”。由“甲保洁”结合(1)得“丁 Ø 网管”,则网管只能由乙应聘。正确参考答案为 D。
【解析】选D。
整理题干信息有:
①丁网管→甲物业
②¬乙保洁→(甲保洁且丙销售)
③乙保洁→(丙销售且丁保洁)
④一人只应聘一岗,一岗只收一人由④和③可得:⑤¬乙保洁;由⑤和②可得:⑥甲保洁,⑦丙销售;由⑥和①可得:⑧一丁网管;由⑥、⑦和⑧可得:⑨丁物业;由⑥、⑦和⑨可得:⑩乙网管。
真题(2019-42)-削弱质疑题
42.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游客可以跟团游,也可以自由行。自由行游客虽避免了跟团游的集体束缚,但也放弃了人工导游的全程讲解,而近年来他们了解旅游景点的文化需求却有增无减。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基于手机平台的多款智能导游 APP 被开发出来。他们可定位用户位置,自动提供景点讲解、浏览问答等功能。有专家就此指出,未来智能导游必然会取代人工导游,传统的导游职业将消亡。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推断?
A.目前发展较好的智能导游 APP 用户量在百万级左右,这与当前中国旅游人数总量相比还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市场还没有培养出用户的普遍消费习惯。
B.旅行中才会使用的智能导游 APP,如何保持用户粘性、未来又如何取得商业价值等都是待解问题。
C.好的人工导游可以根据游客需求进行不同类型的讲解,不仅关注景点,还可表达观点,个性化很强,这是智能导游 APP 难以企及的。
D.国内景区配备的人工导游需要收费,大部分导游讲解的内容都是事先背好的标准化内容。但是,即使人工导游没有特色,其推出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E.至少有 95%的国外景点所配备的导游讲解器没有中文语音,中国出境游客因为语音和文化的差异,对智能游戏 APP 的需求比较强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削弱质疑题。
论点:未来智能导游必然会取代人工导游,传统的导游职业行将消亡。
论据:智能导游 APP 可定位用户位置,自动提供景点讲解、游览问答等功能。C 项指出人工导游具有导游 APP 所不可替代的某些优势,说明了人工导游存在的必要性,从而质疑了论点。注意 D 项只说明当前的用户消费习惯还尚未适应智能导游 APP,不能说明未来发展情况。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C 项。
方法二:
论证推理:
第一步:题型判定2:看设问,辨别削弱型论点:“反驳/质疑/削弱/消解”,选“非”题用排除
第二步:先找论点,关键字:智能导游必然取代,人工导游将消亡;不懂再看论据,关键字:;
第三步:比较削弱程度。
否定论点。。>增加反向论据。C。>不明确项。E。>无关项。A,B。>加强项。D。
【解析】选 C。
整理题干信息有:
专家的论断:未来智能导游必然会取代人工导游,传统的导游职业将消亡。C选项:指出人工导游具有智能导游所不可替代的某些优势,说明了人工导游存在的必要性,从而质疑了论点。
真题(2019-43)-概括结论题
43.甲:上周去医院,给我看病的医生竟然还在抽烟。
乙:所有抽烟的医生都不关心自己的健康,而不关心自己健康的人也不会关心他人的健康。
甲:是的,不关心他人健康的医生没有医德。我今后再也不会让没有医德的医生给我看病了。
根据上述信息,以下除了哪项,其余各项均可得出?
A.甲认为他不会再找抽烟的医生看病。
B.乙认为上周给他看病的医生不会关心乙的健康。
C.甲认为上周给他看病的医生不会关心医生自己的健康。
D.甲认为上周给他看病的医生不会关心甲的健康。
E.乙认为上周给甲看病的医生没有医德。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概括结论题。由题干条件知:甲认为,给甲看病的医生抽烟,其不关心自己健康,也不关心他人健康,其没有医德且自己以后不会让无医德的给自己看病。故 A、C、D 均正确。乙认为,给甲看病的医生抽烟不关心自己的健康,也不关心他人的健康。故 B 正确。乙没有谈到关于医德的问题,故不能推出 E 项。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E 项。
【解析】选E。
整理题干:甲先说看病医生抽烟,乙说抽烟的不关心自己的健康,进而也不关心他人的健康,甲又得出不关心他人健康的没有医德。乙只说了一句话,而乙没有讨论医德问题。故选E。
真题(2019-44)-加强支持题
4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隐含的前提?
A.得道者多,则天下太平
B.君子是得道者
C.得道者必胜失道者
D.失道者必定得不到帮助
E.失道者亲戚畔之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加强支持题。
题干论点:君子若战必胜。
论据:(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论证要成立,需在预设君子为得道者即 B项。
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B 项。
【解析】选 B。
整理题干信息:
前提:主体是得道者
结论:主体是君子
典型的搭桥思路,选择B。
真题(2019-45)-加强支持题
45.如今,孩子写作业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事,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家长都要面临陪孩子写作业的任务,包括给孩子听写、检查作业、签字等。据一项针对 3000 余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84%的家长每天都会陪孩子写作业,而 67%的受访家长会因陪孩子写作业而烦恼。有专家对此指出,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相当于充当学校老师的助理,让家庭成为课堂的延伸,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论断?
A.大多数家长在孩子教育上并不是行家,他们或者早已遗忘了自己曾学习过的知识,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孩子。
B.家长陪孩子写作业,会使得孩子在学习中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整天处于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既难生出学习兴趣,更难养成独立人格。
C.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辅导孩子获得各种知识本来就是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对于中低年级的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父母陪伴尤为重要。
D.家长通常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有的晚上要加班,有的即使晚上回家也需要研究工作、操持家务,一般难有精力认真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家长作业”。
E.家长辅导孩子,不应围绕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应着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到新奇、快乐。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加强支持题。
题干论点:家长陪孩子写作业,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B 项指出家长陪伴下的学习会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不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直接支持论点。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B 项。
【解析】选 B。
B选项说明家长陪孩子写作业不仅对孩子的学习,而且对人格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直接对题干的结论支持。
方法二:
第三步:用方法(都是加强论点)
1、加强论证,一般只看论点.,注意关键字.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加强程度:搭桥第一: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第二: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同时出现在选项中,去同存异:。>正向论据(解释说明A>举例B)。B。隐含前提(否定代入法)。。因果论点:1、没A没B。;2、别无他因。。>表意不明确。AD。>无关选项。E。>削弱选项。C。>偷换关键字,应该替换为已经。。
2、题干提及假设和前提(既看论据又看论点):答案只会在隐含前提和搭桥(特殊前提)中选。搭桥:第一: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第二: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同时出现在选项中,去同存异:。前提否定代入法验证:
真题(2019-46)-分析推理题
46.我国天山是垂直地带性的典范,已知天山的植被形态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1)从低到高有荒漠、森林带、冰雪带等;
(2)只有经过山地草原,荒漠才能演变成森林带
(3)如果不经过森林带,山地草原就不会过渡到山地草甸
(4)山地草甸的海拔不比山地草甸草原的低,也不比高寒草甸高
根据以上信息,关于天山植被形态,按照由低到高排列,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
A.荒漠 山地草原 山地草甸草原 森林带 山地草甸 高寒草甸 冰雪带
B.荒漠 山地草原 山地草甸草原 高寒草甸 森林带 山地草甸 冰雪带
C.荒漠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原 森林带 山地草甸 高寒草甸 冰雪带
D.荒漠 山地草原 山地草甸草原 森林带 山地草甸 冰雪带 高寒草甸
E.荒漠 山地草原 森林带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甸 高寒草甸 冰雪带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分析推理题。由条件(4)知 “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而 B 项山地草甸海拔高于高寒草甸,与题干不符,其不可能出现。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B 项。
【解析】选 B。
整理题干信息有:
①荒漠、森林带、冰雪带(由低到高)②讨论的是“演变”,与高低无关。③讨论的是“过渡”,与高低无关。
④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由低到高),由④可以直接得出 B 选项不可能为真。
方法二:
题干信息确定(冒号后都为真);选项信息充分(每个选项都提及全部对象或信息):用排除法。
解题:读一句,排一项。(读一句,结合选项做排除)
1:五个选项都符合,无法排除;
2,3与设问无关
4: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选不可能,选B
真题(2019-47-48)-分析推理题
47-48 题基于以下题干
47.某大学读书会开展“一月一带”活动。读书会成员甲乙丙丁戊 5 人在《论语》《史记》《唐诗三百首》《奥德赛》《资本论》中各选一种阅读,互不重复。
已知:
(1)甲爱读历史,会在《史记》和《奥德赛》中选一本。
(2)乙和丁只爱中国古代经典,但没有读诗的心情。
(3)如果乙选《论语》,则戊选《史记》。
事实上,每个人都选了自己喜爱的书目。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哪项?
A. 甲选《史记》
B. 乙选《奥德赛》
C.丙选《唐诗三百首》
D.丁选《论语》
E.戊选《资本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分析推理题。根据条件(2)可知,乙和丁选择《论语》与《史记》中的某一本,若乙选《论语》,则丁选《史记》;再根据(3) 若乙选《论语》,则戊选《史记》,丁、戊选择重复,故乙不可选《论语》,故丁选《论语》且乙选《史记》。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D 项。
【解析】选 D。
整理题干信息:(1)甲(史记或奥德赛)(2)乙且丁(论语或史记)(3)乙(论语)→戊(史记)
假设乙选论,代入(3),可得:戊选史记;代入(2),可得:丁选史记,冲突,所以乙不选论语,代入(2),可得乙选史记,丁选论语。
方法二:
题型判定1:题干信息确定(冒号后都为真)
看选项,用方法:
第一:选项信息充分(每个选项都提及全部对象或信息):用排除法。
解题:读一句,排一项。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二:选项信息不充分/用排除法排不干净:用最大信息。
解题:题干中提及次数最多的对象或信息。
次数最多的对象或信息进行分析:乙。2,3。/史记。1,2,3
1:甲选史记或奥德赛。
2:乙、丁选论语或史记。
第三:排除法和最大信息法失败,使用假设法(找矛盾)。。
3:乙论语—>戊史记,与2矛盾,故乙不论语,根据2,只能选史记,得乙选史记,则丁选论语。选D。结合1,得甲选奥德赛。
真题(2019-48)
48.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水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位,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干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卜哪项?
A.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不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重担就能将他压倒,
B.如果我们为大家而献身,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C.如果我们没有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面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所感到的就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
D.如果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而且还能够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E 如果我们只为自己劳动,我们的事业就不会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假言命题推理。题干条件:(1)只为自己劳动→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2)为人类福利劳动→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B 项表述与(2)一致。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B 项。
【解析】选 B。
整理题干信息:
①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可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②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我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们,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根据②推论出 B 项。
真题(2019-49-50)-分析推理题
49-50 題基于以下题干
某食堂采购 4 类(各蔬菜名称的后一个字相同,即为一类)共 12 种蔬菜:芹菜、菠菜、韭菜、青椒、紅椒、黄椒、黄瓜、冬瓜、丝瓜、扁豆、毛豆、豇豆。并根据若干条件将其分成 3组,准备在早中晩三餐中分別使用。已知条件如下:
(1)同一类别的蔬菜不在一组;
(2)芹菜不能在黄椒一组,冬瓜不能在扁豆一组;
(3)毛豆必须与红椒或韭菜同一组;
(4)黄椒必须与虹豆同一組。
49.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冬瓜与青椒不在同一组。
B.丝瓜与韭菜不在同一组。
C.芹菜与毛豆不在同一组。
D.芹菜与豇豆不在同一组。
E.菠菜与扁豆不在同一组。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分析推理题。根据条件(2)“芹菜不能在黄椒那一组”和(4)“黄椒必须与豇豆同一组”可推出芹菜不能和豇豆同一组。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A 项。
【解析】选 D。
整理题干信息:
芹菜、菠菜、韭菜;青椒、红椒、黄椒;黄瓜、冬瓜、丝瓜;扁豆、毛豆、豇豆。(1)同一类的蔬菜不同组;(2)芹菜×黄椒;冬瓜×扁豆;(3)毛豆与红椒 同组或毛豆与韭菜同组;(4)黄椒与豇豆同组。
由(2)与(4),可得:芹菜与豇豆一定不同组
方法二:
判定1:题干信息确定(冒号后都为真)
看选项,用方法:
第一:选项信息充分(每个选项都提及全部对象或信息):用排除法。
解题:读一句,排一项。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二:选项信息不充分/用排除法排不干净:用最大信息。
解题:题干中提及次数最多的对象或信息。
对象是,信息是。
次数最多的信息进行分析:黄椒。
2:黄椒与豇豆一组,豇豆不与芹菜一组;选D。
50.如果韭菜、青椒与黄瓜在同一组, 则可得出以下哪项?
A.菠菜、冬瓜与豇豆在同一组。
B.韭菜、黄瓜与毛豆在同一组。
C.芹菜、红椒与丝瓜在同一组。
D.菠菜、黄椒与豇豆在同一组。
E.芹菜、红椒与扁豆在同一组。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分析推理题。已知韭菜、青椒与黄瓜在一组,结合条件(2)芹菜不能在黄椒那一组可推出“芹菜与红椒一组”且“菠菜与黄椒一组”,再结合(4)可知菠菜、黄椒及豇豆在一组,即D 项。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D 项。
【解析】选 D。
整理题干信息有:
(1)同一类的蔬菜不同组;(2)芹菜×黄椒;冬瓜×扁豆;(3)毛豆与红椒同组或毛豆与韭菜同组;(4)黄椒与豇豆同组。(5)韭菜、青椒、黄瓜同组。
由(2)和(5)可得:(6)芹菜与红椒在一组;由(5)和(6)可得:⑦菠菜与黄椒在一组;由(4)和(7)可得:(8)菠菜、黄椒、豇豆在一组。
方法二:
判定1:题干信息确定(冒号后都为真)
看选项,用方法:
第一:选项信息充分(每个选项都提及全部对象或信息):用排除法。
解题:读一句,排一项。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二:选项信息不充分/用排除法排不干净:用最大信息。
解题:题干中提及次数最多的对象或信息。
对象是,信息是。
次数最多的信息进行分析:黄椒。
2:黄椒与豇豆一组,豇豆不与芹菜一组;韭菜已被选,只剩菠菜与黄椒和豇豆一组。选D。
真题(2019-51)-加强支持题
51.《淮南子•齐俗训》中有曰:“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为酸,或以为甘,煎熬燎炙,齐味万方,其本一牛之体。”其中的“熬”便是熬牛肉制汤的意思。这是考证牛肉汤做法的最早文献资料,某民俗专家由此推测,牛肉汤的起源不会晚于春秋战国时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A.《淮南子》的作者中有来自齐国故地的人。
B.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耕牛。
C.《淮南子•齐俗训》记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风俗习惯。
D.《淮南子•齐俗训》完成于西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熬汤的鼎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加强支持题。
论点:“牛肉汤的起源不会晚于春秋战国时期”。
论据:“《淮南子•齐俗训》中‘熬’为熬制牛汤的含义”。论证要成立,需要找到《淮南子•齐俗训》与春秋战国的联系,而 E 指出《淮南子•齐俗训》记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风俗习惯,恰好建立了论据与论点的联系。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E 项。
【解析】选 C。
论据:《淮南子·齐俗训》中的“熬”是熬牛肉制汤的意思。
论点:牛肉汤的起源不会晚于春秋战国时期。
论证要成立,需要找到《淮南子·齐俗训》与春秋战国的联系,而C指出《淮南子·齐俗训》记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风俗习惯,恰好建立了论据与论点的联系,因此,正确选项为C选项。
方法二:
论证推理:
第一步:题型判定1:看设问,辨别加强型论点:
问法1:更能支持/加强,选最加强选项。
问法2:更不能支持/加强。排除法:排除加强选项,,优选削弱选项,,次选无关选项。。
问法3:假设和前提:选加强选项。
第二步:找论点
1、多派观点时,结合提问方式:
2、一派观点时,看首尾句确定论点:牛肉汤的起源不会晚于春秋战国时期
3、首尾句都为总结性话,看关键词:
表观点:认为、以为、观点是;表结果:因此、所以;表结论:表明、说明、结果是;表建议:建议、忠告
第三步:用方法(都是加强论点)
1、一般论证加强方法:适用于所有论点的加强方法(大多选项按照这4种方法设置)
(1)重复一遍论点:同义表述重复论点。
(2)增加正向论据:(增加正向论据加强论点)解释说明(内在说明)。>举例子(外在举例)。。
(3)找出论点成立的隐含前提(没他不行):否定代入法进行验证:否定后一定得不出论点。
(4)撘桥:找出论点和论据间的隐含论证方式(最加强)
使用前提:题目中既有论据又有论点,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
使用方式: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同时出现在选项中(去同存异,论据搭桥得出论点)
加强程度:搭桥(去异存同,去掉论据论点相同,结合不同)。结合淮南子书与春秋战国C。>解释说明。。>举例子。。>表意不明确。BE。>排除无关选项。D。>削弱选项。。
真题(2019-52)-削弱质疑题
52.某研究机构以约 2 万名 65 岁以上的老人为对象,调查了笑的频率与健康状态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不苟言笑的老人中,认为自身现在的健康状态“不怎么好”和“不好”的比例分别是几平每天都笑的老人的 1.5 倍和 18 倍。爱笑的老人对自我健康状态的评价往往较高。他们由此认为,爱笑的老人更健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调查者的观点?
A.病痛的折磨使得部分老人对自我建康状态的评价不高。
B.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得老年人生活更乐观,身体更健康。
C.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中,女性爱笑的比例比男性高 10 个百分点。
D.老年人的自我健康评价往往和也他们实际的健康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E.乐观的老年人比悲观的老年人更长寿。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削弱质疑题。
论点:爱笑的老人更健康。
论据:爱笑的老人对自我健康状态的评价往往较高。论证要成立需要建立两者的联系,而 D项指出老年人的自我健康评价往往和他们实际的健康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切断了论据与论点的联系,故最能削弱。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D 项。
方法二:
第二步:先找论点,关键字:爱笑更健康;不懂再看论据,关键字:爱笑自我健康状态评价高。设问有“论证”/论据与论点无联系(题型1:论据是个体,论点是整体。):考拆桥(第一搭桥:论据推论点,去异存同: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评价,能够体现我们真实的健康状况。第二拆桥:1、进行否定:D。2、新事物替换:。)
第三步:比较削弱程度。
适合所有论点:
否定论点。。>削弱论点。。>拆桥>削弱反向论据。。>不明确项。。>无关项。ABCE。>加强项。。
适合因果论点:
因:;果:;削弱程度
因果倒置(相当于否定论点)。;>有因无果。;>无因有果。;另有他因(无关)。
真题(2019-53)-削弱质疑题
53.阔叶树的降尘优势明显,吸附 PM2.5 的效果最好,一棵阔叶树一年的平均滞尘量达 3.16公斤。针叶树叶面积小,吸附 PM2.5 的功效较弱。全年平均下来,阔叶林的吸尘效果要比针叶林强不少。阔叶树也比灌木和草的吸尘效果好得多。以北京常见的阔叶树国槐为例,成片的国槐林吸尘效果比同等面积的普通草地约高 30%。有些人据此认为,为了降尘北京应大力推广阔叶树,并尽量减少针叶林面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有关人员的观点?
A.植树造林既要治理 PM2.5,也要治理其他污染物,需要合理布局。
B.阔叶树与针叶树比例失调,不仅极易暴发病虫害、火灾等,还会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健康。
C.建造通风走廊,能把城市和郊区的森林连接起来,让清新的空气吹入,降低城区的 PM2.5。
D.阔叶树冬天落叶,在寒冷的冬季,其养护成本远高于针叶树。
E.针叶树冬天虽然不落叶,但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生物活性差。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削弱质疑题。
论点:为了降尘北京应大力推广阔叶林,并尽量减少针叶林面积。
论据:与针叶树比较,阔叶树的降尘优势明显。而 B 项指出阔叶林与针叶林比例失调,不仅极易暴发病虫害、火灾等,还会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健康,即强调了阔叶林与针叶林比例平衡的重要性,不能因为阔叶树降尘优势推出推广阔叶林而减少针叶林。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A项。
【解析】选 B。
前提:阔叶树的降尘优势明显,吸附 PM2.5 的效果好于铁叶树,而阔叶树吸尘效果比灌木和草地好。
结论:为了降尘北京应大力推广阔叶树,并尽量减少针叶林面积。
B 选项是方法无效果的削弱,说明该方案会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健康,而没有办法起到降尘的目的,还造成恶果。
方法二:
第二步:先找论点,关键字:;不懂再看论据,关键字:。设问有“论证”/论据与论点无联系(题型1:论据是个体,论点是整体。):考拆桥(第一搭桥:论据推论点,去异存同:。第二拆桥:1、进行否定:。2、新事物替换:。)
第三步:比较削弱程度。
适合所有论点:
否定论点。。>削弱论点。。>拆桥>削弱反向论据。BC。>不明确项。。>无关项。C。>加强项。A。
适合因果论点:
因:;果:;削弱程度
因果倒置(相当于否定论点)。;>有因无果。;>无因有果。;另有他因(无关)。
真题(2019-54-55)-分析推理题
54-55 题基于以下题干:某园艺公司打算在如下形状的花圃中栽种玫瑰、兰花、菊花三个品种的花卉,该花圃的形状如下所示:
拟栽种的玫瑰有紫、红、白 3 种颜色,兰花有红、白、黄 3 种颜色,菊花有白、黄、蓝三种颜色,栽种需满足如下要求:
(1)每个六边形格子中仅栽种一个品种、一个颜色的花;
(2)每个品种只栽种两种颜色的花;
(3)相邻格子的花,其品种与颜色均不相同。
54.若格子 5 中是红色的花,则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A.格子 1 中是白色的兰花
B.格子 4 中是白色的兰花
C.格子 6 中是蓝色的菊花
D.格子 2 中是紫色的玫瑰
E.格子 1 中是白色的菊花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分析推理题。根据题干条件“每个品种只栽种两种颜色的花”可知每个品种被选择了 2 次,根据图示及条件(3)可知 1 号与 5 号为同一品种,若格子 5 中是红色的花,则其只能是玫瑰或兰花,因此 1 号只能是玫瑰或兰花,不可能是菊花。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E 项。
【解析】选 E。
根据(3)得出①格子 1 与 2、3 不是同一品种;②格子 5 与 2、3 不是同一品种;又因为只有三个品种,每个品种三个颜色,结合(2),得出格子 1 和 5 品种同,继而得出格子 2 和 6 品种同,3 和 4 品种同。又因为格子 5 中是红色的花,是玫瑰和兰花其中之一,结合格子 1 和 5 品种同,所以格子 1 只能是玫瑰和兰花其中之一,不可能是菊花,故选 E。
55.若格子 5 中是红色的玫瑰,且格子 3 中是黄色的花,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 格子 4 中是白色的菊花
B. 格子 2 中是白色的菊花
C. 格子 6 中是蓝色的菊花
D. 格子 4 中是白色的兰花
E. 格子 1 中是紫色的玫瑰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分析推理题。若“格子 5 中是红色的玫瑰”,结合条件(3)推出“2、3、4、6 是两个兰花及两个菊花”且不能是红色的,因此出现兰花的只能是白色或黄色。且兰花的位置只能是 2、6 或者 3、4 两种情况。若兰花出现在 2、6,其中的黄色的兰花与“3 中是黄色的花”与题干条件(3)“相邻的格颜色不能重复”冲突,故兰花只能是种在 3、4 号。故 3 号为黄色兰花,4 号为白色兰花。因此,正确参考答案为 D 项。
【解析】选D。
格子 4 中是白色的兰花,根据“格子 5 中是红色的玫瑰,格子 3 中是黄色的花”代入格子中验证,有两种情况:格子 3 黄色菊花或黄色兰花。如果格子 3 是黄色兰花,格子 2 是菊花;又因为格子 2 和 6 品种同,所以格子 6 也是菊花,在颜色上再判断,格子 6 不能与 5 同色,所以不是红色;不能与 3 同,所以不是黄色;所以格子 6 可以是白色菊花,又因为 3 和 4 品种同,则格子 4 是兰花,不能跟 5
号同色,不是红色;不能和格子 3 同色,不是黄色;因为格子 1 可能是紫色玫瑰,可能是白色玫瑰。所以确定格子 4 是白色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