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研究年报的习惯,一些超大厂是会每年发布年报的,而从年报里,你能看出很多行业趋势出来。
以最热门的华为举例:
每年,华为都会发布全年财报,对自己今年的整体营收、经营侧重点、未来发展重点做一个详细的总结。
很多人对财报都有一个误解,觉得这都是大佬才需要看的,或者研究金融的人才会了解,一般人不需要懂得看。
我一个打工人,看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干嘛?
我一个老板,有财务会看就好了,我看了干嘛?
这是大错特错的。
理解财务,看懂财报,或许不会有直观的物质奖励,但是你可以从数字背后,看到更多行业甚至世界发展的底层逻辑。
我们常说,要洞悉全局。
怎么洞悉?从什么地方切入?没人告诉你。
从华为这份年报出发,我倒是看出了一些行业的趋势发展和情报,今天来和你讨论讨论。
今日文章阅读福利:《 2021-2022华为年报(完整版)》
完整的华为年报,我已经整理好了。私信我,发送暗号“年报”,即可获得2021-2022年华为年报下载链接。
01 2022年,华为表现如何?
6423,这是一个数字,也是华为2022年的全年总体利润,6323亿元。
这样看上去,对普通网工人来说是十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但对华为来说,甚至不能算是特别好的成绩。
2022年的整体营收,较2020年最高点的8914亿下滑了27.9%,是大退步。
但和2021年相比,华为2022年营收提升了0.9%,又是小进步。
不知道你还是否记得任正非之前发布过一个很出名的演讲,关于华为寒冬的。
“我们要活下来,不是为了理想而奋斗!”
“夯实责任,奖金升职升级与经营结果挂钩,将寒气传递到每个人。”
这篇演讲在全行业都引起了轩然大波,每个人都开始感受到了“寒气”。
现在回头再看一下,从营收数字上来看,华为是否挺过去了寒冬?
华为2022年的营收是6423亿,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降68.7%。
经营活动现金流178亿元,同比下降70.2%。
感受数字,着实有点惨。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综合考量: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总数约20.7万,研发人员约占55.4%。
2022年,华为研发费用总额为1615亿人民币,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25.1%。
也就是说2022年,华为创造的人均企业营收是310万元。
人均创造利润是18万元。
一家企业,愿意在整体营收下降幅度超过50%之后,仍愿意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一定有点东西。
这三年来,华为围绕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和芯片开发三条研发生产线,努力打造工具,完成了软硬件开发78款软件工具的替代,保障了研发作业的连续。
开发团队突破根技术,引进新架构,发布了云原生的原理图工具,打造了高速高密PCB版图工具,打磨了结构设计二维/三维CAD工具,布局了硬件多学科仿真工具。
你可以继续感受“寒冬”,因为“寒冬”仍在继续。
今年的市场信号也依然不明朗,但华为的“御寒”决心,都藏在这些细节里。
当然,只说营收,不说业务,就是耍流氓,我们再分两类来看。
先来看看业务角度,2022年,ICT基础设施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这也就意味着,ICT的业务,一直是华为业务侧运营收入的大头。
稳定、大额的固定收益,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什么?
在大头企业都在ICT行业的投入是稳定向上的,他们收到的回报也是稳定上扬的。
这也就意味着,ICT行业的市场前景,稳定、明朗、持续上涨。
从其他方面来看,数字能源和华为云业务快速增长,智能汽车部件竞争力和用户体验显著提升,终端业务下行趋势放缓。
从这里,你还可以找到重点——华为云和数字能源的行业发展。
因为华为在这两个领域快速增长,也就意味着这两个领域的红利巨大。
是不是找到了点感觉?
02 ICT行业,华为关注了啥重点?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网工们最关心的ICT行业,以及云方向的一些侧重点。
之前的文章里,我曾经对ICT行业有一个简单的科普。
ICT=IT+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ICT),也就是信息通信领域技术。
ICT是实现现代计算的基础设施和组件,是为数字世界的畅通无阻而出现的底层技术。
像很多行内人都在聊的,什么云计算、5G、物联网、大数据、AI,其实都属于ICT范畴,当然,数据通信作为底层技术,也得有一席之地。
那说人话,到底什么是ICT?
用最直观的方式来说,你能看到我这篇文章,能给我点赞,留言,转发,想当键盘侠就当键盘侠,想成为迷弟和大佬在线互动,其实都是ICT发展的结果。
当然,随着时间的发展,ICT行业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如果想对ICT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也可以搜索《ICT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了解一下信通院发布的行业发展报告,更好的抓住行业前沿。
当然,我这里也有白皮书原件,想要看的,私信回复暗号“ICT”,就可获取电子资源。
话说回来,你也可以从这份财报里看出来:
华为在ICT基础设施业务上,主要聚焦信息的分发、交互、传送、处理和存储,着重打造创新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他们始终觉得,ICT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核心,是产业升级和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所以,他们才会在ICT基础设施上投入更多研发和经历,赌一个未来,提供更多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那么,在ICT行业里,华为关注了哪些重点?哪些侧重点,又值得你关注?
选了两点,你应该感兴趣的,我和你聊上几句。
01 数据通信
现在的数字化转型,早就进入了深水区。
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而在这个过程中,算力就变成了新的生产力。
所以今年,算力网络的概念尤其火爆。
为了打造超级算力,有两个技术发展趋势:
第一,数字计算从通用走向专用,走向多种计算架构共存的异构计 算,各种CPU、GPU、XPU同时存在。
第二,模拟计算将在特定领域得到应用,如光子计算将应用于信号处理、组合优化、机器学习等领域,尤其在无线Massive MIMO和光通信领域将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场景。
智能时代信息量巨大,计算无处不在,应用场景也多种多样。针对不同场景、不同数据类型,多样性计算是未来发展之路。
你看啊,智能应用已经开始大规模商用,这也意味着数据通信产业,正在加速进入“5.5G时代”。
华为对于数通各领域的发展,的确算得上是敏锐、观察入微。
在园区网络领域,他们看到了园区网络正向办公生产融合演进。
在数据中心网络领域,他们看到,随着企业多云架构的普及和多元化算力的发展,数据中心网络正向超融合以太持续 演进。
在广域网络领域 ,他们看到,面向移动、家宽及B2B业务发展,运营商基础承载网将加速融合承载。
在网络安全领域 ,他们也看到了,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联接无所不达、应用无处不在,网络安全的边界被不断打破……
正式因为敏锐探测到了这些情况,所以针对不同场景,华为也对应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技术、系统。
看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产物就是基于这个逻辑,应运而生。
对产业互联,华为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网络支撑的主体是百亿级的消费互联,2030年, 网络支撑的主体是千亿级的产业互联,网络协议将面临三个考验:
第一是确定性。
需要确定性时延保障能力,通过“网络演算新理论和协议”,将当前尽力而为的网络时延,变为可提前计算的确定时延。
第二是安全性。
万物互联的场景,对安全防御体系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无人机、摄像机、边缘计算、传感器等大量外挂设备,引入了新的不安全因素,必须构建端 到端的内生安全框架和协议。
第三是灵活性。
千行百业的需求多种多样,对IP地址的 长短要求各有不同,必须将固定长度的IP地址,扩展为 可灵活定义语义、语法的新IP协议。
在很多人眼里,或许对华为的印象只有各类产品,手机、电脑、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他们卖,我们买,各取所需而已。
但在华为眼里,他们所提供的每一个产品,最底层的核心,都只是为了让行业发展更快、更好一点而已。
02 华为云
华为云目前是国内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市占率19%。
华为云已上线240多个服务,帮助客户加速释放数字生产力,是华为云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底层思维。
华为云的盘古大模型,我倒是一直很关注的,一直在等它的后续消息。
盘古气象大模型可以实现秒级预测全球一周天气,相比传统预报方式精度提升约20%,很6。
当然,除了人工智能领域,华为的部署的确很全面:
- 发布统一架构的全球存算一张网 KooVerse,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服务。
- 推出DevCloud开发云,融合AI开发生产 线ModelArts、数字内容开发生产线MetaStudio、数据 治理生产线DataArts、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等多条生产线能力。
- 盘古大模型持续创新,陆续推出药物分子、气象、海浪等大模型,致力于提供最新的算法和解决方案。
- 发布工业、供热、政务、 煤矿、教育、电力、公路七大行业 aPaaS ,以及 KooMessage云消息服务、河图KooMap服务等多个基础 aPaaS服务,并发布了云商店KooGallery……
从数字来看,华为云的全球开发者数量,从260万增长至超过400万,覆盖软件开发、AI、数据、媒体服务、IoT等诸多技 术领域,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我个人是觉得,华为对数字能源和云服务的关心程度极大,说明这俩业务,很可能在未来布局上,成为新的业务增长极。
钱在哪里,发展自然就在哪里。
传统行业要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能高效、安全、稳定地支撑海量云原生应用开发、部署和运行的云平台,就需要构筑下一代云原生2.0架构。
华为要怎么做?
第一,基于分布式云原生的Regionless+Serverless架构,解决管控面复杂、全场景混合部署、统一调度等一系列难题,打造下一代极致性价比的云原生2.0平台底座。
第二,构筑面向单region百万规模服务器的故障隔离Grid 技术,提供99.99%高可用的运行时能力。
第三,围绕“库-仓-湖-智”融合的数据智能全栈,实 现存算分离架构。
结合AIGC技术,在智能中枢&AI开发平台、应用现代化、数字原生引擎、Web3应用等领域进行创新,打造赋能全产业的高阶云服务能力。
看到这里,或许你对行业有了一点新的认知和理解,这是我想带给你的东西。
也是你用自驱力应该去主动获取的东西。
总有网工说,年纪也大了,学习有啥用啊,能当饭吃吗?
这就是典型情况。
不学习,哪里来的新的认知?
不学习,哪里来的提升机会?
你只有看到的越多,你才会发现更多可能性,才能更好抓住自己的命运,扭转它。
而且,学习也没你想的那么难。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前人早就有丰富的解决方案,学着做就行了。
只要踏出了这一步,你就已经超越80%的网工朋友了。
原创:老杨丨10年资深网络工程师,更多网工提升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网络工程师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