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bject 类
- ⭐ toString 方法
- ⭐ == 和 equals 方法
- ⭐ super 关键字
- ⭐ 继承树追溯
- ⭐ 封装(encapsulation)
⭐ Object 类
Object 类基本特性
🐟 Object 类是所有类的父类,所有的 Java 对象都拥有 Object 类的属性和方法。
🐟 如果在类的声明中未使用 extends,则默认继承 Object 类。
【eg】Object 类
public class Person {
...
}
//等价于:
public class Person extends Object {
...
}
⭐ toString 方法
Object 类中定义有 public String toString()方法,其返回值是 String 类型。Object类中 toString 方法的源码为: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etClass().getName() + "@" + 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
}
根据如上源码得知,默认会返回"类名+@+16 进制的 hashcode"。在打印输出或者用字符串连接对象时,会自动调用该对象的 toString()方法。
【eg】重写 toString()方法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int age;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name+",年龄:"+age;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Person p=new Person();
p.age=20;
p.name="李东";
System.out.println("info:"+p);
Test t = new Test();
System.out.println(t);
}
}
⭐ == 和 equals 方法
“==”代表比较双方是否相同。如果是基本类型则表示值相等,如果是引用类型则表示地址相等即是同一个对象。
equals() 提供定义“对象内容相等”的逻辑。比如,我们在公安系统中认为 id 相同的人就是同一个人、学籍系统中认为学号相同的人就是同一个人。
equals()默认是比较两个对象的 hashcode。但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重写 equals 方法。
【eg】自定义类重写 equals()方法
public class TestEqual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Person p1 = new Person(123,"oldwang");
Person p2 = new Person(123,"高小七");
System.out.println(p1==p2); //false,不是同一个对象
System.out.println(p1.equals(p2)); //true,id相同则认为两个对象内容相同
String s1 = new String("北京");
String s2 = new String("北京");
System.out.println(s1==s2); //false, 两个字符串不是同一个对象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true, 两个字符串内容相同
}
}
class Person {
int id;
String name;
public Person(int id,String name) {
this.id=id;
this.name=name;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obj == null){
return false;
}else {
if(obj instanceof Person) {
Person c = (Person)obj;
if(c.id==this.id) {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
JDK 提供的一些类,如 String、Date、包装类等,重写了 Object 的 equals 方法,调用这些类的 equals 方法, x.equals (y) ,当 x 和 y 所引用的对象是同一类对象且属性内容相等时(并不一定是相同对象),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super 关键字
🐟 super“可以看做”是直接父类对象的引用。可通过 super 来访问父类中被子类覆盖的方法或属性。
🐟 使用 super 调用普通方法,语句没有位置限制,可以在子类中随便调用。
🐟 在一个类中,若是构造方法的第一行没有调用 super(...)或者 this(...); 那么 Java 默认都会调用 super(),含义是调用父类的无参数构造方法。
【eg】super 关键字的使用
public class TestSup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new ChildClass().f();
}
}
class FatherClass {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void f(){
value = 100;
System.out.println ("FatherClass.value="+value);
}
}
class ChildClass extends FatherClass {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int age;
public void f() {
super.f(); //调用父类的普通方法
value = 200;
System.out.println("ChildClass.value="+value);
System.out.println(value);
System.out.println(super.value); //调用父类的成员变量
}
public void f2() {
System.out.println(age); }
}
⭐ 继承树追溯
· 属性/方法查找顺序:(比如:查找变量 h)
🐟 查找当前类中有没有属性 h
🐟 依次上溯每个父类,查看每个父类中是否有 h,直到 Object
🐟 如果没找到,则出现编译错误。
🐟 上面步骤,只要找到 h 变量,则这个过程终止。
· 构造方法调用顺序:
🐟 构造方法第一句总是:super(…)来调用父类对应的构造方法。所以,流程就是:先向上追溯到 Object,然后再依次向下执行类的初始化块和构造方法,直到当前子类为止。
注:静态初始化块调用顺序,与构造方法调用顺序一样,不再重复。
【eg】继承条件下构造方法的执行过程
public class TestSuper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System.out.println("开始创建一个ChildClass对象......");
new ChildClass();
}
}
class FatherClass {
public FatherClass() {
System.out.println("创建FatherClass");
}
}
class ChildClass extends FatherClass {
public ChildClass() {
System.out.println("创建ChildClass");
}
}
⭐ 封装(encapsulation)
封装是面向对象三大特征之一。
封装的作用和含义
我要看电视,只需要按一下开关和换台就可以了。有必要了解电视机内部的结构吗?有必要碰碰显像管吗?制造厂家为了方便我们使用电视,把复杂的内部细节全部封装起来,只给我们暴露简单的接口。
我们程序设计要追求 高内聚,低耦合。高内聚就是类的内部数据操作细节自己完成,不允许外部干涉;低耦合是仅暴露少量的方法给外部使用,尽量方便外部调用。
编程中封装的具体优点:
🐟 提高代码的安全性。
🐟 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 “高内聚”:封装细节,便于修改内部代码,提高可维护性。
🐟 “低耦合”:简化外部调用,便于调用者使用,便于扩展和协作。
封装的实现—使用访问控制符
Java 是使用“访问控制符”来控制哪些细节需要封装,哪些细节需要暴露的。
Java 中 4 种“访问控制符”分别为 private、default、protected、public。
【注】关于 protected 的两个细节:
🐟 若父类和子类在同一个包中,子类可访问父类的 protected 成员,也可访问父类对象的protected 成员。
🐟 若子类和父类不在同一个包中,子类可访问父类的 protected 成员,不能访问父类对象的 protected 成员。
封装的使用细节
开发中封装的简单规则:
🐟 属性一般使用 private 访问权限。
🐟 属性私有后, 提供相应的 get/set 方法来访问相关属性,这些方法通常是public 修饰的,以提供对属性的赋值与读取操作(注意:boolean 变量的 get方法是 is 开头!)。
🐟 方法:一些只用于本类的辅助性方法可以用 private 修饰,希望其他类调用的方法用 public 修饰。
【eg】JavaBean 的封装演示
public class Person {
// 属性一般使用 private 修饰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boolean flag;
// 为属性提供 public 修饰的 set/get 方法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boolean isFlag() {// 注意:boolean 类型的属性 get 方法是 is 开头的
return flag;
}
public void setFlag(boolean flag) {
this.flag = flag;
}
}
【eg】封装的使用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 {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 this.age = age;//构造方法中不能直接赋值,应该调用 setAge 方法
setAge(ag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在赋值之前先判断年龄是否合法
if (age > 130 || age < 0) {
this.age = 18;//不合法赋默认值 18
} else {
this.age = age;//合法才能赋值给属性 age
}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Person [name=" + name + ", age=" + age + "]";
}
}
public class 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Person p1 = new Person();
//p1.name = "小红"; //编译错误
//p1.age = -45; //编译错误
p1.setName("小红");
p1.setAge(-45);
System.out.println(p1);
Person p2 = new Person("小白", 300);
System.out.println(p2);
}
}
执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