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创新过程,这也是人类与其他生物体的最大的区别,别的生物体也就是可以使用工具或者模仿别的生物的动作来制造简单的工具,对工具进行简单的拼接,只有人类是可以进行真正的创造出这个自然界中原本没有的工具的生命体。
人类创新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1个阶段是科技发现可以称为创新发现,因为科研人员要去了解自然,研究自然,从自然的变化和现象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记录下来,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甚至很多人只能作为一个阶段的数据积累者而存在。
比如过去的文章中《武汉坚守第三十三天——信任危机起风波,出手控价安民心》提到的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的老师,大家都知道开普勒三大定律,却很少有人能记住第谷,开普勒是总结分析了他老师积累的大量数据才提炼出来了这三大定律的,所以,这都不是想当然的顺手而得来。
科学被称为发现是因为科学规律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规律,这种规律不是人为创建的,也没有办法创建,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自然规律的学习和认知过程。
所以,有些无知的短视频博主就以此为噱头说,大家没有发现所有的科学都是发现如何如何,这世界多么恐怖,都是被预设好的,没有人类真正的创新!
实际上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创新,就抓住一个话题就开始拓展,并以此显示出来科学家没什么,好像不需要科学家这些也迟早会被人类发现,以这样的观点延续下去,不断地展示自己的无知。
这是模糊了科学发现与创新创业边界的谈法,完全属于恶意制造恐慌,为神创论提供低认知水平的遮掩,如果阴谋论一些,下一步就是要说出后面这些荒谬的言论,诸如:科学的未来是哲学,哲学的未来是宗教,而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这些言论在2021年发表的《谈谈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中已经进行了驳斥!
也包括最近短视频平台比较火热的无知噱头视频:
隔着一张很厚的不透光的书籍或者东西,用一个物体压在平面镜上,从侧面看到了不透光的纸上压得是什么物体,就惊讶地说,镜子怎么知道纸背后的东西的?
这是初中物理学中关于光的反射和镜面成像原理的内容,从侧面看的时候,是物体的侧面反射的光通过镜面反射进入到视网膜里面,你才看到的。
就成了镜子怎么知道的了?
这就是妥妥的拿无知当有趣!
回到本文的内容,创新发现中的重点其实只有一个核心:
基于社会共识存在的基本定义之上的各种科学学科分类里的规则性内容。
这些都是妥妥的发现,因为都是自然界创立之初的规则,里面没有人为的设定。
同样,比如青润在2021年正式提出的动物穿戴产品设计三原则,也属于发现的内容(全文和腾讯活动的演讲视频看这个链接:Techo TVP物联网开发者峰会青润的总结(带视频和完整未剪切音频版本)):
摸骨原则:确定目标的结构和形态,实现对复杂系统层面的掌控。
看相原则:确定复杂系统(摸骨结果)的运行规律,观察生活习性,避免冲击风险,确定复杂系统的行为举止范围。
弱点保护原则:是指产品所在的位置一定是动物最需要保护的位置之一,同时产品不能让它感到伤害。这样产品才不会受到额外的冲击,可以运行得更长久。
而发现的价值就在于过去没有人发现或者总结出来,只是靠着经验和感受去做,人类能够成为蓝星主宰,就是因为总结出来的很多有效的总结和发现,然后将总结记录下来,延续下来,这些总结出来的东西就变成了创新发现型的:知识!
另外,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直流电属于爱迪生,交流电属于特斯拉。
这都属于发现,而一些发现级别的也是可以申请专利的,因为他们是对形成这种发现过程的设备申请了专利,这些专利都属于发明专利,我们国家对应的还有实用新型专利,在美国被称为小发明,就是在一些产品上的创新度较高的改动,而同样,基于这些发现可以做出来的一些新的产品,就属于0~1的创新了,也就是第二个阶段的内容。
青润此前供职的一家公司在创立16年时间里一共申请了五个专利,批了三个,青润接收专利工作后,用了三个月,给公司规划了75项专利,青润为公司设计了六个未来通信领域的专利,亲自撰写了内容,离开三年后得知,六个专利中的五个都得到了发明授权!
第2个阶段是基于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技术性创新,这个时候是0~1的创新,创建这些东西可能会在不同的智能生物领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基于科学理论,应用科学方法实现的各种基础理论的应用组合表现,这个层面的创新就是0~1的创新了。
因为创建的本身就是过去没有的事物,不是大自然依靠自然规律可以产生的事物了。
这种创新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底层封装级创新,一个是上层应用组合创新,俗称产品级创新。
底层封装创新出来的东西,往往无法交给人类一般性用户直接使用,但是却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属于上层应用组合创新的基础,而且其专业程度非常之高,其用户就是高知识水平的资深技术人员。
比如说,路由器,卫星,太阳能板,电池,发动机、cpu、显卡等等,这些都没有办法让受教育较少的用户用起来,比如有些用户需要充电,家里太阳光好,买来太阳能板也没用,必须有人帮他们建立起整套太阳能供电系统,而建立好的太阳能供电系统他们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太阳能供电系统最后输出的就是电源插座这个标准化的组件。
需要由资深技术人员将这些底层封装创新的各种芯片,电路,组件,器材和机械等结构进行重新封装,创造出新的产品,就属于上层应用组合创新,也就是产品级创新。
在本公众号此前的文章技术人员创业的第一步分析中介绍过:
技术人员创业大体上有两个途径:
第一让自己的技术变成可复制的成果,在自己完成一个阶段的巨量研发投入后,剩下的工作可以通过较低成本的复制来完成。
第二,独立或团队组合实现技术难度高的任务,这个有可能对应的高收入应该是自己日常打工工作的10倍以上的收入,也就是说,过去大量的不可度量的高难度工作被企业直接获取了,而这部分工作其实客户是应该付费的,也有付费意愿的。
如果你的技术无法降低使用者的知识门槛,则无法成为产品级创新,只能作为本文提到的创新的第一个阶段的底层封装级创新而存在。
第3个阶段是商业模式,基于科技成果产品的0~1的创新,它属于商业模式层级的创新。
任何一个产品都可以有很多种的应用方式,比如自行车,早期是高端人士的专用设备,后来大批量生产,成本降低后就是直接卖给个人使用,再后来进入到一些景区成为景区专用设备,最后就成为共享单车,个人就很少买了,实现了分时租赁的模式,将来自行车是否还有新的商业模式,目前不知道,但是,这些都是商业模式,不是产品级的创新,他们必须依托一种基础产品,在其上构建与金融和用户沟通的方式,就是所谓的商业模式了。
用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上面的关系:
轮子的滚动原理,转向原理,三角支撑稳定性原理,链条的传统原理,都属于基础发现,这些都是属于机械原理中的原理性知识,知识都是被发现的,不是被创造的。
基于上面的各种机械原理生产出来的链条,车轮,转向把,三脚架支撑结构,发动机,发电机等都属于底层创新的范畴,并且可以归类为基础元器件,通过组合拼装形成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供人类使用。
这些组合的结果中就包括了自行车,就是产品级创新,同样也包括汽车,割草机,机械手,独轮车等等。
自行车直接销售,属于一种商业模式。
景区采购,租给景区参观者骑行使用,前期交押金,退回时候车辆无损,退回押金,并收费的方式,属于一种商业模式。
这几年的共享单车,是一种商业模式。
扩展阶段:
如果非要加一个形态的话,就是在商业模式形态之下还有一个运营模式,运营模式是基于商业成品和商业模式之下进行的具体模式的分拆,比如说直接销售,比如直接购买,设备租赁,活体贷,直接参与运营分后期收益等等,这是与我这七年做得放牧机器人产品相关的三个分拆出来的运营模式。
放一张介绍图,就不放其他的了。
而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构建模式,在中国,实际上是以中央政府零头,以县级政府为基础单位的构建形态,所以,县域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的畜牧业活体贷业务就需要以县为单位建立地方运营合作平台,如果当地的内聚力比较强,我们就只做支撑服务,如果相对较散,我们就可能需要参与进去充当粘合剂的作用,而将利益与合作平台大比例分配,因为我们要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整体市场和数据,所以,哪怕每一个县域合作平台我们都是小股东,最终我们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关于我的产品就不多赘述,大家回到商业模式的探讨上来。
有些企业也把运营模式的创新融入到了商业模式创新中来使用,这之间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商业模式是针对产品的直接应用和利益获取,而运营模式则是针对利益的二次分配问题。
比如,与景区合作的自行车租赁业务中,如果你的关系比较强,就可以自建自行车,景区只出许可,你提供便利,景区提供资源,同时增加了景区的客流量,双方互不分成。
如果你的关系不够强,就会出现,你还需要在你的收入中给景区支付景区的空间租赁使用费,而你即使给景区带来了更多的客流,你也无法从中获益,并且还需要付费。
如果双方协商的较好,你可以在自行车和景区中设立对应的广告和引流模式,引入直播,视频宣传,广告宣传等方式,通过你这里进入的客流,你可以从他们的消费中获取到对应比例的分成。同样,景区自己带来的客流使用了你的车,也需要给景区进行对应的利益分成。这就出现了相对较好的合作共赢关系。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基于双方的互相理解,和互相认同。
举一个反例,天涯论坛发生过的一个事情,业内一个老程序员弟兄在朋友圈的抱怨,天涯曾经是国内某曾经最知名的论坛之一,据说这几天要倒闭了,刚刚过去搜索打开,发现打不开了:
这一方面是涉及到的生态的话题,另一方面涉及到创新中的不同理解的问题,不属于本文探讨的内容,所以,就先不展开讨论了。
不过大家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国内的几个大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在不断构建自己的生态,不惜把自己的资源拿给别人用,甚至免费供应,以构建起生态圈的方式,只有构建起来了,别人自然也不容易轻易离开,能够轻易离开的,也很难做大,因为数据缺少延续性。
数据的基础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一方面是数据代表的对象,另一方面是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数据描述,这些会构建成独特的画像逻辑,而不同企业的数据来源不同,都属于这个世界在某一个侧面的投影。
说一个十年前青润在业内就多次提到的一个观点:
阿里没有社交网络的基因!
因为交易是社交关系网络的短连接关系,无法构建起长连接关系。
因为随着交易的完成,连接关系最少到这个产品的保修期结束,最长也就是产品使用终结,不能再维修,而且这个过程中除了保修和抱怨,是不会有其他情感的联络的,所以,想从社交关系网络的短连接关系进入长连接关系,是不可能做到的。
腾讯缺少交易网络基因,可以完成交易,但是无法保障交易的长期性,因为交易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与长期关系之间有一定的互斥!
腾讯构建的是基于人情关系的长连接关系,比如同学,朋友,亲情等,这个关系的基础会影响他做交易网络时候的覆盖范围,因为大家都只信任自己的长连接关系,对于短连接关系缺少直接的认同,所以,腾讯早期的电商做得就比较失败,后来改用了投资和导流的方式,而不是自做电商的方式,切入了交易网络。
而这两个都不是百度能做的,因为搜索的关系链条和交易关系压根不存在,它做的只是一个更短的连接关系,搜索一次就结束了,没有后续存在的意义,因为后续的关系是搜索的结果与搜索者的关系,不是搜索引擎与搜索者的关系,所以,百度想做电商和社交都失败了!
谷歌的做法与百度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投资了很多方向,并且以此逐渐构建起来自己最底层的生态支撑系统,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有用广告替代了搜索结果,这比起百度,确实良心好了太多了,至少不会出现搜索结果杀人骗财的事件!
青润在这里做了一张创新创业与资本的关系图,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