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读完的这本《创造》,发现作者是iPod的创造者,让我回想起我刚工作时买的iPod。iPod确是惊艳之作,那时我一个月挣1000元,竟毫不犹豫花了2000+就买了,并一直伴随我直到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创造》会写什么?带着一些疑惑与期待开启了本书的阅读之旅,读完后发现这更像是一本作者的半自传式感悟,写的更多是如何创造自己的人生旅程。
...
人生旅程大概会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欲望与成长。
作者也是从他刚毕业时写起,他是一名极客,而作为极客当时他最大的欲望就是能做出最“酷”的东西。他希望去一家很酷的极客公司,那里是当时很多极客们的共同理想之地:
当时有人会为了得到一个面试机会而睡在这家公司的台阶上,而我只是一个来自密歇根的无名极客。
后来,作者如愿进入了这家公司,他在这里确是和一群天才极客们做着一些很酷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和技术都太过超前了,“早在iPhone成为乔布斯眼中的未来之前十多年,我们就在研发类似的产品了”,最终过于超前的产品没有用户买单,他们都失败了。在这里虽然没做成什么事,但积累了多年后做iPod需要的底层技术。
作者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专注于他认为最酷的产品和技术,但付出定有收获,只是不一定就能变为显性的成就。欲望驱动着他去追求更显著的成就,下一阶段他去创业了。
...
创业之旅定义了作者的第二阶段,可以称之为:事业与成就。
那是1999年,正是硅谷资金、人才和创意大爆棚的时刻,我们也在奋勇向前。我灵感充盈,意志坚定。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正是这种情绪让很多初创公司陷入了绝境。2000年4月,互联网泡沫破灭。正当我开始寻找资金时,原本像瀑布一样汹涌流入硅谷的资金,竟然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创业之路从高歌猛进突然就进入生死时刻,公司快挂了,然后遇到了苹果以及刚回归苹果的乔布斯——“起初,我只是接了苹果公司的一个咨询的活儿。我希望能借此赚到足够的钱来养活我的员工,或者利用这个机会让苹果收购我的公司,但把希望寄托在苹果身上是一件非常渺茫的事情。当时乔布斯已经重新掌舵苹果,但在此前的10年中,苹果一直处于死亡的螺旋之中,它推出了一大堆平庸的产品,也因此走向崩溃的边缘。麦金塔电脑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低于2%,它的电脑销售停滞不前。当时苹果公司的市值约为40亿美元,而微软是2500亿美元。虽然苹果快死了,但我的公司会死得更快。所以我接受了苹果的这份工作。”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苹果靠iPod起死回生,作者的公司也并入了苹果,并在苹果又干了十年,成为了苹果的高管。事业有了,成就有了,作者也该离开苹果了,下一阶段揭幕了。
...
下一阶段该如何定义?作者如是说:
离开团队,离开乔布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知道这是正确的选择。在为苹果公司奉献了10年的心血之后,我到了该真说再见的时候。有时,所有的算计、谈判、与上司的争论,以及与人力资源的会面都是无关紧要的。有时,就是该走了。当那一刻真正到了,你或许什么都明白了。离开,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找到喜欢的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有时人生就是这样,你想象中以为是喜欢这个,但你没有亲自去做时,你无法知道是不是真的喜欢这样。比如,很多人追求的财务自由,但还没有自由的你其实是无法评估自由时的状态和喜好的。作者离开苹果时早已财富自由,后来又开启了第二次创业,之后又被谷歌收购,直到又从谷歌离开,然后他的感悟是:
只有你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完,你才会忘记过去,开始感到无聊。无聊是一个必经的步骤。在你找到新的灵感源泉之前,你绝对需要先过一段无聊的日子。重新融入世界也需要花费六个月左右的时间。你不再纠结之前犯过的错误,开始学习新事物,找回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然后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你会用崭新的眼光看待你的生活。你会被其他事情吸引。你会感到兴奋,开始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你不需要回到你一年前离开的那条赛道。你以前做过CEO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再度成为CEO。你永远能够为自己找到或创造新的机会。你永远能够学习、成长和改变。抓住时机,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也许这就是自由的下一阶段。最近万维钢也介绍了一本书叫《野生问题:人生决策指南》,书里提到了一个新的概念:繁荣——“繁荣,就是人要充分的生活,要把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展开;如同一棵树,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也许这就是人生的第三阶段:自由与繁荣。
...
读完本书,我大体看见了这样一段人生旅程:拉扯的欲望,腾飞的事业,随风的自由,扎根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