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字节跳动的成功,是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成功。不无道理,相比阿里巴巴以KPI绩效考核、强制淘汰的组织管理模式来说,字节的模式有其先进的地方。
在商业模式上,字节用算法的方式,10倍速地提升了信息分发效率,颠覆了传统搜索引擎的内容分发模式。
在管理模式上,以对齐目标、涌现型组织模式为主,颠覆了KPI、BU制度,10倍速提升了创新和组织效率。其中,OKR方法的实践更是许多公司争相效仿的典范。
本文就来聊聊,字节最主要的组织运作、目标管理方法----OKR。
01
什么是OKR?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Objectives,简称O)与关键成果(Key Results,简称KR)的考量方法,或者说OKR是一套定义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1999年 Intel公司发明了这种方法,后来被 John Doerr推广到Oracle、Google、LinkedIn等公司,逐步流行起来,现在广泛应用于互联网、游戏、金融等以项目为主要经营单位的企业当中。
02
OKR给团队带来的好处
企业如果实施了OKR管理,会体现以下好处:
第一,易于理解,增加接受度和使用意愿;
第二,更快的开展节奏,提升了敏捷性和快速应对变化的能力;
第三,把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第四,公开透明,促进部门间的横向一致性;
第五,促进沟通,提升敬业度;
第六,促进前瞻性思考。
OKR管理的优点显而易见,它可以让每个员工都能主动思考、主动工作、主动创新,整个企业的团队精神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03
OKR在企业的哪个层级实施?
从图可以看出,OKR在哪个层级实施,其难度、挑战和优势有所差别,应该根据企业规模、高层对OKR的支持和理解程度,选择实施的层级。
04
如何实施OKR?
首先,从OKR的制定开始。OKR分为承诺型OKR和愿景型OKR,不同类型的OKR,打分是不同的,资源分配方面也不同。OKR的制定分为5个步骤:
1)创建(Create),1~3个目标,1~3个KR,“动态二人组”。
2)精炼(Refine),将草案提交团队讨论,大团队运作、确定。
3)对齐(Align),识别依赖关系,联合定义KR。
4)定稿(Finalize),提交上级批准,说明对齐过程。
5)发布(Transmit),沟通并公开发布。
Objectives的制定,要避免目标原地踏步;制定过程中团队成员如果有疑问,要及时澄清疑问;通常使用积极正向的语言去澄清目标;目标的描述要提供简单指引;建议从动词开始,使用通俗的语言。
Key Results的制定,制定一个好的KR,有如下技巧:
只写关键项,并非全部罗列。聚焦在能让目标取得实际进展的事情上;
基于结果,而非任务。强调成果、价值输出;
使用积极正向的词语表达,传递正能量。
保持简单明了,人人都能懂。
考虑所有的可能性。保持谦卑、开放态度。
务必指定一个责任人。避免“旁观者效应”。
好的KR的特征如图9-2所示,它是定量的、有挑战的、具体的、自主制定的、基于进步的、上下左右对齐一致的、驱动正确行为的。
05
OKR的对齐
OKR对齐,也叫OKR联结,就是在各个层级的OKR之间保持某种一致性,对齐分为上下对齐、左右对齐,如图9-3所示。上下对齐指的是本团队OKR要跟上一层级的OKR保持一致,例如,如果上司的OKR关注的是“系统稳定性提升”,那么下级OKR的重心就应该围绕它,就算想制定“技术创新”方面的计划,投入资源的比重也不能超过“系统稳定性提升”。
左右对齐,指的是与兄弟部门之间保持OKR的一致性,例如,你的OKR是依赖于对方部门的,那么要确保对方把这个事项列进他的OKR里,列入OKR意味着资源投入的保证。
OKR对齐是整个OKR工作方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齐后的OKR经过领导及团队的审核后,就可以发布出来,让所有人看到,一方面是增加信息透明化,另一方面也是接受群众监督。
06
OKR日常管理
周例会。通常不超过1小时,会前需要对上周的OKR情况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优先级的调整需要组长确认,确认OKR的执行情况和状态,从全局出发,确保任务项能够及时准确地完成。周例会结束后,组员整理会议结论及后续行动项,发给相关干系人。
季度评估会。是较正式的OKR审视会,将OKR项进行逐一审视,审视的结果有三类:开始、停止和继续。开始指的是确认某项新工作的开始,停止是指某项工作因某些原因停止,继续是指正在做的事情继续按原计划来执行。整个会议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会议的结论是,刷新OKR、资源和优先级的重新安排。
07
OKR如何打分?
通常在每月或每季度对OKR的执行情况进行打分,对于承诺型和愿景型的OKR,打分标准会有所差别。承诺型OKR完成后,通常打1分;愿景型OKR能得到0.7分,通常就被认为执行得还不错。OKR评分参考表如图所示。
08
OKR与KPI结合实践
OKR与奖金是否挂钩,众说纷纭。
有的人认为完全不要挂钩,KPI的归KPI,OKR的归OKR,一旦挂钩,OKR就会失去挑战性。因此,企业应该让OKR和KPI两套并行,员工同时填写OKR和KPI,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很大,员工面对OKR和KPI会无所适从,就像有两块表,就无法准确地知道时间了。
笔者的建议是,OKR应该与奖金挂钩,KPI蕴含在OKR中,企业只需采用OKR即可。回到目标管理和奖金的初衷来看:员工的奖金随着目标的达成状况而变化,实际绩效高于预定绩效目标,则奖金高于预定奖金基准,反之就低于。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对应全奖的绩效目标到底该如何定位呢?
在KPI体系中,通常用三个目标值(有些KPI只有两个)来与奖金进行对应:
1)0奖目标值。通常称为门槛值,低于此值则没有奖金;
2)达成目标值。达到此值可以拿到基准奖金;
3)挑战目标值。达到此值可以获得超额奖金,如基准奖金的1.5倍。
在OKR体系中,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0.7最好,太高或太低都不好。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没有人能准确设定KR的目标值。到底定多少合适呢?定低了,比较容易完成,当然不能给全奖;定高了,完成度很低,说明对目标理解不清晰或者努力程度很低,也不能给全奖。因此折中好了,目标定得既有挑战性,同时完成度又不错,这种情况给予最高奖金。
这种逻辑比较适合于愿景型OKR,因为它们通常都比较长远,大家都说不清目标值到底定多少合适,但是对于承诺型OKR,这种逻辑就不太适用了,因为承诺型OKR大家一般都能定出相对明确的目标值,它和KPI的逻辑是一样的。
基于以上考虑,可以确定如下的奖金挂钩规则:
承诺型OKR:该类OKR必须达成,得分越高越好,奖金和得分正相关;愿景型OKR:得分不是越高越好,0.7分最好(对应超额奖金),0.7分两侧各选取一个值作为全奖值(如0.5和0.9),0.3分是门槛,低于0.3无奖金。
此外,需要将KR的写法做一个调整,采用KPI的做法,每个KR写3个值(分别是门槛值、目标值和挑战值),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这种情况。
门槛值对应无奖金,只有过了门槛值才能享受奖金;目标值对应全奖;挑战值对应超额奖金。
传统的KR值一般只定一个挑战值,确实让人不容易评判,但是如果定3个值,员工就不能随便了,他必须认真对待这3个值,尤其是目标值和挑战值,定得太低了,恐怕不容易“糊弄”过去;定得太高了,因为有前面的值作为参照,也容易看出是在“忽悠”。
有3个值管理者相对也容易评判员工定得是否合理,打分时也有明确的标准,不容易扯皮。这样,就相当于把KPI内化到OKR中了。
09
OKR实施的10个注意事项
第一,得到高管支持。前文提到OKR在实施层级上的问题,毫无疑问,从公司高层开始实施OKR方法,其效果是最明显的,难度也最大,因此建议在实施OKR的时候需要先得到高管的支持,使得整个实施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提供OKR培训。需要给实施OKR人员进行专业的OKR方法培训,如果公司内有实施过OKR一年以上的同事,可以委托他给员工进行培训,有条件的可以请外部OKR实施培训机构进行OKR方法的导入。
第三,有清晰的战略。OKR强调目标联结,如果公司的顶层设计和战略不清晰,是无法做到目标层层分解的,会导致中层、基层动作变形,失去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第四,区分承诺型OKR和愿景型OKR。不同类型的OKR定义目标不一样,投入资源不一样,打分的方法也不一样,绩效奖励也不尽相同。
第五,O应定性而非定量。许多刚开始实施OKR的团队,容易把O定成KR,或把KR定成O,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O应定性而非定量,KR应尽可能量化。
第六,避免OKR都是自上而下得。一个公司如果都是“一言堂”,会使企业失去创新的活力,而且增大风险,如果某个意见领袖状态不佳,就直接影响整个公司的运作,这是非常可怕的。建议充分调动一线员工的创意,至少确保30%以上的OKR是自下而上制定的,充分激发整个组织的活力。
第七,解决KR上的问题。管理者要关注KR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员工解决KR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方法和资源,确保目标的顺利达成。
第八,使用一致的评分系统。评分体系必须公开透明,具备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让员工不知所措。
第九,避免制定完就束之高阁。OKR作为目标管理方法,有制定、监督、回顾等完整流程,应严格按照该方法,使企业目标上下一致,提升整体运作效率。
第十,联结OKR确保同上层组织对齐一致。OKR强调上下对齐、左右对齐是为了帮助组织树立贯穿整体的目标,把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战略板块中去,帮助企业实现突破。
以上,对OKR目标管理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企业如果需要实施OKR,在领会OKR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可以分层级、分阶段进行实施,逐步推进,相信会让组织的协同能力、创新突破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以上内容,摘自畅销书《技术人修炼之道》,作者黄哲铿,曾担任1号店 技术总监、壹药网 技术副总裁、海尔农业电商CTO,出版过畅销书《技术管理之巅》,擅长互联网大型系统研发、大型技术团队治理、区块链创新等。
记得关注@技术领导力
与我一起,提升认知与见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