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为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搭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创新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应用创新的“π”型人才,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及相关院系共同设计组织的“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开始实施并深受校内师生的认可。项目通过整合建设课程模块,形成了大数据思维与技能、跨界学习、实操应用相结合的大数据课程体系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贾其萃,女,清华大学水利系在读三年级博士生。2020年秋季学期参与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积极做到学以致用,将大数据思维与科研、实践、社工相结合。
个人生活照
科研进阶,用好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这一“打夯机”
在参加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之前,我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便是编程。如何写出最简单、高效的程序,如何画出内容丰富、美观的图片一直是令我头疼的问题。后来,随着大数据分析 (A) 和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两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编程语言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课堂讲解与课后练习,我对 R 语言的掌握程度足以满足我的科研需求。此外,由于具备了一定的编程语言逻辑,我也很快掌握了Python和Matlab,这有助于我阅读不同语言的源代码。
大数据能力的提升让我的科研状态迅速进阶。截止目前,我已成功发表 SCI 论文 1 篇, EI 论文 1 篇,国际会议 2 篇,国内会议 2 篇。并在 2021 年清华大学“治者 论水”博士生论坛暨清华大学第 623 期博士生学术论坛获得三等奖。
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就像是我科研的“打夯机”,只有学好编程这一基本功,才不会被技术问题难倒。
在博士生学术论坛做汇报
笃行实践,探索大数据与水利行业的交响曲
水利行业的未来是数字化,大数据与水利的融合发展关系到每一个水利人。为深入了解水利行业中的大数据应用,我积极通过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与院系等平台参与实践活动。累计参与实践活动 17 次,涉及国企、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医院、 私企等实践单位。
在密云水库成立 60 周年之际,前往密云水库管理处,学习了工业制造 4.0 背景下智慧水利在密云水库中的运用,从管理角度学习智慧水利的革命历史。参加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实践,学习了大数据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典型应用——黄河数字流域模型。前往北京尚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观,探讨智慧水务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促进产学研融合,通过与水务一线工作者的直接交流, 将大数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治水管水的新路径新模式。参与数字经济创新创业项目,对智慧水利进行深度探索,撰写研究报告《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InnovatingManufacturing 4.0 in Hydropower Engineering — Smart Water》,总结了智慧水利的发展历程、应用与实践,对智慧水利下的项目管理进行探讨,并对未来行业发展进行预测。
尚水企业实践照片
我还利用暑期时间,前往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担任区长助理,协助分管大数据与水利的副区长开展工作,在新乡市经历的多次大暴雨中,结合自身水利专业知识,对城区防汛的应急处置工作和大数据防汛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
此外,在大数据实践课程中,我将大数据知识应用于医学领域,带领团队前往北京市同仁医院,利用大数据分析,筛选与儿童听力学诊断结果有显著相关性的因素,通过机器学习预测儿童听力损失情况。撰写报告《儿童听力损失相关生物信息学研究》,并获得 2021 年“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实践课优秀团队奖。
同仁医院实践照片
潜移默化,培养“水利+大数据”融合式人才
数字化水利建设离不开“水利+大数据”融合式人才。在日常生活中,我积极带动身边同学提升大数据能力。我在2020-2022 年担任班级团支书,积极向支部成员推荐优质“水利+大数据”实践资源,累计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2 次,覆盖人数超百人。 “水利+大数据”特色支部活动积极带动同学们学习大数据知识,争当复合型人才,获得一致好评。我和支部也因此获评“清华大学先进集体”、“清华大学甲级团支部”、 “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水利系研究生优秀团支部”、“水利系优秀学生干部”、“水利系研究生优秀团支书”等荣誉称号。
此外,我担任水利系学术社群——水博 Python 学习交流群运营骨干,配合运营水博 Python学习交流群,定期邀请嘉宾进行编程经验分享,分享“最美”论文插图,并介绍绘制方法,让编程能力不再成为同学们科研的拦路虎。
作为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的一名讲师,我推出了《践行两山理论,共建美丽中国》这一课程,其中重点讲述了密云水库的数字化保水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大数据如何助力水利事业发展。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参与了清华大学工物系音禾计划、纸短情长书信交流活动、筑梦书信项目等共计 20 余项志愿活动。共计对接十余名中小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交流学习问题,分享我在大数据与水利领域的见闻。累计志愿服务时长 198 小时,获得了2022 年四星级紫荆志愿者的称号。
编辑:于腾凯
校对:林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