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果在轻量级锁状态下出现锁竞争,不一定会直接升级为重量级锁,而是会先尝试自旋获取锁,那么有a b两个线程竞争锁,a成功获取锁了,b就一定失败,那么轻量级锁就一定升级为重量级锁,对不对?
答案:
不完全正确。在轻量级锁状态下,如果出现锁竞争,首先会进行自旋,如果自旋失败,就会将轻量级锁升级为重量级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多个线程同时竞争同一个锁,会通过自旋不断尝试获取锁的控制权,而不是像你所说的只有一个线程获取锁成功,其他线程就一定失败。因此,轻量级锁的升级并不一定是由于某个线程获取了锁,而是由于自旋超时或者竞争线程数目过多等原因导致的。
问题:如果出现锁竞争,首先会进行自旋,如果自旋失败,就会将轻量级锁升级为重量级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多个线程同时竞争同一个锁,会通过自旋不断尝试获取锁的控制权, 你的意思是 在b线程自旋的时候,线程a可能就执行完毕了?所以就最后b也获得了锁,所以不用升级锁?
是的,你理解的是正确的。在出现多个线程竞争同一个锁的情况下,有可能先执行竞争到锁的线程 A ,而其他竞争锁的线程 B 会进入自旋等待,当线程 A 完成对共享资源的操作并释放锁之后,其他线程 B 可能会立即获取到锁,而不需要升级为重量级锁。所以在并发编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调优,尽量避免锁竞争的发生,可以提高程序的并发性能。
问题:什么时候轻量级锁上升为重量级锁呢?
轻量级锁的升级为重量级锁是基于自旋的失败次数和持有锁的线程数量等因素。在轻量级锁状态下,如果有多个线程同时竞争同一个锁,会通过自旋不断尝试获取锁的控制权。如果自旋次数超过一定阈值,或者存在多个线程在等待同一个锁,那么就会将轻量级锁升级为重量级锁。重量级锁状态下,持有锁的线程会进入阻塞状态,等待其他线程释放锁。当然,不同的 JVM 实现可能会有不同的阈值和策略,具体的实现细节可能会略有不同。
问题:重量级锁状态下,持有锁的线程会进入阻塞状态,等待其他线程释放锁,那么释放后,是不是又是以自旋的方式来争抢锁呢?
在重量级锁状态下,如果持有锁的线程执行完临界区代码并释放锁,那么等待锁的线程会竞争锁并尝试获取锁的控制权。这个过程是通过自旋和阻塞队列配合实现的。具体来说,如果一个线程尝试获取锁失败,它会进入阻塞队列等待,而后续竞争锁的线程会通过自旋不断尝试获取锁,当自旋次数超过一定阈值或者持有锁的线程在阻塞队列中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阻塞等待在阻塞队列中的线程唤醒。当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之后,阻塞队列中的一个线程会被唤醒并尝试获取锁,如果成功获取锁,就会返回到自旋过程中继续执行临界区代码,否则就会继续阻塞等待。这个过程会反复进行,直到所有的线程都执行完临界区代码并释放锁。
问题:当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之后,阻塞队列中的一个线程会被唤醒并尝试获取锁 ,为什么是一个线程被唤醒,不应该是全部线程吗?
当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之后,阻塞队列中的一个线程会被唤醒并尝试获取锁,而不是所有线程都被唤醒。这是因为唤醒所有等待线程可能会导致“惊群效应”,即所有等待线程都争夺锁,造成无谓的竞争和上下文切换开销,降低系统性能。而只唤醒一个等待线程,则可以减少竞争和上下文切换的开销,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性能。同时,Java 中的锁机制也提供了公平锁和非公平锁的选择,如果使用公平锁,则会按照线程的等待时间来进行唤醒,保证每个线程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使用非公平锁,则可能出现某个线程连续获取锁的情况,但是可以更加高效。
问题:操作系统中线程间状态的转换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重量级锁的效率相对较低,因为频繁地上下文切换和线程阻塞会带来较高的开销。 什么意思?
在操作系统中,线程间的状态转换是通过系统调用实现的。当线程需要进入阻塞状态时,操作系统会将该线程的上下文保存起来,并将 CPU 分配给其他可运行的线程。当阻塞条件满足后,操作系统会重新调度该线程,并将其上下文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个过程需要操作系统进行多次切换和调度,因此相对较耗时。
对于重量级锁来说,当一个线程需要获取锁时,如果锁已经被占用,该线程会被阻塞,并进入操作系统的阻塞队列中等待。当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时,操作系统会从阻塞队列中选取一个线程唤醒并让其尝试获取锁,这个唤醒和调度的过程也需要进行多次上下文切换,所以相对较耗时。
由于上下文切换和线程阻塞会带来较高的开销,因此重量级锁的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在高并发场景下,线程之间频繁地竞争锁,会导致大量的线程被阻塞,从而引起系统的负载增加和性能下降。因此,在实际开发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锁类型,从而达到更好的性能和效率。
问题:因此,在实际开发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锁类型,从而达到更好的性能和效率。 怎么选类型?
在实际开发中,需要根据锁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来选择适合的锁类型,以达到更好的性能和效率。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锁类型及其适用场景:
自旋锁(Spin Lock):适用于锁的持有时间很短,且竞争锁的线程数量比较少的场景。自旋锁会一直尝试获取锁的控制权,不会让线程进入阻塞状态,避免了线程上下文切换和阻塞带来的开销。
轻量级锁(Lightweight Lock):适用于锁的竞争比较激烈,但是持有锁的时间较短的场景。轻量级锁会先使用CAS操作尝试获取锁的控制权,避免了线程阻塞的开销,如果获取锁失败,则升级为重量级锁。
重量级锁(Heavyweight Lock):适用于锁的竞争比较激烈,且持有锁的时间较长的场景。重量级锁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互斥量实现,持有锁的线程会进入阻塞状态,等待其他线程释放锁,避免了线程自旋的开销,但会带来线程阻塞和上下文切换的开销。
读写锁(Read-Write Lock):适用于读操作比写操作频繁的场景。读写锁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读取共享数据,但只允许一个线程写入共享数据。读写锁可以提高并发读取数据时的效率,避免了对读操作的竞争。
互斥量(Mutex):适用于多线程对共享数据的竞争比较激烈的场景,但是锁的持有时间较短。互斥量与重量级锁类似,都是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互斥量实现,不同之处在于互斥量可以在用户态下进行锁的获取和释放操作,避免了系统调用带来的开销,但也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损失。
总之,选择锁的类型需要综合考虑锁的特点、应用场景和实现方式等因素,权衡其性能、效率和可靠性,以达到最优的锁策略。
问题:代码上怎么落实下去呢?
在代码实现中,一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访问频率和锁竞争情况:如果锁竞争较小,访问频率较低,可以考虑使用轻量级锁,可以减少线程上下文切换和阻塞带来的开销。如果锁竞争较大,访问频率较高,可以考虑使用重量级锁,避免浪费CPU资源。
锁的粒度:锁的粒度越小,锁竞争的可能性就越小,可以提高并发性能。但是锁的粒度越小,锁的数量就越多,会增加锁的开销和内存占用。因此,需要在锁的粒度和性能之间进行权衡。
锁的可重入性:如果需要在同一个线程中重复获取锁,需要使用可重入锁,否则会出现死锁的情况。
锁的公平性:如果需要保证多个线程获取锁的公平性,需要使用公平锁。否则,会出现某些线程一直无法获取锁的情况。
综上所述,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锁类型,从而达到更好的性能和效率。同时,在代码实现中,需要注意避免死锁、饥饿等情况的出现。
上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