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互联网
1.IPv6
IPv4的缺陷:
- 网络地址短缺
- 路由速度慢,IPv4头部多达13个字段,路由器处理的信息量很大
- 缺乏安全功能
- 不支持新的业务模式
关于PIv6的研究成果都包含在1998年12月发表的RFC 2460文档中
1.1 IPv6分组格式
- 版本:用0110指示IP第六版
- 通信类型:用于区分不同的IP分组,相当于IPv4中的服务类型字段。
- 流标记:原发主机用该字段来标识某些需要特别处理的分组,例如特别的服务质量或者实时数据传输等。
- 负载长度:表示除了IPv6固定头部40字节之外的负载长度,扩展头包含在负载长度中
- 下一头部:指明下一个头部的类型,可能是IPv6的扩展头部,也可能是高层协议的头部
- 跳数限制:用于检测路由循环
- 源地址
- 目标地址
1.2 IPv6地址
IPv6地址是一个或一组接口的标识符,IPv6被分配到接口,而不是分配给节点。(一个节点可能有多个接口,因此有多个IPv6地址)
IPv6地址有3种类型:
-
单播地址:对于有多个接口的节点,用一定长度的格式前缀汇聚起来形成单播地址
-
任意播地址:表示一组接口(可属于不同节点)的标识符,仅可做目标地址,且只能分配给路由器
-
组播地址:是一组接口(一般属于不同节点)的标识符
IPv6的地址配置:
- 全状态自动配置:继承了IPv4的DHCP服务
- 无状态自动配置:首先主机将其网卡MAC地址附加在链路本地地址前缀1111 1110 10之后,产生一个链路本地地址,并发出一个ICMPv6邻居发现请求,以验证其地址的唯一性。如果请求没有响应,则表明唯一。否则,主机将使用一个随机产生的接口ID组成一个新的链路本地地址。获得链路本地地址后,主机以该地址为源地址,向本地链路种所有路由器的组播ICMPv6路由器请求报文,路由器以一个包含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前缀的路由器公告报文响应。主机用该地址前缀+自己的接口ID,自动配置一个全球单播地址。
1.3 IPv6路由协议
- RIPng:对RIPv2做了修改:
- UDP端口号:使用521端口
- 组播地址:使用FF02::9作为链路本地范围内的RIPng路由器组播地址
- 路由前缀:使用128位的IPv6作为路由前缀
- 下一跳:128位
- OSPFv3
- BGP4+
- ICMPv6:新增加了邻居发现功能代替ARP协议的功能,因此IPv6体系中没有ARP协议了
2.移动IP
2.1 移动IP的通信过程
每个移动主机配置了一个家乡地址(home address)作为永久标识。当移动主机离开家乡网络时,通过所在地点的外地代理,它被赋予一个转交地址。协议提供了一种注册机制,使得移动主机可以通过家乡地址获得转交地址。家乡代理通过安全隧道可以把分组转发给外地代理,然后被提交给移动主机。
每个局域网中有一个家乡代理(home agent)进程,它们的任务是跟踪属于本地网络而又在外地连网的移动主机。同时还有一个外地代理(foreign agent)进程,其任务是监视所有进行异地访问的移动主机。当移动主机进入一个站点时,必须向附近的外地代理进行注册。注册后就会被分配一个转交地址。
如果有另外一个主机向移动主机发送信息,通信过程:
- 第一个分组被发送到家乡地址
- 第一个分组通过隧道被转发到移动主机的转交地址
- 家乡代理把发送节点返回外地代理的转交地址
- 发送节点把后续分组通过隧道发送给移动主机的转交地址
转交地址是隧道的终点,它可能是外地代理的地址,也可能是移动主机获得的临时地址(这样的话,在没有外地代理的网络中也可以工作)。
2.2 移动IPv6
优化:
- 简化了转交地址的分配过程
- 通常只有对端节点发送的第一个分组是由家乡代理转发的,当移动节点向家乡代理发送“绑定更新”消息后,其他的后续分组都会通过路由头进行传送,减少了网络的通信开销。
- 不需要外地代理
3.IPv4到IPv6的过渡
3.1 隧道技术
- 隧道中介技术
- 自动隧道
- 6to4隧道:支持IPv6站点通过IPv4网络进行通信
- 6over4:由IPv4地址生成IPv6链路本地地址
- ISATAP:自动隧道技术,可以穿透NAT设备,与私网之外的主机建立IPv6连接
3.2 协议翻译技术
协议翻译技术用于纯IPv6主机与纯IPv4主机之间的通信
- SIIT:无状态的IP/ICMP翻译
- NAT-PT:网络地址翻译-协议翻译
- SOCKS64
- TRT
3.3 双协议栈技术
适用于同时实现了IPv4和v6两个协议栈之间的主机进行通信。这种情况下,根据情况使用适当的协议来通信
- BIS
- B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