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库瓶颈
会导致数据库的活跃连接数增加,进而逼近甚至达到数据库可承载活跃连接数的阈值。在业务Service来看就是,可用数据库连接少甚至无连接可用。接下来就可以想象了吧(并发量、吞吐量、崩溃)。
- IO瓶颈-分库和垂直分表
- 磁盘IO瓶颈,热点数据太多,数据库缓存放不下,每次查询会产生大量的IO(分库和垂直分表)。
- 网络IO瓶颈,请求数据太多,网络带宽不够(分库)。
- CPU瓶颈-分摊给业务和水平分表
- SQL问题:包含join、groupby、 order by,非索引字段条件查询等,增加CPU运算的操作(优化SQL,建立合适的索引,再业务层进行业务计算)。
- 单表数据多,查询扫描的行太多,SQL效率低(水平分表)。
分库分表
1、水平分库( 并发量高 )
以字段为依据(用户取模、订单来源),按一定策略(hash、range等),将一个库中的数据拆分到多个库中。
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上来了,分表难以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还没 有明显的业务归属来垂直分库。
2、水平分表( 单表数据大 )
类似分库,就是把库换成表。每个表结构都一样,每个表数据都不一样,所有表的并集是全量数据。
场景:并发量没有上来,只是单表的数据量太多,影响了单次SQL执行效率。
3、垂直分库( 并发量高、服务化 )
按照业务归属不同,将不同的表拆分到不同的库中。每个库的结构都不一样,数据也不一样。
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上来了,并且可以抽象出单独的业务模块。
4、垂直分表( 利于缓存数据行 )
按照字段的活跃性,将表中字段拆到不同的表(主表和扩展表)中。
场景:并发量没有上来,表记录不多,但字段多,单行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较大。导致缓存的数据行减少,查询会产生大量的随机读IO(如列表页–热点数据和详情页–非热点数据)。
备注:分表后不要用join,因为不仅会增加CPU负担并会将两个表捆绑在一起(不能分布部署 )。尽量在业务层获取每个表数据,然后用关联字段拼接。
三、分库分表工具
Sharding-sphere [Sharding-JDBC](当当)、TSharding(蘑菇街)、Atlas(奇虎360)、Cobar(阿里巴巴)、MyCat(基于Cobar)、Oceanus(58同城)和Vitess(谷歌)
注:工具的利弊,请自行调研,官网和社区优先。
四、分库分表步骤
根据容量(当前和增长量)评估分库或分表个数–>选key–>分配规则(hash或range)–>执行(双写)–>扩容问题(尽量减少数据的移动)。
五、分库分表问题
1、非partition key的查询问题
备注:基因法关于user_id的xbit基因(如分8张表,2^3=8),故x取3,即3bit基因。根据user_id查询时直接取模路由到对应的分库或分表。
根据user_name查询,先通过user_name_code生成函数生成code,然后对其取模路由到对应的分库分表。id生成常用snowflake算法。
后台除了partition key还有各种非partition key组合条件查询:Nosql法(推荐)后台与前端共享数据库与ES、冗余法(mq做桥梁)运营后台与前端数据库分离。
2、非partition key跨库跨表分页查询问题( ES解决 )
基于水平分库分表,拆分策略常用hash法。
3、扩容问题
水平扩容库(升级从库法)
水平扩容表(双写迁移法)
- 修改应用配置和代码,加上双写,部署
- 将老库中的老数据复制到新库中;
- 以老库为准校对新库中的老数据;
- 修改应用配置和代码,去掉双写,部署。
备注:双写是通用方案。
六、分库分表总结
- 分库分表,首先要知道瓶颈在哪里,然后才能合理地拆分(分库还是分表?水平还是垂直?分几个)。
- 选key很重要,既要考虑到拆分均匀,也要考虑到非partition key地查询。
- 只要能满足需求,拆分规则越简单越好。
七、分库分表示例( Sharding-JDBC )
代码
上手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