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最近工作中要处理服务高并发的问题,大流量场景下限流熔断降级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打算对限流做一次改造,所以要先了解一下hytrix相关内容,比如了解一下线程池隔离和信号量隔离的区别。
**信号量:**信号量Semaphore是一个并发工具类,用来控制可同时并发的线程数,其内部维护了一组虚拟许可,通过构造器指定许可的数量,每次线程执行操作时先通过acquire方法获得许可,执行完毕再通过release方法释放许可。如果无可用许可,那么acquire方法将一直阻塞,直到其它线程释放许可。
区别(HystirxCommand层面):
semaphore信号量隔离:hystirxCommand将会在调用线程上执行,开销相对较小,但是并发请求受信号量个数限制
thread线程池隔离:使用该方式,HystrixCommand将会在单独的线程上执行,并发请求受线程池中线程数量的限制
线程池隔离的优点:
1.隔离服务的依赖,请求线程可以快速放回
2.当其他线程池出现问题时候,线程池是独立的,不会影响其他服务和接口
3.当服务从不可用状态变为可用状态时,线程池将清理并立即恢复,而不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恢复
4.独立的线程池提高了线程的并发性
线程池隔离的缺点:
增加了cpu的计算开销,每个命令涉及到的排队,调度,上下文切换都是在一个单独的线程上运行的
信号量隔离:请求线程和调用provider的线程是同一个线程,没有线程切换开销很低,不支持异步,不支持超时
线程池隔离:请求线程和调用provider线程不是同一条线程,因此线程的排队,调度,上下文切换都有开销,支持异步以及超时
使用场景:
线程池隔离:高并发场景并且耗时较长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一般是读数据库或者进行长时间的计算,这样的话可以保证大量的容器线程可用,不会因为服务原因,一直处于阻塞或等待状态,快速失败返回接收请求和执行下游依赖在同一个线程内完成,不存在线程上下文切换所带来的性能开销,所以大部分场景应该选择信号量模式,但是在下面这种情况下,信号量模式并非是一个好的选择。
比如一个接口中依赖了3个下游:serviceA、serviceB、serviceC,且这3个服务返回的数据互相不依赖,这种情况下如果针对A、B、C的熔断降级使用信号量模式,那么接口耗时就等于请求A、B、C服务耗时的总和,无疑这不是好的方案。
信号量隔离:高并发场景下,耗时较短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一般是读缓存,因为这类请求非常快,不太会占用容器线程太长时间,减少了线程切换的开销,提高了缓存服务的效率。
Q&A:
1、实际工作的线程是谁创建的?
使用线程池,实际工作线程由线程池创建;使用Seamphore,实际工作的线程由你自己创建。
2、限流是否自动实现?
线程池自动,Seamphore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