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名次解释
1、用1个用户(几乎毫无压力)访问服务器,观察项目的基本性能
2、单场景(单接口-基准测试)
目的1:最大处理能力 压力测试 关注结果
目的2:评估接口的性能 负载测试 关注过程 一点点增加用户数
3、混合测试(容量测试)
目的3:基本性能如何 性能测试
4、稳定测试
基于混合+固定用户数+时间长
吞吐量
可以衡量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的都代表为吞吐量,如tps、hps、网络
针对服务器的测试
压测技术:
并发:线程(loadrunner、jmeter)、协程(locust)
业务层面的用户(人) 不等价于 工具层面的用户(线程),线程要快很多
业务层面的用户转换成工具层面的用户
1000个人相当于多少个线程?
压测目标
访问日志:
web服务器–nginx/httpd/iis—》日志文件
logExpert–分析日志 找到高峰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
pv量–打开一次页面(接口)记录一次pv,一次pv会产生多个hits
运维(真实访问):首页的pv量是100000,时间范围一天(24小时),高峰2小时:60000
tps–transaction(pv):1tps=1pv
期望首页tps指标:60000/7200(2小时)
单场景(基准测试):tps最低要求达到60000/7200(2小时),最低能达到混合场景的tps
通过上图,页面访问(pv)排名,很容易算出业务的百分比(总pv量/单页面的pv量)
真实用户(在线)–cu vs 虚拟用户–vu(线程)-》本质区别就是会话时间不同
下单业务
响应时间:RT=1s
思考时间:Tt=9s
CU:RT+Tt,完成一笔业务需要10s
VU:RT,完成一笔业务需要1s
一分钟时间:
1个CU:6笔业务
1个VU:60笔业务
如果让CU达到1分钟60笔业务,请问需要多少个CU?10个CU
结论:1个VU相当于10个CU
CU = (RT+Tt)/RTVU 转换在线用户公式
推倒过程:
1/RT+Tt:10s完成1笔,1s完成10/1笔
1/RT:1s完成1笔
CU(1/RT+Tt) = VU*(1/RT):VU与CU吞吐量相等
CU/(RT+Tt)=VU/RT
CU=VU*(RT+Tt)/RT
计算出真实用户的难点:Tt时间
监控网络
服务器与客户端分别下载iperf软件
服务器端输入iperf -s 启动监听服务
客户端cmd下输入iperf -c 服务器地址
客户端到服务器大概是10Mbit =>10/8 实际下载速度1Mbit
如何算是否带宽够用?
jmeter在客户端上跑一下,设置1个线程,如下图显示153/kb,吞吐量是5.6/s
瓶颈分析
资源消耗过低,吞吐量上不去
压力机:
配置:如jmeter压测工具,主要是内存方面,毕竟是java开发的软件,容易造成内存泄漏问题
压力工具:针对IO比较大的,jmeter的吞吐量就比locust小
资源消耗过高,吞吐量上不去(常见但不好定位)
压测工具选择
Jmeter、Locust、Loundrunner
并不是说线程的效率一定比协程高,主要看项目里有没有I/O的出现(网络I/O或磁盘读写I/O),因为有I/O出现的时候,线程会经常被阻塞的,cpu认为它还是个资源,需要进行上下文切换。
总结:在受I/O(网络I/O或磁盘读写I/O)因素影响较小的情况下:三个工具的压测结果相近
在I/O因素影响较大的情况下,Locust、Loundrunner压测结果更好
举例:例如有10客户同时去银行办业务,客户手里资料准备齐全,营业员不需要等待客户这边处理的事情,这种情况派10个营业员去接待10个客户效率是高的(线程模式,没有I/O阻塞的情况)。
假如业务员需要等待客户大量的准备资料时间,派10个业务员去接待客户,大部分营业员都是在等待,需要大量的上下文切换,占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