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月份入职到2月份离职,历时一个半月。短暂的体验了一段创业生活,更准确的说是一段“待在”创业团队的生活,因为我发现创业本身跟我关系不大。一个半月的就业经历,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选择,当然也不是我所期望。既然已经结束了,那就好好复盘一下,看有什么可以为下次再就业能借鉴的经验吧。
选择创业团队,我有两个目的,一是完善个人的技术栈,根据业务需要从0搭建技术体系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二是也期望能跟随团队成长,业务能做起来对我的职业生涯也有帮助。所以就从技术成长和职业生涯两方面来评估这次选择。
技术成长
这一个多月在技术上有我很大的收获,因为这次并没有贪图方便,直接用原来熟悉的技术栈。而是使用了kotlin、graphql这些较新的技术,开发框架和包管理也是用最新的版本,遇到了很多问题,让我技术视野更开阔了,也让我更专注在技术领域,避免过早考虑业务细节。所以才能发现Spring JPA的一些问题,并给社区提了issue。这些是我在阿里也没有做到的,那时动不动就argue业务、产品,没有了技术味。
职业生涯
在职业生涯的选择上,这次选择我觉得是不慎重的,也源于对风险的未知。原来我以为创业只是收益上会有很大波动,没想到还会有随时失业的可能。失业对职业生涯的连贯性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从业方向的大转变。开始我预计团队业务至少能支撑一年,理由是:
1. 创始团队成员背景好,平安总裁、阿里高级技术专家,业务初期应该没啥问题搞不定
2. 融资到位,公司账面有千万融资,公司估值过亿
3. 业务很明确,公司做数字药和线下康复中心,业务只要一步步推进就行了
实际这几方面都有风险,公司估值没有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影响了后面融资;投资机构对业务方向并不是很感兴趣,更青睐智能ai相关的产品;最关键的是,合伙人的突然离职,业务无法展开,团队直接解散。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怎么选择?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创业的九死一生,并不是说业务方向不对,而是创业团队太脆弱了,任何不利因素都能将团队冲垮。钱不够了、人要散了、产品方向得不到市场认可了。好的团队有资源和能力解决这些问题,而大部分团队都会死在某个问题上。
对于我而言,这些问题我是没法解决。所以,虽然我加入了创业团队,但是对团队的生存问题很无能为力。换个角度而言,现阶段我加入创业团队和加入大平台所提供的价值是类似的。所以创业团队对我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一是对个人风险很大,包括收入降低、随时失业;二是个人提供的价值不大,没有进行价值交换,最后其实也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总结
技术人加入创业团队理想的时间点是团队在技术上碰到了瓶颈,需要技术人员来突破,这时能发挥技术的最大业务价值。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别人正好需要,也正好能第一个想到你。我们能做的是在这个时机到来之前,打磨自身的技术,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和品牌。
另外一个场景的场景,对于很多小团队说业务已经跑通,就差你这个技术加入了,这种情况我觉得还是慎重一些,市场上技术人员很多,毕竟找一个外包公司做项目也不贵,为什么要来拉拢你,可能还是有白嫖的嫌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