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退火的实例
齐白石原是木匠,快30岁才正式学画。直到57岁以后画风开始转变,才真正有所成就。
鲁迅原本留日学医,25岁弃医从文,但37岁时才写出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项羽在24岁巨鹿之战成名,26岁封王却走错了路子,三十出头就……
走出“舒适圈”
模拟退火的基本思想,就是走出舒适圈,多去“试一试”,万一成了呢?
-
舒适区:当前处于局部最优解(鲁迅那个年代能留学的都是佼佼者)。
-
试一试:随机试探新解,有更好的解就直接选新解,没更好的则以一定概率选择新解。
-
万一成了:找到了更优解甚至最优解,青史留名(载入语文/历史课本)。
-
也可能没成:求的新解反而更差了(项羽没有去统一而是封王结果……)。
-
一次没成,多试几次:继续随机试探(齐白石也不是转行后立马成名的)。
传统贪心算法的失效
之所以会用到模拟退火等启发式算法,最直接的原因是一些传统思想例如贪心算法在某些问题上失效了。
从一个爬山的案例看起:
假如北海想要在日落前爬上一座山的最高峰(求最优解),但山中云雾缭绕、视野受限,只能看到当前位置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情况。
贪心算法思想:在视野内选取一个点,如果更高,就过去;否则就不去。
直到视野内没有更高的点,则输出当前解作为最终解。
显然,当北海走到某个小山峰时,四周看不到更高的点,就不会走下山去、寻找更高的峰。从而陷入了局部最优解。
模拟退火思想
也是在可见范围内,随机选择一点:
-
如果该点比当前位置更高,就直接去该点(优化)
-
如果该点更低,那么就多掷几次硬币,结合该点与当前点的高度差决定去不去(有一定概率会去)。
这样一来,到达刚才的局部最优解的峰,会有一定概率走下了当前山峰,从而发现另一个山峰的上坡。从而就有可能走上新的更高峰。
因此,只有愿意接受“更差的”,才可能获得“更好的”。
以上为模拟退火的简介部分。
更多内容(模拟退火的原理讲解与例题、matlab代码求解等),关注公众号:数学建模BOOM,回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