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 掌握路由器基础工作原理及静态路由协议机制
- 熟练使用华为ENSP网络模拟器进行拓扑设计与设备配置
- 建立系统化的网络故障排除思维
- 通过实践验证静态路由在中小型网络中的部署优势
二、实验环境
- 硬件配置:标准PC终端
- 软件工具:华为企业网络模拟器(ENSP)
- 知识储备:
- 路由器体系结构与静态路由协议原理
- ENSP模拟器基础操作规范
- TCP/IP协议栈分层模型
三、实验流程及步骤
阶段一:网络基础架构搭建
- 使用ENSP绘制包含5台路由器的星型拓扑结构
- 配置各主机IP地址及默认网关参数
- 执行基础连通性测试(ping命令验证)
阶段二:路由器核心配置
- 设备初始化:
- 设置路由器名称标识(如R1-R5)
- 关闭非必要系统提示信息
- 接口配置:
- 为每个路由器物理接口分配IP地址
- 启用接口并设置时钟速率(必要时)
- 路由协议部署:
- 在R1配置静态路由条目,明确非直连网段下一跳地址
- 同步完成R2-R5的静态路由表构建
- 路由表验证:
- 使用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命令检查各设备路由信息
- 使用
阶段三:网络功能验证
- 执行端到端连通性测试
- 分析traceroute路径追踪结果
- 记录关键配置参数与测试数据
知识准备:路由器和静态路由的概念,华为模拟器ENSP的使用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绘制网络拓扑图;
2.配置主机的IP地址及默认网关;
3.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4.设置各路由器名称,关闭消息中心;
5.配置路由器R1各接口IP;
6.配置R1静态路由,保证路由器知道所有非直连网络的下一跳地址;
7.查看R1路由表;
8.配置路由器R2各接口IP;
9.配置R2静态路由,保证路由器知道所有非直连网络的下一跳地址;
10.查看R2路由表;
11.配置路由器R3各接口IP;
12.配置R3静态路由,保证路由器知道所有非直连网络的下一跳地址;
13.查看R3路由表;
14.配置路由器R4各接口IP;
15.配置R4静态路由,保证路由器知道所有非直连网络的下一跳地址;
16.查看R4路由表;
17.配置路由器R5各接口IP;
18.配置R5静态路由,保证路由器知道所有非直连网络的下一跳地址;
19.查看R5路由表;
20.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四、总结
本次实践不仅深化了对路由交换原理的理解,更培养了以下关键能力:
- 网络拓扑设计能力
- 设备配置规范化操作
- 系统性故障排除思维
- 技术文档撰写与实验报告编制能力
该实验为后续研究复杂网络架构(如VLAN划分、NAT转换、VPN配置等)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