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厦门微思网络
以下是一些网工专业常见的英文术语注解:
-
IP Address(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分配给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在网络中定位和通信。例如,“192.168.1.1” 是一个常见的 IP 地址。
-
Subnet Mask
子网掩码,用于将 IP 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它与 IP 地址结合使用,帮助设备确定哪些部分代表网络,哪些部分代表主机。如 “255.255.255.0” 是一个常见的子网掩码。
-
Router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连接多个网络,并根据目的 IP 地址转发数据包,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路由和通信。
-
Switch
交换机,主要用于在局域网内连接多个设备,它根据 MAC 地址转发数据帧,实现本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和通信,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
MAC Address(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是设备网络接口的唯一标识符,通常固化在网络适配器(网卡)中。它用于在局域网中唯一标识一个设备,类似于设备的 “身份证”。
-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通过将物理上连接在同一网络的设备逻辑上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实现网络的隔离和管理。不同 VLAN 之间的设备默认情况下不能直接通信,需要通过路由器等设备进行转发。
-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为网络中的设备分配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等网络配置信息,减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网络配置的效率和准确性。
-
DNS(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用于将人类易读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 IP 地址,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访问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而无需记住复杂的 IP 地址。
-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 网际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通信协议族,定义了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方式,包括 IP 协议用于寻址和路由,TCP 协议用于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简单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它常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视频流、音频流和在线游戏等,因为它的传输速度快,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Firewall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根据预设的安全规则允许或阻止特定的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以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络,通过互联网在不同的网络或设备之间建立安全的加密连接,实现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就像在专用的私有网络中一样,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管理和监控网络设备,允许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收集设备的状态信息、性能数据,并对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
-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自治系统(AS)内计算最短路径,以确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最佳路由。它基于链路状态算法,能够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边界网关协议,是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外部网关协议(EGP)。它主要用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之间的路由选择和网络互联,确保数据包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正确地路由到目标网络。
-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作用是将 IP 地址解析为对应的 MAC 地址 。在同一局域网中,当一台设备要向另一台设备发送数据时,它需要知道目标设备的 MAC 地址才能进行数据链路层的传输。ARP 通过广播请求,询问对应 IP 地址的 MAC 地址,目标设备收到请求后会回复自己的 MAC 地址,源设备将这个映射关系存入 ARP 缓存表,以便后续通信使用。 -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与 ARP 相反,它用于将 MAC 地址解析为 IP 地址。在无盘工作站等场景中,设备知道自己的 MAC 地址,但需要获取 IP 地址来接入网络,RARP 服务器负责接收设备的 RARP 请求,并为其分配 IP 地址。不过随着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广泛应用,RARP 的使用场景已逐渐减少。 -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用于在私有网络与公共网络之间转换 IP 地址。当私有网络中的设备要访问互联网时,NAT 设备(如路由器)会将设备的私有 IP 地址转换为合法的公共 IP 地址,使得多个私有 IP 地址可以共享一个或少数几个公共 IP 地址上网。同时,它也能隐藏内部网络结构,增强网络安全性。 -
QoS(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指网络在传输数据时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能力,包括带宽、延迟、抖动和丢包率等指标。通过 QoS 技术,网络管理员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流量(如语音、视频、数据等)进行分类和标记,为重要流量分配更高的优先级和资源,确保关键应用的网络性能。例如,在企业网络中,会优先保障视频会议的流量,避免其因网络拥堵而卡顿。 -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生成树协议,用于在交换网络中防止网络环路的产生。在一个有冗余链路的交换网络中,如果没有 STP,数据帧可能会在冗余链路中不断循环转发,导致网络拥塞。STP 通过选举根网桥、指定端口和阻塞非指定端口等操作,构建出一个没有环路的树形网络拓扑结构,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它也能自动重新计算并调整网络连接。 -
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快速生成树协议,是 STP 的改进版本。它大大缩短了网络拓扑收敛的时间,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能够更快地恢复网络连接,减少网络中断时间。RSTP 引入了边缘端口、根端口快速切换等机制,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适用于对网络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网际组管理协议,用于在主机和与其直接相连的路由器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通过 IGMP,主机可以向路由器报告自己希望接收特定组播组的数据,路由器则根据这些信息将组播数据转发到相应的网络段,只有加入了该组播组的主机才会接收这些数据,从而高效利用网络带宽,适用于视频直播、在线课堂等组播应用场景。 -
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网桥协议数据单元,是生成树协议(STP)中交换机之间交换的一种消息。BPDU 包含了交换机的优先级、MAC 地址、根桥 ID、路径开销等信息,用于交换机之间选举根桥、确定端口角色(根端口、指定端口、非指定端口)以及构建无环的网络拓扑。 -
PoE(Power over Ethernet)以太网供电,指在以太网线缆中同时传输数据和电力的技术。通过 PoE 技术,网络设备(如无线接入点、IP 摄像机等)可以通过以太网线缆从供电设备(如 PoE 交换机)获取电力,无需额外铺设电源线,简化了设备的部署和安装过程,尤其适用于难以获取电源的场所
-
MPLS(Multi -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在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引入标签机制的交换技术。它为每个数据包分配一个固定长度的标签,路由器根据标签进行快速转发,而不是像传统 IP 路由那样对每个数据包进行复杂的 IP 地址查找。MPLS 能够提高数据转发效率,支持流量工程,在大型企业网络和运营商网络中广泛应用,可实现更好的网络性能和流量管理。
END
微思网络,始于2002年
专业IT认证培训23年,面向全国招生!
微思-主要课程有:
*网络技术:华为HCIA/ HCIP/HCIE;思科CCNA/CCNP/CCIE
*Linux技术:红帽 RHCE/RHCA
*K8S&容器:CKA/CKS
*数据库:ORACLE OCP/ OCM ;MySQL ;达梦数据库
*虚拟化:VMware VCP/VCAP
*安全认证:CISP体系/CISSP/ CISA;CCSK;CISAW体系
*管理类:PMP 项目管理;软考中/高项;ITIL体系;Togaf
其他课程如:ACP;Az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