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器备份需综合考虑数据量、业务连续性要求(RTO/RPO)、合规性及成本等因素。以下是分场景的工具和方法指南:
一、备份软件推荐
1. 80KM备份软件
80KM备份软件可以进行很复杂的备份方式,也可以内网对内网备份、还能内网的数据备份到公网IP上,同时也可以公网备份到内网家用电脑上。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时备份MySQL、MSSQL、access等各种数据库。
我们看一下是怎么操作的呢,接下来假设我们有三台电脑:电脑A、电脑B、电脑C。首先,我们选择一台电脑A为管理端生成传输地址、传输密码等,那我们点开管理端的文件夹,下拉至最下面,点开管理端的应用程序。管理端页面,点击新增。出现以下画面后,按照需要选择传输方式、存储路径、备份时间等添加任务,参考下图:
因为我们是要从B电脑备份到A,而A就是管理端。所以选择“从客户端备份到管理端”,存储路径就是要保存到A的什么地方。如:D:\备份\小余电脑\,传输密码,建议点一下生成。设置备份时间,点一下确定。选择好后,点确定,则任务建立完成(注意:一个任务对应一个存储路径,我们备份多台电脑(服务器)为方便区分,则需要建立多个任务)以上是A电脑(服务器)管理端的操作步骤,接下来我们在要备份的电脑B、电脑C。上同样下载好80km备份软件,B电脑下载程序并解压,选择客户端。拉到最后点开客户端-80km备份,点开—新增。传输地址把刚才设置好的 管理端界面,传输地址 旁边的复制点击,然后粘贴过来。传输密码 也复制过来,点传输密码旁边的“连接”选择备份路径,就是你要备份什么文件夹下的东西去A电脑(服务器),如:d:\重要资料。输入备份保存次数。意思是 保存最新的备份几次。超过的就会删掉老的数据,预执行程序。这个忽略掉、一般备份MYSQL、MSSQL或者其他需要备份的东西才用得到。
下图是A电脑(服务器)备份好B电脑的数据样式,备份C、D、E等等电脑(服务器)。操作方法就跟上面AB一样。建议新增一台 就在A上新增一个任务。用文件夹命名、避免备份混乱。
2. 开源工具(灵活定制)
Bacula
支持多平台,可自定义备份策略,适合复杂环境。
Amanda
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适合Linux环境。
3. 云原生备份
AWS Backup
集成AWS服务(EC2、RDS、EBS),支持跨区域复制。
Azure Backup
无缝备份Azure虚拟机及本地服务器。
二、备份方法分类
物理服务器备份
裸机备份
创建系统镜像,支持全盘恢复。
块级备份
通过SAN快照或硬件RAID控制器捕获数据块,适合大型存储。
虚拟化备份
虚拟机快照
使用VMware Tools/Hyper-V集成备份,支持静默备份。
无代理备份
通过备份软件直接访问虚拟机磁盘文件(如Veeam Hot-Add)。
三、最佳实践
3-2-1规则
至少3份备份,2种不同介质,1份异地存储。
自动化与监控
设置备份窗口,通过邮件/API通知失败任务。
加密与合规
备份数据加密(如AES-256),满足GDPR、HIPAA等要求。
灾难恢复计划
定义RTO/RPO,测试故障切换流程(如主备切换、云恢复)。
容量规划
监控备份增长,使用去重和压缩技术节省空间。
注意事项
网络带宽:大规模备份避免占用业务高峰期带宽。
恢复测试:至少每季度验证关键系统恢复流程。
文档记录:维护备份拓扑图、恢复步骤和联系人列表。
硬件兼容性:裸机备份需确保恢复目标硬件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