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规范要求
1、法规目录:
2、限值:
(1)带外发射杂散
(2)带内发射杂散
(3)接收杂散
二、测试方法
1、带外发射杂散
(1)测试条件
(2)测试方法(初扫)
步骤1:确定底噪:
步骤2:30兆赫至1 000兆赫范围内的杂散
步骤3:1G至26GHz范围内的杂散
(3)测试方法(细扫)
步骤2、获取数据
步骤3、判定结果
2、带内发射杂散
(1)测试条件
(2)测试方法1(对于具有连续传动能力的设备)
步骤1:频谱仪设置:
步骤2:相对平均功率水平的测定。
(3)测试方法2(对于不具备连续传动能力的设备)
步骤1:频谱仪设置:
步骤2:相对平均功率水平的测定。
3、接收杂散
(1)测试条件
(2)测试方法
步骤1:确定底噪:
步骤2:30兆赫至1 000兆赫范围内的杂散
步骤3:1G至26GHz范围内的杂散
(3)测试方法(细扫)
步骤2、获取数据
步骤3、智能天线
步骤4、获取结果
【自动化实现思路】
一、规范要求
1、法规目录:
ETSI EN 301 893中4.2.4 Transmitter unwanted emissions包含2个测试项目
ETSI EN 301 893中4.2.5 Receiver spurious emissions包含一个测试项目
(1)Transmitter unwanted emissions outside the 5 GHz RLAN bands(带内发射杂散)
(2)Transmitter unwanted emissions within the 5 GHz RLAN bands(带外发射杂散)
(3)接收杂散
2、限值:
(1)带外发射杂散
在 5GHz 无线局域网频段之外,发射机的无用发射功率水平不得超过下表中给出的限值。对于带有天线连接器的设备,这些限值适用于天线端口(传导)的发射功率以及设备机柜辐射出的发射功率。对于整体式天线设备(无临时天线连接器),这些限值适用于设备辐射出的发射功率。
(2)带内发射杂散
该限值模板仅适用于工作频段内
对于智能天线系统(具有多个发射链路的设备),每个发射链路都应满足这一要求。
对于 5GHZ无线局域网频段内的发射机非期望发射,相邻信道中的同时传输可被视为一个实际标称信道带宽为单个标称信道带宽 “n” 倍的信号,其中 “n” 为同时使用的相邻信道数量。
对于多个非相邻信道中的同时传输,总体发射频谱功率限值模板按以下方式构建。首先,将图中规定的限值模板应用于每个信道。然后,对于每个频率点,应从所评估的所有信道的频谱限值模板中取最高值,作为该频率处的总体频谱限值模板要求。
(3)接收杂散
接收机的接收状态下的发射不得超过下表中给出的限值。
对于带有天线连接器的设备,这些限值适用于天线端口(传导)的发射以及机柜辐射的发射。对于整体式天线设备(没有临时天线连接器),这些限值适用于设备辐射的发射。
二、测试方法
1、带外发射杂散
(1)测试条件
合格性要求应仅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验证,且是在定义的那些信道上运行时进行验证。
设备应配置为在就 5GHZ无线局域网(RLAN)频段之外的非期望发射而言的最恶劣情况下运行。
如果可能的话,在本次测试期间,被测设备(UUT)应设置为连续发射(占空比 = 1)。
如果无法进行连续发射,被测设备应配置为以其最大占空比运行。
发射机非期望发射的电平应按以下方式之一进行测量:
a) 在特定负载中的功率(传导发射),以及当由设备的机壳或结构辐射时的有效辐射功率(机壳辐射)
b) 对于没有临时天线连接器的内置天线设备,当由机壳和天线辐射时的有效辐射功率。
(2)测试方法(初扫)
被测单元(UUT)应与具备射频功率测量功能的频谱分析仪相连接。此预扫描测试程序旨在识别 UUT 可能存在的无用发射信号。
步骤1:确定底噪:
测量装置的灵敏度应使底噪限值至少低12分贝。
步骤2:30兆赫至1 000兆赫范围内的杂散
将UUT连接到频谱分析仪并进行以下设置:
Resolution BW: 100kHz
Video BW: 300kHz
Detector Mode: Peak
Trace Mode: Max Hold
Sweep Points: ≥9700;对于不支持这么多扫描点的频谱分析仪,频带可能会被分割
Sweep Time:
(对于非连续传输(占空比小于100%),扫描时间应足够长,以便对于每个100khz频率步进,测量时间大于UUT在任何信道上的两次传输
对于非连续传输,如果被测设备(UUT)使用如第 5.3.1.1 条所述的测试序列,且发射机的开/关时间是 2 毫秒,则扫频时间必须大于每 100 千赫兹 4 毫秒。
让该信号稳定下来。对于任何超出 表中所规定的限值(相对于该限值存在小于 6 分贝的偏差)的辐射量,应按照 5.4.5.2.1.2 条款中的程序进行单独测量,并与表 所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
步骤3:1G至26GHz范围内的杂散
Resolution BW: 1MHz
Video BW:3MHz
Detector Mode: Peak
Trace Mode: Max Hold
Sweep Points: ≥25000;对于不支持这么多扫描点的频谱分析仪,频带可能会被分割
Sweep Time:
(对于非连续传输(占空比小于100%),扫描时间应足够长,以便对于每个1mhz频率步进,测量时间大于UUT在任何信道上的两次传输
对于非连续传输,如果被测设备(UUT)使用如第 5.3.1.1 条所述的测试序列,且发射机的开/关时间是 2 毫秒,则扫频时间必须大于每 1mhz 4 毫秒。
让该信号稳定下来。对于任何超出 表中所规定的限值(相对于该限值存在小于 6 分贝的偏差)的辐射量,应按照 5.4.5.2.1.2 条款中的程序进行单独测量,并与表 所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
(3)测试方法(细扫)
初扫是关于发射机无用发射的限值指的是平均功率水平。以下步骤应用于准确测量上述预扫描测量中所确定的个别无用发射。
连续发射信号:
对于连续发射信号,允许使用频谱分析仪的均方根(RMS)检测器进行简单测量。测量值应予以记录,并与条表中的规定进行比较。
非连续传输信号:
对于非连续传输信号,测量仅应在突发信号的“开启”部分进行。
步骤1、细扫频谱仪设置
Centre Frequency: Frequency of the emission identified during the pre-scan
Resolution Bandwidth: 100 kHz (< 1 GHz) / 1 MHz (> 1 GHz)
Video Bandwidth: 300 kHz (< 1 GHz) / 3 MHz (> 1 GHz)
Frequency Span: Zero Span
Sweep mode: Single Sweep
Sweep time: 适用于捕获一个传输突发。可能还需要进行额外测量以确定传输突发的长度。对于连续信号,应在“扫频时间”中设置为 30 毫秒。
Sweep points: Sweep time [μs] / (1 μs) with a maximum of 30 000
Trigger: Video (burst signals) or Manual (continuous signals)
Detector: RMS
Trace Mode: Clear/Write
调整中心频率(微调)以捕捉待测量发射信号的一个脉冲的最高电平。
对于能够支持在第 2 步和第 3 步的预扫描程序中所需的扫描点数两倍的频谱分析仪,此微调可以省略。
步骤2、获取数据
设置一个窗口,在该窗口内,启动和停止线以最高水平匹配Burst的开始和结束,并记录在该窗口内测量的功率值。如果要测量的杂散发射是连续传输,测量窗口应设置为与扫描的启动和停止时间相匹配。(可以等效于mark最大点,最大点的数据会比取最大burst的数据要大)
步骤3、判定结果
第2步中定义的值应与定义的限值进行比较。
2、带内发射杂散
(1)测试条件
合格性要求应仅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验证,且是在定义的那些信道和信道带宽上运行时进行验证。
设备应配置为在就 5GHZ无线局域网(RLAN)频段内的非期望发射而言的最恶劣情况下运行。
对于没有内置天线的被测设备(UUT),以及有内置天线但带有临时天线连接器的被测设备,应进行传导测量。或者,如果被测设备有内置天线但没有临时天线连接器,则可以采用辐射测量。
对于在多个发射链路同时处于激活状态的模式下运行的智能天线系统(具有多个发射链路的设备)进行传导测量时,测量应仅在其中一条发射链路(天线输出端)上进行。
(2)测试方法1(对于具有连续传动能力的设备)
被测设备(UUT)应配置为连续发射模式(占空比等于 100%)。如果无法实现这一点,则应采用方法 2。
步骤1:频谱仪设置:
使用标记笔在被测设备(UUT)的功率Burst图上找到平均功率水平的最高值。该值将用作相对测量的参考值。
步骤2:相对平均功率水平的测定。
• 将频谱分析仪的频率范围调整至能够使测量在 5150 MHz 至 5350 MHz 和 5470 MHz 至 5725 MHz 这两个子频段内进行。无需更改频谱分析仪的其他参数。
• 将待测设备(UUT)的相对功率burst与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
(3)测试方法2(对于不具备连续传动能力的设备)
如果被测设备(UUT)不具备持续发射模式(占空比低于 100%)的操作能力,则应采用此方法。此外,此选项还可作为在持续发射模式下运行的系统的一种替代方案来使用。
步骤1:频谱仪设置:
使用标记笔在被测设备(UUT)的功率Burst图上找到平均功率水平的最高值。该值将用作相对测量的参考值。
步骤2:相对平均功率水平的测定。
• 将频谱分析仪的频率范围调整至能够使测量在 5150 MHz 至 5350 MHz 和 5470 MHz 至 5725 MHz 这两个子频段内进行。无需更改频谱分析仪的其他参数。
• 将待测设备(UUT)的相对功率burst与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
3、接收杂散
(1)测试条件
要求仅应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验证,并且仅在按照定义的那些信道进行操作时才需如此。
对于具有不同运行模式的设备,本条款所述的测量可能无需针对所有运行模式都进行重复。
其在指定负载下的功率(传导发射)以及设备机柜或结构辐射时的有效辐射功率(机柜辐射);或者在无临时天线连接器的完整天线设备中,由机柜和天线辐射时的有效辐射功率。在测试期间,被测单元(UUT)处于连续接收模式,或者处于无传输发生的工作模式。
(2)测试方法
以下测试程序将用于识别待测设备(UUT)的潜在接收机杂散发射。
步骤1:确定底噪:
测量装置的灵敏度应使底噪限值至少低12分贝。
步骤2:30兆赫至1 000兆赫范围内的杂散
将UUT连接到频谱分析仪并进行以下设置:
Resolution BW: 100kHz
Video BW: 300kHz
Detector Mode: Peak
Trace Mode: Max Hold
Sweep Points: ≥9700;对于不支持这么多扫描点的频谱分析仪,频带可能会被分割
Sweep Time: Auto
让该信号稳定下来。对于任何超出 表中所规定的限值(相对于该限值存在小于 6 分贝的偏差)的辐射量,应按照 5.4.5.2.1.2 条款中的程序进行单独测量,并与表 所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
步骤3:1G至26GHz范围内的杂散
Resolution BW: 1MHz
Video BW:3MHz
Detector Mode: Peak
Trace Mode: Max Hold
Sweep Points: ≥25000;对于不支持这么多扫描点的频谱分析仪,频带可能会被分割
Sweep Time: Auto
让该信号稳定下来。对于任何超出 表中所规定的限值(相对于该限值存在小于 6 分贝的偏差)的辐射量,应按照 5.4.5.2.1.2 条款中的程序进行单独测量,并与表 所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
(3)测试方法(细扫)
初扫是关于发射机无用发射的限值指的是平均功率水平。以下步骤应用于准确测量上述预扫描测量中所确定的个别无用发射。
步骤1、细扫频谱仪设置
Measurement Mode: Time Domain Power
Centre Frequency: Frequency of the emission identified during the pre-scan
Resolution Bandwidth: 100 kHz (< 1 GHz) / 1 MHz (> 1 GHz)
Video Bandwidth: 300 kHz (< 1 GHz) / 3 MHz (> 1 GHz)
Frequency Span: Zero Span
Sweep mode: Single Sweep
Sweep time: 30 毫秒。
Sweep points: ≥ 30 000
Trigger: Video (burst signals) or Manual (continuous signals)
Detector: RMS
调整中心频率(微调)以捕捉待测量发射信号的一个脉冲的最高电平。
对于能够支持在第 2 步和第 3 步的预扫描程序中所需的扫描点数两倍的频谱分析仪,此微调可以省略。
步骤2、获取数据
设置一个窗口,在该窗口内,启动和停止线以最高水平匹配Burst的开始和结束,并记录在该窗口内测量的功率值。如果要测量的杂散发射是连续传输,测量窗口应设置为与扫描的启动和停止时间相匹配。(可以等效于mark最大点,最大点的数据会比取最大burst的数据要大)
步骤3、智能天线
• 对于采用智能天线系统的传导测量(具有多个接收链路的设备),步骤 2 应针对每个活动接收链路重复执行。
• 对于每个活动接收链路,将所测功率(在观测窗口内)相加。
步骤4、获取结果
在步骤 3 中定义的数值应与表中所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
【自动化实现思路】
1、初扫获取测试结果,如果满足直接返回结果,如果有不足6dB以及超限值的,记录频点;
2、根据1得到的频点进行细扫;
3、获取测试结果(可以等效于mark最大点,最大点的数据会比取最大burst的数据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