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建立二叉树
1.1 二叉树的结构
1.2 手动建立二叉树
2、二叉树的遍历
2.1 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式
2.1.1 前序遍历
2.1.2 中序遍历
2.1.2 后序遍历
3、求二叉树的结点数和二叉树的高度
3.1 求二叉树结点数
3.2 求二叉树叶子结点
3.3 求二叉树第k层结点的个数
3.4 求二叉树的高度
4、二叉树的查找
1、建立二叉树
在学习二叉树的功能之前,先要建立二叉树,这里我们先手动建立一棵二叉树。
1.1 二叉树的结构
我们要建立的这棵二叉树,将每一个结点表示为一个结构体,每一个结点同时存储了数据和自己子结点的地址(结构体指针),如果没有子结点该指针就指向空。
typedef int BTDataType;
typedef struct BinaryTreeNode
{
BTDataType data;
struct BinaryTreeNode* left;
struct BinaryTreeNode* right;
}BTNode;
1.2 手动建立二叉树
使用malloc函数为结点分配空间。
为每个结点存储数据。
将新建结点插入数据这个过程封装为函数BuyNode()。
//新建结点
BTNode* BuyNode(int x)
{
BTNode* node = (BTNode*)malloc(sizeof(BTNode));
if (node == NULL)
{
perror("malloc fail");
exit(-1);
}
node->data = x;
node->left = NULL;
node->right = NULL;
return node;
}
// 手动构建一棵二叉树
BTNode* node1 = BuyNode(1);
BTNode* node2 = BuyNode(2);
BTNode* node3 = BuyNode(3);
BTNode* node4 = BuyNode(4);
BTNode* node5 = BuyNode(5);
BTNode* node6 = BuyNode(6);
node1->left = node2;
node1->right = node4;
node2->left = node3;
node4->left = node5;
node4->right = node6;
该二叉树示意图:

2、二叉树的遍历
2.1 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式
1、前序遍历(Preorder Traversal 亦称先序遍历)——访问根结点的操作发生在遍历其左右子树之前。
2、中序遍历(Inorder Traversal)——访问根结点的操作发生在遍历其左右子树之间。
3、后序遍历(Postorder Traversal)——访问根结点的操作发生在遍历其左右子树之后。
二叉树中的核心思想是分治。所谓分治就是分分而治之,大致意思就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思想。
2.1.1 前序遍历
1、对这棵树进行前序遍历,最原始的方法是
先访问1,然后遍历1左子树。
访问2,遍历2左子树。
访问3,遍历3左子树。
为空,再遍历3右子树。
为空,2的左子树遍历结束,再遍历2的右子树。
为空,1的左子树遍历结束,再遍历1的右子树。
…………
…………
…………
2、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可以将这个方法归纳为
先访问1后再前序遍历1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前序遍历A的左子树 可以转化为 先访问2后再前序遍历2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前序遍历2的左子树 可以转化为 先访问3后再前序遍历3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这样就可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个较简单的问题。
void PrevOrder(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printf("NULL");
return;
}
printf("%d ", root->data);
PrevOrder(root->left);
PrevOrder(root->right);
}
2.1.2 中序遍历
1、对这棵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最原始的方法是
先遍历1的左子树。
遍历2的左子树。
遍历3的左子树。
为空,访问3,遍历3的右子树。
为空,访问2,遍历2的右子树。
为空,访问1,遍历1的右子树。
…………
…………
…………
2、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可以将这个方法归纳为
中序遍历1的左子树后再访问1,然后中序遍历1的右子树。
中序遍历1的左子树可以转化为中序遍历2的左子树后访问2,然后中序遍历2的右子树。
中序遍历2的右子树又可以转化为中序遍历3的左子树后访问3,然后中序遍历3的右子树。
void InOrder(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printf("NULL ");
return;
}
InOrder(root->left);
printf("%d ", root->data);
InOrder(root->right);
}
2.1.2 后序遍历
1、对这颗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最原始的方法是
先遍历1的左子树。
遍历2的左子树。
遍历3的左子树。
为空,遍历3的右子树。
为空访,访问3,遍历2的右子树。
为空,访问2,遍历1的右子树。
…………
…………
…………
2、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可以将这个方法归纳为
后序遍历1的左子树和右子树后再访问1。
后序遍历1的左子树可以转化为后序遍历2的左子树和右子树后再访问2。
后序遍历2的左子树又可以转化为后序遍历3的左子树和右子树后再访问3。
void PostOrder(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printf("NULL");
return;
}
PostOrder(root->left);
PostOrder(root->right);
printf("%d ", root->data);
}
3、求二叉树的结点数和二叉树的高度
3.1 求二叉树结点数
解题思路:
1、只要该结点地址不为空就是一个结点。
2、整棵树的结点可以转化成
求1的左子树结点数加1的右子树结点树加1(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结点)。
1的左子树结点树可以转化成2的左子树结点数加右子树的结点树加1。
2的左子树结点数可以转化成3的左子树结点数加D的右子树结点数加1。
3的左右子树都为空,所以2的左子树结点数为1。
…………
…………
…………
直观的写法:
int TreeSize(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return TreeSize(root->left) + TreeSize(root->right) + 1;
}
或者简洁的写法:
int TreeSize(BTNode* root)
{
return root == NULL ? 0 : TreeSize(root->left) + TreeSize(root->right) + 1;
}
3.2 求二叉树叶子结点
解题思路:
1、左右孩子结点都为空的结点算作一个叶子节点。
2、求整棵树的叶子结点,可以转化为求1的左子树叶子结点和1的右子树叶子结点。
求1的左子树叶子结点可以转化为求2的左子树叶子结点加2的右子树叶子结点。
3的左右孩子结点都为空,2的左子树叶子节点为1。
…………
…………
…………
int TreeLeafSize(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0;
if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
return 1;
}
return TreeLeafSize(root->left) + TreeLeafSize(root->right);
}
3.3 求二叉树第k层结点的个数
解题思路:
若k为3
1、一棵树的第一层结点为1
2、求这棵树第三层的结点数可以转化为求1的左子树以及1的右子树的第二层结点数之和。
求1的左子树的第二层结点数,可以转化成求2的左子树和2的右子树的第一层结点数之和。
2的左子树不为空,层数为1,结点数为1。
2的右子树为空,结点数为0。
…………
…………
…………
// 第k层的节点个数
int TreeKLevel(BTNode* root, int k)
{
assert(k > 0);
if (root == NULL)
return 0;
if (k == 1)
{
return 1;
}
return TreeKLevel(root->left, k - 1) + TreeKLevel(root->right, k - 1);
}
3.4 求二叉树的高度
解题思路:
1、空树高度为0。
2、一棵树该树的根结点左右子结点都为空时,该树高度为1。
3、一棵树的高度为左右子树中高度较大的一个加1。
4、求图示中树的高度可以转化为1的左右子树中高度较大的一方加1。
求1的左子树高度可以转化为2的左右子树中高度较大的一方加1。
求2的左子树的高度可以转化为3的左右子树中高度较大的一方加1。
3的左右子结点均为空,则2的左子树高度为1。
2的右子树为空树,2的右子树高度为0,
取较大的一方加1,则2的高度为2,即1的左子树高度为2。
int TreeDepth(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if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
return 1;
}
return max(TreeDepth(root->left), TreeDepth(root->right));
}
4、二叉树的查找
解题思路:
假设要查找6
如果找到就返回节点地址,没找到返回空。
递归调用的时候要根据返回值来判断是否找到,如果不为空代表找到了,不需要继续查找了,这时返回节点地址。
在整颗树查找6,先看根部是否为6,不是再在1的左右子树中查找。
先看1的左子树根部是否为6,不是再在2的左右子树中查找。
先看2的左子树根部是否为6,不是再在3的左右子树中查找。
3的左右子树为空,返回空。
2的右子树为空,返回空。
1的左子树查找完毕,没找到,查找1的右子树。
先看1的右子树根部是否为6,不是再在4的左右子树查找。
先看4的左子树根部是否为6,不是再在5的左右子树中查找。
5的左右子树为空,返回空。
4的右子树为6,找到了,返回该结点地址。
BTNode* TreeFind(BTNode* root, int x)
{
if (root == NULL)
return NULL;
if (root->data == x)
return root;
BTNode* ret = NULL;
ret = TreeFind(root->left, x);
if (ret)
return ret;
ret = TreeFind(root->right, x);
if (ret)
return ret;
return N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