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肩负着保障经营活动安全的重要责任,以下是其主要职责及注意事项:
职责
1. 安全制度建设与执行: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确保这些制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监督全体员工严格执行。
2. 安全培训与教育: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岗员工定期培训、特殊工种培训等,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并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3.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经营场所、储存设施、运输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查并报告各类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
4. 应急管理: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立即组织救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5. 风险评估与防控: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工作,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确保其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同时,关注行业内的安全动态和法律法规的更新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
6. 安全设备管理:负责安全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组织对安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测,保证安全设备的性能符合要求,如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应及时安排维修或更换。
7. 危险化学品管理:严格监督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确保危险化学品的流向清晰、合法合规。对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进行严格登记,核实品种、数量、包装等情况,防止危险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误用。
注意事项
1. 强化法规意识:持续关注和学习国家及地方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文件,确保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始终符合法律要求,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安全风险和法律责任。
2. 注重细节把控:在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制度执行等工作中,要注重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一些看似微小但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做到防微杜渐。
3. 加强沟通协调:与本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外部的监管部门、供应商、客户等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及时传达安全管理的要求和信息,了解各方的需求和意见,共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确保应急准备充分:定期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5. 关注职业健康:要充分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为员工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不受危险化学品的危害。
6. 重视数据管理与分析:做好各类安全管理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包括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排查记录、培训记录、事故记录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