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系列文章中的一篇,内容由浅到深进行剖析,为了方便理解建议按顺序一一阅读。
KCP技术原理
KCP解读:基础消息收发
KCP解读:重传机制
KCP解读:滑动窗口
KCP解读:拥塞控制
本文摘取https://xiaolincoding.com/network/3_tcp/tcp_feature.html#滑动窗口 的图文总结。
为什么要有拥塞控制呀,不是有流量控制了吗?
前面的流量控制是避免「发送方」的数据填满「接收方」的缓存,但是并不知道网络的中发生了什么。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都处在一个共享的环境。因此也有可能会因为其他主机之间的通信使得网络拥堵。
在网络出现拥堵时,如果继续发送大量数据包,可能会导致数据包时延、丢失等,这时 TCP 就会重传数据,但是一重传就会导致网络的负担更重,于是会导致更大的延迟以及更多的丢包,这个情况就会进入恶性循环被不断地放大…
所以,TCP 不能忽略网络上发生的事,它被设计成一个无私的协议,当网络发送拥塞时,TCP 会自我牺牲,降低发送的数据量。
于是,就有了拥塞控制,控制的目的就是避免「发送方」的数据填满整个网络。
为了在「发送方」调节所要发送数据的量,定义了一个叫做「拥塞窗口」的概念。
什么是拥塞窗口?和发送窗口有什么关系呢?
拥塞窗口 cwnd是发送方维护的一个的状态变量,它会根据网络的拥塞程度动态变化的。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发送窗口 swnd
和接收窗口 rwnd
是约等于的关系,那么由于加入了拥塞窗口的概念后,此时发送窗口的值是swnd = min(cwnd, rwnd),也就是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中的最小值。
拥塞窗口 cwnd
变化的规则:
- 只要网络中没有出现拥塞,
cwnd
就会增大; - 但网络中出现了拥塞,
cwnd
就减少;
那么怎么知道当前网络是否出现了拥塞呢?
其实只要「发送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到 ACK 应答报文,也就是发生了超时重传,就会认为网络出现了拥塞。
拥塞控制有哪些控制算法?
拥塞控制主要是四个算法:
- 慢启动
- 拥塞避免
- 拥塞发生
- 快速恢复
慢启动
TCP 在刚建立连接完成后,首先是有个慢启动的过程,这个慢启动的意思就是一点一点的提高发送数据包的数量,如果一上来就发大量的数据,这不是给网络添堵吗?
慢启动的算法记住一个规则就行:当发送方每收到一个 ACK,拥塞窗口 cwnd 的大小就会加 1。
这里假定拥塞窗口 cwnd
和发送窗口 swnd
相等,下面举个栗子:
- 连接建立完成后,一开始初始化
cwnd = 1
,表示可以传一个MSS
大小的数据。 - 当收到一个 ACK 确认应答后,cwnd 增加 1,于是一次能够发送 2 个
- 当收到 2 个的 ACK 确认应答后, cwnd 增加 2,于是就可以比之前多发2 个,所以这一次能够发送 4 个
- 当这 4 个的 ACK 确认到来的时候,每个确认 cwnd 增加 1, 4 个确认 cwnd 增加 4,于是就可以比之前多发 4 个,所以这一次能够发送 8 个。
慢启动算法的变化过程如下图:
可以看出慢启动算法,发包的个数是指数性的增长。
那慢启动涨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有一个叫慢启动门限 ssthresh
(slow start threshold)状态变量。
- 当
cwnd
<ssthresh
时,使用慢启动算法。 - 当
cwnd
>=ssthresh
时,就会使用「拥塞避免算法」。
拥塞避免算法
前面说道,当拥塞窗口 cwnd
「超过」慢启动门限 ssthresh
就会进入拥塞避免算法。
一般来说 ssthresh
的大小是 65535
字节。
那么进入拥塞避免算法后,它的规则是:每当收到一个 ACK 时,cwnd 增加 1/cwnd。
接上前面的慢启动的栗子,现假定 ssthresh
为 8
:
- 当 8 个 ACK 应答确认到来时,每个确认增加 1/8,8 个 ACK 确认 cwnd 一共增加 1,于是这一次能够发送 9 个
MSS
大小的数据,变成了线性增长。
拥塞避免算法的变化过程如下图: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拥塞避免算法就是将原本慢启动算法的指数增长变成了线性增长,还是增长阶段,但是增长速度缓慢了一些。
就这么一直增长着后,网络就会慢慢进入了拥塞的状况了,于是就会出现丢包现象,这时就需要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
当触发了重传机制,也就进入了「拥塞发生算法」。
拥塞发生
当网络出现拥塞,也就是会发生数据包重传,重传机制主要有两种:
- 超时重传
- 快速重传
这两种使用的拥塞发送算法是不同的,接下来分别来说说。
发生超时重传的拥塞发生算法
当发生了「超时重传」,则就会使用拥塞发生算法。
这个时候,ssthresh 和 cwnd 的值会发生变化:
ssthresh
设为cwnd/2
,cwnd
重置为1
(是恢复为 cwnd 初始化值,我这里假定 cwnd 初始化值 1)
怎么查看系统的 cwnd 初始化值?
Linux 针对每一个 TCP 连接的 cwnd 初始化值是 10,也就是 10 个 MSS,我们可以用 ss -nli 命令查看每一个 TCP 连接的 cwnd 初始化值,如下图
拥塞发生算法的变化如下图:
接着,就重新开始慢启动,慢启动是会突然减少数据流的。这真是一旦「超时重传」,马上回到解放前。但是这种方式太激进了,反应也很强烈,会造成网络卡顿。
就好像本来在秋名山高速漂移着,突然来个紧急刹车,轮胎受得了吗。。。
发生快速重传的拥塞发生算法
还有更好的方式,前面我们讲过「快速重传算法」。当接收方发现丢了一个中间包的时候,发送三次前一个包的 ACK,于是发送端就会快速地重传,不必等待超时再重传。
TCP 认为这种情况不严重,因为大部分没丢,只丢了一小部分,则 ssthresh
和 cwnd
变化如下:
cwnd = cwnd/2
,也就是设置为原来的一半;ssthresh = cwnd
;- 进入快速恢复算法
快速恢复
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一般同时使用,快速恢复算法是认为,你还能收到 3 个重复 ACK 说明网络也不那么糟糕,所以没有必要像 RTO
超时那么强烈。
正如前面所说,进入快速恢复之前,cwnd
和 ssthresh
已被更新了:
cwnd = cwnd/2
,也就是设置为原来的一半;ssthresh = cwnd
;
然后,进入快速恢复算法如下:
- 拥塞窗口
cwnd = ssthresh + 3
( 3 的意思是确认有 3 个数据包被收到了); - 重传丢失的数据包;
- 如果再收到重复的 ACK,那么 cwnd 增加 1;
- 如果收到新数据的 ACK 后,把 cwnd 设置为第一步中的 ssthresh 的值,原因是该 ACK 确认了新的数据,说明从 duplicated ACK 时的数据都已收到,该恢复过程已经结束,可以回到恢复之前的状态了,也即再次进入拥塞避免状态;
快速恢复算法的变化过程如下图:
也就是没有像「超时重传」一夜回到解放前,而是还在比较高的值,后续呈线性增长。
KCP源码
在flush中,当发生超时重传、快速重传等现象时,进入拥塞控制流程。
在input中,按顺序收到数据包,就开始增长窗口。
下面这些变量就是有关的代码:
ssthresh
cwnd
nocwnd
可以设置关闭拥塞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