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我们在供应链系统设计-中台系统设计系列(五)- 供应链中台实践概述 中描述了什么是供应链中台,供应链中台主要包含了那些组成部门。包括业务中台、通用中台等概念。为了后续方便大家对于中台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会逐一针对中台中重点的模块展开进行阐述。今天,主要和大家来聊聊商品中心。
我主要是要阐述思路结构如下:
什么是SPU、CSPU、SKU和ITEM
为什么会有这些商品概念存在
什么是类目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商品
之前我们讲供应链系统设计-何为“前”“中”“后”台系统,介绍过前中后台业务以及二维业务矩阵。
对于业务单元而言,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我在《供应链系统设计 - 需求采集系统设计概述》文章中提到组成业务的二维矩阵,其实不同的竖向矩阵中,汽车业务、手机业务、小家电业务等等,其实对于采什么是有限制的。例如:小家电不能够采购手机业务的相关零件或配件。因此,对于业务单元也决定能够采什么,不能能够采什么。
一个业务场景(小的业务单元),是有场 + 货组成的。
场就是所谓的提供服务消费者的渠道,线上线下就是不同的场,京东、淘宝就是线上不同的场,淘宝和咸鱼也是不同的场,聚划算+天猫也是不同场,线下的山姆和沃尔玛就是不同的场。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不同的场,对于同一个货品来说,可能会变成不同的商品。
在一个集团公司下,可能有多个业务,不同的业务可能都会有自己线上或线下商城,但是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前台业务商城上,可能会是不同的商品,但是可能对于内部来说就是同一个东西。因此,我们这边需要引入如下的一些概念。
SPU、CSPU、SKU和ITEM的概念
SPU(Standard Product Unit):
- SPU是产品分类中的一个更高级别的概念,它代表了一个产品系列或产品组。
- SPU通常用于描述具有相似特征的产品集合,但可能在某些属性上有所不同。
- 在SPU级别,产品共享相同的核心属性,但可能在颜色、尺寸等属性上有所变化。
SPU是介于类目与商品之间的模型,在很多业务中,类目太粗,商品太细,需要一个合适的维度对同一种商品进行聚合,这个模型就是SPU,通俗讲,就是产品,就是不同卖家销售的同一种商品,商品可以理解包含卖家及销售信息,而产品不包含。
SPU主要包含了:定义一类商品的关键属性、绑定属性。
关键属性:关键属性决定一个唯一的SPU,例如:小米手机 15手机,就决定品牌是小米,手机型号是15系列。
绑定属性:绑定属性是关键属性的补充和细化,比如当小米 15已经明确了这个产品后,一些其他的特性都被带出来了,比如CPU型号,屏幕尺寸等,需要进一步补充这些属性内容,更进一步明确一个产品。绑定属性例如下图所示:
只要是小米15手机,绑定属性信息就是一样的,不需要每个商家去进行编辑。
一句话讲清楚:SPU就是我们通常说具体的要买的什么产品,可以理解为具体一款产品。例如:IPhone 16、IPhone 16 pro、小米手机 15等。
CSPU(Child Standard Product Unit):
CSPU可以理解为是SPU的一个补充,有的时候业务希望商品能够被准确的表达。例如:果粒橙饮料,有300ml的小瓶装,也有960ml的大瓶装。因为SPU代表的就是一个产品,维度在“品”上面。SPU是关心300ml还是960ml的,因此,CSPU就孕育而生。
我们把容量属性,300ml、960ml,定义为产品的销售属性,就是一个产品需要销售出去,而需要具备的属性。例如:小米手机 15这个产品是没有办法销售的,你需要选择颜色和存储容量才可以进行购买。如下图所示:
红色框中可以认为是销售属性。因此,CSPU是可以完全确定一款商品的。
因此,CSP = 关键属性 + 绑定属性 + 销售属性 = SPU + 销售属性。
一句话讲清楚:CSPU就是我们通常能够买到的具体产品。例如:小米15手机 黑色 12G+256G。
ITEM
产品最终是需要商家来进行售卖的。因此,商家会在商家后台发布产品,商家发布的这个产品就是ITEM。
可以理解为 ITEM = 商家 + SPU,同样可以理解ITEM是SPU的一个实例。不同的商家,发布同一个SPU,会会生成不同的ITEM。
ITEM是可以被搜索到的。ITEM是会受到SPU规范的限制,例如:ITEM的关键属性+绑定属性,都是由SPU决定的。
SKU(Stock Keeping Unit)
SKU是库存管理中的最小单元,库存量单位,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可以是以件、盒、托盘等为单位。在图片中,SKU1和SKU2是ITEM的具体变体,它们可能在颜色、尺寸、款式等方面有所不同。每个SKU都有唯一的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产品属性。
可以把SKU理解为CSPU的一个实例,不同的商家都会有自己的商品库存。最后客户购买的就是一个个的SKU。SKU的关键属性+绑定属性+销售属性,都是由CSPU决定的。
一句话讲清楚:可以被购买的产品,可以理解是CSPU的一个实例。例如:小米15手机 黑色 12G+256G,价格 4999,库存:9999
如下图确定了黑色、12GB+256GB,库存紧张
概念小结
关于SPU/CSPU/ITEM/SKU,可以理解为如下图所示:
再来说说产品和商品区别
-
产品(Product):
- 产品通常指的是一个概念或设计,它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任何事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 产品可以是一个服务、一个应用程序、一个物理设备或者是一个解决方案。
-
商品(Commodity):
- 商品是一个已经生产出来的、用于销售和交换的产品。它是一个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实体。
- 商品通常指的是市场上广泛交易的、标准化的产品,如原材料、农产品等。
- 商品可以是单个产品,也可以是一组具有相同特征的产品,如一箱苹果或一桶石油。
在商业实践中,一个产品在开发完成后,进入市场并开始销售时,就变成了商品。
SPU/CSPU其实在构建商品的标准,而ITEM和SKU就是具体执行标准的实例。
SPU = 关键属性 + 绑定属性
CSPU = SPU + 销售属性
ITEM = SPU + 商家
SKU = CSPU + 商家 + 价格 +库存。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SPU定义了产品的属性规范,例如:小米15手机,它的关键属性 + 绑定属性的信息是已经被定义好的,这样所有商家发布的小米15手机的ITEM,关键属性 + 绑定属性的信息都是一样的。但是,在某些场景下面,
1. 最细粒度产品模型的缺失;
2. 存在大量重复SPU,SPU信息不准确;
以Apple iPhone 4为例,产品库中存在大量重复的SPU。
同时,也容易出现SPU信息不准确的问题。
3. SKU信息混乱,且缺乏有效监管的途径。
所以,增加最细粒度的产品模型 —— CSPU,通过平台方、商家、品牌商多方参与共建一个准确有效的产品库,通过品牌归一、型号归一等解决现存的重复SPU的问题。
该处参考于:达尔文商品管理_达尔文商品模型
类目
类目管理在电商和流通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提升用户体验:类目管理通过组织和分类商品,使用户能够快速有效地找到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这不仅提升了用户的购物体验,也增加了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
优化搜索功能:在搜索结果中,类目管理允许用户通过筛选特定类目来进一步细化搜索结果,从而更准确地定位到目标商品。
-
提高运营效率:类目管理使得商家能够更系统地维护商品信息,如商品属性和品牌等。这样,运营人员在录入商品信息时可以更加高效,因为他们只需要按照预设的商品信息清单进行操作。
-
支持其他功能:类目管理为电商系统中的其他功能提供基础支撑,例如:
- 品牌关联:通过将品牌与类目关联,可以提高运营人员上传商品时选择品牌的效率,以及用户筛选品牌的效率。
- 仓库管理:商品类目有助于仓库分区存储,使得仓库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商品所属类目快速找到存储位置,提高仓储效率。
- 数据分析:类目管理使得对同一类商品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成为可能,这对于形成有价值的品类数据分析报告至关重要。
-
促进数据驱动决策:通过类目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不同类目的销售表现,从而做出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库存管理决策。
总结来说,类目管理是电商运营的基础,它不仅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目标商品,也方便运营维护商品信息,并为其他功能提供基础支撑,从而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类目功能的使用对象包括普通消费者,即前端用户,和负责运营管理的商家。对于前者,他们通过前端产品使用类目功能,如电商App、小程序;对于后者,他们通过后端产品使用类目功能,即电商后台系统。
后端类目的管理
商家是商品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包括运营、仓储、采购等多个角色。为了方便他们的日常操作和互相之间的配合,需要采用一套客观、统一的分类标准。由于这套分类方法在后端产品中使用,也称为“后端类目”。有以下特点:
-
类目数量多:随着商品种类的增加,类目数量也随之增长。这使得在单个类目下查找商品变得更加困难,增加了操作成本。
-
类目分层,且层级深:为了提高类目的使用效率,需要对类目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形成多层级的结构。这种分层通常有3到5层,以便于管理和导航。
-
相对固定,不轻易变更和删除:一旦类目与品牌、属性关联,并且有商品被创建后,类目就变得相对固定。轻易变更或删除类目可能会导致数据混乱和运营问题。
-
名称客观、统一:为了确保商家内部不同角色的人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类目,类目的命名需要客观、统一。这有助于建立沟通标准,避免误解和混乱。
前台类目类目管理
前端用户对类目的需求与后端用户(如商家或运营人员)有所不同,更多是一个导购的作用。方便消费者可以快速的定位或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一般来说会有以下特点:
-
类目数量少、层级浅:
- 前端类目设计倾向于减少数量和层级,以简化用户的购物流程。通过合并一些后端的子类目,可以缩短用户查找商品的路径,提高用户体验。例如,前端可能只展示“婴儿奶粉”一个类目,而后台可能细分为多个相关类目。
-
灵活多变:
- 前端类目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变化和运营策略。随着季节、节日或促销活动的变化,前端类目可能会相应地调整,以吸引用户注意力和促进销售。例如,夏季可能会增加“清凉季”类目,或者在海鲜水产下增加“今日推荐”、“3件8折”等促销类目。
-
满足用户查找需求:
- 前端类目设计的核心是帮助用户快速找到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这要求类目结构清晰、直观,便于用户浏览和搜索。
-
承载运营诉求:
- 前端类目也是运营人员实现运营目标的工具。通过调整类目,运营人员可以推广特定商品、突出促销活动或响应市场趋势。
从产品类型来看,一般产品都会分为:实体产品、虚拟产品(无实物的,例如:电子书、视频、音频等)和服务(例如:咨询服务、物流服务、配送服务,以及人工为主)。
后端类目与前端关系如下图所示:
写在最后的话
上面主要聊了一些商品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如果用一幅图在总结,可以归纳为如下:
-
商品概念的分层与定义:
- SPU(Standard Product Unit):代表产品系列或产品组,具有相似特征的产品集合。它定义了一类商品的关键属性和绑定属性,但不包含销售信息。
- CSPU(Child Standard Product Unit):作为SPU的补充,增加了销售属性,可以完全确定一款商品。它是SPU加上销售属性,如容量、颜色、存储容量等。
- ITEM:商家发布的产品实例,包含SPU信息和商家信息。它是SPU的一个实例,可以被搜索到,并且受到SPU规范的限制。
- 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管理中的最小单元,代表具体可销售的商品变体,如不同颜色、尺寸的同一产品。SKU由CSPU加上商家、价格和库存信息构成。
-
类目管理的重要性:
- 类目管理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目标商品,提高用户体验。
- 它为运营维护商品信息提供方便,为其他功能如品牌关联、仓库管理和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支撑。
- 类目管理在电商运营中是基础,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
前端与后端类目管理的差异:
- 后端类目:面向商家和运营人员,需要客观、统一的分类标准,以便于日常操作和团队协作。后端类目相对固定,不轻易变更和删除。
- 前端类目:面向消费者,需要通俗易懂的命名,减少类目数量和层级,以简化购物流程。前端类目灵活多变,以适应市场变化和运营策略。
通过这样的设计,供应链中台能够确保商品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