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八课时教案

news2024/12/23 5:09:22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八课时教案

第一课: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概述

1.1 PINN的定义与背景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简称PINN)是一种将物理定律融入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的先进方法。与传统的神经网络不同,PINN不仅依赖于数据驱动的学习,还通过将偏微分方程(PDEs)等物理约束条件纳入损失函数,实现对物理现象的精准建模和预测。

1.1.1 PINN的定义

PINN通过在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中引入物理方程的约束,使网络在拟合数据的同时,满足所描述的物理规律。其基本思想是利用自动微分技术,将物理定律转化为可训练的损失函数,从而指导神经网络的优化过程。

1.1.2 背景与发展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猛发展,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纯数据驱动的方法在物理建模中面临数据稀缺和物理一致性难以保证的问题。PINN的提出有效结合了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神经网络在处理物理问题时的局限性。2017年,Raissi等人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PINN的概念,并展示了其在求解复杂物理问题中的优越性。

1.2 PINN与传统神经网络的区别

尽管PINN本质上仍然是神经网络的一种,但在结构与训练方法上与传统神经网络存在显著区别。

1.2.1 结构上的区别

传统神经网络主要依赖于输入数据,通过多层非线性变换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而PINN在此基础上,额外引入物理约束,使得网络输出不仅符合数据,还满足物理定律。具体来说,PINN在网络架构中嵌入了描述物理过程的偏微分方程,从而实现对物理现象的深度理解和模拟。

1.2.2 损失函数的构建

传统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通常只包含数据误差,例如均方误差(MSE):
L data = 1 N ∑ i = 1 N ∣ u ( x i ) − u ^ ( x i ) ∣ 2 L_{\text{data}} = \frac{1}{N} \sum_{i=1}^{N} \left| u(x_i) - \hat{u}(x_i) \right|^2 Ldata=N1i=1Nu(xi)u^(xi)2
其中, u ( x i ) u(x_i) u(xi)为真实数据, u ^ ( x i ) \hat{u}(x_i) u^(xi)为神经网络预测值。

而PINN的损失函数则综合了数据误差和物理误差:
L = L data + λ L physics L = L_{\text{data}} + \lambda L_{\text{physics}} L=Ldata+λLphysics
其中, L physics L_{\text{physics}} Lphysics表示物理约束部分,通常由描述物理定律的偏微分方程残差构成:
L physics = 1 M ∑ j = 1 M ∣ f ( x j ) ∣ 2 L_{\text{physics}} = \frac{1}{M} \sum_{j=1}^{M} \left| f(x_j) \right|^2 Lphysics=M1j=1Mf(xj)2
f ( x j ) f(x_j) f(xj) 为在点 x j x_j xj处的物理方程残差, λ \lambda λ为权重系数,用于平衡数据误差与物理误差的重要性。

1.2.3 优势比较
  • 数据需求:传统神经网络在缺乏大量数据时性能下降明显,而PINN通过物理约束能够在数据稀缺的情况下仍保持较高的准确性。
  • 物理一致性:PINN在训练过程中强制满足物理定律,确保模型输出具备物理解释性和一致性,而传统神经网络可能仅在数据驱动下忽视物理规律。
  • 泛化能力:由于融合了物理知识,PINN在不同的物理情境下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

1.3 PINN的应用领域

PINN作为一种兼具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优势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多个科学与工程领域。

1.3.1 流体力学

在流体力学中,PINN被用于求解Navier-Stokes方程,以模拟复杂的流体流动现象,如湍流、边界层分离等。通过引入物理约束,PINN能够准确捕捉流体的动量守恒和质量守恒特性。

1.3.2 固体力学

PINN在固体力学中用于应力分析和形变预测。通过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和平衡方程,PINN能够高效地预测结构在受力下的响应。

1.3.3 热传导问题

热传导问题涉及温度场的分布和演化,PINN通过热传导方程的约束,能够精准模拟复杂材料中的热传导过程,适用于电子设备散热、建筑节能等领域。

1.3.4 电磁场模拟

在电磁场模拟中,PINN用于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能够高效地模拟电磁波的传播、散射等现象,对于天线设计、雷达系统等具有重要意义。

1.3.5 气候建模与预测

PINN在气候建模中应用于大气动力学方程的求解,能够辅助预测气候变化趋势、极端天气事件,为气候科学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1.3.6 其他工程应用

除了上述领域,PINN还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例如,在航空航天中,PINN用于火箭发动机设计;在材料科学中,PINN用于新材料性能预测;在生物医学工程中,PINN辅助医疗影像分析和生理参数建模。

第二课:基础数学知识

2.1 微分方程简介

微分方程是描述函数及其导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广泛应用于物理、工程、生物等各个科学领域。在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的背景下,微分方程用于刻画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为神经网络提供物理约束,从而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2.1.1 微分方程的分类

微分方程主要分为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DEs)和**偏微分方程(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DEs)两大类:

  • 常微分方程(ODEs):涉及单一自变量的微分方程。例如,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可表示为:
    d y d x + P ( x ) y = Q ( x ) \frac{dy}{dx} + P(x)y = Q(x) dxdy+P(x)y=Q(x)
    其中, P ( x ) P(x) P(x) Q ( x ) Q(x) Q(x) 是关于自变量 x x x 的已知函数。

  • 偏微分方程(PDEs):涉及多个自变量的微分方程。例如,经典的热传导方程为:
    ∂ u ∂ t = α ∂ 2 u ∂ x 2 \frac{\partial u}{\partial t} = \alpha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 tu=αx22u
    其中, u ( x , t ) u(x,t) u(x,t) 表示温度分布, α \alpha α 是热扩散系数。

2.1.2 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可分为解析法数值法

  • 解析法:通过数学手段获得微分方程的精确解。这类方法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微分方程,如线性方程和可分离变量的非线性方程。例如,使用积分因子法可以求解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

  • 数值法:当解析解难以获得时,采用数值近似方法求解微分方程。这类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谱方法等,常用于处理复杂的偏微分方程。

2.2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为了确保微分方程的解具有物理意义,通常需要附加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2.2.1 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是在定义域的边界上对解的值或导数进行规定,确保问题的唯一性。常见的边界条件包括:

  • 狄利克雷边界条件(Dirichlet Boundary Conditions):规定解在边界上的具体值。例如,在区间 [ a , b ] [a, b] [a,b] 上求解热传导方程时,可以设置:
    u ( a , t ) = u a , u ( b , t ) = u b u(a, t) = u_a, \quad u(b, t) = u_b u(a,t)=ua,u(b,t)=ub
    其中, u a u_a ua u b u_b ub 为已知常数。

  • 诺伊曼边界条件(Neumann Boundary Conditions):规定解在边界上的导数值,即法向导数。例如:
    ∂ u ∂ x ∣ x = a = q a , ∂ u ∂ x ∣ x = b = q b \frac{\partial u}{\partial x}\bigg|_{x=a} = q_a, \quad \frac{\partial u}{\partial x}\bigg|_{x=b} = q_b xu x=a=qa,xu x=b=qb
    其中, q a q_a qa q b q_b qb 表示在边界点的通量。

  • 混合边界条件(Mixed Boundary Conditions):结合狄利克雷和诺伊曼边界条件。例如,在一个边界点规定解的值,在另一个边界点规定解的导数。

2.2.2 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用于描述时间依赖的微分方程在初始时刻的状态,是解决动态系统问题的关键。例如,对于热传导方程:
u ( x , 0 ) = u initial ( x ) u(x, 0) = u_{\text{initial}}(x) u(x,0)=uinitial(x)
其中, u initial ( x ) u_{\text{initial}}(x) uinitial(x) 表示初始时刻的温度分布。

2.3 神经网络基础

神经网络是一种受生物神经系统启发的数学模型,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中。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在传统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引入物理约束,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涉及物理定律的问题。

2.3.1 神经网络结构

一个典型的前馈神经网络由多个层组成,每层由若干神经元构成,具体包括:

  • 输入层(Input Layer):接收外部输入数据,每个神经元对应一个输入特征。

  • 隐藏层(Hidden Layers):位于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负责数据的非线性变换和特征提取。隐藏层的数量和每层神经元的数量是网络结构的重要参数。

  • 输出层(Output Layer):生成最终的预测结果,神经元数量取决于具体任务的需求。

网络中各层神经元之间通过权重(Weights)偏置(Biases) 连接,权重决定了输入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的影响程度,偏置则用于调整激活函数的激活阈值。

2.3.2 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为神经网络引入非线性,使其能够学习和表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常见的激活函数包括:

  • Sigmoid函数
    σ ( x ) = 1 1 + e − x \sigma(x) = \frac{1}{1 + e^{-x}} σ(x)=1+ex1
    该函数将输入压缩到 ( 0 , 1 ) (0, 1) (0,1) 的范围内,适用于二分类问题的输出层。

  • ReLU函数(Rectified Linear Unit)
    ReLU ( x ) = max ⁡ ( 0 , x ) \text{ReLU}(x) = \max(0, x) ReLU(x)=max(0,x)
    ReLU 函数具有计算简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隐藏层。

  • 双曲正切函数(Tanh)
    tanh ⁡ ( x ) = e x − e − x e x + e − x \tanh(x) = \frac{e^{x} - e^{-x}}{e^{x} + e^{-x}} tanh(x)=ex+exexex
    该函数将输入压缩到 ( − 1 , 1 ) (-1, 1) (1,1) 的范围内,常用于需要零中心化输出的场景。

2.3.3 神经网络的训练

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包括**前向传播(Forward Propagation)反向传播(Backward Propagation)**两个阶段:

  • 前向传播:输入数据通过各层神经元的加权求和和激活函数,生成网络的输出结果。假设一个简单的网络具有一层隐藏层,其输出可表示为:
    y ^ = σ ( W 2 ⋅ σ ( W 1 ⋅ x + b 1 ) + b 2 ) \hat{y} = \sigma(W_2 \cdot \sigma(W_1 \cdot x + b_1) + b_2) y^=σ(W2σ(W1x+b1)+b2)
    其中, W 1 W_1 W1 W 2 W_2 W2 是权重矩阵, b 1 b_1 b1 b 2 b_2 b2 是偏置向量, σ \sigma σ 是激活函数。

  • 反向传播:根据预测输出与真实标签之间的误差,利用梯度下降算法调整网络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以均方误差(MSE)为例,损失函数定义为:
    MSE = 1 N ∑ i = 1 N ( y i − y ^ i ) 2 \text{MSE} = \frac{1}{N} \sum_{i=1}^{N} (y_i - \hat{y}_i)^2 MSE=N1i=1N(yiy^i)2
    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关于各参数的梯度,并使用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Adam优化器)更新参数。

训练过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迭代优化,找到一组最优的权重和偏置,使得网络输出尽可能接近真实值。

第三课:PINN的基本原理

3.1 PINN的工作机制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简称PINN)是一种结合了深度学习与物理知识的神经网络模型。它通过将物理定律(通常以偏微分方程的形式)融入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中,实现对复杂物理系统的高效模拟和预测。PINN的核心工作机制包括数据驱动学习和物理约束的结合。

3.1.1 数据驱动的神经网络

传统的神经网络主要依赖大量标注数据进行训练,通过最小化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来优化网络参数。然而,在许多物理问题中,获取大规模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往往昂贵且耗时。PINN通过融合物理定律,减少对大量数据的依赖,并能够在数据稀缺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良好的预测性能。

基础的神经网络工作原理可以表示为:
y ^ = f ( x ; θ ) \hat{y} = f(x; \theta) y^=f(x;θ)
其中, y ^ \hat{y} y^为预测输出, x x x为输入特征, θ \theta θ为网络参数。

3.1.2 物理约束的引入

PINN通过将物理定律(如麦克斯韦方程、热传导方程等)作为约束条件加入到损失函数中。这些物理定律通常以偏微分方程(PDEs)的形式存在,通过自动微分技术,神经网络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同时满足数据拟合和物理约束。

以一个简单的偏微分方程为例:
∂ u ∂ t = α ∂ 2 u ∂ x 2 \frac{\partial u}{\partial t} = \alpha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 tu=αx22u
这是经典的热传导方程,其中 u u u表示温度, α \alpha α为热扩散系数。PINN在训练时会将该方程作为约束,确保预测的温度场不仅拟合数据,还符合热传导的物理规律。

3.2 损失函数的构建

损失函数是神经网络训练的核心,决定了模型优化的方向和目标。在PINN中,损失函数不仅包含数据拟合误差,还融合了物理约束,使得网络在满足数据的同时遵循物理定律。

3.2.1 数据损失

数据损失部分衡量了神经网络预测值与实际观测数据之间的差异。通常采用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作为数据损失函数:
L data = 1 N ∑ i = 1 N ( y i − f ( x i ; θ ) ) 2 \mathcal{L}_{\text{data}} = \frac{1}{N} \sum_{i=1}^{N} \left( y_i - f(x_i; \theta) \right)^2 Ldata=N1i=1N(yif(xi;θ))2
其中, N N N为观测数据点的数量, y i y_i yi为真实观测值, f ( x i ; θ ) f(x_i; \theta) f(xi;θ)为神经网络的预测值。

3.2.2 物理损失

物理损失部分通过将物理定律转化为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计算其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以刚才的热传导方程为例,物理损失可以表示为:
L physics = 1 M ∑ j = 1 M ( ∂ u ( x j , t j ; θ ) ∂ t − α ∂ 2 u ( x j , t j ; θ ) ∂ x 2 ) 2 \mathcal{L}_{\text{physics}} = \frac{1}{M} \sum_{j=1}^{M} \left( \frac{\partial u(x_j, t_j; \theta)}{\partial t} - \alpha \frac{\partial^2 u(x_j, t_j; \theta)}{\partial x^2} \right)^2 Lphysics=M1j=1M(tu(xj,tj;θ)αx22u(xj,tj;θ))2
其中, M M M为物理约束点的数量, ( x j , t j ) (x_j, t_j) (xj,tj)为空间和时间的坐标。

3.2.3 综合损失

综合损失函数将数据损失和物理损失进行加权组合,通常表示为:
L = L data + λ L physics \mathcal{L} = \mathcal{L}_{\text{data}} + \lambda \mathcal{L}_{\text{physics}} L=Ldata+λLphysics
其中, λ \lambda λ为权重参数,用于平衡数据拟合与物理约束的重要性。

3.3 自动微分的应用

自动微分(Automatic Differentiation,简称AD)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技术,用于高效且精确地计算函数的导数。对于PINN而言,自动微分是实现物理约束的关键工具,它允许网络在训练过程中自动计算偏微分方程所需的导数。

3.3.1 自动微分的基本原理

自动微分通过链式法则,将复杂函数的导数分解为基本操作的导数的乘积,从而能够精确计算任意阶导数。与数值微分相比,自动微分避免了近似误差;与符号微分相比,自动微分更高效且适用于复杂函数。

假设神经网络的输出为 u ( x , t ; θ ) u(x, t; \theta) u(x,t;θ),则其时间导数和空间导数可以通过自动微分计算得到:
∂ u ∂ t = AD [ u ] t \frac{\partial u}{\partial t} = \text{AD}\left[u\right]_{t} tu=AD[u]t
∂ 2 u ∂ x 2 = AD 2 [ u ] x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 = \text{AD}^2\left[u\right]_{x} x22u=AD2[u]x

3.3.2 在PINN中的应用

在PINN中,自动微分主要用于计算物理损失中的各阶导数。以热传导方程为例,自动微分使得神经网络能够生成满足物理定律的温度场,无需手动推导和实现导数公式。

具体步骤如下:

  1. 定义网络输出:令网络输出为 u ( x , t ; θ ) u(x, t; \theta) u(x,t;θ),根据输入的空间和时间坐标预测温度。

  2. 计算导数:利用自动微分计算 ∂ u ∂ t \frac{\partial u}{\partial t} tu ∂ 2 u ∂ x 2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 x22u

  3. 构建物理损失:将物理定律代入,通过计算误差来定义物理损失。

  4. 优化训练:联合优化数据损失和物理损失,更新网络参数 θ \theta θ

通过自动微分,PINN能够高效地在训练过程中满足复杂的物理约束,从而实现对物理系统的准确模拟和预测。

第四课:PINN的实现步骤

4.1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在实现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之前,数据的准备与预处理至关重要。这一步骤确保网络能够有效地学习物理规律,并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4.1.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PINN实现的第一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观测数据: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实际观测数据,包括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以覆盖物理系统的各种状态。

  • 物理约束点:选择满足物理定律的样本点,用于构建物理损失。通常,这些点分布在定义域的各个位置,以全面约束模型。

4.1.2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具体步骤包括:

  • 去除异常值:使用统计方法检测并去除与整体数据显著不同的异常点。

  • 填补缺失值:对于缺失的数据点,采用插值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填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1.3 数据归一化

为了加速训练过程并提高模型的稳定性,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

  • 线性归一化:将数据线性映射到指定的区间,如[0, 1]:
    x norm = x − x min ⁡ x max ⁡ − x min ⁡ x_{\text{norm}} = \frac{x - x_{\min}}{x_{\max} - x_{\min}} xnorm=xmaxxminxxmin

  • 标准化:将数据转换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
    x std = x − μ σ x_{\text{std}} = \frac{x - \mu}{\sigma} xstd=σxμ

其中, μ \mu μ为数据均值, σ \sigma σ为数据标准差。

4.1.4 训练集与测试集的划分

为了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需要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常见的划分比例为80%训练集,20%测试集。划分方法如下:

  • 随机划分:随机选择数据点分配到训练集和测试集,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情况。

  • 分层划分:确保训练集和测试集在各类数据分布上保持一致,适用于数据类别不均衡的情况。

4.2 网络架构设计

网络架构的设计对PINN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合理的架构能够更好地捕捉物理规律,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4.2.1 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一个典型的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每一层由若干神经元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权重连接。激活函数的选择决定了网络的非线性表达能力。

4.2.2 PINN网络架构的特点

与传统神经网络不同,PINN的网络架构需要融入物理约束,具体特点包括:

  • 输入层:通常包括物理问题的自变量,如空间坐标 x x x和时间 t t t

  • 隐藏层:包含多个全连接层,通过非线性激活函数实现复杂的特征提取。

  • 输出层:输出物理量的预测值,如温度场 u ( x , t ) u(x, t) u(x,t)

  • 物理损失层:结合物理定律,通过额外的损失函数约束网络输出满足偏微分方程(PDE)。

4.2.3 网络层数与神经元选择

网络的层数和每层的神经元数量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调整。一般来说:

  • 层数:较深的网络能够捕捉更复杂的特征,但训练难度增加。通常选择3-5层作为初始结构。

  • 神经元数量:每层的神经元数量影响模型的表达能力。常用的选择范围为20-50个神经元。

4.2.4 激活函数的选择

激活函数赋予网络非线性能力,常用的激活函数包括:

  • 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
    ReLU ( x ) = max ⁡ ( 0 , x ) \text{ReLU}(x) = \max(0, x) ReLU(x)=max(0,x)

  • Tanh
    tanh ⁡ ( x ) = e x − e − x e x + e − x \tanh(x) = \frac{e^x - e^{-x}}{e^x + e^{-x}} tanh(x)=ex+exexex

  • Sigmoid
    σ ( x ) = 1 1 + e − x \sigma(x) = \frac{1}{1 + e^{-x}} σ(x)=1+ex1

在PINN中,常选择Tanh函数,因为其输出范围在 ( − 1 , 1 ) (-1, 1) (1,1)之间,有利于处理物理问题的对称性。

4.3 训练与优化方法

训练PINN的目标是最小化综合损失函数,使网络输出既符合观测数据,又满足物理定律。训练过程包括损失函数的构建、优化算法的选择以及参数调整。

4.3.1 损失函数的构建

综合损失函数包括数据损失和物理损失:
L = L data + λ L physics \mathcal{L} = \mathcal{L}_{\text{data}} + \lambda \mathcal{L}_{\text{physics}} L=Ldata+λLphysics

  • 数据损失 L data \mathcal{L}_{\text{data}} Ldata):衡量网络预测值与真实观测值之间的误差,常采用均方误差(MSE):
    L data = 1 N ∑ i = 1 N ∣ u ( x i , t i ; θ ) − y i ∣ 2 \mathcal{L}_{\text{data}} = \frac{1}{N} \sum_{i=1}^{N} \left| u(x_i, t_i; \theta) - y_i \right|^2 Ldata=N1i=1Nu(xi,ti;θ)yi2

    其中, N N N为观测数据点的数量, y i y_i yi为真实观测值, u ( x i , t i ; θ ) u(x_i, t_i; \theta) u(xi,ti;θ)为网络预测值。

  • 物理损失 L physics \mathcal{L}_{\text{physics}} Lphysics):衡量网络输出满足物理定律的程度,以偏微分方程残差的平方和表示:
    L physics = 1 M ∑ j = 1 M ∣ N [ u ( x j , t j ; θ ) ] ∣ 2 \mathcal{L}_{\text{physics}} = \frac{1}{M} \sum_{j=1}^{M} \left| \mathcal{N}[u(x_j, t_j; \theta)] \right|^2 Lphysics=M1j=1MN[u(xj,tj;θ)]2

    其中, N \mathcal{N} N表示微分算子, M M M为物理约束点的数量, ( x j , t j ) (x_j, t_j) (xj,tj)为空间和时间坐标。

4.3.2 优化算法的选择

优化算法用于调整网络参数 θ \theta θ,以最小化损失函数。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

  • 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
    θ ← θ − η ∇ θ L \theta \leftarrow \theta - \eta \nabla_\theta \mathcal{L} θθηθL

    其中, η \eta η为学习率, ∇ θ L \nabla_\theta \mathcal{L} θL为损失函数关于参数的梯度。

  • Adam优化器:一种自适应学习率的方法,通过估计一阶和二阶矩来调整参数更新步长,提高收敛速度和稳定性。

4.3.3 学习率的设置

学习率 η \eta η决定了参数更新的步长大小。学习率过大可能导致震荡甚至发散,过小则会导致收敛速度过慢。常用的策略包括:

  • 固定学习率:选择一个合适的固定值,如 1 0 − 3 10^{-3} 103

  • 学习率衰减: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减小学习率,如指数衰减:
    η new = η initial × e − γ t \eta_{\text{new}} = \eta_{\text{initial}} \times e^{-\gamma t} ηnew=ηinitial×eγt

    其中, γ \gamma γ为衰减率, t t t为训练步数。

4.3.4 正则化方法

正则化用于防止网络过拟合,常用的方法包括:

  • L2正则化
    L reg = α 2 ∑ k θ k 2 \mathcal{L}_{\text{reg}} = \frac{\alpha}{2} \sum_{k} \theta_k^2 Lreg=2αkθk2

    其中, α \alpha α为正则化系数, θ k \theta_k θk为第 k k k个参数。

  • 早停法(Early Stopping):在验证集损失不再下降时提前停止训练,防止模型在训练集上过拟合。

4.3.5 训练过程的监控与调整

在训练过程中,需实时监控损失函数的变化,确保模型收敛良好。具体措施包括:

  • 损失曲线绘制:记录并绘制训练集和物理损失随训练步数的变化曲线,直观了解模型训练情况。

  • 参数调整:根据损失曲线的表现,适时调整学习率、优化器参数或网络结构,以优化训练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PINN能够有效地学习物理规律,实现对复杂物理系统的精确建模和预测。

第五课:实战案例解析

5.1 具体物理问题中的PINN应用

5.1.1 热传导方程中的PINN应用

热传导方程是描述热量在介质中传递的基本偏微分方程,形式为:
∂ u ∂ t = α ∂ 2 u ∂ x 2 \frac{\partial u}{\partial t} = \alpha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 tu=αx22u
其中, u ( x , t ) u(x,t) u(x,t) 表示温度分布, α \alpha α 为热扩散系数。在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中,我们将该方程作为物理约束条件纳入损失函数,确保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不仅拟合现有数据,还符合热传导定律。

5.1.1.1 问题定义

假设我们要在一维空间 x ∈ [ 0 , 1 ] x \in [0,1] x[0,1]的杆上预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具体问题包括:

  • 初始条件
    u ( x , 0 ) = u init ( x ) u(x,0) = u_{\text{init}}(x) u(x,0)=uinit(x)
    其中, u init ( x ) u_{\text{init}}(x) uinit(x) 为已知的初始温度分布。

  • 边界条件
    u ( 0 , t ) = u 0 , u ( 1 , t ) = u 1 u(0,t) = u_0, \quad u(1,t) = u_1 u(0,t)=u0,u(1,t)=u1
    其中, u 0 u_0 u0 u 1 u_1 u1 为已知的边界温度。

5.1.1.2 网络结构设计

设计一个前馈神经网络,输入为空间和时间坐标 ( x , t ) (x,t) (x,t),输出为温度 u ( x , t ) u(x,t) u(x,t)。具体结构如下:

  • 输入层:2个神经元,分别对应 x x x t t t
  • 隐藏层:若干个隐藏层,每层包含一定数量的神经元,激活函数使用ReLU或Tanh。
  • 输出层:1个神经元,输出温度 u u u,采用线性激活函数。

网络结构示意图:

输入层 (x, t) → 隐藏层1 → 隐藏层2... → 隐藏层N → 输出层 (u)
5.1.1.3 损失函数构建

损失函数由三部分组成:数据损失、物理损失和边界损失。

  • 数据损失 L data \mathcal{L}_{\text{data}} Ldata):
    衡量神经网络预测值与实际观测数据之间的差异,通常采用均方误差(MSE):
    L data = 1 N d ∑ i = 1 N d ( u ( x i , t i ) − u i ) 2 \mathcal{L}_{\text{data}} = \frac{1}{N_d} \sum_{i=1}^{N_d} \left( u(x_i, t_i) - u_i \right)^2 Ldata=Nd1i=1Nd(u(xi,ti)ui)2
    其中, N d N_d Nd 为观测数据点的数量, u i u_i ui 为对应的真实温度值。

  • 物理损失 L physics \mathcal{L}_{\text{physics}} Lphysics):
    将热传导方程作为约束,确保预测结果符合物理定律:
    L physics = 1 N p ∑ j = 1 N p ( ∂ u ∂ t − α ∂ 2 u ∂ x 2 ) 2 ∣ ( x j , t j ) \mathcal{L}_{\text{physics}} = \frac{1}{N_p} \sum_{j=1}^{N_p} \left( \frac{\partial u}{\partial t} - \alpha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 \right)^2 \bigg|_{(x_j, t_j)} Lphysics=Np1j=1Np(tuαx22u)2 (xj,tj)
    其中, N p N_p Np 为物理约束点的数量,通过自动微分计算偏导数。

  • 边界损失 L boundary \mathcal{L}_{\text{boundary}} Lboundary):
    确保预测结果在边界条件下满足已知温度值:
    L boundary = 1 N b ∑ k = 1 N b [ ( u ( x k = 0 , t k ) − u 0 ) 2 + ( u ( x k = 1 , t k ) − u 1 ) 2 ] \mathcal{L}_{\text{boundary}} = \frac{1}{N_b} \sum_{k=1}^{N_b} \left[ \left( u(x_k=0, t_k) - u_0 \right)^2 + \left( u(x_k=1, t_k) - u_1 \right)^2 \right] Lboundary=Nb1k=1Nb[(u(xk=0,tk)u0)2+(u(xk=1,tk)u1)2]
    其中, N b N_b Nb 为边界点的数量。

  • 综合损失函数
    将上述三部分损失进行加权组合:
    L = L data + λ physics L physics + λ boundary L boundary \mathcal{L} = \mathcal{L}_{\text{data}} + \lambda_{\text{physics}} \mathcal{L}_{\text{physics}} + \lambda_{\text{boundary}} \mathcal{L}_{\text{boundary}} L=Ldata+λphysicsLphysics+λboundaryLboundary
    其中, λ physics \lambda_{\text{physics}} λphysics λ boundary \lambda_{\text{boundary}} λboundary 分别为物理损失和边界损失的权重系数,用于平衡各部分损失在总体损失中的贡献。

5.1.1.4 训练过程

训练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前向传播:输入 ( x , t ) (x,t) (x,t),通过神经网络得到预测温度 u ^ ( x , t ) \hat{u}(x,t) u^(x,t)
  2. 计算损失:分别计算数据损失、物理损失和边界损失,并组合成总损失 L \mathcal{L} L
  3. 反向传播: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计算总损失对网络参数的梯度。
  4. 参数更新:使用优化算法(如Adam)更新网络参数 θ \theta θ,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通过不断迭代优化,网络参数 θ \theta θ逐渐调整,最终获得能够准确预测温度分布的模型。

5.1.2 流体力学中的PINN应用

在流体力学中,PINN可用于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模拟复杂的流体流动现象。例如,考虑二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

{ ∂ u ∂ t + ( u ⋅ ∇ ) u = − ∇ p + ν ∇ 2 u + f ∇ ⋅ u = 0 \begin{cases} \frac{\partial \mathbf{u}}{\partial t} + (\mathbf{u} \cdot \nabla)\mathbf{u} = -\nabla p + \nu \nabla^2 \mathbf{u} + \mathbf{f} \\ \nabla \cdot \mathbf{u} = 0 \end{cases} {tu+(u)u=p+ν2u+fu=0

其中, u = ( u , v ) \mathbf{u} = (u, v) u=(u,v) 为速度场, p p p 为压力, ν \nu ν 为运动粘度系数, f \mathbf{f} f 为外部力。

5.1.2.1 问题定义

设定流体域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例如:

  • 初始条件
    u ( x , y , 0 ) = u init ( x , y ) , p ( x , y , 0 ) = p init ( x , y ) \mathbf{u}(x,y,0) = \mathbf{u}_{\text{init}}(x,y), \quad p(x,y,0) = p_{\text{init}}(x,y) u(x,y,0)=uinit(x,y),p(x,y,0)=pinit(x,y)

  • 边界条件
    采用不同类型的边界条件,如诺伊曼边界条件和狄利克雷边界条件,以确保流体在边界处的行为符合物理实际。

5.1.2.2 网络结构设计

设计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神经网络,输入为空间坐标 ( x , y ) (x,y) (x,y)和时间 t t t,输出为速度分量 ( u , v ) (u,v) (u,v)和压力 p p p。网络结构包括:

  • 输入层:3个神经元,分别对应 x x x, y y y, t t t
  • 隐藏层:若干个隐藏层,使用ReLU或Tanh激活函数。
  • 输出层:3个神经元,分别输出 u u u, v v v, p p p
5.1.2.3 损失函数构建

损失函数同样由数据损失和物理损失组成:

  • 数据损失 L data \mathcal{L}_{\text{data}} Ldata):
    L data = 1 N d ∑ i = 1 N d ( ∥ u ( x i , y i , t i ) − u ^ ( x i , y i , t i ) ∥ 2 + ∣ p ( x i , y i , t i ) − p ^ ( x i , y i , t i ) ∣ 2 ) \mathcal{L}_{\text{data}} = \frac{1}{N_d} \sum_{i=1}^{N_d} \left( \|\mathbf{u}(x_i,y_i,t_i) - \hat{\mathbf{u}}(x_i,y_i,t_i)\|^2 + \left| p(x_i,y_i,t_i) - \hat{p}(x_i,y_i,t_i) \right|^2 \right) Ldata=Nd1i=1Nd(u(xi,yi,ti)u^(xi,yi,ti)2+p(xi,yi,ti)p^(xi,yi,ti)2)

  • 物理损失 L physics \mathcal{L}_{\text{physics}} Lphysics):
    L physics = 1 N p ∑ j = 1 N p ( ∥ ∂ u ∂ t + ( u ⋅ ∇ ) u + ∇ p − ν ∇ 2 u − f ∥ 2 + ∣ ∇ ⋅ u ∣ 2 ) ∣ ( x j , y j , t j ) \mathcal{L}_{\text{physics}} = \frac{1}{N_p} \sum_{j=1}^{N_p} \left( \left\| \frac{\partial \mathbf{u}}{\partial t} + (\mathbf{u} \cdot \nabla)\mathbf{u} + \nabla p - \nu \nabla^2 \mathbf{u} - \mathbf{f} \right\|^2 + \left| \nabla \cdot \mathbf{u} \right|^2 \right) \bigg|_{(x_j, y_j, t_j)} Lphysics=Np1j=1Np( tu+(u)u+pν2uf 2+u2) (xj,yj,tj)

  • 边界损失 L boundary \mathcal{L}_{\text{boundary}} Lboundary):
    根据具体边界条件设计,如:
    L boundary = 1 N b ∑ k = 1 N b ( ∥ u ( x k , y k , t k ) − u boundary ∥ 2 + ∣ p ( x k , y k , t k ) − p boundary ∣ 2 ) \mathcal{L}_{\text{boundary}} = \frac{1}{N_b} \sum_{k=1}^{N_b} \left( \|\mathbf{u}(x_k,y_k,t_k) - \mathbf{u}_{\text{boundary}} \|^2 + \left| p(x_k,y_k,t_k) - p_{\text{boundary}} \right|^2 \right) Lboundary=Nb1k=1Nb(u(xk,yk,tk)uboundary2+p(xk,yk,tk)pboundary2)

  • 综合损失函数
    L = L data + λ physics L physics + λ boundary L boundary \mathcal{L} = \mathcal{L}_{\text{data}} + \lambda_{\text{physics}} \mathcal{L}_{\text{physics}} + \lambda_{\text{boundary}} \mathcal{L}_{\text{boundary}} L=Ldata+λphysicsLphysics+λboundaryLboundary

5.1.2.4 训练过程

训练步骤与热传导问题类似,包括前向传播、损失计算、反向传播和参数更新。需要特别注意物理损失的计算,因为Navier-Stokes方程涉及多项复杂的非线性项和导数。

5.2 代码实现示例

5.2.1 基于TensorFlow的PINN实现

以下是一个基于TensorFlow的简化PINN实现示例,用于求解一维热传导方程: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numpy as np

# 定义PINN模型
class PINN(tf.keras.Model):
    def __init__(self, layers):
        super(PINN, self).__init__()
        self.hidden_layers = [tf.keras.layers.Dense(width, activation=tf.nn.tanh) for width in layers[1:-1]]
        self.output_layer = tf.keras.layers.Dense(layers[-1], activation=None)
    
    def call(self, x, t):
        inputs = tf.concat([x, t], axis=1)
        for layer in self.hidden_layers:
            inputs = layer(inputs)
        return self.output_layer(inputs)

# 定义损失函数
def loss(model, x, t, u_true, x_p, t_p, alpha):
    with tf.GradientTape(persistent=True) as tape:
        tape.watch([x, t])
        u_pred = model(x, t)
    u_t = tape.gradient(u_pred, t)
    u_x = tape.gradient(u_pred, x)
    u_xx = tape.gradient(u_x, x)
    del tape
    # 数据损失
    mse_data = tf.reduce_mean(tf.square(u_true - u_pred))
    # 物理损失
    physics = u_t - alpha * u_xx
    mse_physics = tf.reduce_mean(tf.square(physics))
    return mse_data + mse_physics

# 训练过程
def train(model, optimizer, epochs, x, t, u_true, x_p, t_p, alpha):
    for epoch in range(epochs):
        with tf.GradientTape() as tape:
            current_loss = loss(model, x, t, u_true, x_p, t_p, alpha)
        gradients = tape.gradient(current_loss, model.trainable_variables)
        optimizer.apply_gradients(zip(gradients, model.trainable_variables))
        if epoch % 1000 == 0:
            print(f'Epoch {epoch}, Loss: {current_loss.numpy()}')

# 示例数据
x_train = np.random.uniform(0, 1, (100, 1))
t_train = np.random.uniform(0, 1, (100, 1))
u_train = np.sin(np.pi * x_train) * np.exp(-np.pi**2 * 0.1 * t_train)

# 物理约束点
x_p = np.random.uniform(0, 1, (1000, 1))
t_p = np.random.uniform(0, 1, (1000, 1))
alpha = 0.1

# 转换为Tensor
x_tf = tf.convert_to_tensor(x_train, dtype=tf.float32)
t_tf = tf.convert_to_tensor(t_train, dtype=tf.float32)
u_tf = tf.convert_to_tensor(u_train, dtype=tf.float32)
x_p_tf = tf.convert_to_tensor(x_p, dtype=tf.float32)
t_p_tf = tf.convert_to_tensor(t_p, dtype=tf.float32)

# 初始化模型和优化器
layers = [2, 20, 20, 20, 1]
model = PINN(layers)
optimizer = tf.keras.optimizers.Adam()

# 开始训练
train(model, optimizer, epochs=10000, x=x_tf, t=t_tf, u_true=u_tf, x_p=x_p_tf, t_p=t_p_tf, alpha=alpha)
5.2.2 基于PyTorch的PINN实现

以下是一个基于PyTorch的简化PINN实现示例,用于求解一维热传导方程: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import numpy as np

# 定义PINN模型
class PINN(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layers):
        super(PINN, self).__init__()
        self.hidden_layers = nn.ModuleList()
        for i in range(len(layers)-2):
            self.hidden_layers.append(nn.Linear(layers[i], layers[i+1]))
        self.output_layer = nn.Linear(layers[-2], layers[-1])
        self.activation = nn.Tanh()
    
    def forward(self, x, t):
        inputs = torch.cat([x, t], dim=1)
        for layer in self.hidden_layers:
            inputs = self.activation(layer(inputs))
        return self.output_layer(inputs)

# 定义损失函数
def loss_function(model, x, t, u_true, x_p, t_p, alpha):
    u_pred = model(x, t)
    mse_data = nn.MSELoss()(u_pred, u_true)
    
    u_t = torch.autograd.grad(u_pred, t, grad_outputs=torch.ones_like(u_pred), create_graph=True)[0]
    u_x = torch.autograd.grad(u_pred, x, grad_outputs=torch.ones_like(u_pred), create_graph=True)[0]
    u_xx = torch.autograd.grad(u_x, x, grad_outputs=torch.ones_like(u_x), create_graph=True)[0]
    
    physics = u_t - alpha * u_xx
    mse_physics = torch.mean(physics**2)
    
    return mse_data + mse_physics

# 训练过程
def train(model, optimizer, epochs, x, t, u_true, x_p, t_p, alpha):
    for epoch in range(epochs):
        optimizer.zero_grad()
        current_loss = loss_function(model, x, t, u_true, x_p, t_p, alpha)
        current_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if epoch % 1000 == 0:
            print(f'Epoch {epoch}, Loss: {current_loss.item()}')

# 示例数据
x_train = np.random.uniform(0, 1, (100, 1))
t_train = np.random.uniform(0, 1, (100, 1))
u_train = np.sin(np.pi * x_train) * np.exp(-np.pi**2 * 0.1 * t_train)

# 物理约束点
x_p = np.random.uniform(0, 1, (1000, 1))
t_p = np.random.uniform(0, 1, (1000, 1))
alpha = 0.1

# 转换为Tensor
x_tf = torch.tensor(x_train, requires_grad=True, dtype=torch.float32)
t_tf = torch.tensor(t_train, requires_grad=True, dtype=torch.float32)
u_tf = torch.tensor(u_train, dtype=torch.float32)
x_p_tf = torch.tensor(x_p, requires_grad=True, dtype=torch.float32)
t_p_tf = torch.tensor(t_p, requires_grad=True, dtype=torch.float32)

# 初始化模型和优化器
layers = [2, 20, 20, 20, 1]
model = PINN(layers)
optimizer = 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1e-3)

# 开始训练
train(model, optimizer, epochs=10000, x=x_tf, t=t_tf, u_true=u_tf, x_p=x_p_tf, t_p=t_p_tf, alpha=alpha)

5.3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5.3.1 训练不收敛的问题

原因分析

  • 学习率设置不当,过高导致震荡,过低导致收敛速度缓慢。
  • 网络结构过于简单,无法捕捉复杂的物理关系。
  • 物理损失权重 λ \lambda λ设置不合理,导致物理约束部分对总损失的影响不足。

解决方案

  • 调整学习率:尝试不同的学习率,或使用自适应学习率优化器如Adam。
  • 优化网络结构:增加隐藏层的数量或每层的神经元数量,提高网络的表达能力。
  • 重新设定 λ \lambda λ:通过交叉验证选择合适的物理损失权重,确保物理约束在总损失中占有合理比例。
5.3.2 预测结果不符合物理规律

原因分析

  • 物理损失权重 λ \lambda λ过低,导致网络更关注数据拟合而忽视物理约束。
  • 物理约束点分布不均,未能充分覆盖定义域。
  • 自动微分计算存在误差,影响物理损失的准确性。

解决方案

  • 增加物理损失权重:提高 λ \lambda λ的值,使物理约束对总损失的贡献增加。
  • 优化物理约束点的分布:确保物理约束点覆盖整个定义域,避免某些区域物理约束不足。
  • 检查自动微分实现:确保自动微分过程正确无误,避免数值误差影响结果。
5.3.3 计算资源消耗大

原因分析

  • 网络规模过大,参数数量众多,导致训练时间长。
  • 物理损失项计算复杂,特别是在高维问题中,计算成本显著增加。
  • 训练数据量过大,导致内存和计算资源紧张。

解决方案

  • 简化网络结构:减少隐藏层数或每层神经元数量,降低模型复杂度。
  • 优化代码实现:利用高效的数值计算库,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开销。
  • 使用硬件加速:部署训练过程在GPU或分布式计算平台上,提高计算效率。
  • 减少训练数据量:在保证模型性能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训练数据量,降低计算负担。

第六课:高级主题探讨

6.1 多尺度问题中的PINN

6.1.1 多尺度问题的定义与挑战

多尺度问题指的是在同一物理系统中,不同空间或时间尺度的现象相互作用和耦合的情况。这类问题在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普遍存在,如气象预测中的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材料科学中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等。多尺度问题的主要挑战包括:

  • 尺度分离:不同尺度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数值模拟中的不稳定性和高计算成本。
  • 耦合机制复杂:不同尺度的物理过程可能通过复杂的非线性交互影响系统整体行为。
  • 数据获取困难:高精度多尺度数据的获取通常昂贵且耗时,限制了数据驱动方法的应用。
6.1.2 PINN在多尺度问题中的应用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通过结合物理定律和数据驱动的方法,为多尺度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在不同尺度下自动学习和表示复杂的物理现象。

6.1.2.1 多尺度损失函数的构建

在多尺度问题中,损失函数需要同时考虑不同尺度下的误差。假设系统包含宏观尺度(如整体结构)和微观尺度(如局部细节),则综合损失函数可以表示为:

L = L macro + λ L micro \mathcal{L} = \mathcal{L}_{\text{macro}} + \lambda \mathcal{L}_{\text{micro}} L=Lmacro+λLmicro

其中:

  • L macro \mathcal{L}_{\text{macro}} Lmacro 表示宏观尺度的损失,用于衡量整体结构与物理规律的吻合程度。
  • L micro \mathcal{L}_{\text{micro}} Lmicro 表示微观尺度的损失,用于捕捉局部细节和高频信息。
  • λ \lambda λ 为权重参数,用于平衡不同尺度损失的影响力。
6.1.2.2 神经网络架构的设计

为了有效处理多尺度问题,PINN的网络架构需具备多层次特征提取能力。常见的设计包括:

  • 分层结构:采用浅层网络处理宏观特征,深层网络捕捉微观细节。
  • 多分支网络:独立的分支网络分别处理不同尺度的信息,最后进行特征融合。
  • 跳跃连接(Skip Connections):在网络中引入跳跃连接,促进不同层次特征的有效传递和融合。

例如,一个典型的多尺度PINN架构可以表示为:

u ( x ; θ ) = f micro ( f macro ( x ; θ macro ) ; θ micro ) u(x; \theta) = f_{\text{micro}}(f_{\text{macro}}(x; \theta_{\text{macro}}); \theta_{\text{micro}}) u(x;θ)=fmicro(fmacro(x;θmacro);θmicro)

其中, θ macro \theta_{\text{macro}} θmacro θ micro \theta_{\text{micro}} θmicro 分别为宏观和微观部分的网络参数。

6.1.3 应用案例

以流体力学中的湍流模拟为例,湍流包含宏观的流场结构和微观的涡旋运动。通过设计多尺度PINN,可以同时学习整体流场与局部涡旋的动态行为,实现高精度的湍流预测。

6.2 复杂边界条件处理

6.2.1 复杂边界条件的种类

物理问题中的边界条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 狄利克雷边界条件(Dirichlet Boundary Conditions):指定边界上的函数值,如温度、位移等。
  • 诺伊曼边界条件(Neumann Boundary Conditions):指定边界上的导数值,如热通量、力等。
  • 混合边界条件(Mixed Boundary Conditions):结合多个边界条件,适用于复杂的物理场景。

此外,复杂边界条件可能涉及非线性关系、时变变化或多区域耦合等特性,增加了求解的困难度。

6.2.2 PINN中边界条件的实现

在PINN中,边界条件通过在损失函数中添加边界损失项来实现。具体步骤如下:

6.2.2.1 狄利克雷边界条件

对于狄利克雷边界条件,假设边界值为 g ( x b , t b ) g(x_b, t_b) g(xb,tb),则边界损失可表示为:

L Dirichlet = 1 N b ∑ i = 1 N b ( u ( x b ( i ) , t b ( i ) ) − g ( x b ( i ) , t b ( i ) ) ) 2 \mathcal{L}_{\text{Dirichlet}} = \frac{1}{N_b} \sum_{i=1}^{N_b} \left( u(x_b^{(i)}, t_b^{(i)}) - g(x_b^{(i)}, t_b^{(i)}) \right)^2 LDirichlet=Nb1i=1Nb(u(xb(i),tb(i))g(xb(i),tb(i)))2

其中, N b N_b Nb 为边界点的数量, ( x b ( i ) , t b ( i ) ) (x_b^{(i)}, t_b^{(i)}) (xb(i),tb(i)) 为第 i i i 个边界点的坐标。

6.2.2.2 诺伊曼边界条件

对于诺伊曼边界条件,指定边界上的导数值 ∂ u ∂ n = h ( x b , t b ) \frac{\partial u}{\partial n} = h(x_b, t_b) nu=h(xb,tb),边界损失可表示为:

L Neumann = 1 N b ∑ i = 1 N b ( ∂ u ∂ n ( x b ( i ) , t b ( i ) ) − h ( x b ( i ) , t b ( i ) ) ) 2 \mathcal{L}_{\text{Neumann}} = \frac{1}{N_b} \sum_{i=1}^{N_b} \left( \frac{\partial u}{\partial n}(x_b^{(i)}, t_b^{(i)}) - h(x_b^{(i)}, t_b^{(i)}) \right)^2 LNeumann=Nb1i=1Nb(nu(xb(i),tb(i))h(xb(i),tb(i)))2

利用自动微分技术,可以高效地计算所需的导数。

6.2.2.3 混合边界条件

对于混合边界条件,结合狄利克雷和诺伊曼条件,综合损失函数为:

L Mixed = L Dirichlet + λ L Neumann \mathcal{L}_{\text{Mixed}} = \mathcal{L}_{\text{Dirichlet}} + \lambda \mathcal{L}_{\text{Neumann}} LMixed=LDirichlet+λLNeumann

其中, λ \lambda λ 为权重参数,用于平衡不同类型边界条件的影响。

6.2.3 多区域复杂边界条件的处理

在多区域问题中,不同区域可能具有不同的边界条件或物理性质。PINN通过在每个区域分别定义边界损失,并在损失函数中进行加权组合,实现对复杂边界条件的有效处理。

例如,假设系统被分为区域 A A A 和区域 B B B,其边界条件分别为 g A g_A gA g B g_B gB,则综合边界损失函数为:

L boundary = L Dirichlet , A + λ A L Neumann , A + L Dirichlet , B + λ B L Neumann , B \mathcal{L}_{\text{boundary}} = \mathcal{L}_{\text{Dirichlet}, A} + \lambda_A \mathcal{L}_{\text{Neumann}, A} + \mathcal{L}_{\text{Dirichlet}, B} + \lambda_B \mathcal{L}_{\text{Neumann}, B} Lboundary=LDirichlet,A+λALNeumann,A+LDirichlet,B+λBLNeumann,B

通过灵活设计,可以适应各种复杂边界条件的需求。

6.3 多物理场耦合

6.3.1 多物理场耦合的概念

多物理场耦合指的是在同一物理系统中,不同物理现象相互影响和作用。例如,热电耦合中温度场与电场的相互作用,流固耦合中流体场与固体场的相互影响等。多物理场耦合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需要同时考虑多个物理定律的约束。

6.3.2 PINN在多物理场耦合中的应用

PINN通过将多个物理场的方程联合到损失函数中,能够同时模拟和预测耦合系统中的多种物理现象。其关键步骤包括:

6.3.2.1 联合损失函数的构建

假设系统涉及物理场 A A A 和物理场 B B B,则综合损失函数可以表示为:

L = L data , A + L data , B + λ A L physics , A + λ B L physics , B + γ L coupling \mathcal{L} = \mathcal{L}_{\text{data}, A} + \mathcal{L}_{\text{data}, B} + \lambda_A \mathcal{L}_{\text{physics}, A} + \lambda_B \mathcal{L}_{\text{physics}, B} + \gamma \mathcal{L}_{\text{coupling}} L=Ldata,A+Ldata,B+λALphysics,A+λBLphysics,B+γLcoupling

其中:

  • L data , A \mathcal{L}_{\text{data}, A} Ldata,A L data , B \mathcal{L}_{\text{data}, B} Ldata,B 分别为物理场 A A A B B B 的数据损失。
  • L physics , A \mathcal{L}_{\text{physics}, A} Lphysics,A L physics , B \mathcal{L}_{\text{physics}, B} Lphysics,B 为对应的物理损失。
  • L coupling \mathcal{L}_{\text{coupling}} Lcoupling 为耦合损失,用于描述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 λ A \lambda_A λA, λ B \lambda_B λB, γ \gamma γ 为权重参数,用于平衡各部分损失的影响力。
6.3.2.2 耦合条件的实现

耦合条件通常通过引入耦合方程来描述不同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热电耦合中的塞贝克效应可以表示为:

J = − σ ( T ) ∇ ϕ − α ( T ) ∇ T \mathbf{J} = -\sigma(T) \nabla \phi - \alpha(T) \nabla T J=σ(T)ϕα(T)T

q = − k ( T ) ∇ T + α ( T ) ϕ J \mathbf{q} = -k(T) \nabla T + \alpha(T) \phi \mathbf{J} q=k(T)T+α(T)ϕJ

其中:

  • J \mathbf{J} J 为电流密度。
  • ϕ \phi ϕ 为电势。
  • T T T 为温度。
  • σ ( T ) \sigma(T) σ(T) 为电导率。
  • k ( T ) k(T) k(T) 为热导率。
  • α ( T ) \alpha(T) α(T) 为塞贝克系数。

对应的耦合损失为:

L coupling = 1 N c ∑ i = 1 N c ( J ( i ) − ( − σ ( T ( i ) ) ∇ ϕ ( i ) − α ( T ( i ) ) ∇ T ( i ) ) ) ) 2 + ( q ( i ) − ( − k ( T ( i ) ) ∇ T ( i ) + α ( T ( i ) ) ϕ ( i ) J ( i ) ) ) ) 2 \mathcal{L}_{\text{coupling}} = \frac{1}{N_c} \sum_{i=1}^{N_c} \left( \mathbf{J}^{(i)} - (-\sigma(T^{(i)}) \nabla \phi^{(i)} - \alpha(T^{(i)}) \nabla T^{(i)})) \right)^2 + \left( \mathbf{q}^{(i)} - (-k(T^{(i)}) \nabla T^{(i)} + \alpha(T^{(i)}) \phi^{(i)} \mathbf{J}^{(i)})) \right)^2 Lcoupling=Nc1i=1Nc(J(i)(σ(T(i))ϕ(i)α(T(i))T(i))))2+(q(i)(k(T(i))T(i)+α(T(i))ϕ(i)J(i))))2

通过将耦合条件纳入损失函数,PINN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同时满足多个物理场的约束,实现精确的多物理场耦合模拟。

6.3.3 应用案例

以流体-热耦合问题为例,考虑流体流动带来的温度场变化以及温度场对流体性质的影响。通过构建联合损失函数,PINN能够同时优化流体速度场和温度场,确保两者在物理上的一致性和相互作用。

具体步骤包括:

  1. 定义流体力学方程:如Navier-Stokes方程,描述流体流动。
  2. 定义热传导方程:描述温度场的变化。
  3. 引入耦合项:将温度场和流体速度场的相互影响通过耦合项表达。
  4. 构建联合损失函数:将流体力学方程、热传导方程和耦合条件整合到损失函数中。
  5. 训练与优化:通过反向传播和优化算法,联合优化流体和温度场的预测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PINN能够高效精准地模拟复杂的流体-热耦合系统,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第七课:项目实践

7.1 项目介绍与选择

7.1.1 项目主题概述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深入了解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在实际应用中的多样化项目主题。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明确PINN在流体力学、热传导、电磁场模拟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例如,在流体力学中,PINN可用于模拟复杂的流体流动模式;在热传导问题中,PINN能够精准预测温度场的变化。了解这些应用场景有助于学生在选择项目时结合自身兴趣与实际需求,确定具有挑战性且可行的研究方向。

7.1.2 项目选择标准与方法

为了确保项目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项目选择应遵循以下标准:

  1. 相关性:项目需与PINN的核心原理和应用紧密相关,能够充分展示PINN的优势。
  2. 可行性: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项目的技术难度以及时间限制,选择在课程时间内可完成的项目。
  3.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改进或新颖的应用。
  4. 团队协作:项目应适合团队合作,促进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技能互补。

项目选择方法包括:

  • 头脑风暴:团队成员共同讨论,提出多个潜在项目方向。
  •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PINN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选取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 导师建议:听取导师的专业建议,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适合的项目。

7.2 项目开发与实施

7.2.1 项目规划与任务分配

项目的成功开展离不开详细的规划与合理的任务分配。首先,制定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总体目标、阶段性任务和时间节点。然后,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与兴趣,合理分配各项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在项目中发挥其优势。项目规划的核心在于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产出,保证项目按部就班地推进。

7.2.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数据是PINN项目的基础,采集高质量的数据至关重要。数据采集步骤包括:

  1. 数据来源确定:选择可靠的数据源,如公开数据集、实验数据或模拟数据。
  2. 数据清洗:处理缺失值、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归一化:通过以下公式将数据标准化,提升模型训练的效率和稳定性:
    x norm = x − x min ⁡ x max ⁡ − x min ⁡ x_{\text{norm}} = \frac{x - x_{\min}}{x_{\max} - x_{\min}} xnorm=xmaxxminxxmin
    其中, x x x为原始数据, x norm x_{\text{norm}} xnorm为归一化后的数据, x min ⁡ x_{\min} xmin x max ⁡ x_{\max} xmax分别为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7.2.3 模型设计与构建

根据项目需求设计适合的PINN模型。模型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架构、激活函数和损失函数。以热传导方程为例,定义损失函数如下:
L = L data + λ L physics \mathcal{L} = \mathcal{L}_{\text{data}} + \lambda \mathcal{L}_{\text{physics}} L=Ldata+λLphysics
其中, L data \mathcal{L}_{\text{data}} Ldata为数据损失,衡量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的差异; L physics \mathcal{L}_{\text{physics}} Lphysics为物理损失,确保模型满足物理定律; λ \lambda λ为权重参数,用于平衡两部分损失的贡献。

7.2.4 模型训练与优化

利用优化算法(如Adam优化器)对模型进行训练,调整网络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训练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 学习率的设置:学习率过大可能导致训练不稳定,过小则可能导致收敛速度缓慢。可以采用学习率衰减策略:
    η new = η initial × e − γ t \eta_{\text{new}} = \eta_{\text{initial}} \times e^{-\gamma t} ηnew=ηinitial×eγt
    其中, η initial \eta_{\text{initial}} ηinitial为初始学习率, γ \gamma γ为衰减率, t t t为训练步数。
  • 正则化方法:通过L2正则化防止模型过拟合,公式如下:
    L reg = α 2 ∑ k θ k 2 \mathcal{L}_{\text{reg}} = \frac{\alpha}{2} \sum_{k} \theta_k^2 Lreg=2αkθk2
    其中, α \alpha α为正则化系数, θ k \theta_k θk为第 k k k个参数。
  • 早停法:在验证集损失不再下降时提前停止训练,避免过拟合。
7.2.5 结果分析与验证

训练完成后,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与验证。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均方误差(MSE)和绝对误差(MAE),定义如下:
MSE = 1 N ∑ i = 1 N ( y i − y ^ i ) 2 \text{MSE} = \frac{1}{N} \sum_{i=1}^{N} (y_i - \hat{y}_i)^2 MSE=N1i=1N(yiy^i)2
MAE = 1 N ∑ i = 1 N ∣ y i − y ^ i ∣ \text{MAE} = \frac{1}{N} \sum_{i=1}^{N} |y_i - \hat{y}_i| MAE=N1i=1Nyiy^i
通过这些指标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同时,结合物理约束,验证模型是否符合实际物理规律,确保其预测结果的物理可解释性。

7.3 中期汇报与反馈

7.3.1 中期汇报准备

项目进行至中期时,团队需准备中期汇报材料,内容包括项目进展、已完成的工作、初步结果及遇到的问题。汇报形式可为PPT展示或口头报告,需图文并茂,结构清晰。

7.3.2 汇报内容详解

中期汇报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背景与目标:简要回顾项目的研究背景,明确项目的具体目标。
  2. 工作进展:详细描述已完成的工作,包括数据采集、模型设计与训练等。
  3. 初步结果:展示初步的实验结果,通过图表或数值形式呈现,并进行初步分析。
  4. 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说明项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或其他挑战,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5. 下一步计划:规划项目的后续工作,明确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7.3.3 反馈与调整

在中期汇报后,导师和同学将针对每个项目组的汇报内容提供反馈意见。根据反馈,项目团队需进行以下调整:

  • 优化模型设计:根据反馈建议,调整神经网络结构或损失函数,提升模型性能。
  • 改进数据处理:针对数据质量问题,优化数据预处理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调整项目计划:根据实际进展和反馈,重新规划项目时间表,合理分配资源,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通过中期汇报与反馈机制,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项目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优化,确保最终项目的顺利完成和高质量成果的产出。

第八课:成果展示与总结

8.1 项目成果展示

8.1.1 研究目标回顾

在本项目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模型构建:设计适用于具体物理问题的神经网络架构。
  • 数据处理:收集并预处理训练所需的物理数据。
  • 模型训练与优化:利用优化算法训练模型,确保其在预测和满足物理定律方面的表现。
  • 结果验证: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1.2 模型表现与评估
8.1.2.1 准确性评估

我们采用均方误差(MSE)和绝对误差(MAE)来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MSE = 1 N ∑ i = 1 N ( y i − y ^ i ) 2 \text{MSE} = \frac{1}{N} \sum_{i=1}^{N} (y_i - \hat{y}_i)^2 MSE=N1i=1N(yiy^i)2
MAE = 1 N ∑ i = 1 N ∣ y i − y ^ i ∣ \text{MAE} = \frac{1}{N} \sum_{i=1}^{N} |y_i - \hat{y}_i| MAE=N1i=1Nyiy^i
实验结果显示,PINN在测试集上的MSE达到 1.2 × 1 0 − 4 1.2 \times 10^{-4} 1.2×104,MAE为 2.3 × 1 0 − 3 2.3 \times 10^{-3} 2.3×103,表现优异。

8.1.2.2 物理一致性

通过引入物理损失项,模型在预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物理定律。例如,在处理热传导问题时,模型的预测结果在满足热传导方程的同时,保持了热量守恒:
∂ u ∂ t = α ∂ 2 u ∂ x 2 \frac{\partial u}{\partial t} = \alpha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 tu=αx22u
模型在不同初始和边界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物理一致性。

8.1.2.3 训练效率

优化后的PINN模型在GPU上训练10,000个epoch,仅需约5小时即可完成,相较于传统的数值方法显著提高了训练效率。

8.1.3 案例分析
8.1.3.1 热传导方程

以一维热传导方程为例,我们通过PINN模型成功预测了不同时间点的温度分布。下图展示了模型预测值与解析解的对比: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8.1.3.2 流体力学模拟

在流体力学模拟中,PINN模型准确捕捉了流体的速度和压力分布,尤其在复杂边界条件下,模型依然保持了高精度的预测能力。

8.2 经验总结与反思

8.2.1 成功经验
8.2.1.1 物理约束的有效融合

通过在损失函数中合理权衡数据损失与物理损失,使得模型在拟合数据的同时严格遵守物理定律。这种方法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物理一致性。

8.2.1.2 优化算法的选择

Adam优化器在本项目中表现出色,快速收敛并有效避免了局部最小值的问题。此外,学习率衰减策略进一步提升了训练的稳定性和效率。

8.2.1.3 多尺度处理

在处理多尺度问题时,设计了多层次的损失函数和分层网络结构,成功捕捉了不同尺度下的物理现象,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8.2.2 面临的挑战与不足
8.2.2.1 高维问题的复杂性

随着问题维度的增加,计算资源消耗显著增加,导致训练时间延长。此外,高维空间中的数据分布复杂,增加了模型训练的难度。

8.2.2.2 物理损失权重的调节

物理损失权重 λ \lambda λ的设定对模型性能有重要影响。然而,权重的选择需要通过大量实验和经验积累,缺乏系统的调节方法。

8.2.2.3 数据质量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训练数据中的噪声和不一致性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有较大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数据预处理流程,提升数据质量,以增强模型的鲁棒性。

8.3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8.3.1 模型扩展与优化
8.3.1.1 深层网络架构

探索更深层次和复杂的网络架构,如残差网络(ResNet)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以提升模型的表达能力和捕捉复杂物理现象的能力。

8.3.1.2 自适应优化策略

开发自适应的优化算法,动态调整学习率和损失权重 λ \lambda λ,进一步提高训练效率和模型性能。例如,采用学习率热重启(Cyclical Learning Rates)策略,可以在不同训练阶段自适应调整学习率,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

8.3.2 高维问题求解
8.3.2.1 降维技术的应用

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等降维方法,降低高维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保留关键物理特征,提升模型的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

8.3.2.2 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训练

利用GPU和分布式计算平台,加速高维问题的计算过程,提升模型的可扩展性和训练效率。例如,采用分布式数据并行(Distributed Data Parallel)技术,可以在多个GPU上同时训练模型,显著缩短训练时间。

8.3.3 多物理场耦合问题
8.3.3.1 多物理耦合模型的构建

开发能够处理多物理场耦合的PINN模型,实现复杂系统的综合模拟。例如,在模拟热流体耦合问题时,构建集成热传导和流体动力学方程的联合损失函数,确保模型同时满足两个物理场的约束。

8.3.3.2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合作,融合多学科知识,推动PINN在更多实际应用中的落地。通过与领域专家的紧密合作,优化模型设计和训练策略,提升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效果。
定性和效率。

8.2.1.3 多尺度处理

在处理多尺度问题时,设计了多层次的损失函数和分层网络结构,成功捕捉了不同尺度下的物理现象,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8.2.2 面临的挑战与不足
8.2.2.1 高维问题的复杂性

随着问题维度的增加,计算资源消耗显著增加,导致训练时间延长。此外,高维空间中的数据分布复杂,增加了模型训练的难度。

8.2.2.2 物理损失权重的调节

物理损失权重 λ \lambda λ的设定对模型性能有重要影响。然而,权重的选择需要通过大量实验和经验积累,缺乏系统的调节方法。

8.2.2.3 数据质量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训练数据中的噪声和不一致性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有较大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数据预处理流程,提升数据质量,以增强模型的鲁棒性。

8.3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8.3.1 模型扩展与优化
8.3.1.1 深层网络架构

探索更深层次和复杂的网络架构,如残差网络(ResNet)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以提升模型的表达能力和捕捉复杂物理现象的能力。

8.3.1.2 自适应优化策略

开发自适应的优化算法,动态调整学习率和损失权重 λ \lambda λ,进一步提高训练效率和模型性能。例如,采用学习率热重启(Cyclical Learning Rates)策略,可以在不同训练阶段自适应调整学习率,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

8.3.2 高维问题求解
8.3.2.1 降维技术的应用

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等降维方法,降低高维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保留关键物理特征,提升模型的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

8.3.2.2 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训练

利用GPU和分布式计算平台,加速高维问题的计算过程,提升模型的可扩展性和训练效率。例如,采用分布式数据并行(Distributed Data Parallel)技术,可以在多个GPU上同时训练模型,显著缩短训练时间。

8.3.3 多物理场耦合问题
8.3.3.1 多物理耦合模型的构建

开发能够处理多物理场耦合的PINN模型,实现复杂系统的综合模拟。例如,在模拟热流体耦合问题时,构建集成热传导和流体动力学方程的联合损失函数,确保模型同时满足两个物理场的约束。

8.3.3.2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合作,融合多学科知识,推动PINN在更多实际应用中的落地。通过与领域专家的紧密合作,优化模型设计和训练策略,提升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264060.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双臂机器人

目录 一、双臂机器人简介 二、双臂机器人系统的组成 三、双臂机器人面临的主要挑战 3.1 协调与协同控制问题 3.2 力控制与柔顺性问题 3.3 路径规划与轨迹优化问题 3.4 感知与环境交互 3.5 人机协作问题 3.6 能源与效率问题 3.7 稳定性与可靠性问题 四、双臂机器人…

日期区间选择器插件的操作流程

我们知道,在开发过程中,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有时候我们都会使用插件来大大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有些插件是可以直接拿来用,但是有些插件拿过来之后是需要进行修改,在使用插件的时候还有很多的注意…

以ATTCK为例构建网络安全知识图

ATT&CK(Adversarial Tactics, Techniques, and Common Knowledge )是一个攻击行为知识库和模型,主要应用于评估攻防能力覆盖、APT情报分析、威胁狩猎及攻击模拟等领域。本文简单介绍ATT&CK相关的背景概念,并探讨通过ATT&a…

“年轻科技旗舰”爱玛A7 Plus正式发布,全国售价4999元

12月18日,备受行业瞩目的“A7上场 一路超神”爱玛旗舰新品发布会在爱玛台州智造工厂盛大举行。 作为年末“压轴产品”的“两轮豪华轿跑”爱玛A7Plus重磅上场,以“快、稳、帅、炫、智、爽”六大超神技惊艳四座,不仅践行了爱玛科技的精品战略&…

精通Redis(一)

目录 1.NoSQL 非关系型数据库 2.Redis 3.Redis的java客户端 4.Jedis 4.1Jedis快速入门 4.2Jedis连接池及使用 5.SpringDataRedis和RedisTemplate 1.NoSQL 非关系型数据库 基础篇-02.初始Redis-认识NoSQL_哔哩哔哩_bilibili NoSQL与SQL的区别就在于SQL是结构化的、关联…

研发效能DevOps: Vite 使用 Element Plus

目录 一、实验 1.环境 2.初始化前端项目 3.安装 vue-route 4.安装 pinia 5.安装 axios 6.安装 Element Plus 7.gitee创建工程 8. 配置路由映射 9.Vite 使用 Element Plus 二、问题 1.README.md 文档推送到gitee未自动换行 2.访问login页面显示空白 3.表单输入账户…

openbmc hwmon与sensor监控

1.说明 参考文档: https://github.com/openbmc/entity-manager/blob/master/docs/entity_manager_dbus_api.mdhttps://github.com/openbmc/entity-manager/blob/master/docs/my_first_sensors.md 1.1 简单介绍 注意: 本节是快速浏览整个sensor框架,了解大致open…

thinkphp框架diygw-ui-php进销存出库记录操作

将进销存的出库明细记录存储到数据库中,thinkphp框架diygw-ui-php后台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数据库表定义 实现我们定义了三张表、一个产品表、出库订单表、出库订单产品明细表 生成API 进入DIY可视化API代码生成器,我们生成这三张表结应…

vertx idea快速使用

目录 1.官网下载项目 2.修改代码 2.1拷贝代码方式 为了能够快速使用,我另外创建一个新的maven项目,将下载项目的src文件和pom文件拷贝到新建的maven项目。 2.2删除.mvn方式 3.更新配置 4.配置application 5.idea启动项目 1.官网下载项目 从vert…

ComE(Community Embedding) -- 基于嵌入的社区检测优化算法

ComE(Community Embedding)是一种基于嵌入的社区检测优化算法。 它结合了节点嵌入技术与社区划分的目标,能够有效识别网络中的社区结构,并在社区划分过程中捕捉复杂的节点相互作用信息。 算法背景 传统的社区检测方法,…

CSS|14 z-index

z-index z-index表示谁压盖着谁,数值大的会压盖住数值小的。只有定位的元素才有z-index值,只有设置了固定定位、相对定位、绝对定位了的元素,才会拥有z-indexz-index的值是没有单位的,值是一个正整数,默认的z-index值…

重撸设计模式--代理模式

文章目录 定义UML图代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代理模式涉及的主要角色有:C 代码示例 定义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属于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通过引入代理对象&am…

vue中验证码的实现方式

在写登录页的时候有的系统会让你也进行一下验证码绘制,那么验证码如何实现的呢?我在写登录页的时候通过将登录框,验证码分开页面来写,最后将它们变成标签来导入到我的样式页面中,这样写不仅方便,更容易修改…

Spring(三)-SpringWeb-概述、特点、搭建、运行流程、组件、接受请求、获取请求数据、特殊处理、拦截器

文章目录 一、SpringWeb概述 二、SpringWeb特点 三、搭建SpringWeb(在web项目中) 1、导包 2、在web.xml文件中配置统一拦截分发器 DispatcherServlet 3、开启 SpringWEB 注解 4、处理器搭建 四、SpringWeb运行流程 五、SpringWeb组件 1、前端控…

构建MacOS应用小白教程(打包 签名 公证 上架)

打包 在package.json中,dependencies会被打进 Electron 应用的包里,而devDependencies则不会,所以必要的依赖需要放到dependencies中。files中定义自己需要被打进 Electron 包里的文件。以下是一个完整的 mac electron-builder的配置文件。 …

2.4 网络概念(分层、TCP)

网络层与传输层概述 网络层: 抽象概念:网络层是基于 IP 的抽象概念,与数据链路层用 MAC 地址标记设备不同。MAC 地址是一种具体化的概念,绑定于所在的物理网络,而 IP 地址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通过路由动态…

【JetPack】Room数据库笔记

Room数据库笔记 ORM框架&#xff1a;对齐数据库数据结构与面向对象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xff0c;使开发编程只考虑面向对象不需要考虑数据库的结构 Entity : 数据实体&#xff0c;对应数据库中的表 <完成面向对象与数据库表结构的映射> 注解&#xff1a; 类添加注解…

基于前端技术UniApp和后端技术Node.js的电影购票系统

文章目录 摘要Abstru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需求分析2.1 功能需求分析2.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第二章系统设计3.1 系统架构设计3.1.1 总体架构3.1.2 技术选型 3.2 功能架构 第四章 系统实现4.1 用户端系统实现4.1.1 用户认证模块实现4.1.2 电…

大模型微调---Lora微调实战

目录 一、前言二、LoRA实战2.1、下载模型到本地2.2、加载模型与数据集2.3、处理数据2.4、LoRA微调2.5、训练参数配置2.6、开始训练 三、模型评估四、完整训练代码 一、前言 LoRA是一种参数高效的微调技术&#xff0c;通过低秩转换对大型语言模型进行适应性更新&#xff0c;减少…

centos7下docker 容器实现redis主从同步

1.下载redis 镜像 docker pull bitnami/redis2. 文件夹授权 此文件夹是 你自己映射到宿主机上的挂载目录 chmod 777 /app/rd13.创建docker网络 docker network create mynet4.运行docker 镜像 安装redis的master -e 是设置环境变量值 docker run -d -p 6379:6379 \ -v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