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抛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做消息队列,RabbitMQ选择了AMQP,Kafka要自己搞一套私有协议,Pulsar明明有现成的协议不用,非要自己设计一个,而RocketMQ更是在最新版本决定All in gRPC?这背后到底是什么考虑?
从场景说起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消息队列在分布式系统中是怎么用的。拿一个常见的电商系统来说,当用户下单的时候,订单服务要通知库存服务、支付服务、物流服务,这些服务可能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甚至不同的数据中心。怎么保证这些消息又快又稳地传输?这就是消息队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但问题没这么简单。消息队列不是简单地把消息从A传到B就完事了。它还要处理各种复杂场景:消息要按顺序投递吗?要持久化保存吗?如果系统崩溃了消息会丢吗?生产者发送太快消费者处理不过来怎么办?
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影响了协议层的设计。就像我们设计API一样,协议层本质上就是定义了一套"接口规范",规定了各种场景下系统应该如何交互。
协议层的核心要素
说到协议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定义个消息格式吗?"这个理解太简单了。一个完整的协议层设计要考虑三个核心问题:
-
连接管理:这就像手机打电话,建立连接、保持心跳、检测断线、重连,这些都是协议层要处理的基础问题。
-
消息传输:这个就比较复杂了,不光要定义消息格式,还要考虑消息边界怎么划分、优先级怎么处理、批量传输怎么做,等等。
-
流量控制:这个更有意思了。比如生产者发送速度是100条/秒,但消费者只能处理50条/秒,这时候协议层就要有机制来处理这种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MQ场景下的特殊协议需求
在消息队列这个特定场景下,协议层还要额外处理一些问题:
消息路由:
在MQ系统中,消息往往需要从一个生产者投递给多个消费者,或者根据某些规则选择性地投递。协议需要支持灵活的路由模式,例如:
- 点对点(Queue)模式
- 发布订阅(Topic)模式
- 基于内容的路由
持久化保证:
消息队列通常需要提供消息持久化的能力,确保系统崩溃后消息不会丢失。协议需要定义:
- 消息持久化的标识方式
- 持久化的确认机制
- 恢复场景下的消息重传机制
事务支持:
在某些场景下,消息的发送和消费需要事务保证。协议需要提供:
- 事务的开启和提交机制
- 分布式事务的协调方式
- 事务失败的回滚处理
几个主流MQ的协议选择
好,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再来看看几个主流MQ的协议选择就更有意思了。
RabbitMQ的AMQP之路
RabbitMQ选择AMQP是非常有意思的。AMQP最早是金融机构主导设计的,他们的诉求是什么?一是可靠性要高(金融嘛,消息丢了就出大事了),二是要标准化(这样可以避免被具体某个厂商绑定)。
AMQP的设计特别有意思,它不光定义了通信协议,还定义了一整套消息模型。它引入了Exchange、Queue、Binding这些概念,让消息路由变得特别灵活。这就像设计一个餐厅,与其只关注食物怎么端到客人面前,不如把整个点餐、分发的流程都设计好。
AMQP协议的核心特点包括:
- 模型层面的标准化:AMQP不仅标准化了通信协议,还定义了完整的消息模型。它引入了Exchange、Queue、Binding等概念,使得消息路由变得灵活而强大。比如,一条消息可以通过Exchange根据不同的规则被路由到多个Queue,支持多种消息分发模式。
- 可靠性保证:AMQP提供了完整的消息确认机制。发送方可以等待服务器确认(publisher confirm),消费方可以在处理完成后再确认(consumer ack)。就像快递需要签收一样,这种机制确保了消息不会丢失。
- 事务支持:AMQP原生支持事务,可以将多个消息发送操作打包成一个事务,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这对于金融等需要严格事务保证的场景非常重要。
Kafka的极简主义
再看Kafka,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子。它说我就要一个简单的、性能极致的协议。为此,Kafka直接基于TCP搞了个二进制协议,简单到什么程度?请求头就那么几个固定字段,连接复用、批量操作、Zero-Copy,能优化的都优化了。
这种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Kafka的高性能。就像F1赛车,为了速度,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去掉。当然代价是协议不够通用,但在Kafka的场景下,这是值得的权衡。
Kafka协议的特点:
- 简单的请求-响应模型:每个请求都有固定的格式,包含请求头和请求体。请求头包含API键、API版本、相关ID等信息,结构简单清晰。这种设计使得协议处理的开销降到最低。
- 批量处理机制:协议原生支持消息批量发送和批量获取,一次网络往返可以处理多条消息。这显著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就像货车运输比单独派送每个包裹更效率。
- Zero-Copy优化:协议的设计考虑到了现代操作系统的特性,支持零拷贝传输,减少了数据在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之间的复制,显著提升了性能。
Pulsar的混合策略
再来看Pulsar,它的策略更有意思。核心消息传输用自己设计的Pulsar Protocol,但是对外又提供了多协议支持。这就像一个餐厅,后厨用标准化流程,但是点餐方式既支持电话又支持外卖平台。
Pulsar Protocol特别关注多租户场景,协议里直接内置了租户和命名空间的概念。这在云原生时代特别有价值。同时,它的协议还内置了完善的流控和背压机制,这些都是针对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痛点来设计的。
RocketMQ的云原生转型
最后说说RocketMQ。它在5.0版本做了个大动作 —— 引入gRPC作为通信协议。这个选择特别有意思,它反映了云原生时代的新趋势。
为什么选择gRPC?因为在云环境下,系统的可观测性、可维护性、易扩展性可能比极致的性能更重要。gRPC天然支持多语言、服务发现、负载均衡,还有完善的监控和跟踪能力,这些都是云原生环境的刚需。
RocketMQ的协议特点:
- 自定义协议:早期版本使用类似Kafka的自定义二进制协议,追求极致性能。协议格式精简,只包含必要的字段。
- 多协议支持:新版本引入gRPC支持,基于代理模式实现,同时保留了原有协议,实现了平滑过渡。这种演进策略既保证了性能,又提升了易用性。
Pulsar协议
Pulsar采用了自己设计的二进制协议(Pulsar Protocol),这是一个专门为消息系统设计的协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Pulsar也支持其他协议(如Kafka协议、AMQP等),但其核心消息传输仍然使用Pulsar Protocol。 Pulsar Protocol在设计时特别考虑了多租户场景。协议内置了命名空间和租户的概念,支持复杂的消息路由和访问控制。同时,协议还包含了完善的流控和背压机制,能够优雅地处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速度不匹配问题。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本质上是一个数据转换的过程。在分布式系统中,当数据需要在网络中传输或存储到磁盘时,我们需要将内存中的数据结构转换成可传输或存储的格式。 具体来说,序列化反序列化有三个主要作用:
- 网络传输 当生产者发送消息到Broker,或者消费者从Broker获取消息时,数据都需要在网络上传输。而网络传输只能传输字节流,所以需要将对象转换为字节流(序列化),接收方再将字节流转回对象(反序列化)。
- 持久化存储 消息队列需要将消息持久化到磁盘以保证可靠性。存储时需要将内存中的消息对象序列化成二进制格式,读取时再反序列化回对象。
- 跨语言通信 在分布式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可能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提供了一种语言无关的数据交换格式,使得不同语言的系统可以相互通信。
MQ的序列化机制
RabbitMQ的序列化机制:
RabbitMQ底层使用Erlang实现,它的序列化机制是基于AMQP协议的。具体来说:
1、消息序列化过程发生在AMQP协议层:
- 首先消息被编码成AMQP格式
- 然后通过Erlang的内部序列化机制(称为External Term Format, ETF)进行序列化
- 最后转换成二进制流在网络上传输
2、AMQP协议定义了消息的格式:
Basic.Properties
|- content-type (消息类型)
|- content-encoding (编码方式)
|- headers (自定义属性)
|- delivery-mode (持久化标记)
|- priority (优先级)
Kafka的序列化机制:
Kafka实现了自己的序列化框架。它的特点是:
提供了可插拔的序列化器接口:
public interface Serializer<T> {
void configure(Map<String, ?> configs, boolean isKey);
byte[] serialize(String topic, T data);
void close();
}
消息格式包含多个部分:
消息集合(MessageSet)
|- 消息长度(4字节)
|- 消息版本(1字节)
|- CRC32校验(4字节)
|- 消息属性
|- Key长度
|- Key内容
|- Value长度
|- Value内容
RocketMQ的序列化机制:
RocketMQ使用了自定义的序列化协议,称为RemotingCommand协议。它的结构如下:
消息格式:
RemotingCommand
|- 消息长度(4字节)
|- 序列化类型编号(1字节)
|- 消息头长度(4字节)
|- 消息头内容(JSON格式)
|- 消息体内容(二进制)
序列化实现:
public class RemotingCommand {
private static SerializeType serializeTypeConfigInThisServer = SerializeType.JSON;
public static RemotingCommand decode(final ByteBuffer byteBuffer) {
int length = byteBuffer.getInt();
int serialTypeCode = byteBuffer.get();
SerializeType serializeType = SerializeType.valueOf(serialTypeCode);
// 根据序列化类型进行解码
switch (serializeType) {
case JSON:
return jsonDecode(byteBuffer);
case ROCKETMQ:
return rocketMqDecode(byteBuffer);
default:
break;
}
return null;
}
}
基于gRPC的序列化: gRPC默认使用Protocol Buffers(protobuf)作为序列化协议。这是因为:
Protobuf具有优秀的特性:
- 高效的二进制格式
- 强类型的消息定义
- 优秀的向前/向后兼容性
- 跨语言支持
消息定义方式:
message Person {
string name = 1;
int32 age = 2;
repeated string hobbies = 3;
}
service PersonService {
rpc GetPerson (PersonRequest) returns (Person) {}
}
各种序列化机制的性能比较:
序列化大小:
Protobuf ≈ Avro < RocketMQ < Kafka < RabbitMQ(AMQP) < JSON
序列化速度:
Protobuf > RocketMQ > Kafka > Avro > RabbitMQ > JSON
开发便利性:
JSON > RabbitMQ > Kafka > RocketMQ > Protobuf > Av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