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期负责关于集团的计费结算相关的系统,相对于2C系统的大流量,高并发的场景,计费和结算的信息对稳定性要求更高。对时效性要求并没有过于严苛的要求。那么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计费结算系统的架构设计。
模块划分
我们暂且将平台细分为规则平台、计费平台和结算平台,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各个系统的作用
规则平台
业务、运营人员可以设置一些前置规则,符合规则的数据,会通过大数据/实时接口调用,参与数据的计算
计费平台
满足规则的数据,进行数据的存储,这些数据,作为要结算的基础数据,并不一定要结算,可能只是某些中间状态的数据
结算平台
基于计费的数据,整合结算数据,此结算数据,一般有账期的概念,比如按照日/月/季/年进行汇总结算
全景图
系统内部业务流转图
我们能比较清晰的看到整个系统关联关系。
业务架构图
核心部分讲解
B端系统很难讲解的地方在于,大家的带入感是不够的,比如我们聊 订单、优惠券、促销,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并不是因为业务简单,而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比如购物,使用优惠券,叠加促销,我们本身就了解其大概流程。
B端的流程,一般来说,更复杂些,或者说,业务属性更强,比如我之前做ERP相关的系统,需要了解整个公司的全部业务流程,个性化也很多,如果从来没了解过的人,上来就会很懵。
本文会详细讲解下结算相关的模块,希望能够尽可能讲解清楚。
数据来源:
结算的数据全部来自于计费的数据,可以理解为,计费的数据范围要大于结算数据,我们按照天维度或者月维度,进行数据的汇总,维度为商家ID+账期。
也就是说,一个商家,在一个账期下只有一个结算单,明细体现在结算单的明细上。
计算单的明细,也要进行二次汇总,比如按照规则类型,不同的规则,进行汇总,能够使用户,能够更清晰的了解数据。
第三层为非聚合的明细,能够让商家自己查询具体的明细,可以进行数据验证和对账。
发放途径:豆+现金
当前,能够支持豆和现金的发放,豆的方法依赖于豆系统的能力,我们需要通过商家id,去拿到豆账户,去豆账户发放
现金,我们于支付系统交互,进行现金的支付或者扣除。
基础数据配置:
分成比例:商家和门店,可以设置分摊的比例,由商家自行设置。
钱包绑定: 一般情况下,需要商家进行钱包绑定,钱优先发放到商家的钱包里
异常场景:
比如,我们要给商家或者门店进行扣除佣金,那么如果商家钱包里没有余额,且没有豆可以扣除。
如果商家和门店还与我们合作,则可以进行金额的结转,结转到下个月,与下个月的佣金进行合并结算。
如果商家与门店不再与我们合作,则需要通过罚款/抵扣质保金的方式,进行结算单金额的追回,避免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