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量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1.产业链上游:涵盖基础硬件与量子计算整机开发,参与厂商众多,发展相对成熟
- 2.产业链中游:涉及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开发,参与企业均在积极探索以赢得市场先机
- 3.产业链下游:已在通信安全、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多领域初步应用,发展前景可期
前言
近期Gartner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中,首次将量子人工智能技术列入其中,认为其整体尚处于技术萌芽期,距离成熟商用至少需要10年时间。但随着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量子人工智能有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众多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量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量子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早期技术研发与突破的关键阶段,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纷纷加大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全球已有超150家量子计算企业尝试探索量子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应用场景发掘,共同促进产业生态构建。
1.产业链上游:涵盖基础硬件与量子计算整机开发,参与厂商众多,发展相对成熟
量子人工智能的上游产业主要涉及基础硬件及核心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为中游和下游的技术应用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核心基础硬件包括微波测控系统、制冷系统、低温微波组件、真空系统、激光器及光学器件等,量子计算整机开发所需器件包括量子芯片、量子传感器、量子随机数生成器等。
目前,国内外多家量子企业均在产业链上游布局。典型基础硬件供应商包括CRYOMECH、BLUE FORS、赋同量子等,CRYOMECH和BLUE FORS均是在低温冷却器技术和制造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公司,专注于低温测量系统和超低温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量子计算、基础物理研究等领域提供先进的低温解决方案;赋同量子的核心产品是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典型的量子计算整机开发商包括IBM、谷歌、本源量子等,已探索量子计算处理器整机的多条主流路线,如超导、离子阱、光量子等。
2.产业链中游:涉及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开发,参与企业均在积极探索以赢得市场先机
量子人工智能产业中游聚焦于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的深度开发与创新。众多量子软件初创公司探索利用量子计算的独特优势对传统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改造与优化,旨在突破经典计算框架下难以解决的复杂计算瓶颈。此外,IBM等科技巨头还将在量子云平台及工具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平台融入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性。
参与产业链中游的企业既有科技巨头企业如IBM、微软等,也有初创公司如ZAPATA、NQCG等,均致力于量子人工智能的算法研究与应用探索。如微软推出的开放式的量子计算生态系统Azure Quantum平台,结合了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的最新突破,以加速科学发现。Zapata专注于开发工业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解决方案,能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将量子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力带向市场。
3.产业链下游:已在通信安全、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多领域初步应用,发展前景可期
量子人工智能的产业链下游呈现出丰富的行业应用图景,涵盖了通信安全、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多领域。如在医疗健康领域,量子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加速数据处理和算法运行,推动个性化诊疗、医学影像分析、药物研发创新及外科手术辅助等方面的进步,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量子人工智能下游的应用仍在开发和探索中,但可以预见未来的市场空间前景将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