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引言:
- 2. 精读
- 2.1 性能指标
- 2.2 B-tree
- 2.3 LSM-tree
- 2.4 性能对比
- 3. 写在最后
1. 引言:
在本期的技术深度解析中,我们将聚焦于数据领域的两个重要成员——B-Tree
和LSM-Tree
。这两种数据结构在数据管理系统中最为普遍且广泛采用的数据结构。B-Tree以其在磁盘存储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而闻名,而LSM-Tree则因其在写入优化方面的表现而受到青睐。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数据访问模式的多样化,理解这两种数据结构的优势和局限变得尤为重要。本期精读:B-Tree vs LSM-Tree
通过本文,我们将带领读者:
- 探讨
B-Tree
和LSM-Tree
的起源,它们分别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被引入的; - 深入剖析
B-Tree
和LSM-Tree
的数据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 - 解析在实际应用中,
B-Tree
和LSM-Tree
如何优化存储和检索效率,以及它们在不同数据库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 展望
B-Tree
和LSM-Tree
在未来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大数据时代中的潜在影响。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与见解,期待与您交流讨论!
2. 精读
2.1 性能指标
在评估数据结构的性能时,三个关键指标——写放大、读放大和空间放大——为我们提供了衡量效率和优化程度的量化手段。这些指标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还能够指导我们对它们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以下是对这些指标重要性的详细阐述:
- 写放大(Write Amplification):写放大是指在数据写入过程中,由于数据结构的维护和管理,实际写入存储介质的次数超过了原始数据量的情况。在B树中,每次插入或更新操作可能涉及多次磁盘I/O操作,因为B树需要保持其平衡特性。LSM树虽然通过批量写入减少了磁盘I/O,但在合并过程中也会产生额外的写入。写放大对于理解数据结构的耐久性和性能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存储介质的寿命和系统的能耗。由于闪存的这种工作方式,必须擦除改写的闪存部分比新数据实际需要的大得多。写入放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因素 | 描述 | 类型 | 关系* |
---|---|---|---|
垃圾回收 | 用来挑选用于擦除和重写的最佳块的算法的效率 | 变量 | 反面(小为好) |
预留空间 | 分配到SSD控制器的物理容量百分比 | 变量 | 反面(小为好) |
SATA的TRIM命令 或 SCSI中的UNMAP | 这些命令必须由操作系统(OS)发送,可以通知存储设备哪些扇区含有无效数据。可以处理这些命令的SSD能在擦除块时,将包含这些扇区的页作为空闲空间回收,而不是复制无效的数据到干净的页中。 | 开关 | 正向(小为好) |
空闲用户容量 | 没有实际用户数据的用户容量百分比;需要TRIM,否则SSD不会从任何空闲的用户容量中获得好处 | 变量 | 反面(小为好) |
安全擦除 | 擦除所有的用户数据和相关元数据,将SSD的性能重置到最初状态(直至重新开始垃圾回收) | 开关 | 正向(小为好) |
耗损均衡 | 算法的效率,令每块的写入次数与其他的块尽可能相同 | 变量 | 正面(大为坏) |
静动数据分离 | 将数据按修改频率分组 | 开关 | 正向(小为好) |
顺序写入 | 理论上,顺序写入的写入放大为1,但其他因素仍会影响此值 | 开关 | 正向(小为好) |
随机写入 | 写入到非连续的LBA对写入放大的影响最大 | 开关 | 反向(大为坏) |
数据压缩,包括重复数据删除 | 数据压缩和重复数据删除能消除更多的冗余数据,降低写入放大,同时提升SSD速度。 | 变量 | 反面(小为好) |
以SLC模式使用MLC NAND | 以每单元1位,而不是以设计的每单元位数(通常为每单元2位)写入数据,以加快读取和写入操作。如果临近SLC模式下的NAND容量限制,SSD必须把旧有用SLC模式写入的数据改写为MLC或TLC模式,才能让SLC模式的NAND空间释放出来,以便容纳更多的数据。然而,通过让经常更改的页面维持在SLC模式,而不是以MLC或TLC模式修改,这种做法也可以降低磨损,因为比用SLC模式,用MLC或TLC模式写入对闪存的伤害确实更大。因此,这种做法提高了写入放大,但当写入模式设为向常写页面上写入时,却可以减少磨损。然而,顺序和随机写入却会加剧磨损,因为这样就没有或少有频繁写入的页是SLC模式,迫使旧数据不断地从SLC模式改写到MLC或TLC。 | 开关 | 反向(大为坏) |
-
读放大(Read Amplification):读放大是指为了获取所需数据,数据结构需要读取的数据量超过了原始请求的数据量。在B树中,为了找到一个键,可能需要访问多个节点,尤其是当树的高度增加时。LSM树在读取数据时,可能需要检查多个层级的SSTable,以找到最新的数据版本。读放大影响了数据访问的效率,尤其是在读取密集型应用中,它可能导致性能瓶颈。
-
空间放大(Space Amplification):空间放大是指数据结构为了维护其性能特性,如B树的平衡性或LSM树的写入优化,而额外占用的存储空间。B树由于其结构特性,通常有较低的空间放大,因为它不需要额外的空间来维护数据的顺序。相反,LSM树为了优化写入性能,可能会保留多个数据版本,从而导致空间放大。空间放大对于存储成本和数据压缩策略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引入这些指标,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和比较不同的数据结构,这意味着一种数据结构不太可能在所有三个方面都比另一种好。例如,B树
的读放大比LSM树
少,而LSM树
的写放大比B树
少。这些指标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结构的工作原理,还能够指导我们如何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以达到性能与资源利用之间的最佳平衡。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2.2 B-tree
B树
是一种自平衡的多路搜索树,它通过有序存储数据,确保查找、插入、删除和顺序访问操作的高效性,其时间复杂度为对数级别。B树
节点分为内部节点和叶子节点,内部节点存储数据和子节点指针,而叶子节点仅存储数据。与二叉树不同,B树
的每个节点可以拥有多个子节点,这使得它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更为高效,特别是在磁盘存储系统中。AVL树
作为自平衡二叉树的先驱,通过保持树的高度平衡,优化了二叉搜索树的性能。B树继承了这些优点,并在数据库和文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棵m
阶的B
树是一种自平衡的树形数据结构,具有以下关键特性:
- 节点子节点限制:每个节点最多可以有m个子节点。
- 非叶子节点子节点最小值:除了根节点外,每个非叶子节点至少有
m/2
个子节点,如果m是偶数,则取m/2
的上界,确保树的平衡性。 - 根节点子节点要求:如果根节点不是叶子节点,它至少需要有两个子节点,以维持树的结构。
- 键的有序性:在非叶子节点中,如果有k个子节点,则存在k-1个键,这些键按升序排列,即对于任意的i,都有
k[i] < k[i+1]
。 - 键的数量限制:每个节点包含的键的数量最多为
2k-1
,这是由子节点数量和键的有序性共同决定的。 - 叶子节点的同层性:所有的叶子节点都位于树的同一层,这有助于保持树的平衡和提高访问效率。
如上图展示了树的根节点位于顶部,在本例中恰好包含一个
pivot
(20),这表明键k
满足k ≤ 20
的记录存储在第一个子节点中,而键k
满足k > 20
的记录存储在第二个子节点中。第一个子节点包含两个pivot
键(11和15),这表明键k
满足k ≤ 11
的记录存储在第一个子节点中,11 < k ≤ 15
的记录存储在第二个子节点中,而k > 15
的记录存储在第三个子节点中。最左边的叶子节点包含三个值(3, 5, 和 7)。
B+树是B树的增强版本,它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操作系统的文件索引和数据库索引方面,展现出比B树更高的适用性和效率。在现代关系型数据库中,B+树被广泛采用作为其索引结构的核心,这得益于其优化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机制,使其成为处理大规模数据检索的首选数据结构。以下是B树和B+树的区别
特性 | B树 | B+树 |
---|---|---|
数据存储位置 | 内部节点和叶子节点都存储数据 | 只有叶子节点存储数据,内部节点仅存储索引键 |
叶子节点链接 | 叶子节点之间没有链接 | 叶子节点之间通过指针相连,形成链表 |
查询效率 | 适合随机访问,但范围查询和顺序访问效率较低 | 适合范围查询和顺序访问,效率较高 |
磁盘I/O操作 | 可能需要多次磁盘I/O操作来访问数据 | 由于叶子节点形成链表,可以减少磁盘I/O操作次数 |
内部节点结构 | 内部节点存储数据和子节点指针 | 内部节点仅存储索引键和子节点指针 |
适用场景 | 适用于需要随机访问和更新的场景 | 适用于数据库和文件系统中的索引结构,特别是范围查询和顺序访问 |
节点分裂和合并 | 当节点达到最大容量时分裂,容量过低时合并 | 同样在节点达到最大容量时分裂,容量过低时合并 |
平衡性保持 | 自平衡,通过旋转和重新分配节点来保持平衡 | 同样自平衡,通过旋转和重新分配节点来保持平衡 |
2.3 LSM-tree
LSM树(Log-Structured Merge Tree
)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专为优化数据的存储和检索而设计。它通过创新的数据组织方式,实现了高吞吐量的写入操作和高效的读取性能。LSM
树的诞生旨在解决传统B
树在面对大量写入操作时的性能限制,尤其适用于高写入负载的环境,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日志记录系统和缓存机制等。
LSM
树的核心理念是将随机写入操作转换为顺序写入,这一策略显著提升了写入效率。在LSM
树中,所有新的数据首先被写入内存中的写入缓冲区,随后定期批量写入到一个有序的日志文件中。由于这些写入操作主要在内存中完成,因此大大减少了对磁盘的随机写入需求,从而极大提高了整体写入性能。随着时间的积累,内存中的数据会通过合并过程逐步迁移到磁盘上的多个层级,这样做不仅保持了数据的有序性,也确保了数据的持久化存储。
内存中的数据结构
- Memtable
- 描述:内存中的可变数据结构,存储最新的写入数据。
- 实现:常用跳表、红黑树或AVL树,以支持快速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 Immutable Memtable
- 描述:当Memtable达到设定的大小限制后,转变为不可变状态,等待刷写到磁盘的SSTable中。
- 特点:不再接受新的写入,保持数据的稳定性。
磁盘上的数据结构
- SSTable
- 描述:Sorted String Table,磁盘上的持久化数据结构,存储有序的键值对。
- 特点:一旦写入,SSTable是只读的,按时间顺序组织。
-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
- 描述:一种概率性数据结构,用于快速判断某个键是否可能存在于SSTable中。
- 特点:高效减少不必要的磁盘I/O操作。
- 写前日志(WAL,Write-Ahead Log)
- 描述:用于故障恢复的日志结构,记录所有写入操作。
- 特点:提供持久性保障,以确保数据在崩溃后可恢复。
LSM-tree 写操作
在写入数据到 LSM
树时,主要流程包括 Memtable
、Immutable Memtable
、SSTable
的生成以及 Compaction
操作。
Memtable
:内存中的可变部分,用于快速写入新的键值对。Immutable Memtable
:当Memtable
达到大小限制后,转换为不可变状态,用于后续的持久化操作。SSTable
:磁盘上的持久化文件,存储有序的键值对,通常伴随索引和布隆过滤器等辅助数据结构。Compaction
:定期将多个SSTable
合并,以优化存储和查询性能。
-
写入数据到
Memtable
- 新的键值对首先写入内存中的可变
Memtable
。 Memtable
通常是一个有序的数据结构,例如跳表或红黑树。
- 新的键值对首先写入内存中的可变
Memtable:
key1 -> value1
key2 -> value2
key3 -> value3
-
Memtable
达到大小限制并转换为Immutable Memtable
- 当
Memtable
达到预设的大小限制(如 1MB),会被转换为Immutable Memtable
。 - 当前的
Memtable
被清空,并创建一个新的可变Memtable
,以接收新的写入。
- 当
Memtable 达到大小限制:
- 当前 Memtable 被转换为 Immutable Memtable:
Immutable Memtable:
key1 -> value1
key2 -> value2
key3 -> value3
- 创建一个新的空的 Memtable:
Memtable: (空)
-
将
Immutable Memtable
数据写入到SSTable
Immutable Memtable
的数据会被刷新到磁盘,生成新的SSTable
。- 数据从内存中按顺序写入
SSTable
文件,同时生成元数据(如索引和布隆过滤器)。
Immutable Memtable 数据被写入到新的 SSTable:
- 从 Immutable Memtable 读取数据
- 将数据以有序方式写入 SSTable 文件:
SSTable 0:
key1 -> value1
key2 -> value2
key3 -> value3
-
继续写入新数据到新的
Memtable
- 清空后的
Memtable
继续接收新的数据写入。 - 上一个
Immutable Memtable
已经开始持久化为SSTable
。
- 清空后的
写入操作:
应用程序 -> Memtable:(key4, value4)
应用程序 -> Memtable:(key5, value5)
Memtable:
key4 -> value4
key5 -> value5
-
定期执行
Compaction
操作- 随着
SSTable
文件的增加,系统定期执行Compaction
操作,以合并多个SSTable
文件。 Compaction
有助于移除重复或过期的数据,提升查询效率。
- 随着
Compaction 之前:
SSTable 0:
key1 -> value1
key2 -> value2
key3 -> value3
SSTable 1:
key4 -> value4
key5 -> value5
Compaction 操作:
1. 选择 SSTables 0 和 1 进行合并。
2. 读取数据进行合并:
合并后的数据:
key1 -> value1
key2 -> value2
key3 -> value3
key4 -> value4
key5 -> value5
3. 写入合并后的数据到新的 SSTable:
SSTable 2:
key1 -> value1
key2 -> value2
key3 -> value3
key4 -> value4
key5 -> value5
4. 删除旧的 SSTables 0 和 1。
LSM-tree 读操作
LSM
树的读操作依赖于有序查找和布隆过滤器的结合,逐级递进以提高查找效率并减少I/O操作。在读取某个键对应的值时,LSM
树会从最新的数据开始查找,以确保返回最新的值。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检查
Memtable
(C0)
首先,查找内存中的 Memtable
(C0),因为它包含所有最新的写入。
value = C0.get(key)
if (value exists):
return value
- 检查
Immutable Memtable
如果在 Memtable
中未找到对应的键,接着检查 Immutable Memtable
。该 Memtable
是在最近写操作后达到一定大小而转为不可变状态,等待刷入磁盘。
value = ImmutableMemtable.get(key)
if (value exists):
return value
- 检查
SSTables
如果上述步骤均未找到所需的值,则依次检查存储在磁盘上的多个层级 SSTables
(C1, C2, …)。采用按时间顺序从最早到最近的方式进行搜索,以确保最新的更新覆盖旧值。
-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在每个
SSTable
上使用布隆过滤器,可以快速判断一个值是否不在该文件中,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磁盘 I/O 操作。
for level in SSTable_levels:
for sstable in level:
if sstable.BloomFilter.mightContain(key):
value = sstable.get(key)
if (value exists and not tombstoned(value)):
return value
-
数据合并与删除标记
- 删除标记(Tombstone):如果有删除操作,某些值会带有特殊标记。继续检查以下层级以确保数据删除的幂等性与正确性。
- 合并读取(Merge Read):当查询经过多个
SSTable
文件时,需要实时合并以确保返回的值是最新的更新。
故障处理与缓存优化
- WAL(Write-Ahead Log):用于故障恢复,保证数据在崩溃后的正确恢复。
- 缓存机制:频繁访问的键会缓存在内存中,提高查询性能。有效的缓存策略有助于减少读取操作的延迟。
LSM-tree 更新和删除操作
LSM
树的更新和删除操作实质上是写入操作的特例。在LSM
树中,更新一个键值对意味着添加一个新的键值对,而删除则是添加一个带有删除标记的键值对
更新操作
- 写入
Memtable
:新的键值对首先被写入内存中的Memtable
。如果键已经存在,旧的键值对会被新的键值对替换。
C0.put(key, newValue)
- 触发
Compaction
:当Memtable
达到一定大小后,它会被转换为Immutable Memtable
,并最终被写入磁盘上的SSTable
。Compaction
过程会合并包含相同键的SSTable
,确保最新的值被保留。
删除操作
- 标记删除:删除操作不是从
Memtable
或SSTable
中物理移除键值对,而是在Memtable
中添加一个带有删除标记的键值对。
C0.put(key, tombstone)
Compaction
过程中的处理:在Compaction
过程中,带有删除标记的键值对会被识别并忽略,从而实现数据的逻辑删除。
更新和删除的
Compaction
过程
在Compaction
过程中,LSM
树会合并多个SSTable
,包括Memtable
和Immutable Memtable
。这个过程会处理所有的更新和删除标记:
-
合并数据:
Compaction
会合并所有包含特定键的键值对,确保最新的更新被保留,删除标记的键值对会被忽略。 -
生成新的
SSTable
:合并后的数据会生成新的SSTable
,旧的SSTable
会被标记为可以被删除。 -
优化存储:通过
Compaction
,LSM
树可以优化存储空间的使用,移除过时的数据和删除标记,同时保持数据的有序性。
2.4 性能对比
为了解释如何得出B+树和基于级别的LSM树的写放大和读放大的具体计算过程,我们需要考虑它们的数据结构和操作特性。
B+树的读写放大
写放大(Write Amplification):
B+树的写放大主要来自于节点分裂和合并操作。当一个节点达到其最大容量时,它需要分裂成两个节点,这涉及到写入两个新节点的数据。因此,写放大与节点的大小B
有关,即每次写入操作可能涉及到多个块的写入。在最坏的情况下,写放大可以达到Θ(B)
,即每个写入操作都需要写入整个节点的数据。
读放大(Read Amplification):
B+树的读放大取决于树的高度。在最坏的情况下,读取一个数据项可能需要从根节点遍历到叶节点,这涉及到树的高度的磁盘I/O操作。如果每个内部节点包含Θ(B)
个孩子,那么树的高度是O(log_B N / B)
,其中N
是数据库的大小。因此,读放大是树的高度,即O(log_B N / B)
。
LSM树的读写放大
写放大(Write Amplification):
LSM树的写放大较高,因为数据首先写入内存中的Memtable,然后定期刷新到磁盘上的SSTable。随着时间的推移,SSTable会经历多次合并(Compaction)操作,以优化存储和查询性能。每次合并操作都会涉及到写入多个SSTable的数据。如果每个级别的数据大小是前一个级别的k
倍,那么写放大包括将数据从每个级别移动到下一个级别,以及在每个级别中重复合并数据。因此,写放大是Θ(k log_k N / B)
,其中k
是每个级别的增长因子,N
是数据库的大小。
读放大(Read Amplification):
LSM树的读放大涉及到从多个SSTable中读取数据,以确保获取到最新的数据项。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从所有级别中读取数据。对于最高级别,数据大小是O(N)
,因此需要O(log N / B)
次磁盘I/O操作。对于前一个级别,数据大小是O(N/k)
,因此需要O(log (N/kB))
次磁盘I/O操作。以此类推,对于第i
个级别,需要O(log (N/k^i B))
次磁盘I/O操作。将所有级别的磁盘I/O操作相加,总的读放大是Θ((log^2 N / B) / log_k)
。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
Data Structure | Write Amplification | Read Amplification |
---|---|---|
B+ tree | Θ(B) | O(log_B N / B) |
Level-Based LSM-tree | Θ(k log_k N / B) | Θ((log^2 N / B) / log_k) |
其中,Θ
表示大O记号中的紧确界(Theta notation),O
表示大O记号,用于描述算法的渐进上界,log_B N
表示以B为底N的对数,log_k N
表示以k为底N的对数。
3. 写在最后
通过比较B+
树和基于级别的LSM
树在各种性能方面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基于级别的LSM
树在写入性能上优于B+树,而在读取性能上则不如B+
树。但是大多数组件选择使用LSM
树而不是B
树作为其底层存储引擎的主要原因是,利用缓存技术来提升读取性能要比提升写入性能容易得多。
如果你想参与讨论,请 点击这里👉https://github.com/hiszm/BigDataWeekly,每周都有新的主题,周末或周一发布。
大数据精读,探索知识的深度。
关注 大数据精读周刊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 3.0 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