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开车在路上,车窗外的风景飞快掠过。就在这时,我在听的一档播客里,突然提到了一个让我不得不停下来思考的词——“计划性报废”。这个词让我愣了一下,伴随着车轮的转动,我的思绪也随之转了起来。计划性报废?简单来说,就是故意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迫使消费者更频繁地更换。
这一刻,我不禁开始思考,这样的策略是不是与那些百年企业一直以来坚持的“质量为主”的经营理念背道而驰?作为一名在软件测试行业工作的人,我的职责正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但如今,企业的经营理念似乎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大家都在谈论降本增效。那么,在这样的环境里,传统的软件测试需求会不会变得不重要,甚至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要“卷”到什么程度?
计划性报废背后隐藏的逻辑是什么呢?是不是意味着产品不再会用到“你愿意扔掉”的那一刻?相反,它会逼迫你不得不更频繁地进行更新迭代。曾经,产品可能还没坏,企业就已经倒闭了;而现在,产品坏了,企业也随之消失。这是因为企业无法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或者因为质量不过关而被市场淘汰。你怎么看?
而更深层次的核心问题是产品质量的意义。如果计划性报废让质量标准变得不再重要,那么质量检测的人手是否也不再需要那么多?那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会不会变得“多余”?企业减少福利、削减培训成本,是不是也在反映这种降本增效的趋势?这种情况下,临时工、外包、甚至毕业生可能成为更经济的选择,自动化和AI技术进一步压缩劳动成本。未来,岗位的竞争只会变得更加激烈。除了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毕业生,市场上各企业输送的各种“人才”又该如何自处?你是否也感受到这种无形的压力?
计划性报废确实在刺激经济,也在带动市场的活跃,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是否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负担?用同样的钱,购买的产品寿命却在缩短,甚至价格也在上涨。这无疑加重了我们每个人的经济压力,变相地掏空了人民的口袋。在经济向好时,或许这种负担还不那么明显,但如今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就变得格外深刻了。
此时,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投资自己,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这需要一份决心,也是一场自我革命。毕竟,当我们无法改变外部世界时,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你有没有做好准备,迎接这场挑战?
或许你认为,互联网行业不存在计划性报废的概念,但其实,它早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你是否意识到,那些强制更新、苹果系统升级、功能的不断迭代、订阅模式、性能限制以及各种付费项目,其实都是计划性报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当然,对科创型企业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但这种趋势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也不希望被淘汰。
2024年已经过半,经济下滑、毕业即失业、裁员潮涌、35岁职业瓶颈这些话题是否也让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加班减薪,似乎成了每个人绕不开的现实。作为测试行业的小伙伴,你是否也在这些词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有没有哪一个词,让你情不自禁地深呼吸一口气?
其实,这一切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看清了这些背后的联系和趋势,你是否依然能够保持从容?或许,只有深入理解这一生态,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