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上一篇 我们通过 Vue 源码了解并总结了,Vue 初始化时需要进行哪些处理,其中遇到响应式的相关内容时选择了略读,没有进行深入了解,那么本篇就开始深入解读 Vue 响应式.
深入源码
响应式入口
根据上一篇 vue 初始化都做了什么事? 的内容,可以快速定位到初始化时响应式的入口为 src > core > instance > init.js
中的 initState(vm)
方法,接下来就具体看看这个方法里面的具体实现.
initState(vm) 方法
这个方法具体定义的位置为 src > core > instance > state.js
.
可以看到这里面需要对 props、methods、data、computed、watch
等选项进行单独处理,分别对应的是 initProps()、initMethods()、initData()、initComputed()、initWatch()
这个几个方法,显然想要了解更多,必须要去这些方法中一探究竟了.
initProps() 方法
当存在 props
选项时,就会通过这个方法对 props
进行处理, 这个方法具体定义的位置为 src > core > instance > state.js
.
这个方法主要做的事:
- 遍历
props
上的所有key
- 将遍历到的
key
保存到vm.$options._propKeys
上,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存prop
键,以便将来的props
更新可以使用Array
进行迭代,而不是对动态对象进行键枚举 - 限制
props
中的key
,不允许使用保留属性key
,即判断哪些key
不可以用作components
的props
属性 - 对
props
进行响应式处理,这里后面统一解读defineReactive()
方法 - 将
props
通过proxy(vm, _props, key)
方法,将对应的key
代理到vm._props
属性上,即this.propsKey
等价于this._props.propskey
,这里会存在一个优化,只会代理原来不存在的key
,即新添加的key
- 将遍历到的
initMethods() 方法
当存在 methods
选项时,就会通过这个方法对 methods
进行处理, 这个方法具体定义的位置为 src > core > instance > state.js
.
这个方法主要做的事:
- 获取
props
的配置,然后进行判重处理,即methods
中的key
不能和props
中的key
重复- 可以很容易看出来
propsKey
和methodsKey
的优先级为:propsKey
>methodsKey
- 可以很容易看出来
- 将
methods
中的所有方法赋值到vm
实例上,并将函数内部的this
绑定到vm
上,即可以直接通过this.methodsKey
访问
initData() 方法
当存在 data
选项时,就会通过这个方法对 data
进行处理,这个方法具体定义的位置为 src > core > instance > state.js
.
这个方法主要做的事:
- 获取
data
选项,判断data
是否为函数- 如果是函数,绑定内部
this
指向vm
,并将vm
作为参数传递,通过call
调用函数取得返回值,并且保证data
最终是个对象 - 不是函数 且
data
不存在,就赋值为{}
- 如果是函数,绑定内部
- 遍历
data
选项中的所有key
,进行判重处理,data
中的属性与props
和methods
中的属性不能重复- 优先级为:
propsKey > dataKey > mthodsKey
,这一点其实可以从warn
中的提示看出来
- 优先级为:
- 对
data
进行observer
处理- 当存在
__ob__
属性时,证明已经进行了observer
处理,直接返回__ob__
对象 - 当不存在
__ob__
属性且需要对value
进行observer
处理时,通new Observer(value)
进行处理,后面会对这个Observer
类进行解读
- 当存在
initComputed() 方法
当存在 computed
选项时,就会通过这个方法对 computed
进行处理,这个方法具体定义的位置为 src > core > instance > state.js
.
如果对 computed
的用法不够了解,可以参考 官方文档
这个方法主要做的事:
- 创建一个完全空的对象赋值给
vm._computedWatchers
,方便后面用于存储每个computedKey
对应的watcher
实例 - 遍历
computed
中的所有key
- 判断当前
computed
上对应属性值的类型,目的是为了获取当前key
对应的getter
函数。如果是函数及代表其就是getter
函数;如果不是函数,默认传入的是包含get
函数的配置对象,于是获取get
函数赋值给getter
- 为每个
key
通过new Watcher()
实例化一个watcher
并保存到vm._computedWatchers
中,并且computedWatcherOptions
选项中配置了{ lazy: true }
即懒执行 - 对
key
进行判重处理:computed
的属性不能与data、 props、 methods
中的属性重复,优先级为:prop > data > methods > computed
- 如果当前的
key
不在vm
实例上,就调用defineComputed()
方法,将computed
中的key
代理到vm
上
- 判断当前
defineComputed() 方法中的 createComputedGetter() 方法
- 拿到
watcher
实例,当且仅当watcher
存在才需要进行其他处理 - 其中
watcher.dirty
为true
表示getter
函数中的依赖发生变化,需要通过执行watcher.evaluate()
计算得到最新的值,执行之后又把watcher.dirty
赋值为false
- 如果
Dep.target
存在,需要进行依赖收集
computed 和 methods 的区别?
computed 在一次渲染当中,只会执行一次,后续访问不会执行,除非 getter 函数中的响应式数据发生变更,即此时会调用 watcher.update 并把 watcher.dirty 变成 true,此时就需要重新执行 getter 函数返回最新值. 值得注意的是,computed 是通过 watcher 实现的,它缓存的原理其实是依赖于 watcher.dirty.
methods 只要调用了函数,函数就会重新执行,不论函数被使用多少次.
initWatch() 方法
当存在 watch
选项时,就会通过这个方法对 watch
进行处理,这个方法具体定义的位置为 src > core > instance > state.js
.
如果对 watch
的用法不够了解,可以参考 官方文档
这个方法主要做的事:
- 遍历
watch
配置项,获取每个handler
,这里的handler = watch[key]
- 判断
handler
是否为数组,是数组就循环调用createWatcher()
方法,如果不是数组就直接调用createWatcher()
方法
- 判断
createWatcher()
方法中也会判断handler
的类型,- 如果是普通对象那么就意味着是配置对象,此时把
handler
赋值给options
,并且从handler
配置中取出名为handler
的函数赋值给handler
配置对象,最后都传给createWatcher()
- 如果是字符串,则代表此时
handler
的值是对应vm
实例上methods
中对应的方法,此时取得methods
上的这个方法,并赋值给handler
本身 - 最后调用
vm.$watch
,即Vue.prototype.$watch
- 如果是普通对象那么就意味着是配置对象,此时把
Vue.prototype.$watch( expOrFn, cb, options?) 方法
首先要确定一点,定义在原型上的方法,可以在组件中直接通过 this.$watch()
的方式直接调用,因此,在这方法里面还是要处理参数问题.
- 判断
cb
类型- 如果是普通对象,此时代表用户是通过
this.$watch()
方式进行配置的,于是就需要通过createWatcher()
方法进行处理,处理之后又会在createWatcher()
中调用this.$watch()
,此时,就能保证后续cb
一定是个函数 - 如果
cb
已经是一个班函数,那么就开始处理对应内容. 首先通过options.user = true
标记当前是一个用户watcher
,接着实例化一个watcher
;然后,判断options.immediate
是否为true
,如果是true
则会在invokeWithErrorHandling()
方法中通过apply
或call
调用cd
- 最后,向外返回
unwatchFn
方法,内部通过调用watcher.teardown()
解除监听
- 如果是普通对象,此时代表用户是通过
computed 和 watch 的异同?
相同点:
从源码中很容易知道,computed
和 watch
都是通过 Watcher
去实现的,并且都是一个 key
对应一个 watcher
实例.
不同点:
computed
默认懒执行且不可配置的,因为在源码中通过computedWatcherOptions = { lazy: true }
定义的,而watch
可通过配置项中的immediate
的值来执行computed
中一般执行同步同理,因为要往外实时返回一个计算值,而watch
支持异步处理computed
中的返回值具有缓存的特性,主要是通过watcher.dirty
来实现的,而watch
没有缓存支持
observe() 方法
在上面的篇幅中,由于其他的内容点也不少,所以没有在上面对响应式进行深入解读,本质上在上面的所有 props、data、methods
等处理完成之后都会进行 observer
处理,下面就对其进行解读.
入口位置
具体定义位置为:src > core > observer > index.js
.
这个方法要做的事很简单:
- 判断
value
是否是对象或者value
为VNode
实例,就不进行处理 - 当
value
上存在__ob__
属性时,证明已经进行了observer
处理,直接返回__ob__
对象 - 当不存在
__ob__
属性且需要对value
进行observer
,就通过new Observer()
进行实例化__ob__
并返回
Observer 类
类的具体定义位置为:src > core > observer > index.js
.
- 往
observe
实例上添加一个dep
属性,其值为new Dep()
- 通过
def(value, '__ob__', this)
为当前的value
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
定义__ob__
属性,即标记当前value
已进行过observe
处理 - 判断当前接收的
value
类型- 如果是数组,处理数组的响应式
- 如果是对象,通过
this.walk(value)
处理对象的响应式,其内部就是遍历每个key
调用defineReactive(obj, keys[i])
defineReactive() 方法
- 实例化一个
dep
实例,仍然是一个key
对应一个dep
- 获取
obj[key]
的属性描述符property
,判断是否支持对property
属性描述符是否可配置,不支持就直接结束 - 通过
property
获取getter
和setter
并且,判断入参个数赋予val
值 - 判断是否需要深度监测,如果需要就继续执行
observe(val)
方法,然后获取到子__ob__
即获取childOb
- 对
obj[key]
的 get 访问 和 set 设置 进行拦截- 在 get 拦截 中,如果
Dep.target
存在,通过dep.depend()
进行 依赖双向收集,将dep
添加到watcher
中,也将watcher
添加到dep
中。如果childOb
存在对其(嵌套对象)也进行依赖收集,此时还会判断当前value
是否为数组,如果是数组需要执行dependArray(value)
方法,使用 循环 + 递归 的方式处理 数组中选项为对象 的情况,对其进行依赖收集,因为前面的所有处理都没有办法处理这种情况,因为数组不能像通过属性getter
那样进行拦截 - 在 set 拦截 中,首先获取修改之前的旧值,若新值和旧值相等就不进行处理,同时也会判断当前
value
是否是只读的,即存在getter
不存在setter
就是只读,此时也不做处理;接着就是设置新值,然后对新值通过observe(newVal)
进行响应式处理;最后,通过dep.notify()
进行依赖更新通知,其实就是调用watcher
上的update
方法,然后就进入 异步更新阶段,这个阶段后面章节会介绍.
- 在 get 拦截 中,如果
对数组处理响应式
这一部分其实也是属于上面的内容,由于上面的内容比较多,这里单独进行解读.
主要处理内容:
- 先判断是否有
obj.__proto__
属性,因为这个属性是非标准的,所导致某些浏览器版本上会不存在,需要进行判断,可以通过 Can I use 查看.- 如果支持 proto 属性,就会通过
protoAugment(value, arrayMethods)
方法对原型链进行覆盖,即target.__proto__ = src
- 如果不支持,通过
copyAugment(value, arrayMethods, arrayKeys)
方法在这个对象上使用def(target, key, src[key])
直接在数组对象上定义对应的属性
- 如果支持 proto 属性,就会通过
arrayMethods
对象- 基于数组原型,创建一个新对象,复写(增强)数组原型上的方法,使其覆盖数组原型方法
- 定义
methodsToPatch
数组,里面保存 7 个数组操作方法的方法名,遍历methodsToPatch
通过def()
方法为 arrayMethods 对象上定义上面的 7 个方法 - 如果执行的是 push、unshift、splice,代表新增、删除和替换,此时需要对新元素进行响应式处理
- 通过
ob.dep.notify()
进行依赖更新通知,这也是进入异步更新阶段 - 向外返回处理结果,对应方法的处理结果还是通过 apply 调用对应的原生方法进行返回
this.observeArray(value)
方法遍历数组每一项,对其进行observe
处理,即响应式处理
总结
上面的内容,就用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简单总结,当然详细内容也有在前面给出.
Vue 响应式原理是如何实现的?
注意 data 配置项在进行 observe 处理时一定会是个对象,详细可看 initData () 方法
- 其核心是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对数据的访问和设置进行拦截处理 - 以
data
配置项为例,通过new Observer()
对其进行处理,此时当前响应式目标数据会被分为 对象 和 数组 两类- 对象:调用
this.walk()
方法,遍历对象上所有的key
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
设置getter
和setter
实现拦截;如果属性值依旧为 对象,则递归为 嵌套对象 上的每个key
设置getter
和setter
- 通过
key
访问数据时触发getter
,此时会进行依赖收集,即使用dep.depend()
把相关的watcher
保存在dep
中 - 通过
key
设置数据时触发setter
,此时通过dep.notify()
通知相关的watcher
进行更新,即调用watcher.update()
- 通过
- 数组:重新对数组上的 7 个方法进行覆盖,实现对数组原型方法的拦截
- 通过遍历对数组的每一项元素通过
new Observer()
进行响应式处理,前提是当前数组项为 对象 或 数组 - 当该数组进行调用
push、unshift、splice
方法时,认为属于 插入、替换 操作,此时需要对当前传入的新数组项进行new Observer()
处理,最终是要触发了这 7 个方法之一都会由dep.notify()
通知watcher
进行更新,即调用watcher.update()
- 通过遍历对数组的每一项元素通过
- 对象:调用
methods、computed、watch 有什么区别?
- 使用场景
- methods —— 包含比较复杂的组件处理逻辑,可包含 同步逻辑 和 异步逻辑
- computed —— 使用于简单的数据处理并返回结果,主要是为了减少在模板上的逻辑处理,因此只适用于 同步逻辑
- watch —— 主要用于监听组件数据变化时,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可包含 同步逻辑 和 异步逻辑
- 区别
- computed 和 methods
- methods —— 多次使用同一个
methods
,那么它就会被执行多次 - computed —— 默认是 懒执行 的,并且不可进行配置,在一次渲染中多次使用
computed
属性只会调用一次,即其计算结果具有 缓存 特性,本质上是通过watcher.dirty
属性进行控制实现的
- methods —— 多次使用同一个
- computed 和 watch
- 本质上都是通过
Watcher
实现的,但computed
是懒执行不可配置,而watch
可以通过options.immediate
进行配置
- 本质上都是通过
- watch 和 methods
- 它们并不适合进行比较,因为属于不同的内容,因此只能从包含关系进行区分,
watch
中的复复杂逻辑可以抽离成一个个的metods
中
- 它们并不适合进行比较,因为属于不同的内容,因此只能从包含关系进行区分,
- computed 和 methods
vue 如何处理 props、data、methods、computed 中的属性 key 重复问题?
vue
中对每个配置项中 key
的定义都会做 判重处理,主要是依赖它们的优先级:
propsKey > dataKey > methodsKey > computedKey